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铸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9377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铸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工件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铸造是一种使用较为广泛零件制造技术,是一种无需切削或少切削的工艺手段,铸造的工件可直接使用或作为零件毛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铸造模具是铸造技术中最为基础的设备,铸造模具内部会制成一个与所需零件外形相同的空腔;在铸造工件时,向铸造模具中的空腔内浇筑流动性液体,等液体凝固后拆开铸造模具即可获得所需外形的工件。

目前铸造模具,为了使铸造的工件精度高、成型质量佳,铸造模具多为一体式结构。这类铸造模具在铸造工件过程中,当流动性液体凝固后需要取出铸造的工件时,由于工件与模具表面容易贴合,导致工件从铸造模具中拿出来,十分费时费力,大大影响了铸造工件的工作效率。另外,大部分铸造的工件,结构比较不规则,工件的结构将导致工件铸造好之后不易起模,起模过程中容易损坏已经铸造好的工件,使工件的铸造精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工件铸造模具,以解决一体式铸造模具,在铸造工件后不易起模,影响工件铸造效率和铸造精度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种工件铸造模具,包括步进电机、底座、模盖和两个可合为一体的半模,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两个半模下端伸入的凹槽;所述模盖上设有浇筑孔,模板下端设有多个销钉,两个半模上端设有销钉伸入的深槽;所述半模外部的一侧设有横块,另一侧设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远离半模的一端相互靠近,两个横块交叉后相互远离,两个横块交叉处转动连接在竖直设置的转轴上;横块远离半模的一端设有第一盲槽,所述第一盲槽底部铰接有第一调节块,两个第一调节块上均设有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孔,两个第一螺孔连接有第一螺杆;连接块远离半模的一端设有第二盲槽,所述第二盲槽底部铰接有第二调节块,两个第二调节块上均设有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二螺孔,同一半模上的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螺纹方向相反,两个第二螺孔连接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的螺距大于第一螺杆的螺距;所述底座上设有可伸缩的多个支撑块,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转动连接在支撑块上,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上的螺纹均以中心处为分隔点相反设置;所述步进电机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螺杆上设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使用本模具铸造工件,本模具中的半模内部可根据工件外形结构进行制造。本模具使用时,可启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第一螺杆上设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使主动齿轮转动,并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螺杆转动。由于两个第一调节块上均设有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孔,第一螺杆的螺纹以中心处为分隔点相反设置,第一螺杆在正向转动时,两个第一调节块则相互远离。由于横块远离半模的一端设有第一盲槽,所述第一盲槽底部铰接有第一调节块,两个第一调节块相互远离,则使两个横块远离半模的端部相互远离。由于两个横块交叉后相互远离,两个横块交叉处转动连接在竖直设置的转轴上;两个横块远离半模的端部相互远离,可使两个横块沿转轴为支点转动,使得两个半模相互靠近,从而使两个半模合为一体。

由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第一螺杆转动的同时,通过传送带作用第二螺杆随之转动。由于两个第二调节块上均设有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二螺孔,两个第二调节块上均设有第二螺孔,两个第二螺孔连接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转动可使两个第二连接块随着第二螺杆移动。由于两个第二螺孔的螺纹方向相反,同一半模上的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螺纹方向相反,在两个第一调节块远离的同时两个第二调节块则相互靠近。由于连接块设于半模的端部,两个连接块远离半模的一端相互靠近,则可使两个半模的端部相互靠近,从而使两个半模能够合为一体。由于第二螺杆的螺距大于第一螺杆的螺距,可使得第二调节块在第二螺杆上移动的速度大于第一调节块在第一螺杆上移动的速度,从而避免本模具使用时发生干涉现象。

在两个半模合为一体后,将两个半模的下端深入底座上的凹槽内。由于底座上设有可伸缩的多个支撑块,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转动连接在支撑块上,支撑块可在支撑第一螺杆或第二螺杆的同时,不影响两个半模的上下移动。然后将模盖放在两个半模上,将模盖下端的多个销钉对应插入两个半模上端的深槽内。

此时可对工件进行铸造,即将铸造工件用的流动性液体经模盖上的浇筑孔通入底座、两个半模、模盖围成的模腔内。由于两个半模的两端通过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分别控制半模的位置,因此两个半模不会在铸造过程中分离,保证了铸造的精度。

