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出成形方法及模具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20308阅读:786来源:国知局
射出成形方法及模具与制造工艺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5年8月3日提交的名称为“射出成形方法及模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願2015-153249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申请涉及一种射出成形双色成形品的方法及模具,该双色成形品通过在由第一树脂构成的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层叠设置由第二树脂构成的二次成形品而形成。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射出成形的一种方法,已知有射出成形双色成形品的方法,其中,该双色成形品通过在由第一树脂构成的一次成形品的周围设置由第二树脂构成的二次成形品而形成。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用于进行此类射出成形的模具,记载有以下构成,具备:设置于互相离开的位置处的一次型芯侧模具及二次型芯侧模具;设置成能够围绕通过该一次型芯侧模具及二次型芯侧模具之间的轴线旋转的旋转部件;和相对于该旋转部件以能够与一次型芯侧模具及二次型芯侧模具合模、开模的状态固定的一对型腔侧模具。

使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模具,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双色成形品的射出成形。

即,如图9(a)所示,向通过将第一型腔侧模具5和一次型芯侧模具6合模而形成的第一空腔s1中注射第一树脂材料以成形一次成形品1,接着,由第一型腔侧模具5保持一次成形品1地将模具5、6开模,使旋转部件围绕轴线旋转180度,以使保持一次成形品1的第一型腔侧模具5和二次型芯侧模具7正对,如图9(b)所示,向通过将上述两个模具5、7合模而形成的第二空腔s2中注射第二树脂材料,以在一次成形品1的周缘部成形二次成形品,获得双色成形品。

特别地,采用以下构成:在第一型腔侧模具5上设置有伸缩机构3,该伸缩机构3构成为能使柱塞3a从与合模、开模方向(图9的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到第一空腔s1中,在使柱塞3a的前端部突出到第一空腔s1中的形态下成形一次成形品1,之后,在从使旋转部件旋转到取出双色成形品之间的期间内使柱塞3a缩回。

因此,由第一空腔s1成形的一次成形品1例如在开模时由从第一型腔侧模具5的成形面5a突出的柱塞3a支撑,具体而言,由在相对于一次成形品1试图从第一型腔侧模具5脱离的方向(图9(a)的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突出的柱塞3a的前端部支撑,因此一次成形品1难以从第一型腔侧模具5脱离。

而且,例如,在将一次成形品1成形后,在将模具5、6开模时,一次成形品1由第一型腔侧模具5可靠地保持而不是由一次型芯侧模具6保持。由此,向二次成形品的成形工序的转换变得顺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4-16893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方法中,在双色成形品的周缘部,在使柱塞3a缩回时形成的凹部1b(参照图9(b))会作为痕迹而残留,外观性下降。特别地,在将双色成形品用作汽车用前照灯的前表面罩的情况下,通常会在前表面罩上施加耐候性、耐久性、耐磨损性的表面硬涂层处理,而涂敷的硬涂层处理液会积存在凹部1b内而看起来发白,外观性进一步下降。

另外,根据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方法,在对通过在由第一树脂构成的一次成形品1的周缘部层叠设置由第二树脂构成的二次成形品而形成的双色成形品进行射出成形时,构成二次成形品的树脂的一部分绕到一次成形品1的周缘部前表面侧,发生了所谓的“颜色覆盖”。

于是,发明人对该“颜色覆盖”的发生原因进行了考察,得知以下内容。

如图9(a)所示,通过向将型腔侧模具5和一次型芯侧模具6合模而形成的第一空腔s1中注射第一树脂材料,而成形一次成形品1,然后开模,如图9(b)所示,通过向将保持一次成形品1的型腔侧模具5和二次型芯侧模具7合模而形成的第二空腔s2中注射第二树脂材料,而在一次成形品1的周缘部层叠成形二次成形品,但是,一次成形品1在由型腔侧模具5和一次型芯侧模具6成形后在由于因开模而与大气接触等从而冷却的过程中收缩。即,因构成一次成形品1的树脂材料的热收缩作用,周缘部1a沿着模具5的成形面5a向使其表面积减小的方向收缩而从成形面5a剥离。然后,若在周缘部1a和模具5的成形面5a之间产生了间隙s的状态下向第二空腔s2中注射第二树脂材料,则将在第二树脂材料的一部分侵入凸缘状周缘部1a和模具5的成形面5a之间的间隙s的形态下进行二次成形。其结果是,在成形后的双色成形品的周缘部发生颜色覆盖。

