铸造生产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5228阅读:9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铸造生产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 新型涉及铸造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铸造生产流水线。
背景技术
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铸造毛坯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制作时间。铸造是现代装置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铸造生产具有能够生产形状复杂的毛坯,特别是内腔现状复杂的毛坯的特点。同时,铸造生产具有适应性广,能够节省金属材料和机械加工工作量的特点。然而铸造生产存在着工序复杂,生产效率低等问题。目前,铸造生产的流水线中,一般采用手工生产的生产方式,少数的企业采用单循环半机械化生产的生产方式。在单循环半机械化的铸造生产中,半机械化的铸造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生产时只能进行一种规格的模具的生产,运行节拍较慢,生产效率低。在模具种类较多的情况下,需要投入更多的半机械化设备以适应较多模具的铸造生产,使得铸造生产中设备的投资较大。在铸造产品的规格较多的情况下,不仅造成了企业设备资金投资压力增大的情况,也不利于企业安排生产,企业生产的成本也随之升高。因此,如何实现提高铸造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铸造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造生产流水线,以实现提高铸造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铸造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造生产流水线,包括用于实现对第一模具进行浇铸前加工和浇铸后加工的第一模具处理线;用于实现对第二模具进行浇铸前加工和浇铸后加工的第二模具处理线;用于实现对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进行浇铸生产的浇铸生产线;用于分别将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由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和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转运至所述浇铸生产线的第一换位装置,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换位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的输出端相连;用于分别将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由所述浇铸生产线转运至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和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的第二换位装置,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换位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相连。优选地,在上述铸造生产流水线中,所述第一换位装置为第一转运车,其上设置有用于输送所述第一模具由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出端至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入端的第一上托架和用于输送所述第二模具由第二模具处理线的输出端至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入端的第二上托架。优选地,在上述铸造生产流水线中,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入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推送入所述浇铸生产线上的第一上推箱机。优选地,在上述铸造生产流水线中,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出端至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入端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的输出端至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入端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上托架至所述第二上托架的距离与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出端至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入端的距离相等。优选地,在上述铸造生产流水线中,所述第二换位装置为第二转运车,其上设置有用于输送所述第一模具由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出端至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的第一下托架和用于输送所述第二模具由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出端至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的第二下托架。 优选地,在上述铸造生产流水线中,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模具由所述第一下托架推送入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的第一下推箱机。优选地,在上述铸造生产流水线中,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模具由所述第二下托架推送入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的第二下推箱机。