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0894阅读:841来源:国知局
尾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尾座。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3-220498号公报公开的磨床中,通过相对置的主轴箱顶尖与尾座顶尖分别支承圆柱状的工件的两端部。尾座顶尖被向主轴箱的顶尖侧按压。在该按压状态下,两顶尖被旋转驱动。若两顶尖被旋转驱动,则工件借助与两顶尖的摩擦力旋转。在这样借助两顶尖对工件进行旋转驱动的类型的磨床中,例如与在工件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安装驱动金属件并借助该驱动金属件使工件旋转的类型的磨床不同,能够遍及工件的两端地磨削工件的外周面。

日本特开2013-220498号公报中公开的磨床的尾座具备用于相对于工件按压尾座顶尖的顶尖加压装置。在顶尖加压装置设置有压缩弹簧。与该压缩弹簧的伸缩量对应的弹力成为尾座顶尖的按压力。压缩弹簧设置为能够调节伸缩量。通过变更压缩弹簧的伸缩量能够变更尾座顶尖对工件的按压力。

然而,工件磨削时所需要的尾座顶尖的按压力根据工件的加工条件(工件的各磨削工序)不同而不同。例如在粗磨的情况下,工件高速旋转,且砂轮相对于工件高速切入。为了应对该条件并旋转支承工件,需要工件被两顶尖强力支承。因此,在粗磨中,尾座顶尖对工件的按压力设定得较大。与此相对,工件的精磨中,工件低速旋转,且砂轮相对于工件低速切入。在工件的精磨中,为了使工件的加工精度提高,工件被支承为抑制弯曲。因此,尾座顶尖对工件的按压力设定得比粗磨时小。

在像日本特开2013-220498号公报中公开的磨床的尾座那样,仅通过弹簧的伸缩量的变更来变更尾座顶尖对工件的按压力的情况下,例如在应对粗磨或精磨而大幅度或精细地变更尾座顶尖的按压力时,难以兼得。因此,以往,分别准备各磨削工序专用的磨床,并在各个磨床的尾座安装具备应对各工序的弹簧力(弹簧常量)的压缩弹簧。然而,在该情况下,需要多台磨床,导致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在同一尾座与工件的加工条件(工件的各磨削工序)对应地变更尾座顶尖对工件的按压力。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尾座是沿顶尖轴线方向将尾座顶尖按压于工件的一端来支承工件的一端的尾座。

上述尾座包括:

尾座主体;

滑块,其被尾座主体引导支承为能够沿顶尖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且无法绕顶尖轴线旋转;

主轴,其被滑块支承为能够绕顶尖轴线旋转,且与滑块一体沿顶尖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尾座顶尖,其设置于主轴的一端,与形成于工件的顶尖孔卡合;

旋转驱动马达,其与主轴的另一端连结,对主轴进行旋转驱动;

连结板,其被引导支承为能够沿顶尖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它们在顶尖轴线方向上相互并列地配置于滑块以及连结板之间;

连结板驱动装置,其使连结板沿顶尖轴线方向移动;以及

控制装置,其根据预先与工件的长度对应地设定的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的按压量来控制连结板的位置。

在连结板设定有可动范围,该可动范围是指在尾座顶尖支承着工件的状态下相对于滑块沿顶尖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范围。可动范围具有:第一按压范围,在该第一按压范围中,相对于滑块按压第一弹簧且在第二弹簧与连结板之间具有间隙而不相对于滑块按压第二弹簧;第二按压范围,在该第二按压范围中,相对于滑块按压第一弹簧并且也按压第二弹簧。

在上述形态的尾座中,在连结板配置于第一按压范围时,仅第一弹簧被相对于滑块按压,在连结板配置于第二按压范围时,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双方被相对于滑块按压。因此,根据连结板的位置,变更对尾座顶尖施加按压力的弹簧的数量。由此,能够在同一尾座与工件的粗磨和精磨对应地变更尾座顶尖对工件的按压力以及按压力的变化率。

