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料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5592阅读:3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下料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料口。
背景技术
转炉冶炼吹氧时产生大量高温烟气,为了回收高温烟气的余热同时降低转炉烟气温度,为后续的转炉烟气除尘创造条件,转炉烟气出口设置烟 道式余热锅炉。转炉冶炼时需要加入各种物料,因此转炉烟道式余热锅炉上设置有下料口。现有的下料口均采用水冷方式,由于物料的磨损,水冷方式的下料口寿命很短,而且一旦出现磨损,发生冷却水泄漏则转炉必须停炉进行补焊,否则转炉将无法炼钢。同时由于下料口采用水冷,需要外部的水循环及处理系统,结构复杂。由于现有下料口结构复杂,且存在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因此需要对下料口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外部冷却且结构简单的下料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下料口,包括下料管且下料管的物料入口处设有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为单层结构,所述下料管上设有加厚层。上述加厚层与下料管为一体化结构。上述加厚层也可以为堆焊的耐磨钢条。上述加厚层为整体加厚或局部突起加厚。上述一体化结构为整体铸造成型。上述加厚层在物料入口端部设有过渡倾角,所述过渡倾角范围为5 60°。 上述密封装置为氮气密封装置。上述下料管所用材料为耐热、耐磨合金钢或耐热、耐磨陶瓷。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下料管采用单层结构,受磨损部分设置加厚层并在物料入口端部采用5-60°倾角过渡,省去了现有下料口的水冷设施,并有效的避免了下料口处物料的堆积阻塞,结构简单,使用寿命期内不需要补焊检修,且由于不需要冷却介质,下料管采用耐热、耐磨合金钢或耐热、耐磨陶瓷,其有效壁厚可以比现有下料口有效壁厚显著增加,且耐热、耐磨,从而有效的延长了下料口的使用寿命。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实施例2、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A-A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A-A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下料口,参见图I和图2,包括下料管I、设置在下料管I上的密封装置2。下料管I采用单层结构,下料管I上受磨损部分设有加厚层3且在物料入口处设有过渡倾角a,以避免物料在下料口造成堆积阻塞,过渡倾角a为15°。下料管I采用耐热耐磨稀土合金整体铸造成型,铸造时受物料磨损面采用局部凸起形成加厚层3,下料管I的有效壁厚比以往的水冷结构有效壁厚增大。实施例2,一种下料口,参见图I和图2,包括下料管I、设置在下料管I上的密封装置2。下料管I采用单层结构,下料管I上受磨损部分设有加厚层3且在物料入口处设有过渡倾角a,过渡倾角a为5°。下料管I采用耐热耐磨稀土合金整体铸造成型,铸造时受物料磨损面采用局部凸起形成加厚层3,下料管I的有效壁厚比以往的水冷结构有效壁厚增大。实施例3,一种下料口,参见图I和图2,包括下料管I、设置在下料管I上的密封装置2。下料管I采用单层结构,下料管I上受磨损部分设有加厚层3且在物料入口处设有过渡倾角a,过渡倾角a为60°。下料管I采用耐热耐磨稀土合金整体铸造成型,铸造时受物料磨损面采用局部凸起形成加厚层3,下料管I的有效壁厚比以往的水冷结构有效壁厚增大。实施例4,一种下料口,参见图3和图4,包括下料管I、设置在下料管I物料入口处的密封装置2。下料管I采用单层结构,下料管I上受磨损部分设有加厚层3,且在物料入口处设有过渡倾角a,以避免物料在下料口造成堆积阻塞,过渡倾角a为15°。下料管I采用耐热耐磨稀土合金钢板卷焊制成,加厚层3为堆焊耐磨钢条。实施例5,一种燃烧沉降室下料口,包括下料管I、设置在下料管I物料入口处的密封装置2。下料管I采用单层结构,下料管I上受磨损部分设有加厚层3且在物料入口处设有过渡倾角a,过渡倾角a为15°,以避免物料在下料口造成堆积阻塞。下料管I采用耐热耐磨陶瓷,且与加厚层3为一体化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下料口,包括下料管(I)且下料管(I)的物料入口处设有密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I)为单层结构,所述下料管(I)上设有加厚层(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下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层(3)与所述下料管(I)为一体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下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层(3)为堆焊的耐磨钢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层(3)为整体加厚或局部突起加厚。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下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层(3)在所述物料入口端部设有过渡倾角a,所述过渡倾角a为5 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2)为氮气密封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I)所用材料为耐热、耐磨合金钢或耐热、耐磨陶瓷。
专利摘要一种下料口,包括下料管且下料管的物料入口处设有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为单层结构,所述下料管上设有加厚层。本实用新型下料管采用单层结构,受磨损部分设置加厚层并在物料入口端部采用5-60°倾角过渡,省去了现有下料口的水冷设施,并有效的避免了下料口处物料的堆积阻塞,结构简单,使用寿命期内不需要补焊检修,且由于不需要冷却介质,下料管采用耐热、耐磨合金钢或耐热、耐磨陶瓷,其有效壁厚可以比现有下料口有效壁厚显著增加,且耐热、耐磨,从而延长了下料口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C21C5/46GK202465761SQ20122005212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7日
发明者侯祥松, 孙明庆, 董茂林 申请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