优选地,在上述铸造生产流水线中,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出端至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的距离与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出端至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下托架至所述第二下托架的距离与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出端至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的距离相等。优选地,在上述铸造生产流水线中,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上设置有第一上模线和第一下模线,所述第一上模线上依次设置有对所述第一模具进行加工的开箱跨线工位、清理工位、造型工位和合箱工位,所述第一下模线上依次设置有对所述第一模具进行加工的开箱工位、翻箱工位、取产品工位、清理工位、造型工位、翻箱工位和合箱工位;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上设置有第二上模线和第二下模线,所述第二上模线上依次设置有对所述第二模具进行加工的开箱跨线工位、清理工位、造型工位和合箱工位,所述第二下模线上依次设置有对所述第二模具进行加工的开箱工位、翻箱工位、取产品工位、清理工位、造型工位、翻箱工位和合箱工位;所述第一上模线、所述第一下模线、所述第二上模线、所述第二下模线和所述浇铸生产线的工位中心线相互平行。优选地,在上述铸造生产流水线中,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工作的第一驱动系统;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工作的第二驱动系统;所述浇铸生产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浇铸生产线工作的第三驱动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铸造生产流水线,包括第一模具处理线、第二模具处理线、浇铸生产线、第一换位装置和第二换位装置。第一模具处理线对其上的第一模具进行第一模具浇铸前和第一模具浇铸后的加工工序;第二模具处理线对其上的第二模具进行第二模具浇铸前和第二模具浇铸后的加工工序;第一模具或第二模具经模具浇铸前的加工工序后,通过浇铸生产线完成浇铸生产工作。浇铸生产线的输入端通过第一换位装置分别与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出端和第二模具处理线的输出端相连,其实现了在第一模具完成浇铸前的加工工序后,将第一模具转运至浇铸生产线进行浇铸生产,和在第二模具完成浇铸前的加工工序后,将第二模具转运至浇铸生产线进行浇铸生产;浇铸生产线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换位装置分别与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和第二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相连,其实现了在第一模具或第二模具在浇铸生产线完成浇铸生产后,将第一模具或第二模具转运至第一模具处理线或第二模具处理线进行浇铸后的加工工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铸造生产流水线,通过一条铸造生产流水线实现了对不同模具的浇铸生产,利于模具生产的安排,提高了铸造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铸造生产过程中设备的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铸造生产流水线的工艺流程图;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铸造生产流水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造生产流水线,以实现提高铸造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铸造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事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事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2所示,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铸造生产流水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铸造生产流水线,包括第一模具处理线I、第二模具处理线3、浇铸生产线2、第一换位装置41和第二换位装置71。第一模具处理线I对其上的第一模具进行第一模具浇铸前和第一模具浇铸后的加工工序;第二模具处理线对其上的第二模具进行第二模具浇铸前和第二模具浇铸后的加工工序;第一模具或第二模具经模具浇铸前的加工工序后,通过浇铸生产线2完成浇铸生产工作。浇铸生产线2的输入端通过第一换位装置41分别与第一模具处理线I的输出端和第二模具处理线3的输出端相连,其实现了在第一模具完成浇铸前的加工工序后,将第一模具转运至浇铸生产线进行浇铸生产,和在第二模具完成浇铸前的加工工序后,将第二模具转运至浇铸生产线进行浇铸生产;浇铸生产线2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换位装置71分别与第一模具处理线I的输入端和第二模具处理线3的输入端相连,其实现了在第一模具或第二模具在浇铸生产线2上完成浇铸生产后,将第一模具或第二模具转运至第一模具处理线I或第二模具处理线3进行浇铸后的加工工艺。本实施例提供的铸造生产流水线的工作过程如下第一模具处理线I上的第一模具进行浇铸前必需的加工工序后,通过第一换位装置41将加工后的第一模具转运至浇铸生产线2上进行浇铸生产。此时第二模具处理线3上的第二模具进行浇铸前必需的加工工序,当第一模具的浇铸生产完成后,第一模具通过第二换位装置71由浇铸生产线转运至第一模具处理线1,此时第二模具由第一换位装置41转运至浇铸生产线2上进行浇铸生产。浇铸后的第一模具在第一模具处理线I继续进行加工后,当第二模具完成浇铸生产时,即可继续转运至浇铸生产线2进行浇铸生产,由此循环进行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浇铸工作。浇铸生产线2上设置有浇铸工位,其上设置有浇铸设备13,由浇铸设备13实现对通过浇铸生产线2上的模具的浇铸工作。