在注入模腔内的流动性液体凝固后,向上移动模盖,将模盖下端的销钉取出深槽,伸缩支撑块,使两个半模下端移出凹槽。再反向转动步进电机,在根据上述原理,两个第一调节块将相互靠近,使两个横块以转轴为支点横块远离半模的端部相互靠近,从而两个半模相互远离。同时两个第二调节块相互远离,使两个半模的一端相互远离。两个半模远离后,半模内的工件即可落出。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模具非一体式结构,采用分体式结构,拆装方便,十分方便铸造好的工件从本模具中拿出。本模具在使用时,将铸造好的工件从本模具中拿出,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件的铸造效率。本模具便于任何形状的工件在铸造好之后起模,且起模过程不会损坏工件。本模具通过对两个半模合拢和分离的控制,使分体式结构不会在铸造工件过程中分离,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工件的铸造精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模具在保证工件铸造精度的前提下,使工件铸造后易起模,且起模过程省时省力,不会损坏工件。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底座上设有支架,第一螺杆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支架上设有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的中心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竖杆,竖杆的上部设有螺纹,模盖上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上设有与竖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孔。第一螺杆转动过程中,可通过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使竖杆转动,从而使模盖上下移动。使得本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螺杆转动调节两个半模位置的同时,模盖的位置随之被调节,从而使本模具操作更加简便,且更为省时省力。

优选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盲槽的深度大于第一调节块长度的一半,并小于第一调节块长度;所述第二盲槽的深度大于第二调节块长度的一半,并小于第二调节块长度。使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的能够转动的范围更小,从而使第一调节块更易于带动横块移动,第二调节块更易于带动连接块移动。

优选方案三: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主动齿轮的齿数为从动齿轮的齿数5-10倍。降低第一螺杆的转动速度,第一螺杆转动速度过快,使本模具使用时移动较快,产生不利影响。

优选方案四: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设有手柄。在本模具使用过程中,在两个半模快要合拢时,可关闭步进电机,通过手柄转动第一螺杆来合拢两个半模,避免两个半模合拢过程中发生碰撞,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工件铸造模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10、凹槽11、支撑块12、半模20、深槽21、横块30、第一盲槽31、第一调节块32、第一螺孔33、第一螺杆34、手柄35、连接块40、第二盲槽41、第二调节块42、第二螺孔43、第二螺杆44、步进电机50、主动齿轮51、从动齿轮52、传送带53、主动锥齿轮60、从动锥齿轮61、竖杆62、模盖70、销钉71、浇筑孔72、横板73。

如图1所示,一种工件铸造模具,包括步进电机50、底座10、模盖70和两个可合为一体的半模20,底座10上设置了用于两个半模20下端伸入的凹槽11;模盖70上设置了浇筑孔72,模板下端设置了多个销钉71,两个半模20上端设置了销钉71伸入的深槽21;半模20外部的一侧设置了横块30,另一侧设置了连接块40,两个连接块40远离半模20的一端相互远离,两个横块30交叉后相互远离,两个横块30交叉处转动连接在竖直设置的转轴上。

横块30远离半模20的一端设置了第一盲槽31,第一盲槽31底部铰接有第一调节块32,两个第一调节块32上均设置了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孔33,两个第一螺孔33连接有第一螺杆34;第一盲槽31的深度大于第一调节块32长度的一半,并小于第一调节块32长度;第一螺杆34的一端设置了手柄35。连接块40远离半模20的一端设置了第二盲槽41,第二盲槽41底部铰接有第二调节块42,两个第二调节块42上均设置了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二螺孔43,同一半模20上的第一螺孔33和第二螺孔43螺纹方向相反,两个第二螺孔43连接有第二螺杆44,第二螺杆44的螺距大于第一螺杆34的螺距;第二盲槽41的深度大于第二调节块42长度的一半,并小于第二调节块42长度。底座10上设置了可伸缩的多个支撑块12,第一螺杆34和第二螺杆44转动连接在支撑块12上,第一螺杆34和第二螺杆44上的螺纹均以中心处为分隔点相反设置。

