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钢带自动退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603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精密钢带自动退火机,属于带钢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锯条焊接及刀带的焊接方面,其后期接头部位的退火其本是以人工退火为主,由于退火是钢带焊接牢固度最主要的工艺之一,因此要掌握退火的关键技术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要求,导致在生产上因为人员的原因而使产品质量不稳定。在接头退火工艺中也常出现退火不够或退火过大的情况,缩短了产品寿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精密钢带自动退火机,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成功率、保证钢带接头部位牢固度的精密钢带自动退火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密钢带自动退火机,包括退火装置、红外测温仪以及控制器;

所述退火装置包括压紧装置和退火炉,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多个气缸,所述气缸的下端对应设有抵接平台,所述气缸与所述抵接平台共同夹持钢带;

所述红外测温仪对应钢带设置,用于监测钢带的实时温度,所述红外测温仪和所述退火炉均连接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一触摸操作屏。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的数量为两个,均竖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测温仪位于两个所述气缸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精密钢带自动退火机通过压紧装置固定住带钢,通过退火炉对其退火,采用红外测温仪和控制器联合控制所述退火炉的工作情况,红外测温仪可以精准的确定退火温度。所述精密钢带自动退火机通过上述结构,工作人员只需要操作控制器即可对整个退火过程进行控制,控制极为方便、简单,能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成功率,同时也能保证钢带接头部位的牢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精密钢带自动退火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精密钢带自动退火机,包括退火装置、红外测温仪3以及控制器1。

如图1,所述退火装置包括压紧装置和退火炉(未图示),所述退火炉的工作原理为:将金属机件放在的退火炉内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自然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所述退火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1,所述控制器1可以控制所述退火装置的所有操作,包括控制所述退火炉的退火作业和所述压紧装置对带钢的压紧作业。

如图1,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多个气缸2,所述气缸2的下端对应设有抵接平台4,所述气缸2与所述抵接平台4共同夹持钢带。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气缸2的数量为两个,均竖直设置;所述红外测温仪3位于两个所述气缸2之间。所述气缸2的运行通过所述控制器1控制,所述气缸2为现有技术中的气缸2。

如图1,所述红外测温仪3对应钢带设置,用于监测钢带的实时温度,所述红外测温仪3连接至所述控制器1,所述控制器1为PLC控制器1。所述红外测温仪3将测得的带钢的温度实施反馈至所述PLC控制器1,所述PLC控制器1通过接收到的温度信号,来对所述退火炉进行对应的控制。所述PLC控制器1为传统的控制器1。

如图1,其中,所述控制器1包括一触摸操作屏,所有的控制操作均可在所述触摸操作屏上完成。采用气缸2压紧钢带,以红外测温仪3进行精准退火温度监控,所述触摸操作屏进行数据输入,PLC控制器1进行温度电压值的控制及检测方式。所述精密钢带自动退火机可实现几步简单的操作就可生产出与人工退火同等效果,且退火速度、牢固度及平整度均超过人工。既使无退火经验的人,只需按动几个铵钮就可生产出高水准产品,为实现钢带接头的稳定性和钢带的使用寿命提供了保证.

综上所述,所述精密钢带自动退火机通过压紧装置固定住带钢,通过退火炉对其退火,采用红外测温仪3和控制器联合控制所述退火炉的工作情况,红外测温仪3可以精准的确定退火温度。所述精密钢带自动退火机通过上述结构,工作人员只需要操作控制器即可对整个退火过程进行控制,控制极为方便、简单,能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成功率,同时也能保证钢带接头部位的牢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