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造型浇铸铅锅。
背景技术:
所谓蓄电池即是贮存化学能量,于必要时放出电能的一种电气化学设备。
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叫化学电池,一般简称为电池。放电后,能够用充电的方式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随着我国汽车和摩托车的保有量进一步的扩大,以及国家主要城市对电动自行车行驶的解禁,这将进一步刺激铅酸蓄电池产品在该领域的消费。
铅酸电池已经有130年的历史,具有性能可靠,生产工艺成熟,较镍氢电池和锂电池成本低等优点。目前浇铸车间板栅浇铸铅锅面积大,易产生铅渣,打捞铅渣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造型浇铸铅锅。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造型浇铸铅锅,包括板栅回料区、铅渣覆盖区、铅锭投入区、加热区、捞渣机构,所述锅体内间隔纵向连接两块钢板,锅体形成三个盛装区域,从左向右分别为板栅回料区、铅渣覆盖区、铅锭投入区,所述铅渣覆盖区的底板向前倾倾斜,所述板栅回料区、铅锭投入区的底部和后侧面均通过固定件连接加热管,所述锅体的支架上平面通过前后对称轴承连接转轴,转轴端对称套接偏心轮,偏心轮通过螺纹连接推拉杆一端,推拉杆另一端连接下铰链,所述捞渣机构的上铰链连接在锅体支架的下平面上,所述上铰链连接端杆上端,其下端座连接气缸的底座,气缸的杆端连接中间座,中间座下平面连接摆杆,摆杆下端倾斜连接刮渣板,所述中间座的右侧面连接下铰链。
进一步,所述两块钢板的上边缘外侧均设有三角形边沿,所述左侧钢板上边缘高于右侧钢板上边缘。
进一步,所述捞渣机构由转轴、偏心轮、推拉杆、上铰链、端杆、气缸、下铰链、中间座、摆杆、刮渣板组成,所述转轴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在锅体支架的上平面,所述转轴端对称套接偏心轮,偏心轮通过螺纹连接推拉杆一端,推拉杆另一端连接下铰链,所述上铰链连接在锅体支架的下平面上,所述上铰链连接端杆上端,其下端座连接气缸的底座,气缸的杆端连接中间座,中间座下平面连接摆杆,摆杆下端倾斜连接刮渣板,所述中间座的右侧面连接下铰链,所述转轴两端套接的偏心轮两侧对称连接推拉杆,所述的推拉杆、上铰链、端杆、气缸、下铰链、中间座、摆杆在转轴两端前后侧对称,所述的推拉杆、上铰链、端杆、气缸、下铰链、中间座、摆杆、刮渣板在偏心轮左右侧对称。
进一步,所述摆杆下端倾斜连接在刮渣板两端,其向内倾斜角为25-30度。
进一步,所述一种改造型浇铸铅锅的锅体外型尺寸为:1800*900*800(毫米),板栅回料区尺寸为:850*350*300(毫米),铅锭投入区尺寸为:850*300*300(毫米),铅渣覆盖区尺寸为:850*250*290(毫米)。
进一步,两侧钢板隔成的铅渣覆盖区深度低于左右侧的板栅回料区和铅锭投入区的深度,板栅回料区和铅锭投入区的深度分别为10毫米和15毫米,便于生产时作业过程中板栅回料区和铅锭投入区产生的铅渣通过转轴转动带动偏心轮,与偏心轮连接的推拉杆进行推拉中间座,中间座以上铰链为原点进行摆动,从而带动摆杆及刮渣板在板栅回料区和铅锭投入区内摆动刮渣,打捞到铅渣覆盖区,其中所述的气缸能调节刮渣板的高度,便于打捞板栅回料区和铅锭投入区的铅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中间部分为铅渣覆盖区,作业过程中铅锭投入区和板栅回料区产生的铅渣先打捞到铅渣区覆盖,定时打捞铅渣区铅渣,减少打捞铅渣频次,改造前每班打捞4-5次,现在每班打捞2次,减少了铅渣产生。