在上述形态的尾座中,第二弹簧的弹簧常量大于第一弹簧的弹簧常量。

在上述形态的尾座中,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的弹簧常量彼此不同。例如在粗磨的情况下,尾座顶尖对工件的按压力设定得较大。因此,优选能够以较少的伸缩量发挥较大的弹力的大弹簧常量的弹簧。与此相对,在精磨的情况下,尾座顶尖对工件的按压力设定得小。伴随于此,在精磨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因弹簧的伸缩量的误差导致尾座顶尖的按压力变大,因而优选弹簧的弹力相对于弹簧的伸缩量难以变化的小弹簧常量的弹簧。在第二发明中,组合不同的弹簧常量的弹簧,因而能够设定与各磨削工序对应的尾座顶尖的按压力。

在上述形态的尾座中,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在主轴的外周同轴且双重地配置。第一弹簧位于第二弹簧的内周侧。在连结板螺旋配合有能够沿顶尖轴线方向进行位置调节的圆筒状的调整部件。在第一弹簧与调整部件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

在上述方式的尾座中,通过变更调整部件相对于连结板的拧入量,能够沿顶尖轴线方向对调节部件进行位置调节,并且经由推力轴承在顶尖轴线方向上调节第一弹簧的位置。由此,能够自由地变更第二弹簧与连结板之间的间隙,能够自由地变更第一按压范围。另外,调整部件的旋转不会通过推力轴承传递至第一弹簧,因而间隙(第一按压范围)的调整能够精细且容易地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观察磨床的俯视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尾座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向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iv区域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按压部的位移量与顶尖的按压力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位移量表格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控制装置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更多的特点和优点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素。

以下,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记载有x轴、y轴以及z轴的图中,x轴、y轴以及z轴相互正交,y轴方向表示铅垂上方,z轴方向表示后述的砂轮55切入工件w的水平方向,x轴方向表示与后述的尾座顶尖42的中心轴线亦即顶尖轴线sj平行的水平方向。

首先,根据图1对磨床2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磨床2具备床身10、工作台20、主轴箱30、尾座40以及砂轮座50等。床身10构成为俯视下大致呈t字形。在床身10设置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x轴引导面12。另外,在床身10设置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z轴引导面15。

砂轮座50载置于床身10,被z轴引导面15静压引导支承,能够沿z轴方向往复移动。砂轮座50根据砂轮座驱动马达50m的旋转而沿z轴方向移动。从控制装置80向砂轮座驱动电路50p赋予位置速度指令,从而向砂轮座驱动马达50m供给与位置速度指令对应的驱动电流。砂轮座驱动马达50m的旋转由砂轮座编码器50e检测,并传递至砂轮座驱动电路50p。借助砂轮座驱动电路50p完成砂轮座驱动马达50m的反馈控制。

在砂轮座50设置有砂轮轴54和砂轮马达55m,该砂轮轴54被支承为绕与x轴方向平行的砂轮旋转轴线55j自由旋转。在砂轮轴54的一端安装有砂轮55,在砂轮轴54的另一端安装有小径带轮52。在砂轮马达55m安装有大径带轮51。在大径带轮51与小径带轮52卷挂有动力传递用带53。从控制装置80向砂轮驱动电路55p赋予使砂轮55以规定转速旋转的转速指令,从而向砂轮马达55m供给与转速指令对应的驱动电流。根据砂轮马达55m的旋转,砂轮55与砂轮轴54一体地绕砂轮旋转轴线55j旋转。

工作台20载置于床身10,被x轴引导面12静压引导支承,能够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工作台20根据工作台驱动马达20m的旋转而沿x轴方向移动。从控制装置80向工作台驱动电路20p赋予位置速度指令,从而向工作台驱动马达20m供给与位置速度指令对应的驱动电流。工作台驱动马达20m的旋转由工作台编码器20e检测,并传递至工作台驱动电路20p。借助工作台驱动电路20p完成工作台驱动马达20m的反馈控制。在工作台20中,在x轴方向的一端固定有主轴箱30,在另一端固定有尾座40。

主轴箱30具备以顶尖轴线sj为中心轴线的主轴箱顶尖32、使主轴箱顶尖32绕顶尖轴线sj旋转的主轴31、以及对主轴31进行旋转驱动的主轴马达31m等。主轴箱顶尖32支承筒状的工件w的一端。详细而言,主轴箱顶尖32与形成于工件w的端面的顶尖孔卡合。从控制装置80向主轴驱动电路31p赋予使主轴31以规定转速旋转的转速指令,从而向主轴马达31m供给与转速指令对应的驱动电流。

