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渣用底水箱水温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4881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渣重熔领域,尤其涉及电渣含Ni合金工具钢锭尾端因底水箱冷却水偏低造成电渣锭锭尾端内部裂纹的电渣用底水箱水温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电渣重熔过程中,结晶器及底水箱内冷却水的作用主要是带走冶炼中的热量,使钢液能够快速凝固,减少在凝固过程中的偏析,提高钢锭的纯净度和致密性。

如果进水温度偏高,不仅影响钢锭质量,同时会造成结晶器变形,缩短结晶器使用寿命。为了保证钢锭质量,循环水进水温度一般控制在20℃以内,对于结晶器进水水温适宜,但对于底水箱水温偏低。在生产普通钢种时影响不大,但在生产含Ni的工具钢时,由于钢锭凝固过程收缩系数大,水温偏低造成底水箱冷却强度大,造成电渣锭锭尾端内部开裂,降低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底水箱冷却强度大造成的电渣锭锭尾端内部开裂的缺点而提供一种不需要额外增加水加热设备、提高底水箱的进水温度、降低底水箱的水冷强度进而消除电渣锭锭尾端内部裂纹电渣用底水箱水温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渣用底水箱水温控制系统,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上设置有进水管及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电渣重溶结晶器相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与底水箱相连接,所述储水箱内部设置有增压泵,所述出水管通过管道连接增压泵。

所述储水箱的规格为3000mm×5000mm×1000mm,可以满足20吨以内电渣炉使用。

所述增压泵增压后的水压控制在0.2MPa~0.4MPa。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

(1)传统的电渣炉结晶器和底水箱进水都是从循环水系统直接引入,由于电渣冷却要求,结晶器水温普遍控制20℃以内,对钢锭凝固有利,但20℃以内的水温对于底水箱水温控制水温偏低,电渣重熔时间较长,一般短的在6小时左右,长的在24小时以上甚至更长,底水箱水温偏低会造成冷却强度大,电渣锭锭尾端锯切后中心部位产生裂纹;而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中进水管水温一般在30℃,能够满足底水箱的进水温度要求,有效防止电渣锭锭尾端裂纹,提高利用率。

(2)将结晶器出水通过增压泵引入到底水箱,有效利用了结晶器出水的热能,不用额外增加加热装置,省去加热装置带来的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所述电渣用底水箱水温控制系统易于加工、组装、维修,成本低,实用价值及社会价值高,利于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渣用底水箱水温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为:1、出水管;2、管道;3、增压泵;4、储水箱;5、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渣用底水箱水温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用于提高底水箱进水温度,包括储水箱4,储水箱容积为1m³~3m³,满足底水箱供水需求;所述储水箱内设置增压泵3,使水压可以达到0.2~0.4MPa,满足底水箱的供水压力要求;所述出水管通过管道2连接增压泵,储水箱内的水通过增压泵,经过管道进入底水箱,完成底水箱的冷却目标,所述管道的直径为Φ100mm;所述进水管5与电渣重溶结晶器相连接,为结晶器出水,流入储水箱内后用于供及底水箱用水;所述出水管1,用于将储水箱内的水排入底水箱。

本实施例中的底水箱水温控制系统,区别于传统的水循环系统,是将结晶器与底水箱供水分开,一般经过循环水冷却系统,结晶器进入为20℃左右,适用于结晶器进水温度要求,但对于底水箱进水温度要求偏低,工艺要求结晶器进出水温差为10℃,结晶器出水为30℃左右,能够满足底水箱水温要求,而无需采用专门的加入装置对循环水进行加热,节约生产成本。

所述的储水箱容积为1m³~3m³,能够满足3吨~20吨电渣炉底水箱供水需求。

所述的增压泵,可以使水压保持在0.2~0.4MPa,满足底水箱进入压力要求。

结晶器通常排出的水温为25℃~50℃,因工艺要求,结晶器排水的温度要求低于50℃,如果高于50℃设备报警,因此可以保证水温在50℃以内。底水箱内需要的水温范围为25~60℃,结晶器排出的水温能够满足底水箱用水。在储水箱内设置有温度检测仪,如果温度低于25℃,则启动加热装置对水温进行加热,使水温达到25℃以上,满足底水箱最低水温要求,一般情况下,结晶器排水完全能够满足底水箱用水的水温要求,无需启动加热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