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铸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1504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铸板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蓄电池板栅毛坯生产的铸板机。
背景技术
我们经常说的蓄电池,通常指的是铅酸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铅酸蓄电池都需要用到板栅,例如专利号为ZL200820185226. 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的板栅,现在的板栅,在加工的时候都是采用铸板机制作出来的,专利号为ZL200720142948. 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通用铸板机,包含机身主体,机身主体设有带有入料口的熔铅炉,该熔铅炉连接铸造板栅的板栅模具、熔铅炉设铅阀、用于输送板栅的输送带,该输送带另端连接用于裁切板栅的切刀,裁切好的板栅落入接板装置,裁切下的废料落入废料台,接板装置连接热道,其中更包含有废料输送带及提升机,该废料输送带一端连接废料台,另一端连接提升机,该提升机包含废料桶及提升杆,提升杆连接提升气缸,废料桶连接提升杆,该提升机上端连接熔铅炉入料口。但是,现有的铸板机,从板栅模具出来的板栅脱模后直接经过输送带输送到切刀处进行切割,这样的板栅结构强度不够高、搬动的时候容易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新型铸板机,其能够对从模具出来的板栅进行压实,提高板栅的结构强度,不易变形,而且压实效果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新型铸板机,包括机身主体、板栅模具、输送带、切刀、接板装置,所述机身主体上设有位于所述板栅模具和所述切刀之间的压实装置,所述压实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输送带两侧的两个支座、固定在所述两个支座顶端的上支撑板,所述两个支座设有铰接长孔,所述两个铰接长孔上铰接有压实辊道,所述上支撑板通过弹性装置与下支撑板连接,所述下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压实辊道相接触的擦洗板。首先,本申请人在输送板栅的输送带上设有压实装置,利用压实辊道对从板栅模具出来的板栅进行压实,使之结构强度能够提高,搬运的时候不易变形。而且,压实辊道在使用时,其表面会因为和板栅接触,有铅渣粘结在其上,影响压实效果,因此我们在下支撑板上安装了擦洗板,对压实辊道进行擦洗,保证压实效果。另外,申请人发现,在采用压缩辊道对板栅压实的时候,如果仅仅在支座上开设长孔,利用压实辊道本身的自重进行压实,还是有缺点的,从板栅模具出来的板栅有的时候其厚度是存在差异的,例如两侧的厚度有差值,这个时候,较厚的板栅部分就会将压实辊道顶起,向较薄的板栅部分倾斜,这就会造成较厚的板栅部分受到的压力变小,较薄的板栅部分受到的压力变大,被压后更加薄了,造成板栅厚度不均匀、各处的结构强度也不均匀,影响压实的效果,更影响板栅的质量,因此,我们在上下支撑板之间设置了弹性装置,利用弹性装置对压实辊道施加压力,在当板栅两侧厚度不均匀的,能够利用弹性装置进行调节,使得板栅受力均匀。作为优选,所述擦洗板包括第一擦洗分板、与所述第一擦洗分板相贴合的第二擦洗分板及与所述第二擦洗分板相接触的第三擦洗分板。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擦洗分板、第二擦洗分板及第三擦洗分板厚度相等,且所述第二擦洗分板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擦洗分板和所述第三擦洗分板的硬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擦洗分板与所述第二擦洗分板之间形成第一凹腔,所述第二擦洗分板与所述第三擦洗分板之间形成第二凹腔,所述第一凹腔、第二凹腔内均设有与所述压实辊道外表面相接触的滚道。作为优选,所述滚道包括安装在所述两个支座上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安装有多个滚轮。作为优选,所述擦洗板与水平面成a夹角,所述a夹角范围为65° < a < 70°。作为优选,所述a夹角为65°。作为优选,所述擦洗板与所述压实辊道的纵向剖面成β夹角,所述β夹角的范围为2· 5° 彡 a 彡 5. O。。作为优选,所述β夹角为5.0°。作为优选,所述弹性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弹簧、固定在所述下支撑板上的导向柱及螺母,所述上支撑板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的上端穿过所述导向孔与所述螺母螺接固定;所述下支撑板一端向着远离所述板栅模具的方向延伸,且伸出所述压实辊道,其上固定有气体喷嘴。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铸板机,其能够对从模具出来的板栅进行压实,提高板栅的结构强度,不易变形,而且压实效果好。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压实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B-B剖视图;图4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中I-支座,101-铰接长孔;2-压实辊道;3-上支撑板,301-导向孔;4-弹性装置,401-弹簧,402-导向杆,403-螺母;5-下支撑板;6-擦洗板,601-第一擦洗分板,602-第二擦洗分板,603-第三擦洗分板,604-第一凹腔,605-第二凹腔,606-滚道,606a-转轴,606b_滚轮;7-机身主体;[0031]8-板栅模具;9-输送带;10-切刀;11-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实施例,见附图I、2、3、4,新型铸板机,包括机身主体7、板栅模具8、输送带9、切刀
10、接板装置,还可以包含废料输送带,所述机身主体7上设有位于所述板栅模具8和所述切刀10之间的压实装置,从板栅模具出来的板栅精压实装置压实后,被切刀切割,压实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输送带9两侧的两个支座I、固定在所述两个支座I顶端的上支撑板3,所述两个支座I设有铰接长孔101,所述两个铰接长孔101上铰接有压实辊道2,压实辊道2可以对从板栅模具出来的板栅施加压力,因为压实辊道是铰接在铰接长孔101内的,所以,当向上的力大于压实辊道2的重力的时候,压实辊道能够沿着铰接长孔向上移动,所述上支撑板3通过弹性装置4与下支撑板5连接,所述下支撑板5上设有与所述压实辊道2相接触的擦洗板6。所述擦洗板6包括第一擦洗分板601、与所述第一擦洗分板601相贴合的第二擦洗分板602及与所述第二擦洗分板602相接触的第三擦洗分板603,整个擦洗板分成三个分板,能够对压实辊道2进行三次擦洗,效果好,同时,所述第一擦洗分板601、第二擦洗分板602及第三擦洗分板603厚度相等,且所述第二擦洗分板602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擦洗分板601和所述第三擦洗分板603的硬度,这样,能够保证整个擦洗板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擦洗效果,进而保证压实效果。