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9776发布日期:2018-09-25 21:1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模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

因此在产品铸造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更换模具。通常模具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人工手动更换,更换十分不便。同时,由于更换模具的时间较久,需要整个生产线停止,等待模具更换完毕,调整位姿正确才可继续工作,因此,换模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对整个生产线的效率有很重要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换模装置,使用方便,能够实现快速换模。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模装置,包括:与模具外周形状相同的框体,还包括:卡合组件,多个所述卡合组件设置在所述框体的侧壁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框体的侧壁上并与多个所述卡合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驱动多个所述卡合组件穿过所述框体将所述框体与所述模具连接;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框体的上方,所述升降组件能提升所述框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具外周呈矩形,所述框体为矩形框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合组件为挂钩,所述框体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模具对应于第一安装孔的位置对应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挂钩能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在所述框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和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固定有多个卡合组件,所述驱动杆能带动所述转动杆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框体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座,所述转动杆穿设在多个所述安装座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杆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转动杆对应设置在所述框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驱动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框体上,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杆,并能带动所述转动杆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挂耳、吊钩和铁链,多个所述挂耳固定在所述框体上,所述吊钩能穿过所述挂耳,所述吊钩尾部固定有铁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挂耳在所述框体的边角处设置有四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换模装置,通过设置驱动组件控制卡合组件,将模具与框体固定,并通过升降组件提升框体,进而实现对模具的快速更换,该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换模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卡合组件和升降组件,使得框体的动作过程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局部示意图。

图中:

1、框体;11、第一安装孔;12、安装座;

2、卡合组件;

3、驱动组件;31、驱动杆;32、转动杆;33、连接杆;

4、升降组件;41、挂耳;42、吊钩;43、铁链;

100、模具;101、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由框体1、卡合组件2、驱动组件3和升降组件4组成。其中,框体1的外周形状与模具100外周形状相同,在图1中,模具100外周呈矩形,框体1呈矩形框架,框体1能够套设在模具100外周上,并与模具100的外周固定或分离。

具体地,卡合组件2为挂钩,框体1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1,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孔11设置在框体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模具100上对应于第一安装孔11的位置对应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01,挂钩能穿过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01将框体1和模具100固定。第一安装孔11的设置保证了整个框体1与模具100固定时受力更加合理,同时,并不限定卡合组件2和第一安装孔11的形状、数量和位置,只要能实现卡合组件2插入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01内即可。

驱动组件3用于控制卡合组件2插入或拔出第一安装孔11,进而控制框体1与模具100的固定和分离。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杆31、转动杆32和连接杆33。具体地,如图1中所示,驱动组件3设置在框体1的侧壁上,转动杆32上固定有多个卡合组件2,由于第一安装孔11设置在框体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因此两根转动杆32对应设置在框体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图2中所示,为图1中的A向局部示意图,从图2中可见,框体1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座12,转动杆32穿设在多个安装座12内,转动杆32上固定有两个卡合组件2,转动杆32的转动能够同时控制两个卡合组件2进入或退出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01,进而实现控制框体1和模具100的固定和分离。转动杆32的转动是由驱动杆31控制的,具体地,驱动杆31设置在两个相对侧壁中间的侧壁上,驱动杆31上设置有转轴,驱动杆31两端分别通过两根连接杆33与两根转动杆32连接。驱动杆31绕其转轴转动,能够带动两根连接杆33摆动,进而带动两根转动杆32在安装座12内的转动,最终实现多个卡合组件2与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01的卡合动作。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组件3采用了连杆结构,可以预见地是,并不限定驱动组件3的结构形式,只要能最终实现控制框体1与模具100的固定和分离的结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升降组件4包括挂耳41、吊钩42和铁链43,从图1中可见,在框体1的边角处固定有四个挂耳41,吊钩42能穿过挂耳41,吊钩42尾部固定有铁链43。图1中的四根铁链43收在一起,由吊车或天车等车间内的提降设备控制运动。本实用新型中升降组件4采用挂耳41和吊钩42,可以预见地是,并不限定升降组件4的结构形式,只要实现能将框体1和模具100提升的结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换模装置的实际使用过程为:

首先,将四个吊钩42分别穿过四个挂耳41,四根铁链43收在一起,由吊车或天车等车间内的提降设备将框体1吊起,并移动到需要更换的模具100的上方。将框体1下落,由于框体1与模具100外周的形状相同,因此框体1可以套设在模具100外周上。此时,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01位置对齐。

其次,转动驱动杆31,驱动杆31绕其转轴转动,能够带动两根连接杆33摆动,进而带动两根转动杆32在安装座内12的转动,此时,转动杆32上的多个卡合组件2穿入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01,将框体1和模具100固定。此时,框体1和模具100为一个整体,控制吊车或天车通过升降组件4将框体1连同模具100一起吊起,此时模具100从生产线原来的位置移走。

再次,将模具100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并放下,驱动杆31绕其转轴反方向转动,带动两根连接杆33摆动,进而带动两根转动杆32在安装座内12的转动,此时,转动杆32上的多个卡合组件2从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01中脱离,实现框体1和模具100的分离。

最后,重复上述过程,将新的模具100与框体1固定,将新的模具100放置在生产线上,再将新的模具100与框体1分离,最终实现对模具100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换模装置,模具的更换更加快速,该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使用方便。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