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火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迅速向工作位置输送浇注用箱的机构。
背景技术:
如何实现浇注过程的连续性是铸造行业一直努力的方向,而对于熔注耐火材料行业显得更加有实际意义。目前熔注耐火材料基本上采用箱式生产的办法,电弧炉每炉要进行若干箱产品的浇注,即将电弧炉内的料液浇注到浇注用箱内;这就要求尽量减少浇注过程时间,提高浇注效率,降低能量消耗。目前国内熔注耐火材料生产企业基本上采用行车或叉车起吊的办法浇注,这种浇注方法最大的缺点是每次浇注后行车和叉车要有个运行的过程,属于间歇式生产,根据砖形不同甚至有每炉浇注有超过六箱的可能,使得浇注时间在30分钟左右,这就造成浇注效率非常低,期间电炉还要不停对电弧炉中的料液进行加温,从而造成电耗增加。如何通过设备将浇注用箱主动输送至工作位置,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主动将浇注用箱输送至浇注工作位置的耐火材料浇注箱旋转移箱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耐火材料浇注箱旋转移箱装置包括移箱底板、移箱支撑板、旋转传动板和移箱旋转承载板,移箱支撑板、旋转传动板和移箱旋转承载板的水平截面为大小相同的正六边形;
移箱底板上固定连接有移箱支撑立柱、移箱步进电机和与移箱步进电机相连接的移箱减速器,
移箱支撑立柱在移箱底板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设有两个,两个移箱支撑立柱的顶端均与所述移箱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移箱支撑板上表面设有环形的移箱下凹槽,所述旋转传动板与所述移箱支撑板对应设置,旋转传动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移箱下凹槽相对应设有环形的移箱上凹槽,移箱下凹槽和移箱上凹槽的截面均呈弧形,移箱下凹槽和移箱上凹槽之间设有若干移箱支撑滚珠,移箱支撑滚珠的下部滚动连接在移箱下凹槽内,移箱支撑滚珠的上部滚动连接在移箱上凹槽内并支撑所述旋转传动板;旋转传动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环,传动环上表面与所述移箱旋转承载板相连接;所述移箱旋转承载板的中部设有轴承,轴承的外圈与移箱旋转承载板固定连接,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轴承以及移箱旋转承载板的上表面相齐平;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移箱用液压缸,移箱用液压缸一侧的固定板上设有移箱定位孔,移箱定位孔的上部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形;
所述移箱支撑板设有移箱中心孔,所述移箱减速器的输出轴向上穿过所述移箱中心孔且其顶部与旋转传动板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移箱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移箱中心孔的孔壁之间设有环形间隙;
所述移箱旋转承载板上设有6个大小与浇注用箱相适配的移箱用凹槽,各移箱用凹槽沿移箱旋转承载板的周向均匀设置并分别对应于移箱旋转承载板的一条边线,各移箱用凹槽于相应的移箱旋转承载板的边线中部设有开口;所述移箱旋转承载板上于每个移箱用凹槽下方的外端面上设有定位对接块,定位对接块呈喇叭形;移箱用液压缸的活塞杆正对一个移箱用凹槽。
所述耐火材料浇注箱旋转移箱装置设有移箱定位结构,移箱定位结构包括设于移箱底板上的移箱定位液压缸和设于旋转传动板上的转动定位孔,转动定位孔在旋转传动板上与所述移箱用凹槽一一对应设有6个;
移箱定位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转动定位孔相适配,移箱定位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上滑动穿过所述移箱支撑板且其上端与所述转动定位孔相对应;移箱定位液压缸的活塞杆在伸出状态下其顶部穿入所述转动定位孔,移箱定位液压缸的活塞杆在收回状态下其顶部低于所述旋转传动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使用移箱用液压缸43将浇注用箱自动推送到工作位置(即接收浇注用箱的装置上)。在一个浇注用箱浇注完毕后,又可以通过旋转移箱旋转承载板22,将下一个浇注用箱旋转到移箱用液压缸43前(在此过程中移箱用液压缸43保持不动),然后可以使用移箱用液压缸43将下一个浇注用箱自动推送到工作位置。这种移箱方式方便快捷,能够主动将浇注用箱不断输送至工作位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移箱支撑板20、旋转传动板21和移箱旋转承载板22的结构,既保证了移箱旋转承载板22能够转动,又保证了支撑稳定性,而且保证了位于移箱旋转承载板22内的固定板42可以在移箱旋转承载板22转动时保持不动,使移箱用液压缸43移动浇注用箱时,无须移动移箱用液压缸43即可保证其对准移箱位置,简化了结构和控制过程。
