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带加工的退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6224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带加工的退火装置,属于铜带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铜带是一种金属元件,产品规格有0.1~3×50~250mm各种状态铜带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电器元件、灯头、电池帽、钮扣、密封件、接插件,主要用作导电、导热、耐蚀器材。如电气元器件、开关、垫圈、垫片、电真空器件、散热器、导电母材及汽车水箱、散热片、气缸片等各种零部件。

其中涂锡铜带是光伏产业太阳能电池中的关键部件,对于太阳能电池的能源效率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因此对涂锡铜带的质量和性能要求很高。其中,涂锡铜带产品的屈服强度和拉拔力质量对电池片的焊接后质量影响很大,如果产品的屈服强度偏大和拉拔力偏小,将影响电池片的性能和外观。如何降低涂锡铜带的屈服强度和提高电池组件的拉拔力,是涂锡铜带在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铜带加工的退火装置,该退火装置通过高温及冷却过程,铜带的屈服强度和拉拔力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铜带加工的退火装置,其包括壳体、进料辊和出料辊,所述进料辊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端,所述出料辊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右端,所述壳体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加热室、冷却室和干燥室,所述加热室和所述冷却室内均设有多个输送辊,多个所述输送辊上下间隔排列,铜带通过所述进料辊依次传输连接所述加热室和所述冷却室内的输送辊,然后穿过所述干燥室并通过所述出料辊传输连接出,所述加热室内设有电热装置,且四周连有惰性气体管,所述冷却室内装有冷却液。

所述输送辊设置间隔设置在所述电热装置的上下两端,所述铜带波浪形多次穿过所述电热装置。

所述输送辊设置间隔设置在所述冷却液的内部和上部,所述铜带穿过所述冷却液。

所述冷却室的上端连有冷却液循环进管,下端连有冷却液循环出管。

所述干燥室的上端连有干燥风管,下端连有排水管。

所述壳体的左端侧壁上设有进料孔,右端侧壁上设有出料孔。

所述冷却室的左端侧壁上也设有进料孔,右端侧壁上也设有出料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铜带加工的退火装置包括加热室、冷却室及干燥室,铜带经过加热、冷却及干燥过程后,其屈服强度和拉拔力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2、本实用新型一种铜带加工的退火装置的加热室内设置有电热装置,铜带通过输送辊来回数次经过电热装置,使得加热效果好,温度易于控制;

3、本实用新型一种铜带加工的退火装置的加热室内通入有惰性气体,避免铜带高温与空气接触产生氧化反应;

4、本实用新型一种铜带加工的退火装置通过干燥风对铜带进行干燥,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铜带加工的退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壳体,2为进料辊,3为出料辊,4为加热室,5为冷却室,6为干燥室,7为输送辊,8为铜带,9为电热装置,10为惰性气体管,11为冷却液,12为冷却液循环进管,13为冷却液循环出管,14为干燥风管,15为排水管,16为进料孔,17为出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发明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一种铜带加工的退火装置,其包括壳体1、进料辊2和出料辊3,进料辊2设置在壳体1的左端,出料辊3设置在壳体1的右端,壳体1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加热室4、冷却室5和干燥室6,加热室4和冷却室5内均设有多个输送辊7,多个输送辊7上下间隔排列,铜带8通过进料辊2依次传输连接加热室4和冷却室5内的输送辊7,然后穿过干燥室6并通过出料辊3传输连接出,加热室4内设有电热装置9,电热装置9属于现有公知技术,其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四周连有惰性气体管10,冷却室5内装有冷却液11。

输送辊7设置间隔设置在电热装置9的上下两端,铜带8波浪形多次穿过电热装置9,输送辊7设置间隔设置在冷却液11的内部和上部,铜带8穿过冷却液11,冷却室5的上端连有冷却液循环进管12,下端连有冷却液循环出管13,干燥室6的上端连有干燥风管14,下端连有排水管15,壳体1的左端侧壁上设有进料孔16,右端侧壁上设有出料孔17,冷却室5的左端侧壁上也设有进料孔16,右端侧壁上也设有出料孔17。

尽管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