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圈用打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4284发布日期:2018-10-12 23:3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圈生产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圈用打磨机构。



背景技术:

车圈是一种圆形制品,与车轴、辐条、内胎和外胎共同构成车轮系统;其采用专用模具挤压成型,并在接口处采取焊接工艺,再将接口处打磨光滑后进行电镀装饰而成。

目前,公告号为CN105108599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钢圈环壁焊接处焊点打磨工具,包括机架和控制器;在机架上设有一号水平圆柱杆;在一号水平圆柱杆上转动套设有由一号电机驱动转动的一号套筒,在一号套筒的外壁上竖直向上设有一根垂直于一号水平圆柱杆的上锁紧杆,在上锁紧杆左方的一号套筒的外壁上左向下设有一根垂直于一号水平圆柱杆的左锁紧杆,在上锁紧杆右方的一号套筒的外壁上右向下设有一根垂直于一号水平圆柱杆的右锁紧杆;锁紧圆的圆心落在一号水平圆柱杆的轴心线上,一号水平圆柱杆的轴心线垂直于锁紧圆的圆面。该发明专利能对钢圈焊接处的焊接疤痕进行智能化打磨,打磨效果好,效率高。

但是,在使用这种打磨工具处理车圈时,打磨完毕的车圈随意堆放在打磨工具一侧,工作人员在收集集中多个打磨工具处的车圈时十麻烦,降低了车圈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圈用打磨机构,其具有自动收料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车圈用打磨机构,包括打磨工具及设于打磨工具一侧的收料装置,所述收料装置包括设于多个打磨工具一侧的传送平面,所述传送平面上远离打磨工具一端设有呈漏斗状设置的两块导向板,所述导向板靠近打磨工具的一端设于传送平面的传送方向的两侧边缘处,所述导向板远离打磨工具的一端设于传送平面远离打磨工具的端部,且位于传送平面远离打磨工具端部的两块导向板的端部的间距等于车圈外径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车圈焊接处的不规则性,多采用人工打磨的方式,从而保证车圈的打磨质量,打磨完毕的车圈堆放在打磨工具一旁,待工作人员分别收集,在集中运输到后续加工设备处处理,十分麻烦,因此,收料装置包括在多个打磨工具一侧设置的传送平面,打磨人员将打磨完毕的车圈放置到传送平面上,经传送平面向远离打磨工具的端部传输,车圈在两侧导向板的导向作用下逐渐集中到一处,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收集车圈,进而提高车圈加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收料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传送平面设于机架上,所述机架底端设有用于驱动机架在竖直方向上位移的剪式液压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打磨人员的工作习惯,在传送平面下方设置有机架,并利用机架下方的剪式液压架带动传送平面在竖直方向上位移,从而调整传送平面高度,减缓打磨人员工作疲劳,提高车圈加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远离打磨工具的一端设有集料装置,所述集料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内筒和同轴套设在内筒外的外筒,所述内筒外径等于车圈内径设置,所述外筒内径等于车圈外径设置,所述内筒与外筒顶端与传送平面顶面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提高车圈的收料效率,在传送平面远离打磨工具的端部设置有集料装置,通过同轴设置的内筒和外筒之间的间隙导向车圈堆叠,使车圈能够整齐堆放,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收集车圈。

进一步的,沿所述外筒顶端端面设有U形板,所述U形板开口朝向打磨工具一侧设置,且U形板两侧侧壁分别连接导向板端部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筒顶端设置上U形板,车圈在离开传送平面后两侧被U形板卡住,从而避免车圈脱离集料装置而使集料装置失去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集料装置底部抵接设有收料架,所述收料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相对设有两块竖直设置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内径等于车圈外径设置,所述弧形板的顶端抵接在外筒底端面上,所述弧形板之间竖直设有收料杆,所述收料杆顶端抵接在内筒底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圈在被集料装置导向后落到设置在集料装置下方的收料架上,收料架通过底座上两个相对设置的弧形板卡住车圈,从而将车圈集中到收料架上,以方便工作人员处理堆叠好的车圈;而收料杆能够抵在内筒底部,避免内筒脱离集料装置。

进一步的,两块弧形板之间沿竖直方向滑移设有收料盘,所述收料盘直径等于车圈外径设置,所述收料杆竖直插设在收料盘中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块弧形板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上收料盘,并将收料杆插在收料盘中心,待车圈堆满收料架后,将收料盘取出收料架,以运输方便工作人员取用车圈进行后续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底部设有行走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将车圈取出收料架,在收料架的底座底部装有行走轮,从而将收料架移离集料装置底部。