铅锅改造后,铅渣可减低40%左右,投入产出率提高1%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改造型浇铸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改造型浇铸铅锅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改造型浇铸铅锅,包括板栅回料区A、铅渣覆盖区B、铅锭投入区C、加热区3、捞渣机构5,所述锅体2内间隔纵向连接两块钢板1,锅体2形成三个盛装区域,从左向右分别为板栅回料区A、铅渣覆盖区B、铅锭投入区C,所述铅渣覆盖区B的底板4向前倾倾斜10-15度,所述板栅回料区A、铅锭投入区C的底部和后侧面均通过固定件连接加热管3,所述锅体2的支架上平面通过前后对称轴承连接转轴501,转轴501端对称套接偏心轮502,偏心轮502通过螺纹连接推拉杆503一端,推拉杆503另一端连接下铰链500,所述捞渣机构5的上铰链504连接在锅体2支架的下平面上,所述上铰链504连接端杆505上端,其下端座连接气缸506的底座,气缸506的杆端连接中间座507,中间座507下平面连接摆杆508,摆杆508下端倾斜连接刮渣板509,所述中间座507的右侧面连接下铰链500。
进一步,所述两块钢板1的上边缘外侧均设有三角形边沿101,所述左侧钢板上边缘高于右侧钢板上边缘,两侧钢板隔成的铅渣覆盖区B深度低于左右侧的板栅回料区A和铅锭投入区C的深度,板栅回料区A和铅锭投入区C的深度分别为10毫米和15毫米,便于生产时作业过程中板栅回料区A和铅锭投入区C产生的铅渣先打捞到铅渣覆盖区B。
进一步,所述捞渣机构5由转轴501、偏心轮502、推拉杆503、上铰链504、端杆505、气缸506、下铰链500、中间座507、摆杆508、刮渣板509组成,所述转轴501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在锅体2支架的上平面,所述转轴501端对称套接偏心轮502,偏心轮502通过螺纹连接推拉杆503一端,推拉杆503另一端连接下铰链500,所述上铰链504连接在锅体2支架的下平面上,所述上铰链504连接端杆505上端,其下端座连接气缸506的底座,气缸506的杆端连接中间座507,中间座507下平面连接摆杆508,摆杆508下端倾斜连接刮渣板509,所述中间座507的右侧面连接下铰链500,所述转轴501两端套接的偏心轮502两侧对称连接推拉杆503,所述的推拉杆503、上铰链504、端杆505、气缸506、下铰链500、中间座507、摆杆508在转轴501两端前后侧对称,所述的推拉杆503、上铰链504、端杆505、气缸506、下铰链500、中间座507、摆杆508、刮渣板509在偏心轮502左右侧对称。
进一步,所述摆杆508下端倾斜连接在刮渣板509两端,其向内倾斜角为25-30度。
进一步,所述一种改造型浇铸铅锅的锅体外型尺寸为:1800*900*800(毫米),板栅回料区A尺寸为:850*350*300(毫米),铅锭投入区C尺寸为:850*300*300(毫米),铅渣覆盖区B尺寸为:850*250*290(毫米)。
进一步,两侧钢板1隔成的铅渣覆盖区B深度低于左右侧的板栅回料区A和铅锭投入区C的深度,板栅回料区A和铅锭投入区C的深度分别为10毫米和15毫米,便于生产时作业过程中板栅回料区A和铅锭投入区C产生的铅渣通过转轴501转动带动偏心轮502,与偏心轮502连接的推拉杆503进行推拉中间座507,中间座507以上铰链504为原点进行摆动,从而带动摆杆508及刮渣板509在板栅回料区A和铅锭投入区C内摆动刮渣,打捞到铅渣覆盖区B,其中所述的气缸506能调节刮渣板509的高度,便于打捞板栅回料区A和铅锭投入区C的铅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