尾座40具备以顶尖轴线sj为中心轴线的尾座顶尖42。尾座顶尖42支承工件w的一端。详细而言,尾座顶尖42与形成于工件w的端面的顶尖孔wa(参照图2)卡合。如稍后详细说明的那样,尾座顶尖42按压于顶尖孔wa,且被绕顶尖轴线sj旋转驱动。若对两顶尖32、42进行旋转驱动,则工件w借助与两顶尖32、42的摩擦而绕顶尖轴线sj旋转。此外,两顶尖32、42同步旋转。

对尾座40进行详述。如图2所示,尾座40具备尾座主体140、滑块(ram)144、滑块延长体146、尾座顶尖42、主轴142、旋转驱动马达143、第一弹簧158、第二弹簧159、连结板150以及连结板驱动装置160。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尾座40中与主轴箱30对置的一侧称为主轴箱侧m1,将与主轴箱侧m1相反的一侧称为主轴箱相反侧m2。主轴箱侧m1与主轴箱相反侧m2分别是顶尖轴线sj方向的一侧与另一侧。

尾座主体140固定于工作台20(参照图1)。相对于该尾座主体140,筒状的滑块144在顶尖轴线sj方向上贯通(参照图2)。滑块144的中心轴线与顶尖轴线sj一致。滑块144的外周面被尾座主体140引导支承为能够沿顶尖轴线sj方向往复移动而无法绕顶尖轴线sj旋转。

如图2所示,在滑块144的内周面形成有设定为不与主轴142干涉的直径的滑块小径部144a。滑块小径部144a在顶尖轴线sj方向上配置于滑块144的中央附近。相对于滑块小径部144a,在主轴箱相反侧m2依次形成有直径大于滑块小径部144a的滑块中径部144b和直径大于滑块中径部144b的滑块大径部144c。滑块小径部144a与滑块中径部144b的阶梯差面构成阻挡后述的第一弹簧158的端面的滑块第一座部144d。滑块中径部144b与滑块大径部144c的阶梯差面构成阻挡后述的第二弹簧159的端面的滑块第二座部144e。相对于滑块小径部144a,在主轴箱侧m1形成有直径大于滑块小径部144a的主轴侧大径部144f。

主轴142配置于滑块144的内部。主轴142的中心轴线与顶尖轴线sj一致。在主轴142中,在滑块144的与主轴侧大径部144f对应的部位朝向主轴箱侧m1依次安装有螺母210、两个向心轴承220、隔离物230以及两个向心轴承240。主轴142经由各轴承220、240而被主轴侧大径部144f支承为能够绕顶尖轴线sj旋转。在主轴142的一端固定有尾座顶尖42。在主轴142的另一端经由联轴器300连结有旋转驱动马达143的轴143a。尾座顶尖42位于主轴箱侧m1。

旋转驱动马达143对主轴142进行旋转驱动。从控制装置80向主轴驱动电路143p赋予使主轴142以规定转速旋转的转速指令,从而向旋转驱动马达143供给与转速指令对应的驱动电流。旋转驱动马达143经由滑块延长体146与滑块144成为一体。

滑块延长体146经由结合板148固定于滑块144。结合板148经由未图示的螺栓固定于滑块144。滑块延长体146具备:周壁部146a(参照图3),其在周向(绕顶尖轴线sj的周向)上围绕连结板150的按压部152(参照后述内容);和底壁部146b(参照图2),其在主轴箱相反侧m2封堵周壁部146a。在底壁部146b固定有旋转驱动马达143。在周壁部146a设置有用于遍及滑块延长体146的内外配置连结板150的开口部146c。滑块延长体146、旋转驱动马达143、主轴142以及尾座顶尖42与滑块144一体地沿顶尖轴线sj方向往复移动。

如图2、图3所示,连结板150具备按压部152和从按压部152向径向(绕顶尖轴线的径向)的一侧延长的延长部154。按压部152配置于滑块延长体146的内部。延长部154配置于滑块延长体146的外部。延长部154与后述的连结板驱动装置160结合。按压部152与延长部154是一体的。

