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合金表面低损伤光滑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29648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非晶合金表面低损伤光滑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非晶合金表面低损伤光滑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需要进行化学机械法,对非晶合金表面进行抛光;其次,加入纯度百分百的丙三醇于表面,然后去除金属穴,改善抛光状态;用石蜡片将底衬的相邻部位进行研磨;对衬底进行滚压和磨粒;将黏贴的工件置于抛光液中,再次抛光;塑型,即可。所述研磨和抛光试验在石蜡底座机床上进行;所述磨粒需要与工件表面接触无损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此方法制备,表面粗糙度适宜,材质均匀致密,分布有序,且间隔一致,可以实现低损伤且高光滑的制备。
【专利说明】 非晶合金表面低损伤光滑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制造领域,具体涉及非晶合金表面低损伤光滑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非晶合金是由超急冷凝固,合金凝固时原子来不及有序排列结晶,得到的固态合金是长程无序结构,没有晶态合金的晶粒、晶界存在。这种非晶合金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由于它的性能优异、工艺简单,从80年代开始成为国内外材料科学界的研究开发重点。I960年美国Duwez教授发明用快淬工艺制备非晶态合金为始。其间,非晶软磁合金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67年开始,直到1988年。1984年美国四个变压器厂家在IEEE会议上展示实用非晶配电变压器则标志着第一阶段达到高潮,到1989年,美国AlliedSignal公司已经具有年产6万吨非晶带材的生产能力,全世界约有100万台非晶配电变压器投入运行,所用铁基非晶带材几乎全部来源于该公司。从1988年开始,非晶态材料发展进入第二阶段。这个阶段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铁基纳米晶合金的发明。1988年日本日立金属公司的Yashiwa等人在非晶合金基础上通过晶化处理开发出纳米晶软磁合金(Finemet)。1988年当年,日立金属公司纳米晶合金实现了产业化,并有产品推向市场。1992年德国VAC公司开始推出纳米晶合金替代钴基非晶合金,尤其在网络接口设备上,如ISDN,大量采用纳米晶磁芯制作接口变压器和数字滤波器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非晶合金表面低损伤光滑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需要进行化学机械法,对非晶合金表面进行抛光;
其次,加入纯度百分百的丙三醇于表面,然后去除金属穴,改善抛光状态;
用石蜡片将底衬的相邻部位进行研磨;
对衬底进行滚压和磨粒;
将黏贴的工件置于抛光液中,再次抛光;
塑型,即可。
[0004]本发明中,所述研磨和抛光试验在石蜡底座机床上进行。
[0005]本发明中,所述磨粒需要与工件表面接触无损伤。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此方法制备,表面粗糙度适宜,材质均匀致密,分布有序,且间隔一致,可以实现低损伤且高光滑的制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07]非晶合金表面低损伤光滑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需要进行化学机械法,对非晶合金表面进行抛光;
其次,加入纯度百分百的丙三醇于表面,然后去除金属穴,改善抛光状态; 用石蜡片将底衬的相邻部位进行研磨;
对衬底进行滚压和磨粒;
将黏贴的工件置于抛光液中,再次抛光;
塑型,即可。
[0008]所述研磨和抛光试验在石蜡底座机床上进行。
[0009]所述磨粒需要与工件表面接触无损伤。
[001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非晶合金表面低损伤光滑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需要进行化学机械法,对非晶合金表面进行抛光; 其次,加入纯度百分百的丙三醇于表面,然后去除金属穴,改善抛光状态; 用石蜡片将底衬的相邻部位进行研磨; 对衬底进行滚压和磨粒; 将黏贴的工件置于抛光液中,再次抛光; 塑型,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合金表面低损伤光滑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和抛光试验在石蜡底座机床上进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合金表面低损伤光滑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粒需要与工件表面接触无损伤。
【文档编号】B24B1/00GK103737437SQ201310601660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5日
【发明者】丁小淇 申请人:丁小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