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角钢表面处理工艺的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6988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角钢表面处理工艺的运输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角钢表面处理的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角钢表面处理工艺的运输车。



背景技术:

角钢,是两边相互垂直成角形的长条钢材,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和工程结构中,角钢在使用之前需要对其表面进行防锈涂漆处理,钢材表面的涂漆处理之前需要保持其表面的光滑,所以在钢表面涂漆之前还需要先进行角钢表面的打磨除杂质工序。

现有技术中的角钢表面打磨杂质工序采用表面喷砂工艺,通过高压喷枪,将打磨沙以一定速度冲击在钢材表面,进而完成角钢表面的打磨除杂质工序,由于打磨沙冲击表面之后会产生飞溅的情况,所以该工序需要在封闭的空间内进行,通过如图1所述的运输车,将角钢带入封闭空间内,上述运输车包括底架1,位于底架两端向上延伸的支撑座2,角钢两端架设在支撑座2上,由于受到喷砂方向的局限,通常只能够对角钢的外表面或者内表面进行打磨喷砂处理,当打磨完外表面之后,需要对翻转角钢,对角钢的内表面进行打磨,导致整体处理效率较低,现有技术存在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角钢表面处理工艺的运输车,该运输车通过设置夹持机构、转动部以及控制转动部转的动力部件,使得运输车能够对角钢进行快速翻转,有利于提高角钢表面处理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角钢表面处理工艺的运输车,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夹持角钢端部的夹持机构,所述底架两端还设置有与夹持机构一一对应连接的转动部,所述底架上还设有用于驱动两端转动部同步旋转的动力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角钢外侧或内侧表面打磨完成之后,通过夹持机构将角钢的两端夹紧,随后通过动力部件带动两端的转动部同步转动,进而带动夹持机构内的角钢翻转,翻转之后对再对角钢的表面进行打磨,该运输车能够实现角钢的快速翻转;也可以通过上述动力部件带动两端的转动部同步转动,在进行打磨喷砂时,一直保持转动部的转动,两种方式均有利于提高角钢表面的打磨效率,缩短整体工作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架两端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转动部为呈竖直设置的转盘,立柱对应连接转盘,两转盘呈相对设置,所述动力部件带动转盘绕自身中心轴线做旋转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立柱使得转盘具有一定的竖直高度,便于转动,转盘绕自身轴线旋转,进而带动转盘上加持机构内的角钢转动,其转动方式简单方便,转动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机构包括驱动件和呈相对设置的一组夹持板,所述驱动件控制两夹持板相互靠近或远离,角钢端部位于两夹持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控制夹持板相互靠近或远离,实现角钢的夹紧和松开,驱动夹紧的方式简单,便于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其中一所述夹持板上设置有用于抵接角钢内表面的若干定位块,另一所述夹持板上设置有用于抵接角钢外表面的若干定位槽,定位槽与定位块呈一一对应的相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定位块抵接角钢内表面,定位槽抵接角钢外表面,通过一组相对的定位槽和定位块对单根角钢的一端端部进行固定,具有较高的牢固度,避免转盘转动时角钢端部与加持机构发生脱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盘表面设置有滑槽,所述夹持板嵌设于滑槽内且与其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件控制夹持板移动时,夹持板能够沿着滑槽移动,移动方向固定,有利于提高调节的稳定性,使得夹持机构内的角钢能够保持平稳,便于夹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为固定连接于转盘表面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与夹持板一一对应,液压缸顶出端固定连接夹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缸顶出端的来回伸缩控制两夹持板靠近或远离,进而完成角钢端部的夹持或松开,采用液压缸作为驱动件,其驱动方式简单直接,方便控制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与夹持板一一对应,驱动件包括丝杆和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连接丝杆一端,丝杆另一端穿设夹持板并与其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部带动丝杆转动,进而控制夹持板能够在滑槽内来回移动,两夹持板靠近或远离进而完成角钢端部的夹持或松开操作,丝杆传动的形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传动精度,便于平稳夹持角钢端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部件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传动转盘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齿轮组相互传动,再带动转盘转动,齿轮传动的形式具有较高的平稳性,便于转盘稳定旋转,有利于减少设备的振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该运输车能够对角钢进行快速翻转,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打磨效率;