本发明申请鉴于该情况而研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伸缩机构的突起部的缩回痕迹不会作为凹部在双色成形品的周缘部残留,而且在双色成形品的周缘部不会发生颜色覆盖的射出成形方法及模具。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申请通过使用特定的伸缩机构来实现上述目的。

即,本发明申请所涉及的射出成形方法,是对在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层叠设置二次成形品而形成的双色成形品进行射出成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通过将型腔侧模具和一次型芯侧模具合模而形成的第一空腔中注射第一树脂材料以成形上述一次成形品,

接着,向通过将保持上述一次成形品的上述型腔侧模具和二次型芯侧模具合模而形成的第二空腔中注射第二树脂材料以在上述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层叠成形上述二次成形品,

在上述型腔侧模具上设置有伸缩机构,该伸缩机构构成为,能使至少一个突起部突出到上述第一空腔的与上述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对应的部分,

以上述突起部横穿上述第一空腔的与上述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对应的部分地突出的形态来成形上述一次成形品,

之后,在向上述第二空腔中注射上述第二树脂材料以层叠成形上述二次成形品时,使上述突起部缩回至上述型腔侧模具的成形面。

另外,本发明申请所涉及的模具,是用于对在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层叠设置二次成形品而形成的双色成形品进行射出成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次成形用模具,其包括型腔侧模具和一次型芯侧模具,向通过合模而形成的第一空腔中注射第一树脂材料以成形上述一次成形品;

二次成形用模具,其包括上述型腔侧模具和二次型芯侧模具,向通过将保持上述一次成形品的上述型腔侧模具和上述二次型芯侧模具合模而形成的第二空腔中注射第二树脂材料以在上述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层叠成形上述二次成形品;和

伸缩机构,其设置在上述型腔侧模具上,并且构成为使得:可进退动作的突起部突出到上述第一空腔的与上述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对应的部分并横穿该部分。

再有,上述“伸缩机构”的具体构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采用使得相当于突起部的柱塞进退运动的液压缸机构或气压缸机构等。

(作用)虽然在第一空腔中成形的一次成形品在开模时会因热收缩而试图粘贴在一次型芯侧模具上,但是与试图粘贴在一次型芯侧模具上的力相比,构成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的树脂热收缩而抱住伸缩机构的突起部的力更大,因此,一次成形品保持在型腔侧模具上。因此,在成形一次成形品后的开模时,能可靠地将一次成形品保持在型腔侧模具上,因此向将保持一次成形品的型腔侧模具和二次型芯侧模具合模的下一工序的转换变得顺畅。

另外,在第一空腔中成形的一次成形品因开模而与大气接触,导致树脂进一步发生热收缩,并试图向其整体的表面积缩小的方向收缩。因此,在向将保持一次成形品的型腔侧模具和二次型芯侧模具合模而形成的第二空腔中注射第二树脂材料之前的期间内,紧贴于型腔侧模具的成形面的一次成形品整体向使其表面积缩小的方向收缩变形,出现较大的由热收缩导致的位移的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从型腔侧模具的成形面剥离,有可能会在成形面和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之间产生间隙,该间隙成为发生“颜色覆盖”的主要原因。

然而,在本发明申请中,由于从型腔侧模具的成形面突出的伸缩机构的突起部横穿出现较大的由热收缩导致的位移的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因此能有效地抑制由向一次成形品整体的表面积缩小的方向的热收缩所导致的变形。即,从型腔侧模具的成形面突出并横穿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的伸缩机构的突起部抑制由向一次成形品整体的表面积缩小的方向的热收缩所导致的变形。

