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弯曲高强度铝镁合金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弯曲高强度铝镁合金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进行一铝胚浇铸步骤,将4至4.9重量%之镁、小于0.2重量%之硅、小于0.35重量%之铁、小于0.15重量%之铜、0.2至0.5重量%之锰、小于0.1重量%之铬、小于0.25重量%之锌、小于0.1重量%之钛、小于0.15重量%之无法避免的杂质及其余之铝等元素熔融并浇铸成一铝胚;(b)预热该铝胚;(c)热轧延该铝胚;(d)对该铝胚进行第一次冷轧延;(e)对该铝胚进行中间退火热处理,以使该铝胚完全再结晶而软化;(f)对该铝胚进行第二次冷轧延;及(g)对该铝胚进行最终退火热处理,以形成该耐弯曲高强度铝镁合金。
【专利说明】耐弯曲高强度铝镁合金制造方法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耐弯曲高强度铝镁合金制造方法。
[0002] 【现有技术】 已知加工硬化型铝镁(Al-Mg)合金因具有良好之强度与阳极处理性能,被广泛应用在 轻薄短小需求之3C产业上。已知制造铝镁合金时,大都会采用增加镁(Mg)添加量的方法, 使铝材在冷轧延过程中产生加工强化作用,以增加铝材强度。然而,上述经由冷轧后之铝合 金(商业上称为Hln,含H12、H14、H16、H18与H19),虽然拥有高强度,但因材料特性中的屈 服强度(Yield Strength,简称Y.S.)与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简称T.S.)比率高, 使得铝镁合金在成形过程中,一旦变形量超过弹性范围(即Y. S.点)而进入塑性变形区,便 会容易超过T. S.点,导致颈缩(Necking)现象提早发生,亦即铝镁合金将因缺乏延性(或伸 长率)而快速断裂。
[0003] 因此,一般铝厂为了增加高强度铝镁合金之延性,最常使用H3n与H2n两种调质度 之制程,其制程简述如下: (1) H3n制程:对冷轧后之铝镁合金,再施予150至180°C退火热处理,利用此种回复 (Recovery)退火制程,来减少错镁合金内位错(Dislocation)密度,以降低Y. S. /T. S.比 率,达到增加铝合金之伸长率和加工性能之目的。
[0004] (2) H2n制程:和H3n制程比较,H2n制程无中间退火制程,为直接冷轧法,具有加 速生产流程、节省制造成本之优点。其同样是利用最终退火热处理,来减少铝镁合金内位 错(Dislocation)密度,以降低Y. S. /T. S.比率,达到增加铝合金之伸长率和加工性能之目 的。
[0005] 此外,已由上述制程得知镁含量超过3重量%以上之铝镁合金(例如5086、5083、 5456与5182等类型铝镁合金),若在室温长时间曝露或者是处在66至180°C工作环境下, 都会促使β (Mg2A13)相于晶界上析出,且随着曝露时间越久,其析出量越大。由于β相比 铝镁合金更具阳极性,因此,一旦晶界出现β相将导致铝镁合金容易被腐蚀破坏。此外,晶 界有细密析出物时,更容易导致晶界分离而降低铝镁合金之延展性,因为析出物硬度往往 高于合金材料本身,且与合金材料密合度不佳,故在成形过程中,微细裂缝最易起始于晶界 析出物周缘,然后再沿着晶界传播,导致合金材料成形破裂失败。
[0006] 另外,从Η3η制程可知,150至180°C回复退火热处理,将会促使β相在铝镁合金 晶界上析出,其无法完全解决高镁含量(大于4重量%)之铝镁合金的成形性能,甚至退火 热处理不当,还会降低合金材料的抗蚀性能。
[0007]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创新且具进步性之耐弯曲高强度铝镁合金制造方法,以 解决上述问题。
[0008] 【
【发明内容】
】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弯曲高强度铝镁合金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进行一铝胚浇 铸步骤,将4至4. 9重量%之镁、小于0. 2重量%之硅、小于0. 35重量%之铁、小于0. 15重 量%之铜、0.2至0.5重量%之锰、小于0. 1重量%之铬、小于0.25重量%之锌、小于0. 1 重量%之钛、小于0. 15重量%之无法避免的杂质及其余之铝等元素熔融并浇铸成一铝胚; (b)预热该铝胚;(c)热轧延该铝胚;(d)对该铝胚进行第一次冷轧延;(e)对该铝胚进行中 间退火热处理,以使该铝胚完全再结晶而软化;(f)对该铝胚进行第二次冷轧延;及(g)对 该铝胚进行最终退火热处理,以形成该耐弯曲高强度铝镁合金。
[0009] 本发明运用低冷轧延量制程,使镁含量超过4重量%以上之铝镁合金内部存有适 当之应变能,因此在后续退火热处理过程,铝胚强度变化对退火温度高低较不敏感,故当采 用批次方式生产时,整炉次20至30吨重之铝卷除可得到较均匀之机械性质外,也因最终退 火温度高过晶界P-Mg2A13相最易析出范围(66至180°C),故不易发生类似传统H3n制程 中之弯曲成形破裂或腐蚀现象。