本实施例提供的铸造生产流水线,通过一条铸造生产流水线实现了对不同模具的浇铸生产,利于模具生产的安排,提高了铸造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铸造生产过程中设备的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铸造生产流水线中,第一换位装置41为第一转运车,第一转运车上设置有第一上托架4和第二上托架5。第一上托架4工作时将第一模具由第一模具处理线I的输出端输送至浇铸生产线2的输入端,第二上托架5工作时将第二模具由第二模具处理线3的输出端输送至浇铸生产线2的输入端。浇铸生产线2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上推箱机6,当第一上托架4将第一模具由第一模具处理线I的输入端输送到浇铸生产线2的输入端时,或者当第二上托架5将第二模具由第二模具处理线3的输入端输送到浇铸生产线2的输入端时,第一上推箱6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推送到浇铸生产线2上,并在浇注生产线2上完成浇铸工作。具体的,第一上推箱6可以为由汽缸带动的推动杆。具体的,第一上推箱6可以为设置于第一下托架4或者第二下托架5上的传动马达。第一模具处理线I的输出端至浇铸生产线2的输入端的距离与第二模具处理线3的输出端至浇铸生产线2的输入端的距离相等,则第一模具处理线I的输出端与第二模具处理线3的输出端关于浇铸生产线2的输入端为对称结构。第一上托架4至第二上托架5的距离与第一模具处理线I的输出端至浇铸生产线2的输入端的距离相等,则当第一上托架4的位置位于第一模具处理线I的输出端时,第二上托架5的位置刚好位于浇铸生产线2的输入端,或者当第二上托架5的位置处于第二模具处理线3的输出端时,第一上托架4的位置刚好位于浇铸生产线2的输入端。通过以上第一上托架4和第二上托架5的位置分布结构,当第一上托架4转运第一模具处理线I上的模具至浇铸生产线2的输入端时,第二上托架5接收由第二模具处理线3上的第二模具,当第二模具转运至浇铸生产线2的输入端时,第一上托架4刚好接收由第一模具处理线I上的第一模具,如此往复,实现模具的连续浇铸。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铸造生产流水线中,第二换位装置71为第二转运车,第二转运车上设置有第一下托架7和第二下托架8。第一下托架7用于在第一模具完成在浇铸生产线2上的浇铸后,将第一模具由浇铸生产线2的输出端转运至第一模具处理线I的输入端,以实现对浇铸后的第一模具进行后续处理。第二下托架8用于在第二模具完成在浇铸生产线2上的浇铸后,将第二模具由浇铸生产线2的输出端转运至第二模具处理线3的输入端,使浇铸后的第二模具在第二模具处理线3上完成浇铸后的加工工艺。第一模具处理线I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下推箱9,第二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二下推箱10,第一下推箱9用于实现当第一下托架7将浇铸后的第一模具转运至第一模具处理线I的输入端时,将第一模具推送至第一模具处理线I上;第二下推箱10用于实现当第二下托架8将浇铸后的第二模具转运至第二模具处理线3的输入端时,将第二模具推送至第二模具处理线3上。具体的,第一下推箱9或第二下推箱10可以为由汽缸带动的推动杆。具体的,第一下推箱9或第二下推箱10可以为设置于第一下托架7或者第二下托架8上的传动马达。本实施例提供的铸造生产流水线中,如图2所示,第一模具由第一模具处理线I的输出端由第一换位装置41输送至浇铸生产线2的输入端,由第一上推箱6推送入浇铸生产线2上完成浇铸工作,浇铸后的第一模具输送出浇铸生产线2后由第二换位装置71输送至 第一模具处理线I的输入端,然后经第一模具处理线I对第一模具进行第一模具处理线I上各工位的处理后即可进入下一循环,从而使得第一模具处理线I与浇铸生产线2之间形成第一浇铸回路。同理,第二模具处理线3与浇铸生产线2之间形成第二浇铸回路。由于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向送入至浇铸生产线2,由经浇铸生产线2的输出端背向送入第一模具处理线I和第二模具处理线2,从而使得第一浇铸回路和第二浇铸回路的工作方向相反。具体的,当第一浇铸回路为逆时针方向的工作回路时,第二浇铸回路为顺时针方向的浇铸回路。第一浇铸回路与第二浇铸回路为方向相逆的工作回路,实现了本实施例提供的铸造生产流水线可同时运行两种规格的模具,使浇铸工作通过循环流水作业的方式进行,自动化程度高。第一浇铸回路和第二浇铸回路不限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浇铸生产回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具浇铸的生产方式获得多种模具浇铸的生产回路。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铸造生产流水线中,浇铸生产线2的输出端至第一模具处理线I的输入端的距离与浇铸生产线2的输出端至第二模具处理线3的输入端的距离相等,第一下托架7至第二下托架8的距离与浇铸生产线2的输出端至第一模具处理线I的输入端的距离相等。浇铸生产线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模具处理线I的输入端的距离和与第二模具处理线2的距离相等。同时,第一下托架7至第二下托架8的距离与浇铸生产线2输出端至第一模具处理线I的距离相等。则第一下托架7的位置位于第一模具处理线I的输入端时,第二下托架8的位置刚好位于浇铸生产线2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下托架7和第二下托架8在第一模具处理线I、第二模具处理线3和浇铸生产线2之间位置的移动,实现了对浇注后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依次完成由浇铸生产线2上的取出和分别放入第一模具生产线I或第二模具生产线3上的动作,并通过位置交换,实现模具的连续取出与推入动作。具体的,浇铸生产线2的输入端、第一模具处理线I的输出端和第二模具处理线3的输出端平齐,且第一转运车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转运车的运行轨道,同时可增加轨道上的保护装置和转运车上的保护装置,以保证第一转运车的正常工作和利于第一转运车完成对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循环取放工作。[0056]对应的,浇铸生产线的输出端、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和第二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平齐,第二转运车的底部设置有连通三者的运行轨道,同时轨道上和第二转运车上分别设置有转运车保护装置和模具保护装置,保证第二转运车正常工作的同时,防止模具的偏差掉落,从事实现了对浇铸后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循环取放动作。