特别地,由于能可靠地抑制显现出较大的由热收缩导致的变形的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的位移,因此,在将第二树脂材料注射到第二空腔中开始二次成形品的层叠成形之前,一次成形品保持为包括其周缘部在内的整体与型腔侧模具的成形面紧贴的形态。

因此,不会发生注射到第二空腔中的第二树脂材料的一部分绕到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和型腔侧模具的成形面之间这种所谓的“颜色覆盖”。

另外,在将伸缩机构的突起部从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拔出而使其缩回到型腔侧模具的成形面的形态下层叠成形二次成形品时,虽然会在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上形成伸缩机构的突起部的缩回痕迹的贯通孔,但是注射到第二空腔中的第二树脂材料的一部分将填充到该贯通孔中而成形。即,具有以伸缩机构的突起部前端面作为成形面而成形的端面的二次成形品侧的凸部与在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上形成的、作为突起部的缩回痕迹的贯通孔卡合一体化。

另外,作为本发明申请所涉及的射出成形方法,优选地,在利用在上述伸缩机构上设置的传感器来确认上述突起部的缩回后,再进行上述第二树脂材料向第二空腔的注射。例如,在利用在伸缩机构上设置的限位开关检测到突起部的预定缩回量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打开与第二空腔连通的侧面阀浇口以进行关联。

(作用)在将模具合模来层叠成形二次成形品时,若伸缩机构的突起部的缩回时机延迟,则填充到第二空腔内的第二树脂材料的填充压会在中途变化(下降),不能进行稳定的射出成形。另外,由于缩回的突起部在其前端附着有熔融树脂,还有可能会妨碍伸缩机构的流畅驱动(突起部的流畅的伸缩动作)。

然而,在本发明申请中,由于是利用设置在伸缩机构上的传感器来确认伸缩机构的突起部已缩回到型腔侧模具的成形面后,再向第二空腔注射第二树脂材料,因此第二树脂材料的填充压不会在中途变化(下降),能进行稳定的射出成形。另外,也不会发生缩回的突起部在其前端附着有熔融树脂而妨碍伸缩机构的流畅驱动(突起部的流畅的伸缩动作)的情况。

另外,作为本发明申请所涉及的模具,优选地,设置在上述型腔侧模具上的上述伸缩机构的突起部的前端部仿照形成上述第一空腔的型腔侧模具的成形面的形状而形成。

另外,本发明申请所涉及的双色成形品,是通过本发明申请所涉及的方法而成形的、在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层叠设置二次成形品而形成的双色成形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上,设置有在使上述伸缩机构的突起部缩回时所形成的至少一个贯通孔,在上述一次成形品上层叠设置的上述二次成形品的凸部卡合一体化在上述贯通孔中。

(作用)由于是在使伸缩机构的突起部缩回到型腔侧模具的成形面的形态下层叠成形二次成形品,因此在使伸缩机构的突起部缩回(从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拔出)时,虽然会在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形成作为突起部的缩回痕迹的贯通孔,但是在该贯通孔中一体化式填充有构成二次成形品的第二树脂材料。即,将具有以伸缩机构的突起部前端面作为成形面而成形的端面的二次成形品侧的凸部卡合一体化。

而且,由于伸缩机构的突起部的前端面仿照形成第一空腔的型腔侧模具的成形面的形状而形成,因此由形成第一空腔的型腔侧模具的成形面所成形的一次成形品的贯通孔周缘区域和由伸缩机构的突起部的前端面所成形的、在贯通孔内卡合一体化的二次成形品侧的凸部的端面构成双色成形品的周缘部的连续表面。

发明效果

如上述构成所示,根据本发明申请,能够提供一种在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层叠成形二次成形品时,虽然使伸缩机构的突起部缩回到型腔侧模具的成形面,但是突起部的缩回痕迹不会作为凹部在周缘部残留,而且在周缘部不会发生颜色覆盖的双色成形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射出成形方法中所使用的模具的侧剖面图。

