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蓄热台车热处理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6019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蓄热台车热处理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的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环保蓄热台车热处理炉。



背景技术:

台车热处理炉,炉底为一可移动台车,加热前台车在炉外装料,装件完毕后,由牵引机构将台车拉入炉内进行加热,加热后,由牵引机构将台车拉出炉外卸料。由于台车只有一个,装卸料过程中工作等待时间较长,热处理炉的工作效率较低,且在装卸料过程中,炉体内的热量会外泄,热量损耗较大。

中国专利CN201410212828.3提供了一种高效台车热处理炉,通过在台车轨道上设置两个台车,当一个台车进入炉体内进行热处理时,可完成另一个台车的装卸料,轮流进行热处理,有利于减少等待时间,减少炉内热量的流失,提高热处理炉的工作效率,并通过在炉体底部和台车底部分别设置相互匹配的定位感应装置和定位传感器,检测台车运行到位后通过制动阀制动台车车轮,对台车进行精确定位控制,保障台车与炉体的密封,防止热量外泄,提高热处理炉的工作效率和碎加工件的处理效果。在炉体底部设置升降装置,当台车到位后,升降装置上升将台车与炉体之间顶紧,进一步保障加热室炉内空间的密封性,有效防止热量流失,提高对产品的热处理效果。通过设置带有电磁阀的气缸驱动台车的运行,实现自动化运行,减少人工推拉的工作强度,且通过设置电磁阀控制气缸活塞的运行距离,有利于台车的定位运行控制。通过在炉体两侧的台车轨道上设置制冷装置,对出炉的产品进行冷却降温,降温后便于产品的卸料,提高卸料效率。能够有效减少装卸料的等待时间,实现台车的自动、精确定位,保障台车与炉体之间的良好密封性,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处理炉的工作效率。但是这样的结构不能连续给加热元件提供高温的助燃空气使得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加热炉中不能连续加热使得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蓄热台车热处理炉,通过在进气管和出气管两端分别控制开闭,来使得同组的两个蓄热块处于蓄热与放热交替的工作状态,从而达到每对燃气燃烧器连续加热的目的,获得良好的节能、提高温度的均匀性、降低排放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保蓄热台车热处理炉,包括加热炉体、炉门和沿加热炉体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燃气燃烧器,所述燃气燃烧器包括: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加热炉体外侧远离炉门的一侧,所述进气管延伸至加热炉体上方,

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设置在加热炉体外侧远离炉门的一侧,所述出气管延伸至加热炉体上方,

所述进气管通过三通与第一循环管连接,所述第一循环管两侧均为可启闭设置,

所述出气管通过三通与第二循环管连接,所述第二循环管两侧均为可启闭设置,

对称设置在加热炉体外侧的蓄热燃烧装置,所述蓄热燃烧装置包括:蓄热块、蓄热容纳腔、和烧嘴,所述蓄热容纳腔通过连接管与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连接,所述烧嘴穿过加热炉体,所述烧嘴具有燃料口、空气口和喷出口,所述蓄热容纳腔与烧嘴的燃料口密封连接,所述蓄热块与烧嘴的燃料口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喷出口延伸至加热炉体的炉膛内。

具体地,所述蓄热块为小球或蜂窝式,所述蓄热块材料为金属或陶瓷。

作为优选,所述蓄热块为小球与蜂窝混用的方式,所述小球与蜂窝比例为9:1。

具体地,所述加热炉体包括:炉体炉壳和炉体内衬,所述炉门包括:炉门炉壳和炉门内衬。

具体地,所述炉门还包括炉门提升机构,所述炉门提升机构包括:支撑杆、支撑架、动滑轮、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钢索和电机葫芦,所述电机葫芦固定连接于支撑杆底部,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于支撑杆顶部,所述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均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炉门炉壳的一端通过钢索穿过第三定滑轮和第一定滑轮与动滑轮固定连接,所述炉门炉壳的另一端通过钢索穿过第二定滑轮和第一定滑轮与动滑轮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进气管与第一循环管连接处设有第一二位三通电磁阀。

具体地,所述出气管与第二循环管连接处设有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

具体地,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与炉体炉壳固定连接的卡槽和与炉门炉壳固定连接的卡件。

