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具磨床加工滚轮体两侧平面的夹持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8663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工具磨床加工滚轮体两侧平面的夹持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配件生产的工装夹具,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工具磨床加工滚轮体壳体两侧平面的夹持进给装置。
背景技术
柴油机燃油系统高压油泵中的滚轮体壳体的柱面上需要磨削两对称平面,常规的对滚轮体壳体柱面上两对称平面的磨削是采用平面磨床来加工,这种加工方式致使生产效率低,加工质量稳定性差,工件易变形,同时工人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设备投入及使用成本也高,无法很好地满足生产加工的需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设计一种能利用价格低廉的通用设备,通过配置夹持进给装置构成专用设备来替代通用机床,使设备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且操作简单方便,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所述夹持进给装置设置在工具磨床上,包括用于支承所述滚轮体壳体并实现周向定位的V形块、用于穿接滚轮体壳体上销孔实现轴向定位的定位销、用于对支承于V形块上的滚轮体壳体压紧固定的压紧机构以及摇杆进给机构;所述V形块固定在所述工具磨床的移动拖板上,所述定位销连接在V形块对称中心线的一位置处,压紧机构置于V形块一侧;摇杆进给机构设于所述移动拖板的轨道外侧一侧并与移动拖板连接,带动移动拖板做所述滚轮体壳体两侧平面磨削进给运动。所述夹持进给装置的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块通过安装板连接在移动拖板上。所述夹持进给装置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进给机构包括摇杆、滑块、拨杆和推杆,所述摇杆一端设有腰形滑槽孔,所述摇杆和推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移动拖板轨道外侧的床基座上,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摇杆和推杆上,所述滑块铰接于移动拖板并滑动连接在摇杆的腰形滑槽孔中,推动拨杆,通过推杆带动摇杆摆动,进而滑块带动移动拖板运动并相对腰形滑槽孔滑动。所述夹持进给装置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进给机构还包括限位块,该限位块设在拨杆转动方向的两侧,以限定拨杆转动角度。所述夹持进给装置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拖板轨道为滚珠式线性滑轨。所述夹持进给装置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板、支撑杆、压紧螺母,所述压板前端叉形部分伸入滚轮体,通过所述定位销定位,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移动拖板上的安装板上,压板通过中部设置的腰形孔槽穿套在支撑杆上,所述压紧螺母位于压板上端的支撑杆,旋紧使压板分别压触支撑杆和支承于V型块上的所述滚轮体壳体内孔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普通工具磨床的基础上配置本实用新型装置构成滚轮体壳体圆柱表面双侧面磨削加工的专用磨床,由此在满足加工精度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减少了人为因素影响,使加工质量的稳定性提高,既操作简便省力、劳动强度低,又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仅因生产效率提高,工资成本就降低了 2/3 ;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制作。

图1是滚轮体壳体零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工滚轮体壳体双侧面磨削加工的夹持进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夹持进给装置的B向视图。图4是图2所示夹持进给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夹持进给装置的C向局部视图。图6是图2所示夹持进给装置的A向视图。图中,I摇杆,Ia腰形槽孔,2安装板,3 V形块,4定位销,5滚轮体壳体,5a滚轮体壳体的两侧平面,5b销孔,6砂轮,8压紧螺母,9压板,压板9,9a孔槽,10支撑杆,12滑块,14移动拖板,15滚珠式线性滑轨,16磨床基座,110压紧机构,130定位机构,I压紧机构,II定位机构,III摇杆进给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及其优点作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的滚轮体壳体5,包含销孔5b和待磨削加工的两侧平面5a,本实用新型利用工具磨床来配置对应的夹持进给机构来对图1所示工件进行高效的磨削加工,具体的实施例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工具磨床的双磨头结构对称设置床基座16,并在每一床基座16上分别设置对应的夹持进给装置,以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夹持进给装置包括:V形块3、定位销4、压紧机构I和摇杆进给机构120。其中V形块3用于对滚轮体壳体5进行支承并实现周向定位,定位销4用于对滚轮体壳体进行快速轴向和加工面定位,V形块3和定位销4组成定位机构II。压紧机构I主要由压板9、支撑杆10、和压紧螺母8组成。定位机构II和压紧机构I构成了夹具单元,该夹具单元可通过安装板2固定在移动拖板14上,如图3、图4所示。V形块3以其上V形槽平行于移动拖板14的运行方向安装于安装板2上,固定连接定位销4位于V形块3对称中心线的一位置处。