图2是表示由上述射出成形方法而成形的双色成形品的侧剖面图。

图3(a)、图3(b)是上述射出成形方法的工序说明图(其一)。

图4(c)、图4(d)是上述射出成形方法的工序说明图(其二)。

图5(e)、图5(f)是上述射出成形方法的工序说明图(其三)。

图6(g)、图6(h)是上述射出成形方法的工序说明图(其四)。

图7(b)、图7(e)、图7(f)是图3(b)、图5(e)、图5(f)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与图6(g)相同的图。

图9是说明利用在先专利文献所涉及的方法来对在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层叠设置二次成形品而形成的双色成形品进行射出成形时的问题点的剖面图,图9(a)表示成形一次成形品的工序,图9(b)表示层叠成形二次成形品的工序。

附图标记列表:

10 双色成形品

10A 前表面部

10B 周面部

10Ba 凸缘部

10Bb 环状突起部

12 一次成形品

12c 设置在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上的凸缘部

12d 贯通孔

14 二次成形品

14a 与贯通孔卡合的二次成形品的凸部

14b 凸部的端面

50、150 模具

52、152 一次型芯侧模具

54、154 二次型芯侧模具

56、156 旋转部件

58A、58B、158A、158B 型腔侧模具

58a 设置在型腔侧模具58A上的成形面

58b 设置在型腔侧模具58B上的成形面

62 可动盘

64 固定盘

66、68 加热缸

70、170 液压缸(伸缩机构)

72、172 柱塞(突起部)

74 设置在液压缸上的作为传感器的限位开关

80 侧面阀浇口

C1 第一空腔

C2 第二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申请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射出成形方法中所使用的模具50的侧剖面图。另外,图2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射出成形方法来射出成形的双色成形品10的侧剖面图。

首先,对双色成形品10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该双色成形品10是组装在前照灯等车辆用灯具的灯具体的前表面开口部上的容器状的透光罩,具备:前表面部10A;和从该前表面部10A的外周缘向后方延伸的周面部10B。在周面部10B上形成有从该周面部的后端位置向外周侧延伸的预定宽度的凸缘部10Ba以及从该周面部后表面向后方突出的作为密封脚的环状突起部10Bb。

该双色成形品10采用这样的构造:从周面部10B至凸缘部10Ba的背面侧层叠设置有一次成形品12和二次成形品14。即,采用这样的构造:在从一次成形品12的周面部12b的前后方向的中途至凸缘部12c的背面侧叠加二次成形品14。此时,一次成形品12由透明的第一树脂部件构成,二次成形品14由不透明(具体为黑色)的第二树脂部件构成。

另外,在一次成形品12的周缘部上所形成的凸缘部12c上,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12d,在各贯通孔12d中,一体化地卡合有设置在背面侧的二次成形品14的凸部14a。

接着,对模具50的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该模具50构成为所谓的对置方式的双色成形用模具。

即,该模具50具备:以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X轴上互相相对的状态设置的一次型芯侧模具52及二次型芯侧模具54;设置成能够在该一次型芯侧模具52及二次型芯侧模具54之间围绕与X轴正交而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Y轴旋转的旋转部件56;以关于Y轴而互相背靠背的状态固定于旋转部件56的相同形状的一对型腔侧模具58A、58B;和支撑一次型芯侧模具52的可动盘62及支撑二次型芯侧模具54的固定盘64。

此时,旋转部件56构造为能够相对于固定盘64在X轴方向上移动,并且,可动盘62构造为能够相对于旋转部件56在X轴方向上移动。再有,在图1中,用箭头表示该相对移动的方向。

在该模具50中,向在通过合模而抵接的一次型芯侧模具52和第一型腔侧模具58A之间形成的第一空腔C1中注射从由可动盘62支撑的加热缸66供给的透明的第一树脂材料,并且向在通过合模而抵接的二次型芯侧模具54和第二型腔侧模具58B之间隔着一次成形品12而形成的第二空腔C2中注射从由固定盘64支撑的加热缸68供给的黑色的第二树脂材料。