为了取得更好的压实效果,所述第一擦洗分板601与所述第二擦洗分板602之间形成第一凹腔604,所述第二擦洗分板602与所述第三擦洗分板603之间形成第二凹腔605,所述第一凹腔604、第二凹腔605内均设有与所述压实辊道2外表面相接触的滚道606,所述滚道606包括安装在所述两个支座I上的转轴606a,转轴606a可以铰接在两个支座I上,所述转轴606a上安装有多个滚轮606b,利用滚道606和压实辊道2之间的滚动摩擦,降低擦洗板的磨损,同时,滚道606还能够清除一些擦洗板6没有清除的、形成于压实辊道表面的铅粉层,较佳的,滚道606的表面设有S形滚压痕,增强滚压效果O为了取得更好的擦洗效果,所述擦洗板6与水平面成a夹角,一般的,所述a夹角范围为65° <a<70°,其中,以所述a夹角为65°为最佳,这样的角度,相比于直上直下的90°,受力更好,而且,能够产生一个切向力,清除效果更佳。进一步的,所述擦洗板6与所述压实辊道2的纵向剖面成β夹角,纵向剖面沿着所述压实辊道的轴向延伸,并且和水平面相垂直,其中,所述β夹角的范围为2.5°彡a<5.0°,而以所述β夹角为5.0°为最佳,β夹角的存在,在清除压实辊道上杂物的时候,能够产生一个切向力,能够使得杂物更好的、更容易的被清除,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擦洗板6擦洗效果好。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装置4为多个,一般为3-5个,弹性装置4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3和下支撑板5之间的弹簧401、固定在所述下支撑板5上的导向柱402及螺母403,所述上支撑板3设有导向孔301,所述导向柱402的上端穿过所述导向孔301与所述螺母403螺接固定;另外,为了使得压实后的板栅尽快冷却,使得其结构强度提高,在所述下支撑板5—端向着远离所述板栅模具的方向延伸,且伸出所述压实辊道2,其上固定有气体喷嘴11,利用其他喷嘴11对压实后的板栅进行冷却,喷嘴11可以设成I列或多列,对压实后的板栅进行冷却,使其快速降温,保证其结构强度。 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 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权利要求1.新型铸板机,包括机身主体、板栅模具、输送带、切刀、接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主体上设有位于所述板栅模具和所述切刀之间的压实装置,所述压实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输送带两侧的两个支座(I)、固定在所述两个支座(I)顶端的上支撑板(3),所述两个支座(I)设有铰接长孔(101),所述两个铰接长孔(101)上铰接有压实辊道(2 ),所述上支撑板(3)通过弹性装置(4)与下支撑板(5)连接,所述下支撑板(5)上设有与所述压实辊道(2)相接触的擦洗板(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铸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洗板(6)包括第一擦洗分板(601)、与所述第一擦洗分板(601)相贴合的第二擦洗分板(602)及与所述第二擦洗分板(602)相接触的第三擦洗分板(6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铸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擦洗分板(601)、第二擦洗分板(602 )及第三擦洗分板(603 )厚度相等,且所述第二擦洗分板(602 )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擦洗分板(601)和所述第三擦洗分板(603)的硬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铸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擦洗分板(601)与所述第二擦洗分板(602)之间形成第一凹腔(604),所述第二擦洗分板(602)与所述第三擦洗分板(603)之间形成第二凹腔(605),所述第一凹腔(604)、第二凹腔(605)内均设有与所述压实辊道(2)外表面相接触的滚道(6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铸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道(606)包括安装在所述两个支座(I)上的转轴(606a),所述转轴(606a)上安装有多个滚轮(606b)。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新型铸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洗板(6)与水平面成a夹角,所述a夹角范围为65°彡a彡7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铸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a夹角为6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铸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洗板(6)与所述压实辊道(2)的纵向剖面成β夹角,所述β夹角的范围为2. 5°彡a彡5.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铸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β夹角为5.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铸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4)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3 )和下支撑板(5 )之间的弹簧(401 )、固定在所述下支撑板(5 )上的导向柱(402)及螺母(403),所述上支撑板(3)设有导向孔(301),所述导向柱(402)的上端穿过所述导向孔(301)与所述螺母(403)螺接固定;所述下支撑板(5)—端向着远离所述板栅模具的方向延伸,且伸出所述压实辊道(2),其上固定有气体喷嘴(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铸板机,包括机身主体、板栅模具、输送带、切刀,所述机身主体上设有位于所述板栅模具和所述切刀之间的压实装置,所述压实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输送带两侧的两个支座、固定在所述两个支座顶端的上支撑板,所述两个支座设有铰接长孔,所述两个铰接长孔上铰接有压实辊道,所述上支撑板通过弹性装置与下支撑板连接,所述下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压实辊道相接触的擦洗板。本实用新型的铸板机,其能够对从模具出来的板栅进行压实,提高板栅的结构强度,不易变形,而且压实效果好。
文档编号B22D25/04GK202779709SQ20122036226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5日
发明者杨辉平, 马荣 申请人:浙江美能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