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管外焊缝全长磨削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3041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焊管外焊缝全长磨削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焊管外焊缝全长磨削装置,包括运送小车和装有焊缝打磨机的磨削平台,运送小车上设有承载并转动焊管的转管机构以及装卸焊管的装卸机构,转管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位于运送小车上侧的辊轮以及驱动至少一个辊轮自转的动力机构,辊轮沿轴向排成两列并由辊轮的外圆面形成承载焊管的V形夹缝,装卸机构包括若干与运送小车的前侧边框铰接的下管钩以及若干与运送小车的后侧边框铰接的退管钩,运送小车上设有分别驱动下管钩和退管钩绕铰接点摆动至V形夹缝下方或上方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而且大大提高了焊管外焊缝磨削的效率,同时避免余高高度不均匀的情况出现。
【专利说明】一种焊管外焊缝全长磨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用于磨削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焊管外焊缝全长磨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对焊管外焊缝的磨削普遍采用角磨机打磨的方式,这样的打磨对工人的劳 动强度非常大,无论噪音还是粉尘污染,工人都难以适应;而且打磨的效率很低,焊缝余高 全长高度差别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和产品质量的焊管外焊缝全长磨削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焊管外焊缝全长磨削装 置,包括运送小车和装有焊缝打磨机的磨削平台,所述运送小车上设有承载并转动焊管的 转管机构以及装卸焊管的装卸机构,所述转管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位于运送小车上侧的辊轮 以及驱动至少一个所述辊轮自转的动力机构,所述辊轮沿轴向排成两列并由所述辊轮的外 圆面形成承载焊管的V形夹缝,所述装卸机构包括若干与所述运送小车的前侧边框铰接的 下管钩以及若干与所述运送小车的后侧边框铰接的退管钩,所述运送小车上设有分别驱动 所述下管钩和退管钩绕铰接点摆动至所述V形夹缝下方或上方的驱动机构。
[0005]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管钩和退管钩的上表面均为两端 上翘、中部下凹的V形面,所述驱动机构为若干分别与各所述下管钩和退管钩连接的第一 油缸。
[0006]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焊缝打磨机包括装有磨削砂带的轮 组和带动所述磨削砂带绕轮组转动的电机。
[0007]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运送小车的前侧边框和后侧边框均 设有伸出运送小车外侧且分别与所述下管钩和退管钩的铰接端等高的台架。
[0008]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动力机构为与所述辊轮连接的减速 电机,各所述辊轮通过主轴座安装在所述运送小车上,所述运送小车与所述主轴座通过螺 栓连接,所述运送小车在主轴座的前后两侧设有若干调节螺栓孔,以方便当焊管管径发生 变化时对于V形夹缝宽度的调整。
[0009]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磨削平台包括支撑杆、设在所述支 撑杆上的支撑台架以及驱动所述支撑台架沿所述支撑杆上下进行高度调节的第二油缸。支 撑台架高度可调,可适用于不用管径的焊管进行外焊缝磨削。
[0010]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安放运送小车的导轨,所述导轨 延伸至所述磨削平台的下方。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焊管外焊缝全长磨削装置中,运送小车主要负责焊管 进出设备的运送,使焊管在轴向运动以完成磨削进给。转管机构主要用于使焊管在径向方 向上原地转动,便于调整所需的焊管方向,使焊管的焊缝处于最上端。下管钩/退管钩由驱 动机构驱动工作,用于将焊管在运管小车上的装卸。焊缝打磨机的功能是直接对运送小车 上焊管在轴向运动时完成外焊缝的磨削。
[0012]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分别由运送小车、转管机构和装卸机构,依次完成焊管 的磨削进给、焊缝位置调整和焊管装卸的工作,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噪音污染和粉 尘污染均比过往的形式要少,而且大大提高了焊管外焊缝磨削的效率,对外焊缝总体的全 余高控制得比较好,避免余高高度不均匀的情况出现。由于设备安装在除锈前的进管台架 处,相比以往角磨机磨削焊缝的方式,可减少了一次钢管的搬运,也节省了场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焊管外焊缝全长磨削装置,包括运送小车1、装 有焊缝打磨机(图中未示出)的磨削平台2以及安放运送小车1的导轨3,所述导轨3延伸 至磨削平台2的下方。焊缝打磨机包括装有磨削砂带的轮组和带动磨削砂带绕轮组转动的 电机。其中,磨削平台2包括支撑杆21、设在支撑杆21上的支撑台架22以及驱动支撑台 架22沿支撑杆21上下进行高度调节的第二油缸23。运送小车1上设有承载并转动焊管4 的转管机构以及装卸焊管4的装卸机构,转管机构包括四个个位于运送小车1上侧的辊轮 51以及驱动至少一个辊轮51自转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为与辊轮51连接的减速电机 52,四个辊轮51均通过主轴座53安装在运送小车1上,运送小车1与主轴座53通过螺栓 连接,运送小车1在主轴座53的前后两侧设有若干调节螺栓孔54。