即,第一型腔侧模具58A与一次型芯侧模具52协作而构成用于成形一次成形品12的一次成形用模具,并且通过与旋转部件56一体地旋转180度来与二次型芯侧模具54协作而构成用于成形二次成形品14的二次成形用模具。另一方面,隔着旋转部件56而与第一型腔侧模具58A背靠背的第二型腔侧模具58B与一次型芯侧模具52协作而构成用于成形一次成形品12的一次成形用模具,并且通过与旋转部件56一体地旋转180度来与二次型芯侧模具54协作而构成用于形成二次成形品14的二次成形用模具。

这样,在图1的左侧,通过一次成形用模具来进行一次成形品12的成形,与此同时,在图1的右侧,通过二次成形用模具来进行二次成形品14的层叠成形(双色成形品10的成形)。

另外,在各型腔侧模具58A、58B的多个部位设置有作为伸缩机构的液压缸70,该液压缸70具备可进行进退动作的柱塞72。此时,如图7(b)所示,该多个液压缸70设置成如下方式:使其柱塞72朝向形成第一空腔C1的各型腔侧模具58A、58B的相应成形面58a、58b上的一次成形品12的凸缘部12c的对应区域,并且液压缸70在成形面58a、58b的周向上隔开预定间隔。各液压缸70采用这样的构造:能使其柱塞72从与X轴平行的方向(合模、开模方向)突出到第一空腔C1中。

再有,使用型腔侧模具58A的一次成形品12的射出成形及二次成形品14的射出成形(双色成形品10的成形)、以及使用型腔侧模具58B的一次成形品12的射出成形及二次成形品14的射出成形(双色成形品10的成形)相同,因此,主要对使用型腔侧模具58A的一次成形品12的射出成形及二次成形品14的射出成形(双色成形品10的成形)进行说明,省略对于使用型腔侧模具58B的一次成形品12的射出成形及二次成形品14的射出成形(双色成形品10的成形)的说明。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射出成形方法进行说明。图3~6是表示该射出成形方法的工序图。

首先,如图3(a)所示,将一次型芯侧模具52及二次型芯侧模具54与一对型腔侧模具58A、58B合模。此时,使设置在构成一次成形用模具的型腔侧模具58A上的各液压缸70的柱塞72横穿第一空腔C1的与一次成形品12的凸缘部12c相对应的部分、并突出到第一空腔C1中。另一方面,使得设置在构成二次成形用模具的型腔侧模具58B上的各液压缸70的柱塞72成为从位于模具58B和模具54之间的空腔缩回的状态。然后,在该状态下,如图3(b)所示,将从加热缸66供给的透明树脂材料注射到第一空腔C1中,以成形一次成形品12。

接着,如图4(c)所示,将一次型芯侧模具52及二次型芯侧模具54与一对型腔侧模具58A、58B开模。此时,虽然一次成形品12因构成一次成形品12的树脂的收缩作用而试图粘贴在一次型芯侧模具52上,但是由于液压缸70的柱塞72从与合模、开模方向平行的方向贯穿卡合在该一次成形品12的凸缘部12c上,因此,在将模具52、模具58A开模时,一次成形品12在保持在型腔侧模具58A上的状态下从一次型芯侧模具52脱离。即,与构成一次成形品12的树脂热收缩而试图粘贴在一次型芯侧模具52上的力相比,构成一次成形品12的凸缘部12c的树脂热收缩而抱住柱塞72的力更大,因此,在开模时,一次成形品12保持在型腔侧模具58A上。

然后,在该状态下,如图4(d)所示,使旋转部件56围绕Y轴旋转180°。此时,虽然离心力会作用在保持于型腔侧模具58A上的一次成形品12上,但是由于柱塞72贯穿卡合在该一次成形品12的凸缘部12c上,因此会维持保持在型腔侧模具58A上的状态。即,与作用于一次成形品12上的离心力相比,构成一次成形品12的凸缘部12c的树脂热收缩而抱住柱塞72的力更大,因此,在使旋转部件56围绕Y轴旋转180°时,一次成形品12不会脱落,而是保持在型腔侧模具58A上。

