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钢筋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筋端头打磨铣平的加工机械。
背景技术: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中规定,对钢筋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HRB335、H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钢筋间的机械连接宜采用镦粗直螺纹、滚轧直螺纹或套筒挤压连接接头。《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0)6.1.2中规定,直螺纹接头的现场加工应该符合下列规定:钢筋端部应切平或镦平后加工螺纹。
在目前的实际工程施工中,对于钢筋机械连接的钢筋端面,通常都采用砂轮机进行人工打磨。人工打磨一次性只能打磨一根钢筋,效率低,耗时长,而且钢筋端头打磨平整度完全取决于操作工人的个人业务水平,平整度参差不齐,质量不易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人工打磨钢筋端头所存在的效率低、平整度差、费用高等缺陷,提供一种专门用于打磨钢筋端头的机械,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筋端头打磨铣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定位装置和钢筋打磨装置,所述钢筋定位装置包括一设有矩形水平顶面的台座,所述台座的顶面设有至少3个相互平行的自台座前端到后端的钢筋定位槽,所述台座上方设有气压千斤顶,所述气压千斤顶通过固定在台座顶面上的支架支撑;所述钢筋打磨装置包括一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在一电机座上,所述电机座下方设有两条与所述钢筋定位槽的轴线垂直的导轨,所述电机座底部设有沿所述导轨滑行的滑轮,所述电机座通过悬臂连接一挡头板,所述挡头板的平面与水平面垂直,并靠近所述台座的后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一打磨机刮刀,所述打磨机刮刀的前端比所述挡头板更靠近所述台座的后端。
本机实用新型可一次打磨多根钢筋端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一次打磨4根钢筋端头,总花费时间约为1分钟,平均每根钢筋的打磨时间约25秒,耗时少,速度快,比传统人工逐根打磨效率大大提高。而且钢筋端面采用本实用新型铣平,质量离散性小,平整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被打磨钢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打磨钢筋端头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包括钢筋定位装置和钢筋打磨装置,所述钢筋定位装置包括一设有矩形水平顶面的台座1,所述台座1的顶面设有至少3个相互平行的自台座前端到后端的钢筋定位槽2,所述台座1上方设有气压千斤顶3,所述气压千斤顶3通过固定在台座顶面上的支架4支撑;所述钢筋打磨装置包括一电机5,所述电机5固定在一电机座6上,所述电机座6下方设有两条与所述钢筋定位槽的轴线垂直的导轨7,所述电机座6底部设有沿所述导轨7滑行的滑轮,所述电机座6通过悬臂8连接一挡头板9,所述挡头板9的平面与水平面垂直,并靠近所述台座1的后端,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一打磨机刮刀10,所述打磨机刮刀10的前端比所述挡头板9更靠近所述台座1的后端。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为提高施工安全性,还可在钢筋定位装置和钢筋打磨装置的外围设置一保护罩11,保护罩11在台座1的前端设一开口,以便放置钢筋。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开始打磨钢筋前,钢筋打磨装置的挡头板9正对钢筋定位装置的台座1后端,在每个钢筋定位槽2内放置一根要打磨的钢筋12,将钢筋12一端自台座前端沿钢筋定位槽一直插到台座后端,并顶紧挡头板9,通过挡头板保持所有钢筋前端齐平。启动气压千斤顶3向下对钢筋12施压,使钢筋固定;然后可进行钢筋端头打磨铣平工序。
如图4所示,启动电机5,电机5带动打磨机刮刀10转动,同时驱动电机座6沿导轨7往复移动。当打磨机刮刀10移动到钢筋12端头时,便可对钢筋12端头打磨铣平。本实用新型打磨机刮刀只需一个往复即可完成对所有固定在台座上的钢筋完成端头打磨铣平,打磨速度快,且打磨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各钢筋的打磨效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