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声磁标签材料的非晶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420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属于声磁防盗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声磁标签材料的非晶带。
背景技术
:声磁防盗系统是基于声磁传感技术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防盗系统之一,声磁系统利用了音叉只有在振荡频率相同情况下才引起共振的物理原理,实现几乎零误报的操作。其核心元件声磁防盗标签拥有着巨大的需求量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声磁防盗标签主要是由相关的非晶带经过热处理而得到,因此该非晶带的组分、性能对于声磁防盗标签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声磁标签材料的非晶带,其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镍32~35%、钴12~13.5%、硼4.5~5.5%、硅0.8~1.0%、稀土(铈)0.3~0.5%,其余为铁,作为优选:该非晶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镍34.85%、钴12.91%、硼4.8%、硅0.92%、稀土(铈)0.35%、铁46.17%。本发明中上述用于声磁标签材料的非晶带的制备方法为:按各组分的配比,将原料在熔融均匀的状态下,以106℃/s的冷却速率通过高速旋转的铜辊表面形成一种具有非晶特性的合金薄带,即非晶带,该薄带厚度为0.025mm左右。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合理的元素配比,成功将稀土成分引入到声磁非晶带材体系中,稀土的少量加入,大幅节省了非晶带材中高成本元素的含量,并且还有利于带材声磁性能的提高。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用于声磁标签材料的非晶带,其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镍34.85%、钴12.91%、硼4.8%、硅0.92%、铈0.35%、铁46.17%。上述非晶带的制备工艺为:按各组分的配比,将原料在熔融均匀的状态下,以106℃/s的冷却速率通过高速旋转的铜辊表面形成非晶带,控制非晶带的厚度为0.025mm。将上述制备的非晶带于300℃下热处理10分钟后,冷却,裁剪制成声磁防盗标签成品。使用专用的测试设备在57.8~58.2KHz的频段下对本实施例中得到的声磁防盗标签成品进行报警距离检测,结果如下:报警距离(57.8~58.2KHz)2片非晶带叠加0.9~1.1m3片非晶带叠加1.2~1.4m且本实施例得到的非晶带韧性良好,更容易切割,刀头可以切11000刀左右后再进行磨刀;由该非晶带所加工成的声磁防盗标签矫顽力为3.6A/m,矩形比(剩磁)为0.95。对比实施例1相比于实施例1,不含铈元素(相应含量用铁代替),其余组分、制备加工工艺、检测操作均同实施例1:一种用于声磁标签材料的非晶带,其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镍34.85%、钴12.91%、硼4.8%、硅0.92%、铁46.52%。采用同样的刀头本对比实施例得到的非晶带切割8000次就需要进行磨刀;由该非晶带所加工成的声磁防盗标签矫顽力为11.4A/m,矩形比(剩磁)为0.21;2片非晶带叠加的报警距离为0.2~0.25m,3片叠加的报警距离为0.25~0.3m。对比实施例2相比于实施例1,不含铈元素,但是为了达到接近于实施例1非晶带材的性能,需要调整其他元素的配比:一种用于声磁标签材料的非晶带,其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镍54.19%、钴12.91%、硼4.8%、硅0.92%、铁27.18%。镍的含量明显提高了,导致非晶带的成本大幅上升。采用同样的刀头本对比实施例得到的非晶带切割7300次就需要进行磨刀;由该非晶带所加工成的声磁防盗标签矫顽力为4.0A/m,矩形比(剩磁)为0.95;2片非晶带叠加的报警距离为0.9~1.1m,3片叠加的报警距离为1.2~1.37m。对比实施例3(1)调整体系中除稀土铈以外的其他元素的配比。制备加工工艺、检测操作均同实施例1:一种用于声磁标签材料的非晶带,其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镍42.50%、钴15.00%、硼4.8%、硅0.92%、铈0.35%、铁36.43%。由该非晶带所加工成的声磁防盗标签矫顽力为6.8A/m,矩形比(剩磁)为0.73;2片非晶带叠加的报警距离为0.4~0.52m,3片叠加的报警距离为0.56~0.71m。对比实施例3(2)在上述对比实施例3(1)的基础上,不含铈元素(相应含量用铁代替),其余组分、制备加工工艺、检测操作均同对比实施例3(1):一种用于声磁标签材料的非晶带,其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镍42.50%、钴15.00%、硼4.8%、硅0.92%、铁36.78%。由该非晶带所加工成的声磁防盗标签矫顽力为6.1A/m,矩形比(剩磁)为0.81;2片非晶带叠加的报警距离为0.5~0.63m,3片叠加的报警距离为0.70~0.82m。由对比实施例3的(1)(2)两个实验的对比看出:稀土铈的加入与其他元素间的配比有很大关系,随意加入只会对声磁性能会起到劣化的结果。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