移箱定位孔中插入固定物后,能够防止在移箱的过程中旋转传动板发生转动,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耐火材料浇注箱旋转移箱装置包括移箱底板19、移箱支撑板20、旋转传动板21和移箱旋转承载板22,移箱支撑板20、旋转传动板21和移箱旋转承载板22的水平截面为大小相同的正六边形;
移箱底板19上固定连接有移箱支撑立柱23、移箱步进电机24和与移箱步进电机24相连接的移箱减速器25,
移箱支撑立柱23在移箱底板19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设有两个,两个移箱支撑立柱23的顶端均与所述移箱支撑板20固定连接;所述移箱支撑板20上表面设有环形的移箱下凹槽26,所述旋转传动板21与所述移箱支撑板20对应设置,旋转传动板21的下表面与所述移箱下凹槽26相对应设有环形的移箱上凹槽27,移箱下凹槽26和移箱上凹槽27的截面均呈弧形,移箱下凹槽26和移箱上凹槽27之间设有若干移箱支撑滚珠28,移箱支撑滚珠28的下部滚动连接在移箱下凹槽26内,移箱支撑滚珠28的上部滚动连接在移箱上凹槽27内并支撑所述旋转传动板21;旋转传动板2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环29,传动环29上表面与所述移箱旋转承载板22相连接;所述移箱旋转承载板22的中部设有轴承41,轴承41的外圈与移箱旋转承载板22固定连接,轴承41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2,固定板42、轴承41以及移箱旋转承载板22的上表面相齐平;固定板42上固定连接有移箱用液压缸43,移箱用液压缸43一侧的固定板42上设有移箱定位孔44,
所述移箱支撑板20设有移箱中心孔45,所述移箱减速器25的输出轴46向上穿过所述移箱中心孔45且其顶部与旋转传动板21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移箱减速器25的输出轴46与所述移箱中心孔45的孔壁之间设有环形间隙;
所述移箱旋转承载板22上设有6个大小与浇注用箱相适配的移箱用凹槽47,移箱用凹槽47在工作时用于容纳浇注用箱。
各移箱用凹槽47沿移箱旋转承载板22的周向均匀设置并分别对应于移箱旋转承载板22的一条边线,各移箱用凹槽47于相应的移箱旋转承载板22的边线中部设有开口,方便通过该开口将浇注用箱推送出去。
所述移箱旋转承载板22上于每个移箱用凹槽47下方的外端面上设有定位对接块48,定位对接块48呈喇叭形,便于插入接收浇注用箱的装置上的喇叭形凹槽,实现对接过程。移箱用液压缸43的活塞杆正对一个移箱用凹槽47,便于在将浇注用箱放入6个移箱用凹槽47后,通过移箱旋转承载板22,使用液压缸43将各浇注用箱按照生产需要的间隔推送出去。
移箱底板19的两侧分别通过安装轴49安装有行走轮50,行走轮50滚动连接在导轨18上。
作为对耐火材料浇注箱旋转移箱装置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耐火材料浇注箱旋转移箱装置设有移箱定位结构,移箱定位结构包括设于移箱底板19上的移箱定位液压缸58和设于旋转传动板21上的转动定位孔57,转动定位孔57在旋转传动板21上与所述移箱用凹槽47一一对应设有6个;
移箱定位液压缸58的活塞杆与所述转动定位孔57相适配,移箱定位液压缸58的活塞杆向上滑动穿过所述移箱支撑板20且其上端与所述转动定位孔57相对应;移箱定位液压缸58的活塞杆在伸出状态下其顶部穿入所述转动定位孔57,移箱定位液压缸58的活塞杆在收回状态下其顶部低于所述旋转传动板21。
所述移箱底板19上还设有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相连接的驱动减速器,驱动减速器与所述安装轴49传动连接。驱动电机为正反转电机,其与驱动减速器均为本领域常规技术,图未示。
所述行走轮50的圆周面上设有与所述导轨18相适配的圆环槽,所述导轨18顶部卡入所述圆环槽,从而防止脱轨事故。
工作时,在外置的固定结构上设置上定位液压缸,使上定位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下插入移箱定位孔,从而防止固定板42旋转。移箱定位孔44的上部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形;便于上定位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下伸入移箱定位孔44。
在各移箱用凹槽47内放入浇注用箱,启动移箱用液压缸43,移箱用液压缸43的活塞杆向前伸出,将移箱用液压缸43前方的一个浇注用箱推送至接收浇注用箱的装置上,然后使移箱用液压缸43的活塞杆回收至原位,完成上箱动作。然后转动所述移箱旋转承载板22,使下一个移箱用凹槽47内的浇注用箱转动到移箱用液压缸43前方,从而可以再次进行上箱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