接着,如图5(e)所示,将一次型芯侧模具52及二次型芯侧模具54与一对型腔侧模具58B、58A合模。然后,在该状态下,驱动设置在型腔侧模具58A上的液压缸70,使柱塞72缩回到成形面58a的位置(参照图7(e)),并且,如图5(f)所示,将从加热缸68供给的黑色的树脂材料注射到第二空腔C2中。具体而言,在通过内置于液压缸70中的限位开关74检测到柱塞72的缩回预定量时,经侧面阀浇口80将从加热缸68供给的黑色的树脂材料注射到第二空腔C2中,以成形二次成形品14(参照图7(f))。于是由此完成一次成形品12和二次成形品14层叠一体化的二次成形品10。

另外,如图3(a)、图3(b)所示,在第一空腔C1中成形的一次成形品12因开模(参照图4(c))而与大气接触,导致树脂进一步热收缩,并试图向其整体的表面积缩小的方向收缩。因此,在如图5(e)、图5(f)所示、向将保持一次成形品12的型腔侧模具58A和二次型芯侧模具54合模而形成的第二空腔C2中注射第二树脂材料之前的期间内,与型腔侧模具58A的成形面58a紧贴的一次成形品12整体向使其表面积缩小的方向收缩变形,出现较大的由热收缩导致的位移的一次成形品12的凸缘部12c从型腔侧模具58A的成形面58a剥离,有可能会在成形面58a和凸缘部12c之间产生间隙,该间隙成为发生“颜色覆盖”的主要原因。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在图7(e)中放大表示的那样,由于从型腔侧模具58A的成形面58a突出的柱塞72横穿出现较大的由热收缩导致的位移的一次成形品12的凸缘部12c,因此能有效地抑制向一次成形品12整体的面积缩小的方向的由热收缩所导致的变形。即,从型腔侧模具58A的成形面58a突出并横穿一次成形品12的凸缘部12c的液压缸70的柱塞72抑制向一次成形品12整体的面积缩小的方向的由热收缩所导致的变形。

特别地,由于是在由限位开关74检测到液压缸70的柱塞72的缩回的同时,向第二空腔C2中注射第二树脂材料,因此,直到在向第二空腔C2中注射第二树脂材料以开始二次成形品14的层叠成形之前,保持为一次成形品12的包括凸缘部12c在内的整体与型腔侧模具58A的成形面58a紧贴的形态。

因此,不会发生注射到第二空腔C2中的第二树脂材料的一部分绕到一次成形品12的凸缘部12c和型腔侧模具58A的成形面58a之间这种所谓的“颜色覆盖”。

另外,在使液压缸70的柱塞72缩回的形态下射出成形二次成形品14时,虽然会在一次成形品12的凸缘部12c上形成从凸缘部12c中拔出柱塞72时的痕迹,即作为柱塞72的缩回痕迹的贯通孔12d,但是,如图7(f)所示,注射到第二空腔C2中的第二树脂材料的一部分将填充到该贯通孔12d中而成形一体化。因此,二次成形品14侧的凸部14a卡合在贯通孔12d中,在贯通孔12d中,露出黑色的凸部14a的端面14b。

另外,如图7(e)所示,液压缸70的柱塞72的前端面72a仿照用于形成第一空腔C1的型腔侧模具58A的成形面58a的形状而形成,并且,如图7(f)所示,在使柱塞72缩回到柱塞72的前端面72a与模具58A的成形面58a对齐的位置处的形态下,射出成形二次成形品14。

因此,如图2所示,通过形成第一空腔C1的型腔侧模具58A的成形面58a成形的一次成形品12的贯通孔12d的周缘区域12d1和由柱塞72的前端面72a成形的、在贯通孔12d内卡合一体化的二次成形品14侧的凸部14a的端面14b构成双色成形品10的凸缘部10Ba(一次成形品12的凸缘部12c)的连续的前表面。