具体地,所所述炉体炉壳或炉体内衬与炉门内衬的接触面和炉门升降机构运动的竖直面之间具有角度α。

具体地,所述角度α的范围为2-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蓄热台车热处理炉,同组的两个蓄热块处于蓄热与放热交替的工作状态,从而达到每对燃气燃烧器连续加热的目的,获得良好的节能、提高温度的均匀性、降低排放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蓄热台车热处理炉,防止加热炉炉膛内的热气泄露,炉门和加热炉体通过卡槽和卡件进行滑动配合以将炉门向加热炉体压紧,通过密封棉块堵住炉门与加热炉体之间的缝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环保蓄热台车热处理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管,2.出气管,3.第一循环管,4.第二循环管,5.蓄热块,6.蓄热容纳腔,7.烧嘴,71.空气口,72.燃料口,73.喷出口,8.炉体炉壳,9.炉体内衬,10.炉门炉壳,11.炉门内衬,12.支撑杆,13.支撑架,14.动滑轮,15.第一定滑轮,16.第二定滑轮,17.第三定滑轮,18.第一二位三通电磁阀,19.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20.卡槽,21.卡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蓄热台车热处理炉,包括加热炉体、炉门和沿加热炉体长度方向分布的八个燃气燃烧器,炉膛炉温控制可以按加热炉体长度方向分八个区域自动控温,各个温度控制可任意调整,所述燃气燃烧器包括:

进气管1,进气管1设置在加热炉体外侧远离炉门的一侧,进气管1延伸至加热炉体上方,

出气管2,出气管2设置在加热炉体外侧远离炉门的一侧,出气管2延伸至加热炉体上方,

进气管1通过三通与第一循环管3连接,第一循环管3两侧均为可启闭设置,

出气管2通过三通与第二循环管4连接,第二循环管4两侧均为可启闭设置,

对称设置在加热炉体外侧的蓄热燃烧装置,蓄热燃烧装置包括:蓄热块5、蓄热容纳腔6、和烧嘴7,蓄热容纳腔6通过连接管与第一循环管3和第二循环管4连接,烧嘴7穿过加热炉体,烧嘴7具有燃料口72、空气口71和喷出口73,蓄热容纳腔6与烧嘴7的燃料口72密封连接,蓄热块5与烧嘴7的燃料口72一侧固定连接,喷出口73延伸至加热炉体的炉膛内,烧嘴7的温度控制调节方式,是通过烧嘴7空燃比自动调节炉子燃料消耗量来控制炉温,每个烧嘴7在燃烧时都是在最佳燃烧状态下工作,燃烧完全,避免了局部高温的出现,从而大大改善了炉温均匀性,实现控制温差达到工艺要求的范围,烧嘴7配有自动点火、火焰监测装置,以及必要的阀门等,与空气管路上的阀门联动,形成空、燃比连续调节燃烧,当烧嘴7发生故障熄火时,通过火焰监测器自动关闭燃气阀门,并发出故障报警;连接管与蓄热容纳腔6连接处可装有调压装置,可根据燃烧情况自动调节天然气压力,停炉后将调压装置前的手动闸阀关闭;在连接管上安装流量检测装置,记录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烧嘴7前设有快速自动切断阀(电磁阀),主要用于控制烧嘴7的燃气供应,实现温度控制的目的;当燃气欠压、风机故障、突然停电、烧嘴7灭火时,也能立即自动切断燃气供应,确保安全生产;炉子两侧的空气口71均设有防爆片,以防有燃气渗入到空气管路中发生危险。

使用时,第一循环管3左端堵住右端打开,第二循环管4左端打开右端堵住,从进气管1进入的空气从第一循环管3的右端通过连接管进入蓄热容纳腔6中,通过右端热的蓄热块5放热后被加热并从空气口71进入烧嘴7中,在极短的时间内常温空气被加热到接近炉膛温度(一般比炉温低150-100℃),被加热的高温气体进入烧嘴7后,卷吸周围的烟气形成一股含氧量大大低于21%的稀薄贫氧高温气流,同时往稀薄高温空气处从燃料口72注入燃气,燃气在贫氧(2-20%)的状态下实现燃烧,使得左端的蓄热块5进行蓄热,并从第二循环管4左端进入出气管2中进行出气,当右端的蓄热块5热量不足的时候,将第一循环管3右端堵住左端打开,第二循环管4左端堵住右端打开,从进气管1进入的燃气从第一循环管3的左端通过连接管进入蓄热容纳腔6中,通过左端热的蓄热块5放热后被加热并从空气口71进入烧嘴7中,在极短的时间内常温空气被加热到接近炉膛温度(一般比炉温低150-100℃),被加热的高温气体进入烧嘴7后,卷吸周围的烟气形成一股含氧量大大低于21%的稀薄贫氧高温气流,同时往稀薄高温空气处从燃料口72注入燃气,燃气在贫氧(2-20%)的状态下实现燃烧,使得左端的蓄热块5进行蓄热,,并从二循环管4进入出气管2中完成一次循环,使同组的两个燃气燃烧器处于蓄热与放热交替的工作状态,从而达到每对燃气燃烧器连续加热的目的,获得良好的节能、提高温度的均匀性、降低排放的效果。

