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流平稳的金属3D打印机进出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6618阅读:15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流平稳的金属3D打印机进出风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机的进出风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流平稳的金属3D打印机进出风结构。



背景技术:

金属3D打印是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一项新兴技术,特别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不少类型的金属3D打印机。金属3D打印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它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激光将金属粉末烧结,一层层地将三维物体打印出来。因此需要设置导风散热装置进行降温冷却。但现有的打印机的进出风口结构通常存在结构复杂、不易拆卸、且气体在循环流动中损耗大等缺点。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333061.9,提供了一种高度集成化的智能金属3D叠加成形设备,在整体框架的顶部设有进风口,工作平台与整体框架的角落设有出风口用于除尘,在整体框架的另半部分设有电器元器件放置区,并将所有除尘的管道放置于此空间,另安放除尘设备在整体框架后侧,实现整体结构的紧凑化。此文献中仅简单的提及了设置进、出风口结构,未能解决关于进出风口结构复杂、流体循环损耗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气流平稳的金属3D打印机进出风结构。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金属3D打印机进出风结构的管道内气流不稳定问题,以及进出风结构太过复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气流平稳的金属3D打印机进出风结构,用于设在金属3D打印机设备上,包括进风件和出风件,气流从所述进风件进入,再从所述出风件排出,所述出风件包括出风口、出风通道和出风连接口,所述出风口通过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出风连接口连通;所述进风件包括上进风口、下进风口、进风通道和进风连接口,所述上、下进风口通过进风通道与所述连接口连通;所述出风口、所述上、下进风口均呈方形,所述上进风口的流量小于所述下进风口的流量,所述上、下进风口的总流量小于所述出风口的流量。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通道具有主通道,所述主通道分出两股,分别为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上通道连接至上进风口,所述下通道连接至下进风口。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通道与所述主通道平滑连接,所述下通道与所述主通道连接处形成扩口,所述下通道的上侧设有朝向所述上进风口弯曲的上弧形,其下侧设有与所述上弧形弯曲方向相反的下弧形,定义上弧形的弧度为R0,定义下弧形的弧度为R1,其中,R1大于R0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通道通过出风弧形段连接至出风口。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进、出风通道设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从方形过渡至圆形,所述过渡段为平滑过渡的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口的截面积大于所述上、下进风口的截面积之和。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下进风口处设有法兰连接结构,所述出风口设有法兰连接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进、出风连接口处设有圆形锁紧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件采用不锈钢制成,所述出风件采用不锈钢制成。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件的壁厚为1.2mm-2mm,所述出风件的壁厚为1.2mm-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进风件上设置上、下进风口,由一路进气改为两路进气,且所述出风口的流量大于所述上、下进风口的总流量,使得金属3D打印机的进出风结构的气流稳定。

2、通过将下通道的两侧采用不同的弧度设置,即R1大于R0,使得下通道的流量大于上通道。因此,使得下进气口成为主进气通道,上进气口为辅进气通道;将上进气口作为辅进气通道,能够防止残余的烟气在工件上方聚集,有效的保护金属3D打印机中光学元件的整洁、干净,同时延长光学元件的使用寿命。下进气口作为主进气通道,能够及时的将激光在烧结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吹走,保证工件的成型质量。

3、所述进、出风件都由圆管变方形口,即天方地圆结构,使气体在流动中更加平滑顺畅,同时减少气流在流动中损耗。

4、所述进、出风口件与其它结构的腔体相连采用法兰形式,以及管道快速锁紧方式,使部件结构在安装中更加紧凑,且方便安装拆卸。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流平稳的金属3D打印机进出风结构中出风件的主视图;

附图2是附图1所示出风件的左视图;

附图3是沿附图2中A-A方向的全剖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气流平稳的金属3D打印机进出风结构中进风件的主视图;

附图5是附图4所示进风件的左视图;

附图6是沿附图5中B-B方向的全剖视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气流平稳的金属3D打印机进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一种气流平稳的金属3D打印机进出风结构,用于设在金属3D打印机设备30上,解决金属3D打印机设备30的散热问题,以及外接过滤装置。包括进风件20和出风件10,气流从所述进风件20进入,再从所述出风件10排出。所述进风件20和出风件10可拆卸的安装在金属3D打印机设备上。