最后,如图6(g)所示,将一次型芯侧模具52及二次型芯侧模具54与一对型腔侧模具58B、58A开模。此时,由于柱塞72没有与一次成形品12卡合,因此,在开模时,双色成形品10成为粘贴在二次型芯侧模具54上的状态。然后,在该状态下,如图6(h)所示,取出双色成形品10。该取出通过用未图示的推顶销将粘贴在二次型芯侧模具54上的双色成形品10推出、并由未图示的取出机抓住来进行。

在如上述那样成形的双色成形品10的凸缘部10Ba(透明的一次成形品12的凸缘部12c)的前表面侧,如图2所示,形成有作为柱塞72的缩回痕迹的贯通孔12d,在背面侧层叠设置的黑色的二次成形品14的凸部14a在该贯通孔12d中卡合一体化,凸部14a的端面14b与凸缘部10Ba(凸缘部12c)的前表面形成为一个面。

而且,由于包括凸缘部10Ba在内的、一次成形品12和二次成形品14层叠设置的双色成形区域通过表面侧的透明一次成形品12而能透视看到背面侧的二次成形品14的黑色,即,包括凸缘部10Ba在内的双色成形区域整体看起来发黑,因此,完全不能识别在凸缘部10Ba(凸缘部12c)露出的黑色的凸部14a的端面14b,外观性优良。

另外,即使为了将双色成形品10用作汽车用前照灯的前表面罩,而在前表面罩10上施加耐候性、耐久性、耐磨损性的表面硬涂层处理,由于在凸缘部10Ba的前表面露出的二次成形品14的凸部14a的端面14b与凸缘部10Ba的前表面形成为一个面,因此也不会如以往那样出现涂敷的硬涂层处理液积存在凹部而看起来发白这种不良情况。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射出成形的对象的双色成形品10为车辆用灯具的透光罩,其一次成形品12由透明的树脂部件构成且其二次成形品14由不透明的树脂部件构成,因此一次成形品12较大且较重。因此,在旋转部件56旋转时作用于一次成形品12的离心力也会变大,一次成形品12容易从型腔侧模具58A脱离。因此,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特别有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以下构成:若内置于液压缸70的限位开关74检测到柱塞72的缩回,则经侧面阀浇口80向第二空腔C2中注射黑色的树脂材料。因此,在开始二次成形品14的成形前,能可靠地从一次成形品12的凸缘部12a拔出缩回柱塞72。

即,在将模具合模来层叠成形二次成形品14时,若液压缸70的柱塞72的缩回时机延迟,则第二树脂材料的填充压会在中途变化(下降),不能进行稳定的射出成形,或者由于缩回的柱塞72在其前端附着有熔融树脂而有可能会妨碍液压缸70的流畅驱动(柱塞72的流畅的伸缩动作)。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是在利用限位开关74确认柱塞72从一次成形品12的凸缘部12a可靠地缩回的形态后,再向第二空腔C2注射第二树脂材料,因此填充到第二空腔C2中的第二树脂材料的填充压不会在中途变化(下降),能进行稳定的射出成形。另外,也不会发生缩回的柱塞72在其前端附着有熔融树脂而妨碍液压缸70的流畅驱动(柱塞72的流畅的伸缩动作)的情况。

另外,为了防止双色成形品的周缘部处发生“颜色覆盖”,只要是在注射的第二树脂材料到达柱塞72之前,柱塞72从一次成形品12的周缘部12a缩回的时机越尽可能地晚,就越有效。另外,虽然还取决于第二树脂材料的注射压、流动速度,但是从侧面阀浇口到最近的柱塞72的到达时间为预定时间(例如,0.5秒)。于是,可以使侧面阀浇口80的开口动作和液压缸70的驱动相关联,以在侧面阀浇口80的开口后、在经过预定时间(例如、0.5秒)时使柱塞72缩回。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各型腔侧模具58A、58B的多个部位设置有液压缸70的例子,但是在采用仅在一个部位设置液压缸70的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利用一次成形品12的形状来实现防止从型腔侧模具58A、58B脱离。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各液压缸70的柱塞72从与合模、开模方向平行的方向突出到第一空腔C1内的构成,但是只要是在能实现防止一次成形品12从型腔侧模具58A脱离的范围内,则也可采用从相对于合模、开模方向倾斜的方向突出到第一空腔C1中的构成。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成为射出成形的对象的双色成形品10为车辆用灯具的透光罩的例子,但是在以除此之外的例如天窗和/或后窗等的树脂成形品为对象的情况下,也能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射出成形方法的概要的、与图6(g)相同的图。