[0010]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耐弯曲高强度铝镁合金制造方法流程图。
[0011] 【实施方式】 图1显示本发明耐弯曲高强度铝镁合金制造方法流程图。请参阅图1之步骤S11,进 行一铝胚浇铸步骤,将4至4. 9重量%之镁、小于0. 2重量%之硅、小于0. 35重量%之铁、 小于0. 15重量%之铜、0.2至0.5重量%之锰、小于0. 1重量%之铬、小于0.25重量%之 锌、小于0. 1重量%之钛、小于0. 15重量%之无法避免的杂质及其余之铝等元素在700°C 以上高温相互熔融,经过除气、除渣过滤与添加细晶剂后,以一半连续浇铸(Direct Chill Casting)设备将其浇铸成一铝胚。
[0012] 请参阅步骤S12,预热该铝胚,在此步骤中,预热温度不小于480°C。
[0013] 请参阅步骤S13,热轧延该铝胚,在此步骤中,因镁含量4重量%以上之铝镁合金属 于高加工强化型铝合金,故热轧延温度须介于300至480°C之间,否则过低的热轧延温度将 导致铝胚于热轧延过程中产生严重的边裂现象。
[0014] 请参阅步骤S14,对该铝胚进行第一次冷轧延。
[0015] 请参阅步骤S15,对该铝胚进行中间退火热处理,以使该铝胚完全再结晶而软化。 此中间退火热处理主要是让铝片达到完全退火的软化状态(即俗称之〇 temper调质度),因 此,对退火温度并无特别要求,一般铝合金生产工厂,会视该炉次的热处理铝合金量而定, 通常中间退火热处理温度会超过280°C。
[0016] 请参阅步骤S16,对该铝胚进行第二次冷轧延,在此步骤中,铝胚厚度减薄量 (Reduction)须严格控制在25至40%之间,此举可于错材内部介入适当的冷加工位错 (Dislocation),以使铝镁合金具有高强度性能。此外,在上述范围内之冷加工位错量,对退 火温度高低变化较不敏感,因此,能够使后续最终退火热处理温度有宽广之施行范围。
[0017] 请参阅步骤S17,对该铝胚进行最终退火热处理,以形成该耐弯曲高强度铝镁合 金。在此步骤中,退火热处理时间介于2至5小时之间,而退火热处理温度介于210至250°C 之间,以避开66至180°C间晶界β -Mg2A13相最易析出范围,如此,可使所形成之铝镁合金 具有耐弯曲(高伸长率)、高强度、最终退火温度范围广及不易腐蚀等优点,其中该耐弯曲高 强度错镁合金之伸长率不小于10%,而屈服强度不小于210MPa。
[0018] 兹以下列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0019] 表1为本发明铝镁合金实施例之化学成份,镁添加主要旨在增加材料的加工强化 与强度需求,镁元素添加量为4. 6重量%,此值远高于3重量%,故退火热处理制程对晶界 β -Mg2A13相析出非常敏感,稍有不慎即易导致成形破坏。
[0020] 表1.本发明铝镁合金实施例之化学成份(重量%)
【权利要求】
1. 一种耐弯曲高强度铝镁合金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进行一铝胚浇铸步骤,将4至4. 9重量%之镁、小于0. 2重量%之硅、小于0. 35重 量%之铁、小于0. 15重量%之铜、0. 2至0. 5重量%之锰、小于0. 1重量%之铬、小于0. 25 重量%之锌、小于0. 1重量%之钛、小于0. 15重量%之无法避免的杂质及其余之铝等元素 熔融并浇铸成一铝胚; (b) 预热该铝胚; (c) 热轧延该铝胚; (d) 对该铝胚进行第一次冷轧延; (e) 对该铝胚进行中间退火热处理,以使该铝胚完全再结晶而软化; (f) 对该铝胚进行第二次冷轧延;及 (g) 对该铝胚进行最终退火热处理,以形成该耐弯曲高强度铝镁合金。
2. 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步骤(b)之预热温度不小于480°C。
3. 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步骤(c)之热轧延温度介于300至480°C之间。
4. 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步骤(f)之铝胚厚度减薄量介于25至40%之间。
5. 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步骤(g)之退火热处理温度介于210至250°C之间。
6. 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步骤(g)之退火热处理时间介于2至5小时之间。
7. 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形成之该耐弯曲高强度铝镁合金之屈服强度不小于 210MPa。
8. 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形成之该耐弯曲高强度铝镁合金之伸长率不小于10%。
【文档编号】C22C1/02GK104046855SQ201310083769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5日
【发明者】曾天佑, 苏俊仁, 黄舟廷, 林秋吉 申请人: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