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加速冷却的硅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速冷却的硅胶模具,用于改善硅胶模具散热性,属于有色金属硅胶模离心铸造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的凝固过程是晶核的产生和晶核的长大过程,而且这两个过程同时进行。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晶核产生的越多,晶粒就会越加的细小,晶粒的细化程度直接影响到铸件的塑性和韧性。过冷度是影响液相向固相转变的相变驱动力的决定因素,过冷度越大,凝固相变驱动力就越大,从而形核率就越高。因此,增加熔体的过冷度,是细化晶粒、提高铸件质量行之有效的办法。实际金属结晶时常常依附在液体中的外来固体表面上形核,这种形核方式称为非均匀形核。外来固体表面和熔体中的微小杂质,可作为非均匀形核的基底,形核基底的数量决定了形核的数量。对于非均匀形核过程而言,析出固相与外来质点的接触角是决定形核速率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当形核基底表面凹凸不平,存在大量凹角时形核效率将提高。在使用硅胶模进行低熔点合金离心铸造时,由于硅胶模的温度梯度小,使得金属熔体不易形核,造成晶粒的粗大,降低了合金的塑韧性,严重影响铸件的质量,也影响了硅胶模的寿命。专利公开号为CN101066552A的专利提出了一种“金属饰品成型用硅橡胶模具材料及其应用”,公开了 一种金属饰品成型用硅胶模具材料的成分,使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耐热性,可降低模具材料的升温及由此引发的降解,延长硅胶模的使用寿命。但是依然没有解决硅胶模温度梯度小,造成铸件晶粒粗大这一缺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中,也没有关于控制硅胶模温度梯度的相关报道。因此,本实用新型使用物理方法增加硅胶模冷却速度,增加形核率,可以在提高铸件性能的同时,有效避免化学细化方法带入合金杂质的不利影响,获得更好的铸件力学性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硅胶模具散热性差,合金浇注时硅胶模具温度过高,铸件晶粒粗大,力学性能差,成品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的:包括上模3、下模2、上模流道6和型腔4,且上模3安装在下模2上,上模3和/或下模2上安装冷却装置I。所述冷却装置I可以为冷却介质或者散热片。所述硅胶模具的上模3的中心处开有上下贯通的上模流道6,上模3和下模2开有型腔4,下模2上有连通型腔4的下模流道5。所述在硅胶模具的下模安装冷却装置I时,冷却装置I安装在下模2的中心处。所述冷却装置I为冷却介质时,冷却介质可以为铁、铜、锌、铝或镁材料,冷却介质安装在下模2时,是镶嵌在下模2的下模流道5表面并位于下模2的中心处,冷却介质表面分布不同纹路,增加粗糙度,提高曲率过冷。所述散热片为铝合金、铜合金或锌合金等材料冲裁而成,散热片镶嵌在上模、下模或者同时镶嵌在上模和下模。由于制作娃胶模具的娃胶热导率较金属材料小,只有0.16W/(m.K),而铜的热导率为393.56ff/(m.K),铝的热导率为217.71 ff/(m.K),硅胶的热导率只是金属材料的几百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如附图1所示,通过在硅胶模具下模中嵌入一块金属材料制作的散热装置,可改善硅胶模具的导热性,加速硅胶模具散热,使浇注合金凝固时释放的热量快速传导到外界,降低硅胶模具温度,增加铸件过冷度,细化晶粒,提高铸件力学性能的作用。虽然硅胶的比热容为1700J/(kg.V),比金属的大,但硅胶的密度为1.2g/cm3,较铜、铝、钢铁等金属的小很多,相同体积的硅胶和金属材料相比,金属材料吸热能力更强,所以在硅胶模具下模中嵌入一块金属材料的散热装置,可增强整个模具的吸热能力,降低浇注合金使模具温度升高的程度,有效控制硅胶模具的温度。散热装置为一种金属材料,选用铝合金材料制作散热装置可有效降低模具的重量,选用铜合金材料制作散热装置可显著提高模具的散热性。根据硅胶模具和铸件的大小,可选择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散热装置。如附图2所示,散热装置在直浇道处制作一个凸台,减小散热装置与直浇道的距离,可进一步改善传热效果O当热量流过两个相接触的固体交界面时,界面本身对热流呈现出明显的热阻,称之为接触热阻。如果硅胶和散热片之间不能很好的接触,反而会增加热阻,使传热困难,所以可通过硅胶模热固化工艺连接硅胶模具与散热装置,使硅胶模具和散热装置紧密接触,一方面增加连接牢固度,另一方面增大接触面、减小热阻。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硅胶模具采用过盈配合将上模卡入下模中,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上下模合模,放入离心机中进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采用上述方法在硅胶模具中嵌入一块金属材料散热装置,可加快硅胶模具散热速度,使硅胶模具快速冷却,减少硅胶模具烧模现象的发生,延长模具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提闻经济效益。传统硅胶模具受原材料的限制,在加工饰品、玩具及工艺礼品时,不能改变硅胶模具的散热性,通过在硅胶模具中嵌入散热片的方式,使模具制作人员摆脱了硅胶的束缚,可自行开发设计不同散热性的硅胶模具,增强了工艺的灵活性。