如该图所示,在本变形例中,作为射出成形的对象的双色成形品10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并且,关于该模具150的构成,一次型芯侧模具152及二次型芯侧模具154和一对型腔侧模具158A、158B的构成本身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是其设置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

即,该模具150是所谓的旋转方式的双色成形用模具,并且采用以下构成:一次型芯侧模具152及二次型芯侧模具154在互相离开的位置处朝上设置,并且在该一次型芯侧模具152及二次型芯侧模具154之间围绕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Y轴能旋转地设置的旋转部件156上,朝下设置有相同形状的一对型腔侧模具158A、158B。而且,通过使一对型腔侧模具158A、158B与旋转部件156一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来进行一次型芯侧模具152及二次型芯侧模具154和一对型腔侧模具158A、158B的合模及开模。

具体而言,第一型腔侧模具158A与一次型芯侧模具152协作而构成成形一次成形品12的一次成形用模具,并且通过与旋转部件156一体地旋转180度,从而与二次型芯侧模具154协作而构成成形二次成形品14的二次成形用模具。另一方面,第二型腔侧模具158B与一次型芯侧模具152协作而构成成形一次成形品12的一次成形用模具,并且通过与旋转部件156一体地旋转180度,从而与二次型芯侧模具154协作而构成成形二次成形品14的二次成形用模具。

而且,在将型腔侧模具158A、158B用作一次成形用模具的情况下,在使各液压缸170的柱塞172突出到一次成形品12成形用的第一空腔中的状态下成形一次成形品12,另一方面,在将型腔侧模具158A、158B用作二次成形用模具的情况下,在使各液压缸170的柱塞172从模具之间的空腔缩回的形态下,成形二次成形品14。

在采用本变形例的构成的情况下,例如,液压缸170的柱塞172从与合模、开模方向平行的方向与一次成形品12的周缘部贯穿卡合,因此,如图8所示,在将一次型芯侧模具152和型腔侧模具158B开模时,一次成形品12在保持在型腔侧模具158B上的状态下从一次型芯侧模具152脱离,并且,不会因旋转部件156旋转时的离心力和/或冲击力而发生位置偏移,将维持一次成形品12保持在型腔侧模具158B上的状态。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利用从型腔侧模具158B的成形面突出并横穿一次成形品12的凸缘部12a的液压缸170的柱塞172,在向第二空腔中注射第二树脂材料开始二次成形品的层叠成形之前,将一次成形品12保持为包括其周缘部12a的整体与型腔侧模具158B的成形面紧贴的形态。因此,不会发生注射到第二空腔中的第二树脂材料的一部分绕到一次成形品的周缘部和型腔侧模具的成形面之间这种所谓的“颜色覆盖”。

另外,在使液压缸170的柱塞172缩回的形态下射出成形二次成形品14时,虽然会在一次成形品12的凸缘部12c上形成从凸缘部12c中拔出柱塞172时的痕迹即贯通孔12d,但是构成二次成形品14的第二树脂材料的一部分将填充到该贯通孔12d中而成形一体化。

因此,如图2所示,背面侧的二次成形品14侧的凸部14a卡合于在成形后的双色成形品10的凸缘部10Ba(一次成形品12的凸缘部12c)上形成的贯通孔12d中,并且一次成形品12的贯通孔12d的周缘区域12d1和在贯通孔12d露出的凸部14a的端面14b构成双色成形品10的凸缘部10Ba(一次成形品12的凸缘部12c)的连续的前表面。

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能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本发明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所记载的构成。例如,“伸缩机构”的具体构成没有特别限定,除了液压缸之外也可采用气压缸等,等,可采用施加了各种变更的构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