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轮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6018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轮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轮箱。包括导轮箱本体,导轮箱本体前端侧面上设置有导轮头,导轮头内设置有导轮,导轮上连接有一号转轴,一号转轴穿过导轮头并延伸至导轮头外,导轮箱本体上设置有前支撑和连接冷却水的进水管,进水管位于所述一号转轴下方,前支撑的侧面上设置有二号转轴,二号转轴与所述一号转轴通过传送皮带传动,在进水管内设置有转轮和与进水管内部形状相匹配的阀门装置,阀门装置通过转轮转动将其打开,二号转轴与转轮相互连接,进水管连接设置在导轮箱本体末端的水箱,水箱上设置有排水口。本实用新型导轮箱承载能力好,导轮头在工作中稳定可靠,无振动,重切削效果好,生产出来的产品精度高而稳定,同时延长了导轮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一种导轮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轮箱。

【背景技术】
[0002]无心磨床运用广泛,其冷却系统的冷却水在装置内流过之后排出到室外,而在无心磨床上具有一个导轮箱,导轮箱内具有一个导轮头,导轮头的固定位置位于导轮箱的前半部分,由于导轮头底部悬空使导轮头的重力落在导轮箱的前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导轮头产生略微的晃动,最终导致重切削的效果变差,产品的精度变低,同时导轮的使用寿命也会降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导轮箱,其通过设置前支撑以及冷却水在水箱内的累积来增大导轮箱本体后端的重量,来保证导轮箱的承载能力,确保导轮头在工作中稳定可靠,无振动,重切削效果好,生产出来的产品精度高而稳定,同时延长了导轮使用寿命。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导轮箱,包括导轮箱本体,所述导轮箱本体前端侧面上设置有导轮头,所述导轮头内设置有导轮,所述导轮上连接有一号转轴,所述一号转轴穿过所述导轮头并延伸至所述导轮头外,所述导轮箱本体上设置有前支撑和连接冷却水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一号转轴下方,所述前支撑的侧面上设置有二号转轴,所述二号转轴与所述一号转轴通过传送皮带传动,在所述进水管内设置有转轮和与所述进水管内部形状相匹配的阀门装置,所述阀门装置通过所述转轮转动将其打开,所述二号转轴与所述转轮相互连接,所述进水管连接设置在所述导轮箱本体末端的水箱,所述水箱上设置有排水口。使用时,首先是导轮转动,导轮带动一号转轴转动,一号转轴带动二号转轴转动,二号转轴使转轮转动,转轮在转动过程中,不断的接触阀门装置,从而使阀门装置在打开与关闭中不断循环,需要排出室外的冷却水通过阀门装置后进入到水箱内,并在水箱内累积,从而增大导轮箱本体后端的重量。
[000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轮上设置有若干个直杆,所述阀门装置包括活动部和固定部,所述活动部包括挡板及设置在所述挡板上的突起,所述挡板一侧边为弧形且与所述进水管相匹配,所述转轮在转动时所述直杆与所述突起相接触,所述固定部内部空心且在其下侧面开设有与所述挡板相匹配的开口,所述固定部内部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挡板相连接。突起与直杆配合使用,使直杆在转动过程中,直杆与突起接触便将突起带动往上移动,直杆与突起分离后,突起又随着挡板的重力往下移动,使水不仅能够一直往水箱内移动,而且不会因转轮一直转动而损坏阀门装置。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直杆的直径由靠近所述转轮一端到另一端逐渐缩小。方便直杆与突起的分离,防止直杆与突起卡死导致装置损坏。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突起的下侧面呈倾斜状,且其端部高度由靠近所述挡板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上升。方便直杆与突起的分离,防止直杆与突起卡死导致装置损坏。
[000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前支撑以及通过收集需要排泄掉的冷却水回收利用并在水箱内的累积来增大导轮箱本体后端的重量,来保证导轮箱的承载能力,确保导轮头在工作中稳定可靠,无振动,重切削效果好,生产出来的产品精度高而稳定,同时延长了导轮使用寿命。突起与直杆配合使用,使直杆在转动过程中,直杆与突起接触便将突起带动往上移动,直杆与突起分离后,突起又随着挡板的重力往下移动,使水不仅能够一直往水箱内移动,而且不会因转轮一直转动而损坏阀门装置。直杆与突起的分离方便,直杆与突起不会因卡死而导致装置损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水管内部的转轮及阀门装置示意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轮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阀门装置截面示意图。
[0013]图5为本实用新型阀门装置活动部截面示意图。