当硅胶模具不再使用或者报废后,可将散热片拆下嵌入到其他硅胶模具中,多次重复使用,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硅胶模具上模安装散热片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硅胶模具下模安装散热片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硅胶模具上模和下模同时安装散热片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硅胶模具下模安装冷却介质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1_冷却装置,2-下模,3-上模,4-型腔,5-下模流道,6-上模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下所述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加速冷却的硅胶模具结构为:包括上模3和下模2,上模3安装在下模2上,在上模3安装有冷却装置1,硅胶模具的上模3的中心处开上下贯通有上模流道6,上模3和下模2开有型腔4,下模2上有连通型腔4的下模流道5。冷却装置I为散热片,为招合金材料冲裁而成。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加速冷却的硅胶模具结构为:包括上模3和下模2,上模3安装在下模2上,在下模2安装有冷却装置1,硅胶模具的上模3的中心处开有上下贯通的下模流道5,上模3和下模2开有型腔4,下模2上有连通型腔4的下模流道5。冷却装置I安装在下模2的中心处。冷却装置I为散热片,为铜合金材料冲裁而成。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加速冷却的硅胶模具结构为:包括上模3和下模2,上模3和下模2上有流道和型腔4,上模3安装在下模2上,在上模3和下模2安装有冷却装置I,硅胶模具的上模3的中心处开有上下贯通的上模流道6,上模3和下模2开有型腔4,下模2上有连通型腔4的下模流道5。冷却装置I安装在上模3和下模2的中心处,冷却装置I为散热片,为锌合金等材料冲裁而成。实施例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加速冷却的硅胶模具结构为:包括上模3和下模2,上模3和下模2上有流道和型腔4,上模3安装在下模2上,上模3的中心处开有上下贯通的上模流道6,上模3和下模2开有型腔4,下模2上有连通型腔4的下模流道5。冷却装置I为冷却介质时,冷却介质可以为铁、铜、锌、铝或镁材料,冷却介质安装在下模2时,是镶嵌在下模2的下模流道5表面并位于下模2的中心处,冷却介质表面分布辊压横竖交叉的网格式纹路,网格的间距为2 3mm,深度0.2mm。
权利要求1.一种加速冷却的娃胶模具,包括上模(3)、下模(2)、上模流道(6)和型腔(4),且上模(3 )安装在下模(2 )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3 )和/或下模(2 )上安装冷却装置(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冷却的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I)为冷却介质或者散热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冷却的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模具的上模(3)的中心处开有上下贯通的上模流道(6 ),上模(3 )和下模(2 )上开有型腔(4),下模(2 )上有连通型腔(4)的下模流道(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冷却的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硅胶模具的下模(2)安装冷却装置(I)时,冷却装置(I)安装在下模(2)的中心处。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速冷却的娃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I)为冷却介质并安装在下模(2)时,是镶嵌在下模(2)的下模流道(5)表面并位于下模(2)的中心处,冷却介质表面分布不同纹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速冷却的硅胶模具,用于改善硅胶模具散热性,属于有色金属硅胶模离心铸造领域。加速冷却的硅胶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流道和型腔,且上模安装在下模上,上模和/或下模上安装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可以为冷却介质或者散热片。本装置可加快硅胶模具散热速度,使硅胶模具快速冷却,减少硅胶模具烧模现象的发生,延长模具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B22C1/00GK203155942SQ20132003645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2日
发明者王璐, 起华荣, 史庆南, 王效琪, 赵启淞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