如图2所示,在按压部152形成有连结板环状部152a与连结板圆环部152b。连结板环状部152a是以顶尖轴线sj为中心的环状部,与滑块大径部144c直径相等。连结板圆环部152b从连结板环状部152a中的主轴箱相反侧m2的端部向径向(绕顶尖轴线sj的径向)内侧凸出。连结板圆环部152b与滑块第二座部144e遍及周向(绕顶尖轴线sj的周向)相对置。在连结板圆环部152b与滑块第二座部144e之间配置有稍后说明的第二弹簧159。

如图2所示,在按压部152设置有圆筒状的调节部件155。调节部件155的中心轴线与顶尖轴线sj一致。调节部件155相对于按压部152螺旋配合为能够在顶尖轴线sj方向上进行位置调节。调节部件155被锁定螺栓400锁定。在调节部件155,在主轴箱侧m1侧的端面沿顶尖轴线sj方向形成有圆形槽部155a(参照图4)。圆形槽部155a具备以顶尖轴线sj为中心并设置为同心圆状的内周壁155a1与外周壁155a2、和在主轴箱相反侧m2连接内周壁155a1与外周壁155a2的底壁部155a3。在圆形槽部155a配置有推力轴承156。如图2所示,圆形槽部155a(的底壁部155a3)与滑块第一座部144d遍及周向(绕顶尖轴线sj的周向)相对置。在圆形槽部155a与滑块第一座部144d之间配置有第一弹簧158。

第一弹簧158以及第二弹簧159是同轴且双重地设置于主轴142的外周(轴上)的压缩弹簧,在顶尖轴线sj方向上伸缩。第一弹簧158相对于第二弹簧159位于内周侧。第一弹簧158的两端部分别与滑块第一座部144d和设置于圆形槽部155a的推力轴承156抵接。第二弹簧159的一端与滑块第二座部144e抵接。在第二弹簧159的另一端与连结板圆环部152b之间存在间隙。第一弹簧158的外周面由滑块中径部144b保持。第二弹簧159的外周面由滑块大径部144c与连结板环状部152a保持。此外,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按压部152位于后述的第一按压范围r1。

如图2、图3所示,在按压部152,沿顶尖轴线sj方向贯通有多根销157。各销157的一端固定于结合板148。按压部152被各销157引导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滑块144在顶尖轴线sj方向上往复移动。按压部152设定有相对于滑块144在顶尖轴线sj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可动范围r。该可动范围r是指在尾座顶尖42支承工件w的一端的状态下按压部152相对于滑块144相对地往复移动的范围。稍后对可动范围r详细地进行说明。按压部152根据可动范围r内的位置相对于滑块144按压第一弹簧158以及第二弹簧159。两弹簧158、159相对于滑块144的按压量由连结板驱动装置160控制。此外,如上所述,滑块144与尾座顶尖42是一体的。因此,施加于滑块144的两弹簧158、159的弹力成为尾座顶尖42对工件w的按压力。

如图2所示,连结板驱动装置160具备:丝杠轴164,其配置为与顶尖轴线sj平行;连结板驱动马达168,其与丝杠轴164连结并绕丝杠轴164的轴线对丝杠轴164进行旋转驱动;螺母162,其与丝杠轴164的螺纹牙螺旋配合且固定于连结板150的延长部154;圆筒部件178,其相对于螺母162配置于径向(绕顶尖轴线sj的径向)外侧并沿顶尖轴线sj方向贯通延长部154;以及导轴180,其插通于圆筒部件178。在丝杠轴164的前端依次安装有两个向心轴承172和螺母174。丝杠轴164经由向心轴承172被尾座主体140支承为能够旋转。丝杠轴164经由联轴器176与连结板驱动马达168的轴168a连结。丝杠轴164无法沿该丝杠轴164的轴线方向移动但能够绕该丝杠轴164的轴线旋转。导轴180固定于尾座主体140。导轴180对延长部154的移动进行引导。延长部154沿顶尖轴线sj方向移动。

连结板驱动马达168能够向正反两方向旋转。若对连结板驱动马达168进行旋转驱动,则根据其旋转方向,螺母162相对于丝杠轴164向主轴箱侧m1或主轴箱相反侧m2移动。伴随着螺母162的移动,延长部154(连结板150)向主轴箱侧m1或主轴箱相反侧m2移动。从控制装置80向连结板驱动电路168p赋予位置指令,从而向连结板驱动马达168供给与位置指令对应的驱动电流。连结板驱动马达168的旋转由连结板编码器168e检测,并传递至连结板驱动电路168p。借助连结板驱动电路168p完成连结板驱动马达168的反馈控制。控制装置80根据工件w的长度,另外还根据滑块144对第一弹簧158以及第二弹簧159各自的按压量,使连结板驱动马达168旋转来控制连结板150的位置。