具体地,蓄热块5为小球或蜂窝式,蓄热块5材料为金属或陶瓷,小球蓄热,空气行走路线是曲线型的,而蜂窝蓄热的行走路线是直线型的。两都相比,用小球蓄热比用耐蜂窝体蓄热效果更好。而且小球在单位体积的蓄热量、蓄热块5的耐用强度和堵塞时的清扫以及便于更换已破碎损坏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选取蓄热块5为单用小球的方式,这种方式蓄热块5的寿命约为5年,每年更换10%。

具体地,加热炉体包括:炉体炉壳8和炉体内衬9,炉门包括:炉门炉壳10和炉门内衬11,炉体炉壳8和炉体炉壳10均采用全钢结构,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加热炉体整体强度、架体结构下挠、热膨胀、冷收缩的影响及变形等问题的影响,使钢结构轻巧耐用不变形,炉体炉壳10的侧柱、后柱为大槽钢,立柱间及立柱顶端之间均用角钢拉住,形成网架结构,结实、牢固、可靠耐用。焊缝均匀平整,没有气孔、夹渣、裂纹、未熔合等缺陷,外观平直、光滑、没有皱折凹凸不平现象。炉体内衬9和炉门内衬11均为全纤维材料。

具体地,炉门还包括炉门提升机构,炉门提升机构包括:支撑杆12、支撑架13、动滑轮14、第一定滑轮15、第二定滑轮16、第三定滑轮17、钢索和电机葫芦,电机葫芦固定连接于支撑杆12底部,支撑架13固定连接于支撑杆12顶部,第一定滑轮15、第二定滑轮16和第三定滑轮17均与支撑架13固定连接,炉门炉壳10的一端通过钢索穿过第三定滑轮17和第一定滑轮15与动滑轮14固定连接,炉门炉壳10的另一端通过钢索穿过第二定滑轮16和第一定滑轮15与动滑轮14固定连接,使用时,通过支撑杆12底端的电机葫芦工作收缩钢索带动动滑轮14向下移动,通过穿过第一定滑轮15与第三定滑轮17和穿过第一定滑轮15与第二定滑轮16与炉门炉壳10固定的钢索将炉门炉壳10举起,反之,电机葫芦工作放开钢索可以将炉门炉壳10放下,完成炉门的关闭,在炉门侧面装有双保险限位开关,防止炉门超行程。炉门还设有配重装置,减少电机负载,防止电机制动失灵时炉门快速降落。

具体地,进气管1与第一循环管3连接处设有第一二位三通电磁阀18。

具体地,出气管2与第二循环管4连接处设有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19。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是中,为了防止加热炉炉膛内的热气泄露,还包括: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包括:与炉体炉壳8固定连接的卡槽20和与炉门炉壳10固定连接的卡件21,在炉门下降的过程中,卡件21卡在卡槽20中滑动,卡槽20向内倾斜可以将炉门向加热炉体压紧,避免炉膛内热空气流出影响加热效果。

如图3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密封效果,炉体炉壳8或炉体内衬9与炉门内衬11的接触面和炉门升降机构运动的竖直面之间具有角度α,由于炉门顶端被拉住进行固定,在密封过程中,对于炉门竖直运动直线度要求比较高,稍微产生一点偏差就会炉体内衬9与炉门内衬11在接触处的底部有一道空隙,影响整个加热炉的密封性能,炉体内衬9与炉门内衬11的接触面和炉门升降机构运动的竖直面之间倾斜一个角度α,在炉门下降过程中,即使不是竖直下降,也能够使得密封紧密,进一步消除炉子漏火现象,提高炉子密封效果,加强炉子加热效果。

具体地,角度α优选为2°、3°或4°,角度α小于2°的话,倾斜不明显,炉体内衬9与炉门内衬11连接处的下部还是具有较大缝隙,密封效果不好,如果角度α大于4°,炉体内衬9与炉门内衬11的连接处上部也会开设较大的缝隙,影响密封效果。

实施例2

其他部分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选取蓄热块5为单用蜂窝的方式,这种方式蓄热块5的使用寿命为1年,在大型加热炉中使用寿命为半年。

实施例3

其他部分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选取蓄热块5为小球和蜂窝混合的方式,小球与蜂窝的比例为9:1为一种最佳实施方式,这种方式蓄热块5的使用寿命为8年,每年需要更换10%。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