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随形减重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3960发布日期:2018-09-07 23:1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力浇铸模具,尤其涉及了活塞随形减重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活塞毛坯制造大部都采用金属模具重力铸造的方法实现;而传统设计制作的模具时为了保证模具的使用强度和寿命及制作周期,通常把模具的体积设计得比较大,且为了配合浇铸机的连接使用,模具的体积就设计成了几个四方形的大铁疙瘩;

1.通常活塞模具设计的体积比较庞大且重量也比较重时,操作工将模具安装到浇铸机台上时,一个人操作时非常吃力,大大影响了模具的安装效率;

2.通常活塞模具在正式浇铸使用前,都需要给模具先预热,然而当模具的体积比较大且重量也比较重时,模具吸热而比较多,这样模具的预热的效率比较低;

3.通常活塞模具设计的体积比较大时,模具在冷态下的强度是提高了,但活塞模具的正常工作温度在350~400摄氏度,而模具体积比较大时,模具的蓄热能力也比较好,这样造成模具的温度场不平衡,从而模具在热态下的变形就比较大;模具一热变形造成活塞毛坯尺寸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了活塞随形减重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活塞随形减重模具,其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内模和外模,外模对内模侧面形成包围,外模包括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两部分相对的面抵靠时在中部形成浇铸腔,内模的上侧伸入到浇铸腔内,外模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均包括上外模和下外模,上外模和下外模通过连接板固定。

作为优选,外模的前侧设有浇铸口,浇铸口位于外模左右两部分的交界处并由上外模顶部延伸到下外模的中部,浇铸口与外模中部的浇铸腔连通并相互配合。

作为优选上外模上设有多个缺口,缺口处设有定位块,定位块的底部固定于下外模的顶部。

作为优选,两个下外模内各设有两个减重随形槽,减重随形槽的开口分别朝向左右两侧并通过连接板封住形成四个空腔。

作为优选,内模包括左边块、中心块和右边块,左边块与右边块对称设置,左边块和右边块均与中心块连接,左边块、右边块与中心块接触的面为倾斜斜面。

作为优选,左边块、右边块均与中心块的侧面均设有凸台,凸台围成一个环形的台阶。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外模以及内模均为多部分叠加形成,且外模采用掏空减重模具本体的体积和重量,从而使得模具的整体重量减轻,方便了操作员工安装模具时的难度提高装模具的效率;进一步说因模具是由多块拼接起来的,这样很好的解决了模具的热变形问题从而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模具尺寸精度;另外因模具的体积和重量大大减轻后,从而降低了模具热模耗材成本和操作辅助时间;本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护方便、既节约产品的生产成本,又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外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模的半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视图。

图4为图3中的C-C视图。

图5为内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内模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内模、11—左边块、12—中心块、13—右边块、14—凸台、2—外模、21—浇铸腔、22—上外模、23—下外模、24—连接板、25—浇铸口、26—定位块、28—通孔、29—减重随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活塞随形减重模具,如图1-6所示,其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内模1和外模2,外模2对内模1侧面形成包围,外模2包括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两部分相对的面抵靠时在中部形成浇铸腔21,内模1的上侧伸入到浇铸腔21内,外模2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均包括上外模22和下外模23,上外模22和下外模23通过外模连接板24固定。

外模2的前侧设有浇铸口25,浇铸口25位于外模2左右两部分的交界处并由上外模22顶部延伸到下外模23的中部,浇铸口25与外模2中部的浇铸腔21连通并相互配合。

上外模22上设有多个缺口,缺口处设有用于对镶圈进行定位的定位块26,定位块26的底部固定于下外模23的顶部。

左右两个下外模23及外模连接板24是通过螺栓连接起来。

两个下外模23内各设有两个减重随形槽29,减重随形槽29的开口分别朝向左右两侧并通过连接板24封住形成四个空腔。

内模1包括左边块11、中心块12和右边块13,左边块11与右边块13对称设置,左边块11和右边块13均与中心块12连接,左边块11、右边块13与中心块12接触的面为倾斜斜面。

左边块11、右边块13均与中心块12的侧面均设有凸台14,凸台14围成一个环形的台阶。

随形减重模具的原理:在设计模具时根据实际活塞毛坯的大小及形状尺寸,在保证配合精度、模具强度和可靠使用前提下,把模具的整体体积设计到最小化;另外在模具整体体积最小化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因模具外形基本为方正形,而活塞毛坯是圆柱形,这样就容易造成模具的整体壁厚不均的情况,故在模具设计时根据活塞的圆柱形,把模具多余的体积全部加工掉,从而实现模具整体壁厚均匀;另外为了解决模具在大量挖空体积后形成强度降低造成模具变形的问题,故把模具设拆分成很多块,然后再组装连接成整体来实现模具变形的问题。

总之,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