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铸造生产流水线中,第一模具处理线上设置有第一上模线11和第一下模线12,第一上模线11上依次布置有对第一模具进行加工的开箱跨线工位、清理工位、造型工位和合箱工位等工艺工位,第一下模线12上依次布置有对第一模具进行加工的开箱工位、翻箱工位、取产品工位、清理工位、造型工位、翻箱工位和合箱工位等工艺工位。具体的,第一上模线11和第一下模线12上可以增设不同的工艺工位,以根据不同模具或者浇铸产品或者浇铸工艺要求完成对模具或者浇铸后产品的不同加工工艺。第一上模线11的起始端设置有第一上模推箱机91,当第一模具在第一模具处理线I上开箱后,将第一模具的上半模推送入第一上模线11上进行各个工位的加工动作。第二模具处理线3上设置有第二上模线31和第二下模线32,第二上模线31上依次布置有对第二模具进行加工的开箱跨线工位、清理工位、造型工位和合箱工位等工艺工位;第二下模线32上依次布置有对第二模具进行加工的开箱工位、翻箱工位、取产品工位、清理工位、造型工位、翻箱工位和合箱工位等工艺工位。具体的,第二上模线31和第二下模线32上可以增设不同的工艺工位,以根据不同模具或者浇铸产品或者浇铸工艺要求完成对模具或者浇铸后产品的不同加工工艺。第二上模线31的起始端设置有第二上模推箱机101,当第二模具在第二模具处理线3上开箱后,将第二模具的上半模推送入第二上模线31上进行各个工位的加工动作。第一上推箱6、第一下推箱9、第二下推箱10、第一上模推箱91和第二上模推箱101实现了当模具到达指定工位时,经模具推送入各个生产线的动作,同时,各个推箱在推送模具进入各个生产线时,也能提供将各个工位上加工的模具推送入下一工位的动力,从而,使得各生产线上设置为传动设备时,各个推箱能够提供模具进入下一工位的动力。第一上模线11、第一下模线12、第二上模线31、第二下模线32和浇铸生产线2的工位中心线相互平行。各生产线平行设置,有利于模具在第一模具处理线I、第二模具处理线3和浇铸生产线2在进行模具浇铸加工过程中按照相同工步进行,便于生产的安排。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铸造生产流水线中,第一模具处理线I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模具处理线工作的第一驱动系统;第二模具处理线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模具处理线工作的第二驱动系统;浇铸生产线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浇注生产线工作的第三驱动系统。第一模具处理线I、第二模具处理线3和浇铸生产线2分别采用不同的驱动系统工作,保证了每个工作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且由于采用不同的驱动系统,使得第一模具处理线或第二模具处理线能够分别进行工作,适应了不同生产情况的生产要求,可以根据生产节奏的快慢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开启两条模具处理线同时工作或者单独开启一条进行工作。具体的,三条生产线可以采取同一驱动系统,通过不同的传动结构实现第一模具处理线和第二模具处理线的同步或分别工作。[0067]本实施例提供的铸造生产流水线,通过推箱机和机械驱动系统进行浇铸作业,自动化程度较高,使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同时采用第一模具处理线I和第二模具处理线3两条模具处理线对浇铸过程的模具进行处理,二者共用一条浇铸生产线2,使得本实施例中的铸造生产流水线的结构布局紧凑,占用厂房的面积小,在与现有的铸造生产线进行同等产量模具的浇铸工作时,节约20-25%的工作面积。同时,由于采用了第一模具处理线I和第二模具处理线2同时对浇铸过程中的模具进行加工的工艺,使得模具浇铸过程中的生产效率较现有工艺扩大了 2-4倍。同时节约了 25-40%的模具和设备的使用量。本实施例提供的铸造生产流水线的工作流程图如图I所示,第一模具在第一模具处理线15上经开箱机151打开模具,在第一模具处理线15经各工位完成对第一模具的加工工作,然后经合箱机152完成对加工后的第一模具进行合箱工作,经第一模具转运线18将第一模具送入浇铸生产线16,经浇铸工位161完成模具的浇铸工作,浇铸后的第一模具经第二模具转运线19转运至第一模具处理线15,继续进行对第一模具的开箱和后加工动 作,并继续进行对第一模具的处理,以进行再一次的浇铸工作。第一模具在浇铸生产线16的输入端经推箱机19推送入浇铸生产线16,浇铸后的模具在第一模具处理线15的输入端经推箱机21推送入第一模具处理线16,开箱后的第一模具的上半模和下半模落入第一模具处理线15的上模线和下模线,上模线上的上半模经推箱机22推送到上模线上运行;第二模具处理线17上的第二模具经推箱机20、推箱机23、开箱机171、合箱机172、第一模具转运线18、第二模具转运线19和推箱机19等完成与第一模具相同的浇铸工作,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浇铸工序间隔开,交替进行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浇铸工作。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铸造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实现对第一模具进行浇铸前加工和浇铸后加工的第一模具处理线; 用于实现对第二模具进行浇铸前加工和浇铸后加工的第二模具处理线; 用于实现对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进行浇铸生产的浇铸生产线; 用于分别将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 具由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和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转运至所述浇铸生产线的第一换位装置,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换位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的输出端相连; 