使用图4对可动范围r进行说明。在图4中,可动范围r是以连结板圆环部152b为基准而示出的。可动范围r是指从图4的实线所示的初始位置p1起至图4的双点划线所示的最大按压位置p3为止的范围。此外,在初始位置p1与最大按压位置p3之间设定有图4的单点划线所示的中间按压位置p2。在初始位置p1,第一弹簧158以及第二弹簧159均未被相对于滑块144按压,从而第一弹簧158以及第二弹簧159均未蓄积弹力。在初始位置p1,在第二弹簧159与连结板圆环部152b之间设置有间隙k。在中间按压位置p2,间隙k被填堵。但是,第二弹簧159未被相对于滑块144按压,未蓄积弹力。第一弹簧158被相对于滑块144按压,蓄积弹力。在最大按压位置p3,第一弹簧158以及第二弹簧159双方被相对于滑块144按压,两弹簧158、159均蓄积弹力。

如图4所示,初始位置p1与中间按压位置p2之间设定为第一按压范围r1。中间按压位置p2与最大按压位置p3之间设定为第二按压范围r2。第二按压范围r2设定得例如比第一按压范围r1长。如上所述,在按压部152位于第一按压范围r1时,仅第一弹簧158被相对于滑块144按压。因此,仅第一弹簧158的弹力成为尾座顶尖42对工件w的按压力。与此相对,在按压部15位于第二按压范围r2时,第一弹簧158以及第二弹簧159双方被相对于滑块144按压。因此,第一弹簧158以及第二弹簧159双方的弹力成为尾座顶尖42的按压力。

图5表示按压部152从初始位置p1起的位移量(按压部152的位置)与尾座顶尖42对工件w的按压力的关系。按压部152从初始位置p1起的位移量与第一弹簧158以及第二弹簧159各自相对于滑块144的按压量(第一弹簧158以及第二弹簧159各自的压缩量)对应。此外,在按压部152位于第一按压范围r1时,第二弹簧159的按压量(压缩量)为零,因而与按压部152从初始位置p1起的位移量对应的第一弹簧158以及第二弹簧159各自相对于滑块144的按压量(压缩量)彼此不同。第一弹簧158与第二弹簧159彼此的弹簧常量不同,发挥量级单位上不同的弹力。第二弹簧159的弹簧常量大于第一弹簧158的弹簧常量。伴随于此,尾座顶尖42的按压力在第一按压范围r1较小,在第二按压范围r2较大。另外,尾座顶尖42的按压力相对于按压部152的位移量的变化率在第一按压范围r1较小,在第二按压范围r2较大。

图5中示出精磨用按压力f1。在工件w的精磨中,优选利用精磨用按压力f1附近的按压力支承工件w。精磨用按压力f1与第一按压范围r1的第一按压位置a1对应。如上所述,在第一按压范围r1内,尾座顶尖42的按压力相对于按压部152的位移量的变化率较小。因此,能够避免因按压部152的位置的误差导致尾座顶尖42的按压力大幅度偏离目标值(精磨用按压力f1)的情况。因此,第一按压范围r1在尾座顶尖42的按压力要求精度的精磨中优选。

图5中示出粗磨用按压力f2。在工件w的粗磨中,优选利用粗磨用按压力f2附近的按压力支承工件w。粗磨用按压力f2在量级单位上大于精磨用按压力f1。粗磨用按压力f2与第二按压范围r2的第二按压位置a2对应。如上所述,在第二按压范围r2内,尾座顶尖42的按压力相对于按压部152的位移量的变化率较大。因此,使按压部152的位置稍微变化就能够实现较大的按压力。因此,第二按压范围r2在要求较大的按压力的粗磨中优选。