其二:该运输车通过夹持机构夹持固定角钢端部,使得角钢与运输车之间具有较强的连接牢固度,避免打磨喷砂时角钢发生位移,有利于提高打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架;2、支撑座;3、转盘;4、液压缸;5、夹持板;6、滑槽;7、安装座;8、驱动电机;9、齿轮组;91、第一锥齿轮;92、第二锥齿轮;10、立柱;11、第一轴承座;12、转动杆;13、定位槽;14、转动部;15、第二轴承座;16、丝杆;17、定位块;18、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2、图3所示,一种用于角钢表面处理工艺的运输车,包括底架1,在底架1下端连接有若干滚轮18,底架1呈矩形板状结构,在底架1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均竖直设置有转盘3,两转盘3相对设置且保持相互平行,在转盘3的背面均设置有驱动各自转盘3转动的动力部件,上述的动力部件为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通过安装座7固定于底架1表面,驱动电机8转动轴竖直向上,在转盘3背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有一转动杆12,在转盘3与安装座7之间还设置有一立柱10,立柱10上端固定有第一轴承座11,转动杆12穿设第一轴承座11并与其轴承内壁固定连接,转动杆12与驱动电机8转动轴之间设置有齿轮组9,驱动电机8通过齿轮组9带动转盘3转动,齿轮组9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91和第二锥齿轮92,第一锥齿轮91通过键或销固定连接驱动电机8转动轴,第二锥齿轮92通过键或销固定连接转动杆12背对转盘3一端。

如图2、图3所示,在转盘3的正面设置有用于夹持角钢两端端部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驱动件以及一组平行设置的夹持板5,角钢的端部位于两夹持板5之间,为了更好的适配角钢端部的结构形状,在每个转盘3的其中一个夹持板5上设置有用于抵接角钢内表面的若干定位块17,定位块17呈横截面呈三角形,在同一转盘3的另一个夹持板5上设置用于抵接角钢外表面的若干定位槽13,定位槽13与定位块17呈一一对应,当角钢处于夹持状态时,角钢端部始终位于相对应的一组定位块17和定位槽13内。

如图2、图3所示,驱动件为固定在转盘3表面的液压缸4,液压缸4与夹持板5呈一一对应设置,液压缸4顶出端固定连接相对应的夹持板5,通过液压缸4顶出端的来回伸缩,达到控制两夹持板5靠近或者远离的目的,进而完成角钢端部的夹持或者松开,为了避免夹持板5运动方向偏移,在转盘3表面开设有滑槽6,夹持板5嵌设于滑槽6内,夹持板5两端与滑槽6侧壁抵接。

具体工作方式:

一:首先将待打磨的角钢放置于两转盘3之间,角钢端部架设于每个转盘3的其中一块夹持板5上,将运输车推入封闭空间内,进行打磨砂打磨工序,当角钢外侧或内侧表面打磨完成之后,通过液压缸4驱动夹持板5相互靠近,完成角钢的两端夹紧,随后通过驱动电机8以及齿轮组9带动两端的转盘3同步转动,进而实现夹持机构内的角钢翻转,翻转之后对再对角钢的未打磨的表面进行打磨;

二:将待打磨的角钢放置于两转盘3之间后,也可以通过上述驱动电机8带动两端的转动部14同步转动,在进行打磨喷砂时,一直保持转动部14的转动,完成角钢内侧以及外侧表面的打磨。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驱动件,驱动件与夹持板5一一对应,驱动件包括丝杆16、转动部14以及第二轴承座15,第二轴承座15固定连接于转盘3表面,丝杆16穿设第二轴承座15并与其轴承内壁固定连接,丝杆16一端固定连接转动部14,另一端穿设夹持板5并与其呈螺纹配合。

夹持板5具体调节过程:转动部14旋转,带动丝杆16自转,进而使得夹持板5沿着丝杆16长度方向来回移动,达到控制两夹持板5靠近或者远离的目的,进而完成角钢端部的夹持或者松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