用于分别将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由所述浇铸生产线转运至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和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的第二换位装置,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换位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铸造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位装置为第一转运车,其上设置有用于输送所述第一模具由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出端至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入端的第一上托架和用于输送所述第二模具由第二模具处理线的输出端至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入端的第二上托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铸造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入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推送入所述浇铸生产线上的第一上推箱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铸造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出端至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入端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的输出端至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入端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上托架至所述第二上托架的距离与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出端至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入端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铸造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位装置为第二转运车,其上设置有用于输送所述第一模具由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出端至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的第一下托架和用于输送所述第二模具由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出端至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的第二下托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铸造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模具由所述第一下托架推送入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的第一下推箱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铸造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模具由所述第二下托架推送入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的第二下推箱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铸造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出端至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的距离与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出端至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下托架至所述第二下托架的距离与所述浇铸生产线的输出端至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的输入端的距离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铸造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上设置有第一上模线和第一下模线,所述第一上模线上依次设置有对所述第一模具进行加工的开箱跨线工位、清理工位、造型工位和合箱工位,所述第一下模线上依次设置有对所述第一模具进行加工的开箱工位、翻箱工位、取产品工位、清理工位、造型工位、翻箱工位和合箱工位;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上设置有第二上模线和第二下模线,所述第二上模线上依次设置有对所述第二模具进行加工的开箱跨线工位、清理工位、造型工位和合箱工位,所述第二下模线上依次设置有对所述第二模具进行加工的开箱工位、翻箱工位、取产品工位、清理工位、造型工位、翻箱工位和合箱工位; 所述第一上模线、所述第一下模线、所述第二上模线、所述第二下模线和所述浇铸生产线的工位中心线相互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铸造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模具处理线工作的第一驱动系统;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模具处理线工作的第二驱动系统;所述浇铸生产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浇铸生产线工作的第三驱动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造生产流水线,包括第一模具处理线、第二模具处理线、浇铸生产线、第一换位装置和第二换位装置。第一模具处理线上的第一模具进行浇铸前的加工工序后,通过第一换位装置将加工后的第一模具转运至浇铸生产线上进行浇铸生产。此时第二模具处理线上的第二模具进行浇铸前的加工工序,当第一模具的浇铸生产完成后,第一模具通过第二换位装置由浇铸生产线转运至第一模具处理线,此时第二模具由第一换位装置转运至浇铸生产线上进行生产。浇铸后的第一模具在第一模具处理线进行加工后,当第二模具完成浇铸生产时,即可继续转运至浇铸生产线进行浇铸生产,由此循环进行浇铸工作,实现了对不同模具的浇铸生产。
文档编号B22D47/00GK202490929SQ201220025820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9日
发明者姜庆平, 姜庆志 申请人:宁国市志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