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砝码涉及一种材料技术,具体说,涉及一种厚规格保探伤S355J2钢板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S355J2钢种要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该钢种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中的各个领域,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对S355J2钢板的厚度要求越来越厚,同时钢板还需要探伤满足要求。随着钢板厚度增厚,轧制时压缩比减小,厚钢板的探伤合格率一般会下降。S355J2钢板采用欧标生产,生产的钢板多用于出口,出口钢板一般都要在钢板里加硼或在表面刷漆,表面刷漆会导致工艺复杂,成本高;而加硼钢容易出现裂纹,厚规格钢板由于压缩比小,出现裂纹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厚规格的保探伤S355J2加硼钢难以大批量生产。中国公开号CN101654760A公开了一种非合金结构钢S355J2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按该方法生产的钢板强度和韧性都满足标准要求。但该方法不适用于80mm以上厚度规格的钢板生产,且成分不含硼(B)。中国公开号CN102345060A公开了一种无表面裂纹S355J2加硼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按该方法生产的钢板强度和韧性都满足标准要求,钢板表面无裂纹,能保三级探伤。但该方法要求轧完钢板进缓冷坑堆垛缓冷,对后续工艺条件和设备要求高,对能否满足三级以上的探伤没有论述,同时钢里添加了Nb、Ti,合金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厚规格保探伤S355J2钢板的生产方法,通过合适的加热、控轧、控冷、正火工艺就得到了表面质量良好的厚规格保探伤S355J2钢板。一种厚规格保探伤S355J2钢板的生产方法,包括冶炼、连铸、板坯再加热、钢板轧制成型、层流冷却、堆垛缓冷和正火处理的步骤,其中,冶炼和连铸过程中,铁水采用镁基脱硫,在转炉采用顶底复合吹炼;钢水经LF炉精炼,要求钢水中的S≤0.003%;钢水进行RH炉处理,在真空度不超过133Pa下处理时间不低于30分钟;连铸坯的厚度为250mm,连铸时采用电磁搅拌和轻压下,电磁搅拌频率为6Hz,电流280A,压下位置为6、7、8段,压下量为2mm、2mm、2mm;板坯再加热过程中,采用250mm厚的连铸坯进行生产,再加热的出炉温度1180-1210℃,加热时间270~410分钟;钢板轧制成型过程中,第一阶段开轧厚度为板坯厚度,第一阶段开轧温度1170~1200℃,第一阶段高温延伸轧制时单道次压下率≥10%,轧制3~5个道次;第二阶段钢板的开轧厚度为1.3~2倍成品钢板厚度,第二阶段钢板开轧温度为860~890℃,第二阶段终轧温度为820~850℃,轧制4~6个道次,至少有一道次压下率≥11%;层流冷却过程中,冷却速度为5~8℃/s,终冷温度为640~690℃;堆垛缓冷过程中,要求钢板的堆垛缓冷温度大于200℃;正火处理过程中,正火的温度为870℃,并在870℃保温20分钟。正火出炉后采用自然空冷方式冷却;成品厚规格保探伤S355J2钢板的厚度为50mm~100mm,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17~0.19%、Si0.35~0.45%、Mn1.45~1.6%、P≤0.02%、S≤0.005%、V0.025~0.035%、Ca0.0015~0.003%、Als0.017~0.03%,其余为铁和杂质。进一步:板坯出炉温度为1180℃,板坯加热时间为270分钟,第一阶段开轧温度1170℃,第一阶段高温延伸轧制最小单道次压下率12%,第二阶段开轧厚度108mm,第二阶段开轧温度880℃,第二阶段终轧温度850℃,冷却速度6℃/s,终冷温度640℃,正火温度870℃;成品钢板厚度为60mm,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17%、Si0.35%、Mn1.45%、P0.02%、S0.003%、V0.025%、Als0.017%、Ca0.0015%,余量为Fe和杂质。进一步:板坯出炉温度为1210℃,板坯加热时间为410分钟,第一阶段开轧温度1200℃,第一阶段高温延伸轧制最小单道次压下率10%,第二阶段开轧厚度130mm,第二阶段开轧温度860℃,第二阶段终轧温度832℃,冷却速度5℃/s,终冷温度658℃,正火温度870℃;成品钢板厚度为100mm,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19%、Si0.45%、Mn1.55%、P0.012%、S0.005%、V0.035%、Als0.026%、Ca0.002%,余量为Fe和杂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砝码技术效果包括:1、本发明采用低成本成分设计,只在传统C-Mn钢的基础上添加微量的V,通过合适的加热、控轧、控冷、正火工艺就得到了表面质量良好的厚规格保探伤S355J2钢板。