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吊钩式航标抛丸清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5033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单吊钩式航标抛丸清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吊钩式航标抛丸清理机。



背景技术:

现有航标技术中,在对浮标、灯架、锚链等工件保养清理时,即清除工件表面的氧化皮、海洋附着物、油漆等物体,需要人工进行喷砂作业,这种作业需要的喷砂时间长,同时危险程度很大、难度很高,作业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人工,效率低、安全性也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吊钩式航标抛丸清理机,改变了原有人工喷砂作业效率低、危险大、难度高的状况,大大提升了航标保养作业的效率,提高了作业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吊钩式航标抛丸清理机,包括:

清理室,其由室体、护板、大门、除尘接口、顶部密封结构组成,所述室体内衬所述护板,且所述护板采用螺栓固定在所述室体的内壁上,所述室体正面设有所述大门,所述大门上方设有所述顶部密封结构,所述室体右侧面设有所述除尘接口,所述大门上设有安全联锁开关装置;

工件输送系统,其由电动葫芦、工件自转机构、吊钩组成,所述电动葫芦固定在所述清理室顶部内壁上,所述电动葫芦与所述工件自转机构连接,所述工件自转机构与所述吊钩一端连接,所述吊钩另一端位于所述室体内;

弹丸循环系统,其由螺旋输送器、提升机、分离器、气控弹丸闸门、至少一供丸机和至少一抛丸器组成,所述螺旋输送器位于所述清理室下方,所述提升机底端与所述螺旋输送器连接,所述提升机顶端与所述分离器连接,所述分离器下方设置储丸斗,所述储丸斗下方固定所述供丸机,所述供丸机下方设有所述弹丸闸门,所述抛丸器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室体左侧面上,所述弹丸闸门安装在所述抛丸器的导入管上部;

气动系统,其与所述气控弹丸闸门连接,所述气动系统控制所述气控弹丸闸门的开关;

电控系统,其与所述安全联锁开关装置电连接,所述电控系统控制所述大门的开关;

除尘系统,其与所述除尘接口连接,所述除尘系统净化灰尘和小颗粒物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部密封结构包括气动门、U型护板、密封橡胶和多层毛刷,所述U型护板固定在所述室体顶面上,所述密封橡胶穿过所述U型护板,所述多层毛刷设置在所述密封橡胶上方,所述多层毛刷上方设置所述气动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大门为气动大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大门上部设有行程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输送器由摆线针轮减速机、螺旋轴、输送罩组成,所述螺旋轴位于所述输送罩内,所述螺旋轴两端穿过所述输送罩,所述螺旋轴两端设调心球轴承支承,所述螺旋轴上焊有螺旋片,通过摆线针轮减速机带动螺旋轴旋转送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轴两端装有密封环、迷宫盘和填隙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提升机由壳体、上皮带轮、下皮带轮、皮带、料斗、减速电机组成,所述上皮带轮位于所述壳体内上部,所述下皮带轮位于所述壳体内下部,所述皮带绕在所述上皮带轮和所述下皮带轮上,所述料斗位于所述壳体侧面,通过所述减速电机带动所述皮带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离器有外壳和布料螺旋组成,所述布料螺旋位于所述外壳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室体左侧面共安装6台抛丸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室体采用型钢及钢板焊接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不仅可以满足浮标保养清理,而且对灯架、锚链等工件都有较好的清理效果;设备正常运行平均每座浮标喷砂时间仅需15分钟,大大提升了效率;清理室采用无人密封结构以及全线采用PLC可编程控制,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人工喷砂作业效率低、危险大、难度高的状况,大大提升了航标保养作业的效率,提高了作业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吊钩式航标抛丸清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顶部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电动葫芦;2、工件自转机构;3、吊钩;4、室体;5、大门;6、螺旋输送器;7、提升机;8、分离器;9、供丸机;10、弹丸闸门;11、抛丸器;12、除尘系统;13、气动门;14、U型护板;15、密封橡胶;16、多层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单吊钩式航标抛丸清理机,包括:

清理室,其由室体4、护板、大门5、除尘接口、顶部密封结构组成,室体内衬护板,且护板采用螺栓固定在室体4的内壁上,室体4正面设有大门5,大门5上方设有顶部密封结构,室体4右侧面设有除尘接口,大门5上设有安全联锁开关装置。

其中,室体4采用型钢及钢板焊接而成,外形美观,有足够的强度。护板材料为Mn13,护板与室体采用螺栓连接,搭接形式铺设,便于更换。使用的螺母为高铬(cr20s)耐磨铸铁制造,寿命5000小时。

大门5为气动大门,门的上部设有行程开关,当门打开时抛丸器11时停止工作。

如图2所示,顶部密封结构包括气动门13、U型护板14、密封橡胶15和多层毛刷16,U型护板14固定在室体顶面上,密封橡胶15穿过U型护板14,多层毛刷16设置在密封橡胶15上方,多层毛刷16上方设置气动门13。U型护板14将飞溅的弹丸进行第一次遮挡,密封橡胶15将弹丸进行第二次遮挡,多层毛刷16将弹丸进行第三次遮挡,最后顶部气动密封盖板将弹丸彻底密封。

