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铸造技术领域,具体为铜及铜合金半连续铸造装置。
背景技术: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连续或半连续铸造是一种先进的铸造方法,其原理是将熔融的金属,不断浇入一种叫做结晶器的特殊金属型中,凝固(结壳)了的铸件,连续不断地从结晶器的另一端拉出,它可获得任意长或特定的长度的铸件。
现有的铜及铜合金半连续铸造多为人工手动将熔融的铜或铜合金金属端入并倒入到浇注箱内,工作效率很低,特别是批量生产铸造毛坯时,且容易发生工作人员脚底打滑将熔融金属倒到地上或身上的危险事故,且现有的一般为一个结晶箱,且结晶箱多为裸露在外面,排气不方便,产生大量的热气,影响工作人员的视线,并且浇注的产品有时候会产生汽孔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铜及铜合金半连续铸造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铜及铜合金半连续铸造多为人工手动将熔融的铜或铜合金金属端入并倒入到浇注箱内,工作效率很低,特别是批量生产铸造毛坯时,且容易发生工作人员脚底打滑将熔融金属倒到地上或身上的危险事故,且现有的一般为一个结晶箱,且结晶箱多为裸露在外面,排气不方便,产生大量的热气,影响工作人员的视线,并且浇注的产品有时候会产生汽孔等问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铜及铜合金半连续铸造装置,包括浇注箱、左结晶箱、右结晶箱、振动平台、底座、浇注管道箱、接料斗、预埋件舱门、预埋件舱门把手、风机、行车电机、行车、铜熔液筒、翻筒绳、龙门立柱、龙门横梁、出风口和浇注箱隔板,所述浇注箱位于浇注管道箱的顶端,且浇注管道箱的底端连接于左结晶箱和右结晶箱,所述振动平台连接于底座的顶端,所述接料斗位于振动平台的前侧面,所述预埋件舱门为左右两处分别位于左结晶箱和右结晶箱前端面,且左结晶箱和右结晶箱的顶端还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为左右两处,各对称连接有风机,所述浇注箱隔板位于浇注箱的内腔中,所述左右两侧的预埋件舱门对称安装有预埋件舱门把手,所述龙门横梁连接于左右两侧龙门立柱之间,且龙门横梁的顶端设带有行车电机的行车,所述翻筒绳连接于铜熔液筒的把手上。
优选的,所述浇注箱隔板将浇注箱分成两部分,且浇注箱内腔的左右两侧的管道分别连接于浇注箱底侧的浇注管道箱内腔的浇注管道。
优选的,所述预埋件舱门把手为隔热材料,所述接料斗为朝右斜下结构。
优选的,所述翻筒绳可以拉动铜熔液筒的把手并可以使铜熔液筒作翻转运动。
优选的,龙门横梁可以实现龙门立柱进行上下运动,行车可以受外部摇控控制进行按龙门横梁作左右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铜及铜合金半连续铸造,采用向一个浇注箱内倒入铜或铜合金熔液可以实现一个结晶箱单独工作或两个结晶箱同时工作,提高了铜或铜合金毛坯的生产效率,同时还在设备左右两侧的出风口左右对称安装了两个风机可以将结晶箱内产生的热气事先吸出,工作人员打开舱门时不用担心视力被热气遮挡,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与满足大容量的熔液加工需要,还设计安装了行车机构,利用行车将熔液注入到浇注箱,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大批量生的要求,为了降低毛 坏产品内部结构不均匀的问题,还在整个设备底部加设了振动平台,最大限度的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浇注箱内腔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浇注箱隔板和浇注箱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中:1、浇注箱,2、左结晶箱,3、右结晶箱,4、振动平台,5、底座,6、浇注管道箱,7、接料斗,8、预埋件舱门,9、预埋件舱门把手,10、风机,11、行车电机,12、行车,13、铜熔液筒,14、翻筒绳,15、龙门立柱,16、龙门横梁,17、出风口,18、浇注箱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铜及铜合金半连续铸造装置,包括浇注箱1、左结晶箱2、右结晶箱3、振动平台4、底座5、浇注管道箱6、接料斗7、预埋件舱门8、预埋件舱门把手9、风机10、行车电机11、行车12、铜熔液筒13、翻筒绳14、龙门立柱15、龙门横梁16、出风口17和浇注箱隔板18,浇注箱1位于浇注管道箱6的顶端,且浇注管道箱6的底端连接于左结晶箱2和右结晶箱3,振动平台4连接于底座5的顶端,接料斗7位于振动平台4的前侧面,预埋件舱门8为左右两处分别位于左结晶箱2和右结晶箱3前端面,且左结晶箱2和右结晶箱3的顶端还开设有出风口17,出风口17为左右两处,各对称连接有风机10,浇注箱隔板18位于浇注箱1 的内腔中,左右两侧的预埋件舱门8对称安装有预埋件舱门把手9,龙门横梁16连接于左右两侧龙门立柱15之间,且龙门横梁16的顶端设带有行车电机11的行车12,翻筒绳14连接于铜熔液筒13的把手上。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浇注箱隔板18将浇注箱1分成两部分,且浇注箱1内腔的左右两侧的管道分别连接于浇注箱1底侧的浇注管道箱6内腔的浇注管道,当需要设备左结晶箱2和右结晶箱3同时工作时,需要将浇注箱隔板18先抽出,使浇注箱1内全部浇入铜或铜合金熔液,使铜或铜合金熔液分别流入左结晶箱2和右结晶箱3,从而实现双倍铸造效率,当只需要一个结晶箱工作时,只需要将浇注箱隔板18插入浇注箱1内腔的中间位置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预埋件舱门把手9为隔热材料,接料斗7为朝右斜下结构,采用隔热材料制作的预埋件舱门把手9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只需要戴一般的手套即可打开设备两侧的预埋件舱门8,取出铸造好的毛坯铜或铜合金件放入朝右斜下结构的接料斗7中,用工具将毛坯铜或铜合金件朝右推动到外部产品框中;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翻筒绳14可以拉动铜熔液筒13的把手并可以使铜熔液筒13作翻转运动,铜熔液筒13由行车12带动着到达浇注箱1所需的位置时,通过拉动翻筒绳14使铜熔液筒13进行翻转,将铜熔液筒13内的铜或铜合金熔液流入到浇注箱1的内腔中。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龙门横梁16可以实现龙门立柱15进行上下运动,行车12可以受外部摇控控制进行按龙门横梁16作左右移动,从而调整铜熔液筒13左右上下需要的位置,满足大容量铜或铜合金熔液的机电一体化生产作业。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铜及铜合金半连续铸造装置时,首先需对整个装置有一个结构上的了解,在使用时,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使用,该铜及铜合金半连续铸造装置对称设计安装了两个结晶箱,分别为左结晶箱2和右结晶箱3, 当浇注箱1内的浇注箱隔板18抽出时,左结晶箱2和右结晶箱3能同时被注入铜或铜合金熔液,实现双倍加工效率,将浇注箱1内的浇注箱隔板18插入时,使浇注箱1被分为两部分,可以实现向一个浇注箱内注入铜或铜合金熔液,实现单款产品生产,采用可左右上下移动的行车12带动铜熔液筒13向浇注箱1内注入熔液,满足了当一次浇注较多熔液而人力很难做到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为了使铜或铜合金产品内部结构组织更均匀,还在整个设备的底部加设了振动平台4,最大限度的提高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