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淬火炉输送装置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601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淬火炉输送装置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淬火炉输送装置的冷却的装置。



背景技术:

淬火炉在热处理行业已经相当普遍,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产品的输送装置在淬火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输送装置中的输送带长时间在淬火炉的高温中容易出现损坏,因此,通常需要给输送装置设置一个冷却装置,然而现有的冷却的装置通常只单独设有水冷或者风冷,冷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淬火炉输送装置的冷却装置,其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冷却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淬火炉输送装置的冷却装置,包括输送装置、设置于输送装置上的水冷段和风冷段,输送装置内设置有输送腔室及设置于输送腔室外部的环腔,水冷段和风冷段均与环腔连通,环腔内设置有用于分隔水冷段和风冷段的隔板,水冷段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风冷段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进风口上连接有进风管,进风管上设置有鼓风机,出风口上连接有与淬火炉连通的排气通道。

进风口呈锥形设置,小口端与进风管连通,大口端与环腔连通。

进风管上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螺纹通孔,鼓风机上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一螺纹通孔对应配合的第二螺纹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水冷段,进水口加入水流,水流通过环腔对输送装置进行冷却,水流通过出水口流出,冷却过后的水具有一定的温度,可以另作他用;在风冷段,在进风口通入高速气流,高速气流通过环腔对输送装置进行冷却,高速气流通过出风口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1输送装置、2水冷段、3风冷段、11输送腔室、12环腔、21进水口、22出水口、31进风口、32出风口、33进风管、34鼓风机、331第一挡板、341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释。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淬火炉输送装置的冷却装置,包括输送装置1、设置于输送装置1上的水冷段2和风冷段3,输送装置1内设置有输送腔室11及设置于输送腔室11外部的环腔12,水冷段2和风冷段3均与环腔12连通,环腔12内设置有用于分隔水冷段2和风冷段3的隔板,水冷段2设置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风冷段3设置有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

在水冷段2,进水口21加入水流,水流通过环腔12对输送装置1进行冷却,水流通过出水口22流出,冷却过后的水具有一定的温度,可以另作他用;在风冷段3,在进风口31通入高速气流,高速气流通过环腔12对输送装置1进行冷却,高速气流通过出风口32排出。

进风口31上连接有进风管33,进风管33上设置有鼓风机34,出风口32上连接有与淬火炉连通的排气通道。在进风口31上通过进风管33设置鼓风机34,加速了空气流通,提高了冷却效果,同时出风口32通过排气管与淬火炉燃烧炉体连通,对通过热风对炉体起到助燃的效果,提高了利用率。

进风口31呈锥形设置,小口端与进风管33连通,大口端与环腔12连通。

进风管33上设置有第一挡板331,第一挡板33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螺纹通孔,鼓风机34上设置有第二挡板341,第二挡板341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一螺纹通孔对应配合的第二螺纹通孔。使鼓风机34和进气管之间的连接更为快捷,方便了鼓风机34的维修和清理灰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