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用金属表面自组装缓蚀膜的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5889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室用金属表面自组装缓蚀膜的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用金属表面自组装缓蚀膜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分子自组装是指在合适的溶液环境中,有机物或无机物分子通过与特定基底材料相互作用,在其表面自发结合形成膜层的过程。1992年Laibinis等人成功在铜表面制备了烷基硫醇自组装膜,用于增强铜金属在空气中的抗氧化腐蚀能力。这是人们首次把自组装技术运用于腐蚀领域。随着人们对此研究的逐步深入,自组装技术所涉及的金属包括铜、铁(或钢)、铝、锌、甚至更为活泼的镁;膜层材料的范围也从巯基化合物扩展到有机硅烷、有机酸、Schiff碱、杂环化合物等。自组装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较少,目前主要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但其实际应用前景较好。相比应用防腐涂料,其优势在于可对不规则形状的基底材料进行处理;相比电化学沉积技术,其优势在于环保且几乎不需消耗能源。根据实验室中自组装条件的不同,人们常用来烧杯或带有密封盖的玻璃器皿来做自组装实验。组装过程若需除氧、搅拌、变温等操作时,往往需要临时添加仪器来达到实验目的,操作比较繁琐。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自组装技实验在组装过程若需除氧、搅拌、变温等操作时,需要拼凑仪器来满足实验要求,耗时较长且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用金属表面自组装缓蚀膜的制备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验室用金属表面自组装缓蚀膜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室用金属表面自组装缓蚀膜的制备装置设置有水箱,水箱的内部套装有组装室,水箱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调速电机,调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装有旋转轴;水箱的底部水平方向铺设有加热装置;温控器嵌装在水箱的底部。

内部组装室的底部铺设有“十字”中空玻璃管,水平方向的中空玻璃管上设置有若干小孔,中空玻璃管的外部连通氮气罐;组装室的内部竖直方向安装有温度计,装置上方一边是可掀开的面板,一端合页固定,另一端附带小把手,面板下方连接玻璃钩;另一边为中空的橡皮塞(插取规则电极用);

进一步,所述水箱采用不锈钢壳,内部组装室采用耐热玻璃箱。

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采用电加热环或电加热丝。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该实验室用金属表面自组装缓蚀膜的制备装置通过加热装置实现调温功能,通过中空玻璃管实现氮气的自动加入,通过调速电机带动旋转轴转动,实现搅拌功能,以增大氮气吸收速率和使体系温度快速均衡。组装室带有面板的一边用于不规则形状的金属基底的组装,带有橡皮塞的一边可用于规则电极的组装。整个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高,适用性强,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实验室用金属表面自组装缓蚀膜的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勾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空玻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箱;2、组装室;3、温度计;4、面板;5、调速电机;6、旋转轴;7、中空玻璃管;8、小孔;9、加热装置;10、温控器;11、玻璃勾;12、橡皮塞;13、合页;1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实验室用金属表面自组装缓蚀膜的制备装置设置有水箱1,水箱1的内部套装有组装室2,水箱1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调速电机5,调速电机5的输出轴上套装有旋转轴6;水箱1的底部水平方向铺设有加热装置9;温控器10嵌装在水箱1的底部。

组装室2的底部铺设有“十字”中空玻璃管7,玻璃管7水平方向上设置有若干小孔8,中空玻璃管7的外部连通氮气罐;组装室2的内部竖直方向安装有温度计3,组装室2的上端对称设置有开口,开口分别安装有橡皮塞12和可掀开的面板4,面板4一端用合页13固定,另一端附带把手14。面板4下面附有玻璃钩11,用于组装可悬挂型的不规则金属试样。

进一步,所述水箱1采用不锈钢壳,所述组装室2采用耐热玻璃箱。

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9采用电加热环或电加热丝,取材方便,加热速度快。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加热装置9可对水箱1内部的组装室2进行加热,并通过温度计3观察组装室2内液体的温度;通过中空玻璃管7与外部的氮气罐相连通,实现氮气从铺设在组装室2底部的小孔8中喷出;通过调速电机5可带动旋转轴6转动,实现对组装室2内部液体的搅拌,增大氮气吸收速度,并使体系温度快速达到均衡。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