然而,图4所示的初始位置p1、中间按压位置p2以及最大按压位置p3是相对于滑块144的相对位置。在尾座顶尖42未支承工件w(尾座顶尖42位于远离工件w的位置)的状态下,按压部152配置于初始位置p1,若使按压部152向主轴箱侧m1或主轴箱相反侧m2移动,则按压部152相对于滑块144保持初始位置p1不变(第一弹簧158不伸缩)地使滑块144移动。

在控制装置80例如准备(存储)有图6所示的位移量表格。位移量表格对预先与工件w的长度对应地设定的按压部152从初始位置起的位移量进行整理,记录粗磨用位移量与精磨用位移量。例如在工件w的长度为200[mm]的情况下,粗磨用位移量为30[mm],精磨用位移量为4[mm]。例如在工件w的长度为250[mm]情况下,粗磨用位移量为25[mm],精磨用位移量为4[mm]。控制装置80根据位移量表格来控制按压部152(连结板150)的位置。

尾座40像以上那样构成。在尾座40中,在连结板150的按压部152配置于第一按压范围r1时,仅第一弹簧158被相对于滑块144按压,在连结板150的按压部152配置于第二按压范围r2时,第一弹簧158以及第二弹簧159双方被相对于滑块144按压。因此,根据连结板150的位置,变更对尾座顶尖42施加按压力的弹簧的数量。由此,能够在同一尾座40与工件w的粗磨和精磨分别对应地变更尾座顶尖42对工件w的按压力以及按压力的变化率。

另外,在尾座40中,通过变更调节部件155相对于按压部152的拧入量,能够沿顶尖轴线sj方向对调节部件155进行位置调节,并且能够经由推力轴承156在顶尖轴线sj方向上对第一弹簧158的优选位置进行调节。由此,能够自由地变更第二弹簧159与连结板圆环部152b之间的间隙k,从而能够自由地变更第一按压范围r1。上述的优选位置例如是指:第一弹簧158的两端与滑块第一座部144d和推力轴承156分别接触、且第一弹簧158未被相对于滑块144按压(第一弹簧158未蓄积弹力)的位置。此外,在对调节部件155进行位置调节时,松开锁定螺栓400。然后,在调节部件155的位置调节结束之后,调节部件155被锁定螺栓400锁定。

接下来,使用图7所示的流程图对工件w的磨削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作业人员将工件w的长度、粗磨用位移量以及精磨用位移量输入至控制装置80,制成图6所示的位移量表格。另外,作业人员在主轴箱顶尖32与尾座顶尖42之间安置工件w。然后,作业人员从控制装置80进行加工开始的操作。此外,工件w处于载置于未图示的夹具的状态下,工件w的两端远离两顶尖32、42。控制装置80从作业人员接受加工开始的操作,开始图7所示的处理。

在步骤s10中,控制装置80基于“连结板移动量”=“前次的工件w的长度”-“本次的工件w的长度”+“工件装卸量”来计算连结板移动量,并使连结板150朝向主轴箱侧m1移动连结板移动量。连结板150相对于滑块144保持初始位置p1不变地使滑块144移动。滑块144移动,由此尾座顶尖42与工件w的一端接触,使工件w朝向主轴箱顶尖32移动。然后,工件w处于被两顶尖32、42支承的状态。若工件w被支承,则上述夹具向不与工件w以及砂轮55干涉的位置移动。然后,控制装置80进入步骤s35。在步骤s35中,控制装置80从位移量表格读出与工件w的长度对应的粗磨用位移量。然后,控制装置80进入步骤s40。在步骤s40中,控制装置80使按压部152(连结板150)移动至与从位移量表格读出的粗磨用位移量对应的位置。按压部152配置于第二按压范围r2。两顶尖32、42以与粗磨用位移量对应的按压力按压于工件w。由此,在后进行的粗磨时,在两顶尖32、42与工件w之间难以发生滑动。

在步骤s40之后,控制装置80进入步骤s20。在步骤s20中,控制装置80对砂轮55进行旋转驱动。另外,控制装置80对两顶尖32、42进行旋转驱动。若对两顶尖32、42进行旋转驱动,则工件w借助与两顶尖32、42的摩擦旋转。在步骤s20之后,控制装置80进入步骤s30。