四个辊轮51沿轴向排 成两列,每列两个辊轮51,每列的两个辊轮51彼此正对设置,并由辊轮51的外圆面在两列 间形成承载焊管4的V形夹缝,装卸机构包括两个与运送小车1的前侧边框铰接的下管钩 61以及两个与运送小车1的后侧边框铰接的退管钩62,下管钩61和退管钩62的上表面均 为两端上翘、中部下凹的V形面。两个下管钩61彼此隔开,优选方案是分别位于运送小车1 的首末两端,两个退管钩62则分别与两个下管钩61并排设置。运送小车1上设有分别驱 动下管钩61和退管钩62绕铰接点摆动至V形夹缝下方或上方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为四 个分别与下管钩61和退管钩62连接的第一油缸63。所述运送小车1的前侧边框和后侧边 框均设有伸出运送小车外侧且分别与所述下管钩61和退管钩62的铰接端等高的台架7。
[0016] 使用时,焊管4经轮式装载机搬运至运送小车1前侧的台架7上,焊管4经人工扳 管翻至下管钩61上,下管钩61由第一油缸63驱动,焊管4慢慢下落至两排辊轮51间的V 形夹缝,此时钢管4翻至运送小车1上的工作已经完成。钢管4再通过转管机构的作用,使 得焊缝位于最上端,转管机构具有自锁功能,停止后能保证焊管4不会转动。调整完成后可 启动焊缝打磨机,让运送小车1在焊缝打磨机下方的导轨3上来回运动,当焊管4快接近焊 缝打磨机时,让焊缝打磨机在重力的作用下压在焊管4的外焊缝上。由于砂带在不停的高 速运转,同时焊管4在运送小车1的作用下来回运动,可不停的对外焊缝进行磨削,直到余 高符合工艺要求后,才抬起焊缝打磨机并关闭焊缝打磨机电源。此时退管钩62在第一油缸 63的驱动下,将焊管4翻至运送小车1后侧的台架7上,整个焊管4外焊缝磨削工作完成, 可进行下一根钢管的外焊缝磨削。
[0017]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分别由运送小车1、转管机构和装卸机构,依次完成焊 管4的磨削进给、焊缝位置调整和焊管装卸的工作,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噪音污染 和粉尘污染均比过往的形式要少,而且大大提高了焊管外焊缝磨削的效率,对外焊缝总体 的全余高控制得比较好,避免余高高度不均匀的情况出现。由于设备安装在除锈前的进管 台架处,相比以往角磨机磨削焊缝的方式,可减少了一次钢管的搬运,也节省了场地。
[0018]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 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 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焊管外焊缝全长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送小车和装有焊缝打磨机的磨 削平台,所述运送小车上设有承载并转动焊管的转管机构以及装卸焊管的装卸机构,所述 转管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位于运送小车上侧的辊轮以及驱动至少一个所述辊轮自转的动力 机构,所述辊轮沿轴向排成两列并由所述辊轮的外圆面形成承载焊管的V形夹缝,所述装 卸机构包括若干与所述运送小车的前侧边框铰接的下管钩以及若干与所述运送小车的后 侧边框铰接的退管钩,所述运送小车上设有分别驱动所述下管钩和退管钩绕铰接点摆动至 所述V形夹缝下方或上方的驱动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管外焊缝全长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钩和退管 钩的上表面均为两端上翘、中部下凹的V形面,所述驱动机构为若干分别与各所述下管钩 和退管钩连接的第一油缸。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管外焊缝全长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缝打磨机包 括装有磨削砂带的轮组和带动所述磨削砂带绕轮组转动的电机。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焊管外焊缝全长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小 车的前侧边框和后侧边框均设有伸出运送小车外侧且分别与所述下管钩和退管钩的铰接 端等1?的台架。
5.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焊管外焊缝全长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 构为与所述辊轮连接的减速电机,各所述辊轮通过主轴座安装在所述运送小车上,所述运 送小车与所述主轴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运送小车在主轴座的前后两侧设有若干调节螺栓 孔。
6.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焊管外焊缝全长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平 台包括支撑杆、设在所述支撑杆上的支撑台架以及驱动所述支撑台架沿所述支撑杆上下进 行高度调节的第二油缸。
7.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焊管外焊缝全长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放 运送小车的导轨,所述导轨延伸至所述磨削平台的下方。
【文档编号】B24B9/04GK203887651SQ201420241039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2日
【发明者】郭耀森, 张 杰, 梁江仔 申请人: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