在室体侧面设有除尘接口,抛丸区打击工件产生的灰尘将通过此除尘口进入除尘系统,进行净化处理,通过调节除尘接口上的闸门可以调节除尘风量,实现最佳的除尘效果。

工件输送系统,其由电动葫芦1、工件自转机构2、吊钩3组成,电动葫芦1固定在清理室顶部内壁上,电动葫芦1与工件自转机构2连接,工件自转机构2与吊钩3一端连接,吊钩3另一端位于室体4内。

其中,工件自转机构采用加宽链条传动,减少工件晃动现象。运行平稳可靠。

弹丸循环系统,其由螺旋输送器6、提升机7、分离器8、气控弹丸闸门10、至少一供丸机9和至少一抛丸器11组成,螺旋输送器6位于清理室下方,提升机7底端与螺旋输送器6连接,提升机7顶端与分离器8连接,分离器8下方设置储丸斗,储丸斗下方固定供丸机9,供丸机9下方设有弹丸闸门10,抛丸器11通过螺栓安装在室体4左侧面上,弹丸闸门10安装在抛丸器11的导入管上部。

其中,螺旋输送器6由摆线针轮减速机、螺旋轴、输送罩组成,螺旋轴位于输送罩内,螺旋轴两端穿过输送罩,螺旋轴两端设调心球轴承支承,螺旋轴上焊有螺旋片,通过摆线针轮减速机带动螺旋轴旋转送料。螺旋轴两端装有密封环、迷宫盘和填隙板,确保弹丸不能进入轴承。为保证螺旋轴的同轴度,采取了焊后机床加工。辊轴均采用优质碳素钢无缝钢管与45#轴头(调质处理)焊接而成。

提升机7由壳体、上皮带轮、下皮带轮、皮带、料斗、减速电机组成,上皮带轮位于壳体内上部,下皮带轮位于壳体内下部,皮带绕在上皮带轮和下皮带轮上,料斗位于壳体侧面,通过减速电机带动皮带转动。壳体上部两侧还设有张紧装置,可调节皮带的松紧度。上皮带轮表面硫化6mm橡胶,延长皮带的使用寿命。下皮带轮装有测速装置,皮带打滑或被弹丸堵塞时自动报警。

分离器8有外壳和布料螺旋组成,布料螺旋位于外壳内。

弹丸闸门10安装在抛丸器导入管上部,用来控制弹丸流量的大小。弹丸闸门系统包括闸门体和一个滑动闸门。滑动闸门由气缸带动,实现开、闭动作。调节闸门上的螺栓可改变闸门开口,使抛丸量变化。当调节抛丸量时,电柜上的电流指示不应超过电动机额定电流。

抛丸器11采用曲线叶片抛丸器,主要由壳体、护板、叶轮、主轴及主轴承座、分丸轮、定向套、护板、传动机构等组成。抛丸器11的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转动定向套角度可以调整抛射带位置;更换叶片方便,更换时需取出定向套、分丸轮,因此可同时检查定向套、分丸轮的磨损情况;叶片的截面形状随着抛射速度的变化采用内薄外厚的特殊造型,使得叶片磨损更加均匀、节省了材料、减少震动和噪音;零件叶轮选用20CrMnMo材料渗碳淬火,渗碳层3mm,加工后经动平衡检测,动平衡检测≤18N.mm,定向套、分丸轮、叶片采用高铬耐磨铸铁融模精密铸造工艺,使叶片重量差控制在5克之内,使用寿命长,叶片在≥800小时以上,分丸轮、定向套均在1000小时以上;护板选用高铬耐磨铸铁制造,工件表面硬度HRC60-65,有较高的耐磨性及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护板尺寸较小,更换方便,并降低了运行成本。

气动系统,其与气控弹丸闸门10连接,气动系统控制气控弹丸闸门10的开关。气动系统由三联件,单电控二位五通阀,管路等组成。本系统通过压缩空气实现对气缸的开关,从而实现对弹丸闸门的控制。

电控系统,其与安全联锁开关装置电连接,电控系统控制大门5的开关。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设有自动/手动切换开关,并设有电气互锁、自锁、故障报警等安全防护功能,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除尘系统12,其与除尘接口连接,除尘系统12净化灰尘和小颗粒物质。除尘器采用二级除尘,一级惯性除尘、二级脉冲滤芯除尘器,除尘效率达99.5%以上,废气排放≤80mg/m3,符合GBJ4-96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具体使用时:工件放置在台车上、手动推到电动葫芦下方的指定位置。吊钩落下、吊起工件上升到指定高度、在电动葫芦的带动下进入清理室,在工件自转机构的带动下旋转。打开弹丸闸门,弹丸以73m/s速度打击工件表面,将工件表面氧化皮剥离掉。弹丸和清理掉的氧化皮,由螺旋输送器输送至提升机。提升机卸出的弹丸、粘砂、氧化皮混合弹丸提至分离器进行分离,由分离器的布料螺旋均送到风选区,使其形成流幕,穿过4-5m/s的水平气流。质量大的弹丸落入储丸斗进入抛丸器使用,破碎弹丸及粘砂由废料管排除到废料桶中,较小的弹丸及部分氧化皮进入混合料仓进行二次分离。破碎弹丸进入废料管排出。其中的灰尘和小颗粒物质则由除尘系统净化后排放到大气中。清理完毕打开大门工件退出,进行装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