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锥面顶杆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模具顶杆套,属于车轮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车轮的螺栓孔结构中,通孔上缘通常会有倒角,如图1所示倒角I。在现有的加工工艺中,倒角I常采用镗削或钻削的方法加工。镗削法由车轮正面入刀,其加工问题在于:当倒角I宽度+刀杆直径>通孔2直径时,刀具不能通过,加工无法实现。钻削法由车轮背面入刀,需要在加工完螺栓孔后,翻转车轮,二次装夹加工,既不易保证倒角I的位置精度又降低加工效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锥面顶杆套,在车轮铸造的过程中铸出倒角1,有效地解决了倒角I成型难度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对应螺栓孔的位置安装锥面顶杆套。一种锥面顶杆套,由装配面、型面和肩部组成,其特征在于:装配面为柱面,肩部为环形平面,两面垂直;型面与肩部圆角过渡。锥面顶杆套与模具配合间隙取值为0.1-0.3mm。型面与肩部的糙度在Ral.6ym以上。型面形状为锥形,锥角为90°。型面形状为锥形,锥角为90°。肩部宽度^ I mm η装配面与模具本体小间隙配合,肩部与模具型腔平面过渡,使金属液流经顶杆套时得到密封且充型顺利。铸件凝固时锥面与通孔上缘位置接触形成倒角。倒角在铸造阶成型不但节省了螺栓孔的加工时间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位置精度。现有的顶杆套型面部分为平面,不具备倒角成型功能·。
附图1为螺栓孔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锥面顶杆套与模具配合示意图附图3锥面顶杆套结构示意图图中:1-倒角,2-通孔,3-锥面顶杆套,4-模具,5-装配面,6-型面,7-肩部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锥面顶杆套3与模具4配合,间隙取值在0.1-0.3_。如图3所示,锥面顶杆套3的结构:装配面5为柱面;型面6采用锥面,锥角为90° ;肩部7为环形平面且宽度彡1mm。锥面顶杆套3的结构中型面6与肩部7的粗糙度达到Ral.6 μ m以上。
权利要求1.一种锥面顶杆套,由装配面(5)、型面(6)和肩部(7)组成,其特征在于:装配面(5)为柱面,肩部(7)为环形平面,两面垂直;型面(6)与肩部(7)圆角过渡。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面顶杆套,其特征在于:型面(6)和肩部(7)的糙度在Ral.6 μ m 以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面顶杆套,其特征在于:型面(6)形状为锥形,锥角为90°。
4.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锥面顶杆套,其特征在于:肩部(7)宽度>1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锥面顶杆套,在车轮铸造过程中能够铸出螺栓孔倒角。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对应螺栓孔的位置安装锥面顶杆套。锥面顶杆套包括装配面、型面和肩部,装配面为柱面和模具本体配合,型面为锥面且伸入型腔内,肩部为平面是型面与模具型腔的过渡面。铸件凝固时锥面与螺栓孔通孔上缘位置接触形成倒角。
文档编号B22C9/28GK203124649SQ20122042104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3日
发明者周广利, 赵丽红 申请人:秦皇岛戴卡兴龙轮毂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