进一步的,绕所述外筒底端的周壁上阵列设有多个贯通外筒周壁设置的螺孔,所述螺孔中螺纹连接有螺杆,位于外筒内的所述螺杆端部转动连有卡块,所述外筒内壁上配合设有容置槽;所述内筒外周壁上配合开有卡槽,所述卡块能够插设在卡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筒底部还设置有卡块,在移开收料架,取出车圈时,利用螺杆推动卡块卡设于内筒外壁上,不仅能够卡住内筒,避免内筒在收料杆移离后脱离集料装置部分,还能卡住车圈,避免车圈掉落在地面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传送平面和设置在传送平面上的导向板将多个打磨工具处的车圈集中到一处,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收集车圈,提高车圈加工效率;

2.通过集料装置和设置在集料装置下方的收料架将车圈整齐的堆叠在收料架中的收料盘上,以方便工作人员运输车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圈用打磨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集料装置和收料架部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1、打磨工具;2、收料装置;21、剪式液压架;22、机架;23、传送平面;24、导向板;3、集料装置;31、内筒;311、卡槽;32、外筒;321、螺孔;322、螺杆;323、卡块;324、容置槽;33、U形板;4、收料架;41、底座;411、行走轮;42、弧形板;43、收料盘;44、收料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车圈用打磨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打磨工具1,而打磨工具1包括工作台和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打磨机;还包括收料装置2,而收料装置2包括设置在多个打磨工具1一侧的传送平面23,并在传送平面23远离打磨工具1的一端的顶面上竖直设置有两块导向板24,这里,导向板24不与传送平面23相连接,且两块导向板24呈漏斗状设置,导向板24的一端设置在传送平面23传送方向的两侧边缘处,另一端设置在传送平面23远离打磨工具1的端部,且位于传送平面23远离打磨工具1端部的导向板24的端部之间的间距等于车圈外径设置。

这样,打磨人员在利用打磨机将车圈的焊接处打磨光滑后,将车圈放到设置在打磨工具1一旁的传送平面23上,车圈在沿着传送平面23的传送方向移动时经导向板24导向,逐渐集中,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收集打磨完毕的车圈,以进行后续加工,进而提高车圈的加工效率。

而如图1所示,收料装置2还包括机架22,且传送平面23设置在机架22上,在机架22底端设置有剪式液压架21。这样,通过剪式液压架21调整传送平面23所在水平面位置,从而适应打磨人员的操作环境和操作习惯,减缓工作疲劳,增加工作效率。

为了收集被导向板24集中到一处的车圈,如图1所示,在传送平面23远离打磨工具1的一侧设置有集料装置3,而如图2所示,集料装置3包括竖直设置的内筒31和同轴套设在内筒31外的外筒32,且内筒31和外筒32顶端与传送平面23的顶面齐平,这里,内筒31外径等于车圈内径,外筒32内径等于车圈外径设置。这样,车圈在经过导向板24导向脱离传送平面23进入集料装置3处时,被后方的车圈推送到内筒31和外筒32之间的缝隙处,实现对车圈的收集。

在车圈脱离传送平面23时,为了避免车圈偏离集料装置3,如图2所示,在外筒32顶面连接有U形板33,且U形板33开口对准打磨工具1一侧设置,U形板33的两侧侧板分别连接在对应的导向板24端部。这样,U形板33的设置不仅能够连接外筒32,固定外筒32位置,还能导向传送平面23处传出的车圈,避免车圈脱离集料装置3。

另外,如图2所示,在集料装置3下方抵接设置有收料架4,且收料架4包括底座41,在底座41上竖直设置有两块相对设置的弧形板42,而弧形板42的内径等于车圈外径设置;同时,在两个弧形板42之间竖直设置有收料杆44,且收料杆44的顶端抵接在内筒31底端。这样,一方面,收料架4的设置能够收集集料装置3处的车圈,实现车圈的整齐堆叠,方便工作人员运输车圈,另一方面,收料杆44的设置能够顶住外筒32内的内筒31,为内筒31提供支撑,保证集料装置3的功能。

待收料架4装满车圈后,工作人员需要更换取出车圈,因此,如图2所示,在底座41底部设置有行走轮411,在两块弧形板42之间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收料盘43,且收料盘43的直径等于车圈外径设置,并将收料杆44竖直插在收料盘43中心。这样,移出收料架4,拉动收料杆44取出收料盘43上堆叠的车圈,并装入空的收料盘43和收料杆44即可继续收集车圈。

而在移离收料架4后,为了避免内筒31脱离集料装置3,如图3所示,绕外筒32底端的周壁阵列设置有多个贯通外筒32周壁的螺孔321,这里,设置为两个,且相对设置在外筒32底端,在螺孔321中螺纹连接有螺杆322,而为外筒32内侧的螺杆322一端转动连接有卡块323,在内筒31外周壁上配合开有卡槽311,同时,在外筒32的内周壁上配合开有容置槽324。这样,在移开收料架4前,拧动螺杆322带动卡块进入卡槽311,不仅能够卡住内筒31,还能阻止后续的车圈掉出集料装置3;另外,容置槽324的设置能够收纳卡块323,避免卡块323影响到集料装置3和收料架4的连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