步进电机50固定在底座10上,步进电机50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51,第一螺杆34上设置了与主动齿轮51啮合的第二齿轮,主动齿轮51的齿数为从动齿轮52的齿数5-10倍;第一螺杆34和第二螺杆44之间通过传送带53连接。底座10上设置了支架(图中未画出),第一螺杆34上的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60,支架上设置了与主动锥齿轮60啮合的从动锥齿轮61,从动锥齿轮61的中心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竖杆62,竖杆62的上部设置了螺纹,模盖70上设置了横板73,横板73上设置了与竖杆62螺纹连接的螺纹孔。

使用本模具铸造工件,本模具中的半模20内部可根据工件外形结构进行制造。本模具使用时,可启动步进电机50,步进电机50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51,第一螺杆34上设置了与主动齿轮51啮合的第二齿轮,使主动齿轮51转动,并带动从动齿轮5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螺杆34转动。由于两个第一调节块32上均设置了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孔33,第一螺杆34的螺纹以中心处为分隔点相反设置,第一螺杆34在正向转动时,两个第一调节块32则相互远离。由于横块30远离半模20的一端设置了第一盲槽31,第一盲槽31底部铰接有第一调节块32,两个第一调节块32相互远离,则使两个横块30远离半模20的端部相互远离。由于两个横块30交叉后相互远离,两个横块30交叉处转动连接在竖直设置的转轴上;两个横块30远离半模20的端部相互远离,可使两个横块30沿转轴为支点转动,使得两个半模20相互靠近,从而使两个半模20合为一体。

由于第一螺杆34和第二螺杆44之间通过传送带53连接,第一螺杆34转动的同时,通过传送带53作用第二螺杆44随之转动。由于两个第二调节块42上均设置了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二螺孔43,两个第二调节块42上均设置了第二螺孔43,两个第二螺孔43连接有第二螺杆44;第二螺杆44转动可使两个第二连接块40随着第二螺杆44移动。由于两个第二螺孔43的螺纹方向相反,同一半模20上的第一螺孔33和第二螺孔43螺纹方向相反,在两个第一调节块32远离的同时两个第二调节块42则相互靠近。由于连接块40设于半模20的端部,两个连接块40远离半模20的一端相互远离,两个连接块40的端部相互靠近,则可使两个半模20的端部相互靠近,从而使两个半模20能够合为一体。由于第二螺杆44的螺距大于第一螺杆34的螺距,可使得第二调节块42在第二螺杆44上移动的速度大于第一调节块32在第一螺杆34上移动的速度,从而避免本模具使用时发生干涉现象。本模具使用过程中,在两个半模20快要合拢时,可关闭步进电机50,通过手柄35转动第一螺杆34来合拢两个半模20,避免两个半模20合拢过程中发生碰撞,造成损坏。

在两个半模20合为一体的同时,主锥齿轮在随第一螺杆34转动,将带动从动锥齿轮61转动,使竖杆62转动,从而使模盖70向下移动,将模盖70下端的多个销钉71对应插入两个半模上端的深槽21内。在两个半模20合为一体后,将两个半模20的下端深入底座10上的凹槽11内。由于底座10上设置了可伸缩的多个支撑块12,第一螺杆34和第二螺杆44转动连接在支撑块12上,支撑块12可在支撑第一螺杆34或第二螺杆44的同时,不影响两个半模20的上下移动。

此时可对工件进行铸造,即将铸造工件用的流动性液体经模盖70上的浇筑孔72通入底座10、两个半模20、模盖70围成的模腔内。由于两个半模20的两端通过第一螺杆34和第二螺杆44分别控制半模20的位置,因此两个半模20不会在铸造过程中分离,保证了铸造的精度;模盖70在竖杆62的作用下也不会上下移动,且模盖70还会限定半模20的高度。

在注入模腔内的流动性液体凝固后,启动步进电机50反向转动,则可使模盖70向上移动,将模盖70下端的销钉71取出深槽21;在伸缩支撑块12,使两个半模20下端移出凹槽11。步进电机50反转的同时,在根据上述原理,两个第一调节块32将相互靠近,使两个横块30以转轴为支点横块30远离半模20的端部相互靠近,从而两个半模20相互远离。同时两个第二调节块42相互远离,使两个半模20的一端相互远离。两个半模20远离后,半模20内的工件即可落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