2、钢板的强度、塑性、韧性良好。钢板的强度在360MPa~430MPa之间,抗拉强度在540~600MPa之间,延伸率在24%~32%之间,-20℃冲击功在140J~200J之间。3、钢板的探伤合格率高。钢板的一级探伤合格率达到99.96%。4、钢板的成分和工艺设计合理,工艺制度比较宽松,可在宽厚板线上稳定生产。5、以1年生产50mm~100mm该S355J2钢板1.5万吨,每吨利润200元计算。一年可增加利润300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钢板表面质量良好,无需后面工序修磨,便于加工,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钢板的金相组织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钢板的金相组织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钢板的金相组织图。具体实施方式只在传统C-Mn钢的基础上添加微量的V,通过合适的加热、控轧、控冷、正火工艺就得到了表面质量良好的厚规格保探伤S355J2钢板。解决了常规工艺生产的S355J2钢板表面裂纹严重的问题。厚规格保探伤S355J2钢板的生产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冶炼和连铸;(1)铁水采用镁基脱硫,在转炉采用顶底复合吹炼;(2)钢水经LF炉精炼,要求钢水中的S≤0.003%;(3)钢水进行RH炉处理,在真空度不超过133Pa下处理时间不低于30分钟。(4)连铸坯的厚度为250mm,连铸时采用电磁搅拌和轻压下,电磁搅拌频率为6Hz,电流280A,压下位置为6、7、8段,压下量为2mm、2mm、2mm。连铸时采用电磁搅拌和轻压下是为了提高板坯的等轴晶比例,减少中心偏析,提高板坯内部质量。步骤2:板坯再加热;为保证一定的压缩比和板坯质量,选用250mm厚的连铸坯。采用250mm厚的连铸坯进行生产,连铸坯(板坯)再加热的出炉温度1180-1210℃,加热时间270~410分钟。步骤3:钢板轧制成型;板坯加再加热之后进行控制轧制,第一阶段开轧厚度为板坯厚度,第一阶段开轧温度1170~1200℃,第一阶段(粗轧)高温延伸轧制时单道次压下率≥10%,轧制3~5个道次;第二阶段(精轧)钢板的开轧厚度为1.3~2倍成品钢板厚度,第二阶段钢板开轧温度为860~890℃,第二阶段终轧温度为820~850℃,轧制4~6个道次,至少有一道次压下率≥11%。对上述加热好的连铸坯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进行控制轧制。第一阶段控制轧制属于高温区的奥氏体再结晶控制轧制,这一阶段采用低速、大压下的轧制策略。大的单道次压下率能使变形充分渗透至钢板中心,充分细化奥氏体晶粒并均匀奥氏体组织,同时轧制产生的高温焊合作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铸坯内部的疏松、微裂纹等缺陷,使钢板的致密度提高;低速轧制使每一道次轧制完的温度低于上一道次轧制时的温度,由于钢板再结晶后晶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温度,这样每轧制一道次就会对晶粒进行不同程度细化,最终达到充分细化奥氏体晶粒的目的;还有轧制时轧制速度低,变形抗力小,容易实现较大的单道次压下率。由于该钢种的化学成分不含Nb等,能在第二阶段较高温度下轧制时析出第二项粒子的合金元素,因此第二阶段的轧制主要还是再结晶控制轧制。第一阶段控轧结束后,中间坯在辊道上摆动降温,降温方式为自然空冷,降温至第二阶段开轧温度开始轧制,第二阶段轧制时,奥氏体晶粒被反复破碎、再结晶细化,这样奥氏体晶粒最终在第一阶段轧制细化的基础上,再次被进一步细化,且由于第二阶段轧完后,终轧温度较低,奥氏体晶粒基本不再长大,最终得到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奥氏体晶粒越细小,其晶界面积越大,由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时的形核位置就越多,形核率就越高,最终得到的铁素体晶粒就越细小,钢板的强度越高,冲击韧性越好。步骤4:钢板轧完后进行层流冷却,冷却速度为5~8℃/s,终冷温度为640~690℃。轧后采用层流冷却,将钢板由终轧温度快速冷却至640~690℃,进一步降低了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温度,进一步细化了铁素体晶粒,为热处理准备好良好的钢板组织。