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025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1)、抱罐车(3)、渣罐(2)、地坑(18)、置于地坑内的座架(16)、装载机(4)、喷水机构及渣湿堆场,所述抱罐车置于行车的上方,抱罐车将渣罐运输至地坑内的座架上,地坑及渣湿堆场均位于行车的行程之内,地坑坑口四周围设有水封槽(5),且地坑上方配置有盖板(8),盖板卡装在水封槽内,具有喷嘴(9)的喷水机构置于上述的盖板内侧下方,工业用水进入喷嘴,实现渣罐内铸余渣的动态打水冷却;所述渣湿堆场设置在渣罐处理工位的座架一侧,装载机处于渣湿堆场上,待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8)呈锅盖状,在其上端面设置有吊耳,并配合有链条(15),由行车(1)将盖板吊起运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机构包括给水主管(6)、给水支管(7)、安装在给水主管上的电动给水阀及安装在给水支管上的喷嘴(9),喷嘴固定在盖板(8)内侧下方,工业用水通过给水支管进入喷嘴,喷嘴前期采用0.5m3/h小水量,中后期采用动态打水,打水量0.5~1.0m3/h。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坑(18)呈长方体,地坑内侧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在地坑的一侧面开设若干通孔,地坑的深度大于渣罐(2)的高度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槽(5)由多块钢板焊接成槽状,槽深h为30-50mm,水封槽底部镶嵌至地坑(18)的混凝土中,且在水封槽内侧涂刷有防水涂料,使用时,水封槽内注入1/2h-2/3h的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除尘主管(11)、除尘支管(10)、风机(13)、喷淋塔(12)及烟囱(14),多根除尘支管与通孔相接连通,除尘支管、除尘主管、风机、喷淋塔及烟囱依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坑式铸余渣一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9)为实心喷嘴。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