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出风件10包括出风口11、出风通道12和出风连接口13,所述出风口11通过所述出风通道12与所述出风连接口13连通,所述出风通道12通过出风弧形段121连接至出风口11。所述出风口11呈方形,所述出风口11设有法兰连接结构14,可以与其他结构的腔体灵活安装,其中其他结构可以是过滤装置等。所述出风连接口13处设有圆形锁紧结构15,所述出风连接口13用管箍锁紧对接,具有快装、快拆的优点。

请参考图2和图3,所述出风通道12设有过渡段122,所述过渡段122从方形过渡至圆形,所述过渡段122为平滑过渡的结构。能有效将出风通道12内的气体平滑的过渡,减少气流在出风通道12的损耗,使得气体在流动中更加顺畅。其中气体的流动方向如图3中所述出风通道12内的箭头所示。

请参考图3,所述出风件10采用不锈钢制成,采用板材拼接与氩弧焊接而成,并将所有焊缝打磨抛光,使得出风件10整体整洁美观。所述出风件10的壁厚为1.2mm-2mm,优选的,所述出风件10的壁厚为1.5mm。

请参考图4和图5,所述进风件20具有进风通道24,所述进风通道24的一端设有进风连接口23。所述进风通道的另一端分流形成上、下进风口21、22。所述上、下进风口21、22均呈方形,所述上、下进风口21、22处设有法兰连接结构25,可以与其他结构的腔体灵活安装,其中其他结构可以是过滤装置等。所述进风连接口23处设有圆形锁紧结构26,所述进风连接口23用管箍锁紧对接,简化出风件10的结构,具有易拆装的优点。

请参考图4和图5,所述进风通道24具有主通道244,所述主通道24分出两股,分别为上通道241和下通道242,所述上通道241连接至上进风口21,所述下通道242连接至下进 风口22。请参考图4和图6,优选的,所述上通道241与所述主通道244平滑连接,所述下通道242与所述主通道244连接处形成扩口,所述下通道242的上侧设有朝向所述上进风口21弯曲的上弧形2421,其下侧设有与所述上弧形弯曲方向相反的下弧形2422,定义上弧形2421的弧度为R0,定义下弧形2422的弧度为R1,其中,R1大于R0

通过将下通道242的两侧采用不同的弧度设置,使得下通道242的流量大于上通道241。因此,使得下进风口22成为主进气通道,上进风口21为辅进气通道,让下进风口22的流量大于上进风口21的流量,保证了进出风结构的气流更佳稳定。同时,下进气口22的流量大于上进风口21的流量,将上进气口21作为辅进气通道,能够防止残余的烟气在工作区域上方聚集,有效的保护金属3D打印机中光学元件的整洁、干净,同时延长光学元件的使用寿命。下进气口作为主进气通道,能够及时的将激光在烧结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吹走,保证工件的成型质量。

请参考图5和图6,所述进风通道24设有过渡段243,所述过渡段243从方形过渡至圆形,所述过渡段243为平滑过渡的结构。能有效将进通道内的气体平滑的过渡,减少气流在进风通道24的损耗,使得气体在流动中更加顺畅。优选的,所述过渡段243靠近所述进风连接口23。其中气体的流动方向如图6中所述进风通道24内的箭头所示。

请参考图2和图5,所述上进风口的流量小于所述下进风口的流量,所述上、下进风口21、22的总流量小于所述出风11的流量,使得金属3D打印机的进出风结构的气流稳定。优选的,所述出风口11的截面积大于所述上、下进风口21、22的截面积的总和。保证出风口11的流量大于进风口的总流量,使得气体的流动更平稳。

请参考图6,所述进风件20采用不锈钢制成,采用板材拼接与氩弧焊接而成,并将所有焊缝打磨抛光,使得进风件20整体整洁美观。所述进风件20的壁厚为1.2mm-2mm,优选的,所述进风件20的壁厚为1.5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