步骤5:堆垛缓冷;钢板轧完后,需立即下线进行堆垛缓冷,要求钢板的堆垛缓冷温度大于200℃。步骤6:轧后钢板进行正火处理。正火的温度为870℃,并在870℃保温20分钟。正火出炉后采用自然空冷方式冷却。成品厚规格保探伤S355J2钢板的厚度为50mm~100mm。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17~0.19%、Si0.35~0.45%、Mn1.45~1.6%、P≤0.02%、S≤0.005%、V0.025~0.035%、Ca0.0015~0.003%、Als(酸溶铝)0.017~0.03%,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杂质。由于厚钢板的压缩比小,且轧完冷却时钢板心部与表面温度相差较大,导致钢板沿厚度方向组织差异大,对控轧、控冷后的钢板进行热处理能进一步均匀钢板的组织,改善钢板性能。钢板的正火温度和正火时间以得到细小、均匀的奥氏体晶粒为准,正火温度太高,则奥氏体晶粒粗大,影响钢板性能;正火温度太低,则奥氏体晶粒不均匀,出现混晶现象,影响钢板的性能均匀性。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采用厚度为250mm板坯,板坯出炉温度为1180℃,板坯加热时间为270分钟,板坯的(重量百分比)化学成分为:C0.17%、Si0.35%、Mn1.45%、P0.02%、S0.003%、V0.025%、Als0.017%、Ca0.00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轧制成厚度为60mm的钢板,详细的轧制及冷去工艺见表1,其力学性能见表2。钢板满足一级探伤要求。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钢板的金相组织图。从该金相图可以看出,钢板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占大多数,晶粒细小均匀,没有混晶现象。由于铁素体占大多数、晶粒细小,且铁素体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因此该组织的钢板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较高的强度。表1轧制及冷却工艺表2钢板力学性能实施例2采用厚度为250mm板坯,板坯出炉温度为1210℃,板坯加热时间为410分钟,板坯的(重量百分比)化学成分为:C0.19%、Si0.45%、Mn1.55%、P0.012%、S0.005%、V0.035%、Als0.026%、Ca0.00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轧制成厚度为100mm的钢板,详细的轧制及冷去工艺见表3,其力学性能见表4。钢板满足一级探伤要求。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中实施例2的钢板的金相组织图。从该金相图可以看出,钢板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占大多数,晶粒细小均匀,没有混晶现象。由于铁素体占大多数、晶粒细小,且铁素体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因此该组织的钢板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较高的强度。表3轧制及冷却工艺表4钢板力学性能实施例3采用厚度为250mm板坯,板坯出炉温度为1202℃,板坯加热时间为373分钟,板坯的(重量百分比)化学成分为:C0.18%、Si0.45%、Mn1.6%、P0.007%、S0.002%、V0.029%、Als0.03%、Ca0.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轧制成厚度为50mm的钢板,详细的轧制及冷去工艺见表5,其力学性能见表6。钢板满足一级探伤要求。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中实施例3的钢板的金相组织图。从该金相图可以看出,钢板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占大多数,晶粒细小均匀,没有混晶现象。由于铁素体占大多数、晶粒细小,且铁素体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因此该组织的钢板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较高的强度。表5轧制及冷却工艺表6钢板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