在步骤s30中,控制装置80在使砂轮55快进前进至工件w的跟前。然后,控制装置80进入步骤s50。

在步骤s50中,控制装置80以粗磨进给速度使砂轮55移动至工件w的粗磨结束位置。由此,进行工件w的粗磨。工件w的粗磨的结束后,砂轮55暂时返回工件w的跟前。然后,控制装置80进入步骤s55。在步骤s55中,控制装置80从位移量表格读出与工件w的长度对应的精磨用位移量。然后,控制装置80进入步骤s60。在步骤s60中,控制装置80使按压部152(连结板150)移动至与从位移量表格读出的精切用位移量对应的位置。按压部152配置于第一按压范围r1。两顶尖32、42以与精磨用位移量对应的按压力按压于工件w。由此,在后进行的精磨时,难以在两顶尖32、42与工件w之间发生滑动。然后,控制装置80进入步骤s70。

在步骤s70中,控制装置80以精磨进给速度使砂轮55移动至工件w的精磨结束位置。由此,进行工件w的精磨。然后,控制装置80进入步骤s80。在步骤s80中,控制装置80使砂轮55后退至规定的待机位置。然后,控制装置80停止砂轮55的旋转。另外,控制装置80停止两顶尖32、42的旋转,使按压部152向主轴箱相反侧m2移动工件装卸量,工件w载置于未图示的夹具。

这样,在工件磨削方法中,在工件w的粗磨中,使连结板150(按压部152)移动至第二按压范围r2,相对于滑块144按压第一弹簧158以及第二弹簧159双方,在工件w的精磨中,使连结板150(按压部152)移动至第一按压范围r1,相对于滑块144仅按压第一弹簧158。因此,在工件w的粗磨与精磨中,变更对尾座顶尖42施加按压力的弹簧的数量。由此,能够在同一尾座40与工件w的粗磨与精磨对应地变更尾座顶尖42对工件w的按压力以及按压力的变化率。

例如日本特开平8-174307号公报中公开的尾座具备两个用于对尾座顶尖施加按压力的压缩弹簧和用于调节两弹簧的伸缩量(弹力)的弹簧压力调整螺钉。在该尾座中,根据弹簧压力调整螺钉的拧入量,将对尾座顶尖施加按压力的弹簧的数量变更为1个或2个。弹簧压力调整螺钉的拧入量由作业人员手动变更。相对于该尾座,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尾座40中,通过与连结板驱动马达168的驱动对应的连结板150的移动自动变更对尾座顶尖42施加按压力的弹簧的数量。因此,与日本特开平8-174307号公报中公开的尾座相比,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尾座40的作业性良好。此外,日本特开平8-174307号公报中公开的尾座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尾座40不同,是尾座顶尖不旋转的类型。

例如日本特开2009-214276号公报中公开的尾座具备使尾座顶尖向工件侧移动的液压缸、用于对尾座顶尖施加按压力的压缩弹簧、以及用于调整压缩弹簧的伸缩量(弹力)的弹簧压力调整部。在该尾座中,弹簧压力调整部是否固定于尾座外壳(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尾座主体)、弹簧调整部是否与尾座顶尖固定为一体不清楚,但即便在弹簧压力调整部与尾座顶尖固定为一体的情况下,若尾座顶尖根据液压缸的动作向工件侧移动,则弹簧压力调整部也与尾座顶尖一起向工件侧移动,结果是无法通过弹簧压力调整部来变更压缩弹簧的伸缩量(弹力)。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尾座40中,能够通过使连结板150移动来可靠地变更第一弹簧158以及第二弹簧159的伸缩量(弹力)。另外,对于日本特开2009-214276号公报中公开的尾座而言,用于对尾座顶尖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马达固定于尾座外壳。而且,驱动马达的旋转经由带轮以及带传递至沿顶尖轴线方向移动的尾座顶尖。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尾座40中,对尾座顶尖42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马达163直接固定于主轴142。因此,能够抑制夹装带轮、带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滑动,能够将旋转驱动马达163的旋转直接传递至尾座顶尖42,因而力的传递效率良好。

以上,结合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构造、结构、外观、形状等,能够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追加、削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决定尾座顶尖42对工件w的按压力的弹簧的数量为2个。然而,也可以构成为将弹簧的数量设置为3个以上并根据连结板150的位置阶段地增加对尾座顶尖42施加按压力的弹簧的数量。尾座顶尖42的适用对象并不限定于磨床2,例如也可以是进行切削加工的车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