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铸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8093发布日期:2019-01-02 22:5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合金铸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铸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铸造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铝合金铸造升液方法浇铸铝合金零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铝液通过升液管直接送入模具进料口,然后进入模具型腔;另外一种是将铝液通过升液管送入储液箱,然后再通过模具进料口进入型腔。前者保温效果不好,多用于一模一腔方式铸造,效率低、铸件废品率高。后者保温效果虽好,但储液箱需加装加热装置加热保温,在储液箱中加装加热装置不仅耗电量大、而且结构复杂、电热管在铝熔液环境中容易损坏、安装和维护成本高,而且由于储液箱体积一般较大,铝熔液在其中加热不均匀,导致铝合金铸件合格率严重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铝熔液在储液箱中加热时安装和维护成本高,铝熔液在其中加热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合金铸造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储液箱和升液管,所述升液管为圆管,所述储液箱内部设有储液腔,其上下端均开口,并在其上端开口处可拆卸地盖设有板状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上具有上下贯穿其的多个连通所述储液腔内部的出液口,所述加热器内位于每个所述出液口四周的位置均围设有电加热元件,所述电加热元件外接电源,每个所述出液口上端均密封连接并连通设有浇口套,且每个所述浇口套内壁均设置有铝熔液保温层。

进一步的,所述铝熔液保温层为硅钙板层,所述硅钙板层与所述浇口套内壁之间设有石棉层。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腔的横截面为圆形,其腔壁为光滑的圆弧面,且上端横截面的面积大于其下端横截面的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腔与所述升液管同轴设置,且其下端端部横截面的直径与所述升液管的内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为横截面面积自上向下逐渐增大的圆台形。

进一步的,所述升液管为钛酸铝升液管,其外侧壁的上部固定套设有用以提高其上部结构强度的金属套管。

进一步的,所述升液管外侧壁的上部设有环形缺口,所述金属套管固定套设于所述环形缺口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缺口上设有至少一个环形槽口,所述金属套管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环形槽口对应的凸环,所述凸环卡接在对应的环形槽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套管外侧壁的上端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储液箱的底部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为环设于所述金属套管上端端部的金属翻边,所述金属翻边与所述金属套管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储液腔上端开口处可拆卸地盖设有板状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上具有上下贯穿其的多个连通所述储液腔内部的出液口,所述加热器内位于每个所述出液口四周的位置均围设有电加热元件,所述电加热元件外接电源,每个所述出液口上端均密封连接并连通设有浇口套,且每个所述浇口套内壁均设置有铝熔液保温层,因此铝熔液在经过浇口套时,温度得以保持,经过本装置充分加热后温度均匀的铝熔液在进入后续的铸件工序时能够充分流动,可靠地保证了铸件的合格率,本实用新型在加热时由于只需要对出液口中的铝熔液加热,因此,耗能低,加热器的安装和维护简单,节省了制造和维修成本,且结构简单,能够在铝合金工艺中广泛使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铝合金铸造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铝合金铸造装置的中的浇口套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铝合金铸造装置;10、储液箱;20、升液管;30、加热器;40、浇口套;11、储液腔;21、金属套管;31、出液口;41、铝熔液保温层;211、凸环;212、金属翻边;411、硅钙板;412、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合金铸造装置100,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安装的储液箱10和升液管20,所述升液管20为圆管,所述储液箱10内部设有储液腔11,其上下端均开口,并在其上端开口处可拆卸地盖设有板状的加热器30,所述加热器30上具有上下贯穿其的多个连通所述储液腔11内部的出液口31,所述加热器30 内位于每个所述出液口31四周的位置均围设有电加热元件,所述电加热元件外接电源,每个所述出液口31上端均密封连接并连通设有浇口套40,且每个所述浇口套40内壁均设置有铝熔液保温层41。

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铸造装置,在储液腔11上端开口处可拆卸地盖设有板状的加热器30,所述加热器30上具有上下贯穿其的多个连通所述储液腔11内部的出液口31,所述加热器30内位于每个所述出液口31四周的位置均围设有电加热元件,所述电加热元件通过穿过所述加热器中的电线外接电源,每个所述出液口31上端均密封连接并连通设有浇口套40,且每个所述浇口套40内壁均设置有铝熔液保温层41,由上述结构可以看出,实用本申请的铝合金铸造装置时,在铝熔液从升液管20进入浇口套40的过程中,因为加热器30内位于每个所述出液口31四周的位置均围设有电加热元件,因此只需要对出液口31中通过的铝熔液加热,其实际被加热的铝熔液远远少于对储液腔中的铝熔液,极大地降低了热能消耗,被加热后的铝熔液就能直接进入浇口套40,又因为在每个所述浇口套40内壁均设置有铝熔液保温层41,因此铝熔液在经过浇口套40时,温度得以保持,经过本装置充分加热后温度均匀的铝熔液在进入后续的铸件工序时能够充分流动,可靠地保证了铸件的合格率,其次,在储液腔11上端开口处可拆卸地盖设有板状的加热器30,其安装和维护简单,也节省了制造和维修成本,能够在铝合金铸造广泛使用。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铝熔液保温层41为硅钙板层411,所述硅钙板层411与所述浇口套40内壁之间设有石棉层412,硅钙板在建筑装修领域广泛用于制作防火墙、防火门、室内吊顶,其隔热效果好,质轻强度高,可以有效保证铝熔液的温度不逸散,其次,石棉的设置进一步的提升保温效果。

由于铝熔液表面张力较大,表面易呈球面,为了使铝熔液在输出过程中表面能够保持水平面的状态,所述储液腔11的横截面为圆形,其腔壁为光滑的圆弧面,且上端横截面的面积大于其下端横截面的面积;同时储液腔11与所述升液管20同轴设置,且其下端端部横截面的直径与所述升液管20的内径相等,可以防止铝熔液经升液管20进入所述储液腔11时受到阻碍;优选的,所述出液口31为横截面面积自上向下逐渐增大的圆台形,出液口31为上端截面小于下端截面的圆台形状可以保证铝熔液通过出液口31时的流速。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升液管20 为钛酸铝升液管,其外侧壁的上部固定套设有用以提高其上部结构强度的金属套管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液管20外侧壁的上部设有环形缺口,所述金属套管固定套设于所述环形缺口外侧,具体地,可以在所述环形缺口少设有两个环形槽口,所述金属套管21的内壁对应于两个所述环形槽口分别设有两个凸环211;所述金属套管21外侧壁的上端设有支撑部212,所述支撑部212与所述储液箱10的底部相抵;所述支撑部212为环设于所述金属套管21上端端部的金属翻边,所述金属翻边与所述金属套管21一体成型;除此之外,也可以在金属套管的上端端部沿其外侧均匀间隔设置支撑块。

钛酸铝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热震性能和耐侵蚀性,且与铝熔液不润湿,能够保证铝熔液平稳顺畅上升,同时,铝液上升过程中不与铁质材料接触,防止了铝熔液增铁,其次;采用金属套管包裹于钛酸铝管上部,弥补了钛酸铝管强度低的缺点,提高了其强度,升液管与铸造模具接触处为金属材料,保护了升液管内部的钛酸铝材料不受破坏。同时减少了钛酸铝材料的用量,降低了成本;在金属套管21外侧壁的上端设有支撑部212,所述支撑部212与所述储液箱10的底部相抵,该支撑部的设置有效提高了升液管的承重能力,保证了整个铝合金铸造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