[0014]图6为本实用新型阀门装置固定部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6,一种导轮箱,包括导轮箱本体I,所述导轮箱本体I前端侧面上设置有导轮头2,所述导轮头2内设置有导轮3,所述导轮3上连接有一号转轴31,所述一号转轴31穿过所述导轮头2并延伸至所述导轮头2外,一号转轴31与导轮头2呈垂直状态设置。所述导轮箱本体I上设置有前支撑4和连接冷却水的进水管5,前支撑4位于导轮头2的下方,能够保证导轮箱本体I 一定的承载能力,但由于操作限制,前支撑4不宜过长,因此还需要有其他装置来完全保证导轮箱的承载能力,确保导轮头2工作中稳定可靠。
[0016]所述进水管5位于所述一号转轴31下方,所述前支撑4的侧面上设置有二号转轴41,二号转轴41位于一号转轴31的正下方,所述二号转轴41与所述一号转轴31通过传送皮带6传动,在所述进水管5内设置有转轮7和与进水管5内部形状相匹配的阀门装置8,所述阀门装置8通过所述转轮7转动将其打开,所述二号转轴41与所述转轮7相互连接,二号转轴41与进水管5之间通过密封圈来进行密封,防止水从二号转轴41处漏出。所述进水管5连接设置在所述导轮箱本体I末端的水箱9,所述水箱9上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可设置在水箱9的上方部位。
[0017]所述转轮7上设置有若干个直杆71,所述直杆71的直径由靠近转轮7 —端到另一端逐渐缩小。
[0018]所述阀门装置8包括活动部81和固定部82,所述活动部81包括挡板811及设置在所述挡板811上的突起812,所述挡板811 一侧边为弧形且与所述进水管5相匹配,挡板811由一条弧形边和一条直边组成其外边缘,所述转轮7在转动时所述直杆71与所述突起812相接触,所述固定部82内部空心且在其下侧面开设有与所述挡板811相匹配的开口 821,挡板811在该开口 821处上下移动,挡板811与开口 821处设置密封圈来防止通过该处流通到阀门装置8的另一侧。所述固定部82内部设置有弹性组件822,所述弹性组件822与所述挡板811相连接,弹性组件822对挡板811提供弹力,使挡板811在不被直杆71带动上升的时候,能够紧贴进水管5内壁,保证其封闭效果。突起812与直杆71配合使用,使直杆71在转动过程中,直杆71与突起812接触便将突起812带动往上移动,直杆71与突起812分离后,突起812又随着挡板811的重力往下移动,使水不仅能够一直往水箱9内移动,而且不会因转轮7 —直转动而损坏阀门装置8。
[0019]所述突起812的下侧面呈倾斜状,且其端部高度由靠近所述挡板811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上升。方便直杆71与突起812的分离,防止直杆71与突起812卡死导致装置损坏。
[0020]一方面通过前支撑4来加强导轮箱本体I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增大水箱9的重量来加强导轮箱本体I的承载能力。使用时,首先是导轮3转动,导轮3带动一号转轴31转动,一号转轴31带动二号转轴41转动,二号转轴41使转轮7转动,转轮7在转动过程中,转轮7的直杆71接触挡板811上的突起812,从而使挡板811上升,弹性组件822收缩,由于直杆71做圆周运动,当直杆71在转动过程中到达一定高度时,会与突起812分离,分离后,受弹性组件822及重力的影响,挡板811下降停止进水,由于转轮7在不停的转动,从而使挡板811在打开和关闭中不断循环,在能够进水的前提下不会使直杆71与突起812卡死,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而冷却水通过阀门装置8后进入到水箱9内,并在水箱9内累积,从而增大导轮箱本体I后端的重量。
【权利要求】
1.一种导轮箱,包括导轮箱本体(1),所述导轮箱本体(I)前端侧面上设置有导轮头(2),所述导轮头(2)内设置有导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3)上连接有一号转轴(31),所述一号转轴(31)穿过所述导轮头(3)并延伸至所述导轮头(2)外,所述导轮箱本体(I)上设置有前支撑(4)和连接冷却水的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位于所述一号转轴(31)下方,所述前支撑(4)的侧面上设置有二号转轴(41),所述二号转轴(41)与所述一号转轴(31)通过传送皮带(6)传动,在所述进水管(5)内设置有转轮(7)和与所述进水管(5)内部形状相匹配的阀门装置(8),所述阀门装置(8)通过所述转轮(7)转动将其打开,所述二号转轴(41)与所述转轮(7 )相互连接,所述进水管(5 )连接设置在所述导轮箱本体(I)末端的水箱(9 ),所述水箱(9 )上设置有排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7)上设置有若干个直杆(71),所述阀门装置(8 )包括活动部(81)和固定部(82),所述活动部(81)包括挡板(811)及设置在所述挡板(811)上的突起(812),所述挡板(811) —侧边为弧形且与所述进水管(5)相匹配,所述转轮(7)在转动时所述直杆(71)与所述突起(812)相接触,所述固定部(82)内部空心且在其下侧面开设有与所述挡板(811)相匹配的开口(821),所述固定部(82)内部设置有弹性组件(822),所述弹性组件(822)与所述挡板(811)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71)的直径由靠近所述转轮(7) —端到另一端逐渐缩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812)的下侧面呈倾斜状,且其端部高度由靠近所述挡板(811)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上升。
【文档编号】B24B5/35GK204160275SQ201420549772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4日
【发明者】陈文高 申请人:宁波中德高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