压紧机构I置于V形块3 —侧,其中的支撑杆10连接在安装板2上,支撑杆10位于V形块3对称中心线上,压板9中部设有腰形孔槽9a,压板9通过该孔槽9a穿套于支撑杆10上部,压紧螺母8位于压板上端,通过支撑杆10上的螺纹旋紧使压板9分别压触支撑杆10和支承于V型块3上的所述滚轮体壳体内孔壁。压板9前端为叉形部分,叉形部分伸入滚轮体壳体,插接定位销4定位,参见图5。对照图6,摇杆进给机构III,移动拖板14和滚珠式线性滑轨15构成进给单元。滚珠式线性滑轨15固定在工具磨床基座16上,其滑动部分与移动拖板14连接。摇杆进给机构设于工具磨床进给机构移动拖板14的轨道外侧一侧,该摇杆进给机构主要由摇杆1、滑块12、拨杆18和推杆19组成;摇杆I的一端设有腰形槽孔la,所述摇杆I另一端铰接在移动拖板轨道外侧的床基座上;推杆的一端铰接在摇杆I上,一端铰接在推杆19上;滑块12铰接于移动拖板14,并滑动连接在摇杆一端部的腰形滑槽孔Ia中;推动拨杆18,通过推杆19带动摇杆I摆动,进而滑块12带动拖板14移动,同时滑块12相对腰形滑槽孔Ia滑动。为了有效控制拖板14的进给量,对拨杆18的转动角度进行对应量的控制,在其转动方向上设置限位块。本实施例的限位块是一行程限位板23,该行程限位板23为一矩形块,其一侧面设有贯通的矩形凹槽23a,行程限位板23置于推杆18上,使得推杆19的对应部分包容在凹槽23a内,请结合图2,行程限位板23由螺钉(未画出)固定在工具磨床基座16的对应部分。最简易的限位块可以是两个分别支在拨杆18转动方向一侧的螺钉,通过调节螺钉的伸缩量来调节距拨杆18的距离,从而调节拨杆18的转动角度。拨杆18时,拨杆18的转动角度限于凹槽23a的两相对槽壁23b之间,对推杆转动转动角度进行限位,通过推杆19带动摇杆I摆动,进而滑块12带动移动拖板14运动,完成对滚轮体壳体其上平面5a的磨削进给运动,同时滑块12相对腰形滑槽孔滑动。加工前,工件——滚轮体壳体5置于V形块3上,并利用滚轮体壳体下部的销孔使定位销4穿过该销孔,滚轮体壳体5在V形块3上得以定位,保证滚轮体壳体5的柱面所要磨削的表面对着砂轮6。压紧机构I中,压板9的叉形端由滚轮体壳体5下部孔伸入孔内叉住定位销4定位,位于压板9上部支撑杆10上的压紧螺母8旋紧,使压板9的叉形端压紧滚轮体壳体5,将之固定在V形块3上。加工时,推动拨杆18,通过推杆19带动摇杆I摆动,摇杆I摆动迫使位于摇杆腰形滑槽孔中的移动滑块12在腰形滑槽孔中移动,而铰接在移动拖板14上的移动滑块12带动移动拖板14在滚珠式线性滑轨15上完成进给运动。
权利要求1.基于工具磨床加工滚轮体壳体两侧平面的夹持进给装置,所述装置设置在工具磨床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承所述滚轮体壳体并实现周向定位的V形块、用于穿接滚轮体壳体上销孔实现轴向定位的定位销、用于对支承于V形块上的滚轮体壳体压紧固定的压紧机构以及摇杆进给机构;所述V形块固定在所述工具磨床的移动拖板上,所述定位销连接在V形块对称中心线的一位置处,压紧机构置于V形块一侧;摇杆进给机构设于所述移动拖板的轨道外侧一侧并与移动拖板连接,带动移动拖板做所述滚轮体壳体两侧平面磨削进给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具磨床加工滚轮体壳体两侧平面的夹持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块通过安装板连接在移动拖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工具磨床加工滚轮体壳体两侧平面的夹持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进给机构包括摇杆、滑块、拨杆和推杆,所述摇杆一端设有腰形滑槽孔,所述摇杆和推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移动拖板轨道外侧的床基座上,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摇杆和推杆上,所述滑块铰接于移动拖板并滑动连接在摇杆的腰形滑槽孔中,推动拨杆,通过推杆带动摇杆摆动,进而滑块带动移动拖板运动并相对腰形滑槽孔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工具磨床加工滚轮体壳体两侧平面的夹持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进给机构还包括限位块,该限位块设在拨杆转动方向的两侧,以限定拨杆转动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工具磨床加工滚轮体壳体两侧平面的夹持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拖板轨道为滚珠式线性滑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工具磨床加工滚轮体壳体两侧平面的夹持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板、支撑杆、压紧螺母,所述压板前端叉形部分伸入滚轮体,通过所述定位销定位,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移动拖板上的安装板上,压板通过中部设置的腰形孔槽穿套在支撑杆上,所述压紧螺母位于压板上端的支撑杆,旋紧使压板分别压触支撑杆和支承于V型块上的所述滚轮体壳体内孔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工具磨床加工滚轮体两侧平面的夹持进给装置,包括用于支承所述滚轮体壳体并实现周向定位的V形块、用于穿接滚轮体壳体上销孔实现轴向定位的定位销、用于对支承于V形块上的滚轮体壳体压紧固定的压紧机构以及摇杆进给机构;所述V形块固定在所述工具磨床的移动拖板上,所述定位销连接在V形块对称中心线的一位置处,压紧机构置于V形块一侧;摇杆进给机构设于所述移动拖板的轨道外侧一侧并与移动拖板连接,带动移动拖板做所述滚轮体壳体两侧平面磨削进给运动。优点是,在满足加工精度的基础上,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人为影响加工质量的因素减少,质量稳定性好,操作简便,劳动强度低。
文档编号B24B47/20GK203019222SQ201220731020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冯树云, 戴兆春, 闵林东 申请人:金湖县常盛动力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