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末成型机的收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5530发布日期:2019-02-11 00:3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末成型机的收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成型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粉末成型机的收料装置。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农机、汽车、机床、冶金、化工、轻工、地质勘查、交通运输等方面,它具有独特的化学组成和机械、物理性能,而这些性能是用传统的熔铸方法无法获得的;运用粉末冶金技术可以直接制成多孔或形状复杂、半致密或全致密材料和制品,如 含油轴承、齿轮、凸轮、导杆、刀具等;一般的粉末成型机压制而成的金属基结构件,其制造完成从设备上出料时需要采用接料工具进行接料。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7372280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粉末成型机成品收集通道,包括位于粉末成型机工作台出料端的L形倾斜通道,L形倾斜通道上端插套有可移动的升降通道,升降通道上表面两侧开有槽口,槽口配合安装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内插套有第二挡板,升降通道顶端焊接有工作台固定架。该实用新型的收集通道插套有可移动的升降通道,并且可以根据粉末成型机工作台的高度自由拉伸,适用不同高度的工作台,升降通道两侧安装有挡板,确保成品顺利滑落至集料箱中。

但上述技术方案中从收集通道落至集料箱中的零件易堆积在收集通道与集料箱的连接口处,阻挡收集通道中的零件进入集料箱,降低了收集效率,影响了收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末成型机的收料装置,其具有使得零件均匀分散于收料框内、防止堆积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粉末成型机的收料装置,包括位于成型机本体出料口的下料轨道,所述下料轨道远离成型机本体一侧设置有收料框,所述收料框位于固定于地面的支撑座上,所述下料轨道朝向收料框倾斜设置,所述收料框水平设置,所述收料框上方竖直设置有抵接于零件的疏导刷,所述疏导刷沿垂直于零件下料方向横跨收料框设置,且所述疏导刷沿零件下料方向滑移连接于收料框上方,所述疏导刷连接有驱动其滑移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疏导刷沿零件下料方向刷动收料框上的零件,防止零件堆积在收料框和下料轨道的连通口处,使得零件均匀分散于收料框内,维持了收料框内的收集速度,并使得收料框内容积被充分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两个平行于疏导刷设置的传送辊和连接于两个传送辊的传送带,两个所述传送辊分别位于收料框两端,所述疏导刷垂直连接于传送带,其中一个所述传送辊端部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两个所述传送辊的转动轴两端定位旋转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竖直固定于地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传送辊转动,并带动传送带移动,靠近收料框一侧的传送带与零件下料方向同向,疏导刷随传送带移动和转动, 并不断将收料框和下料轨道连接口处的零件均匀分散至收料框内。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上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疏导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疏导刷将收料框上的零件分散均匀,提高了分散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疏导刷包括分别竖直连接于传送带两侧的底杆、分别滑移连接于两根所述底杆的两根竖杆和连接两侧所述竖杆的刷部,所述竖杆和底杆间设有固定两者相对位置的紧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零件大小,调节底杆和竖杆的相对距离,并用紧固件固定,从而底杆和竖杆的总长调节并固定,刷部与收料框的距离与零件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底杆沿其长度方向开有条形槽,所述紧固件包括穿过条形槽与竖杆拧紧固定的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竖杆滑移入底杆的长度,并将螺栓穿过条形槽与竖杆拧紧固定,竖杆与底杆即可保持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轨道靠近收料框一侧端部转动连接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连接有将其关合于下料轨道端部的锁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换收料框时,转动导料板使其关合于下料轨道处,并用锁紧件固定,零件暂时堆积于下料轨道底部,防止其掉落于地面。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件包括转动连接于下料轨道端部外壁的条形固定板和连接于导料板侧壁对应位置的卡柱,所述条形固定板上开有与卡柱相配的卡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条形固定板,使其卡口卡于卡柱上,导料板即可固定在关合于下料轨道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收料框包括底板和竖直连接于底板周壁的四个侧板,其中一侧所述侧板与底板铰接,且通过搭扣固定于相邻侧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铰接侧侧板与相邻侧板解锁,便于将收料框内的零件倾倒入下一道工序的进料口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收料框上方设置沿零件下料方向移动的疏导刷,疏导刷使得零件均匀分散于收料框内,防止零件堆积在收料框和下料轨道的连通口处,维持了收料框内的收集速度,并使得收料框内容积被充分利用;

2.通过设置传送辊、传送带和电机,疏导刷垂直连接于传送带,电机驱动传送辊转动,并带动传送带移动,靠近收料框一侧的传送带与零件下料方向同向,疏导刷随传送带移动和转动,即可不断将收料框和下料轨道连接口处的零件均匀分散至收料框内。

附图说明

图1一种粉末成型机的收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一种粉末成型机的收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01、成型机本体;1、下料轨道;11、导料板;12、条形固定板;121、卡口;13、卡柱;2、收料框;22、侧板;23、搭扣;3、支撑座;4、疏导刷;41、底杆;411、条形槽;42、竖杆;43、刷部;44、螺栓;5、驱动件;51、传送辊;511、电机;52、传送带;5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粉末成型机的收料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位于成型机本体01出料口的下料轨道1,下料轨道1远离成型机本体01一侧设置有收料框2,收料款放置于固定于地面的支撑座3上,下料轨道1朝向收料框2倾斜设置,收料框2水平设置,经成型机本体01冲压成型后的零件沿下料轨道1落入收料框2中。收料框2上方竖直设置有疏导刷4,疏导刷4与收料框2内的零件抵接,疏导刷4沿垂直于零件下料方向横跨收料框2设置,且疏导刷4沿零件下料方向滑移连接于收料框2上方,疏导刷4连接有驱动其滑移的驱动件5,从而驱动件5驱动疏导刷4沿零件下料方向刷动收料框2上的零件,防止零件堆积在收料框2和下料轨道1的连通口处,使得零件均匀分散于收料框2内,维持了收料框2内的收集速度,并使得收料框2内容积被充分利用。

如图2所示,驱动件5包括两个平行于疏导刷4设置的传送辊51和连接于两个传送辊51的传送带52,两个传送辊51分别位于收料框2两端,疏导刷4垂直连接于传送带52,其中一个传送辊51端部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511,两个传送辊51的转动轴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于地面的支撑杆53,传送辊51的转动轴与支撑杆53定位旋转连接。电机511驱动传送辊51转动,并带动传送带52移动,靠近收料框2一侧的传送带52与零件下料方向同向,疏导刷4随传送带52移动和转动,并不断将收料框2和下料轨道1连接口处的零件均匀分散至收料框2内。

如图2所示,为了加快收料框2内的零件均匀分散,传送带52上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疏导刷4,多个疏导刷4将收料框2上的零件分散均匀,提高了分散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由于零件大小存在差异,为了使得疏导刷4刷动零件的力度适宜,需要调节疏导刷4与收料框2的垂直距离,疏导刷4包括竖直连接于传送带52两侧的底杆41、滑移连接于两侧底杆41的两根竖杆42和连接于两侧竖杆42的刷部43,竖杆42和底杆41间设有固定两者相对位置的紧固件。底杆41沿其长度方向开有条形槽411,紧固件包括穿过条形槽411与竖杆42拧紧固定的螺栓44,根据零件大小,调节底杆41和竖杆42的相对距离,并用螺栓44穿过条形槽411拧紧,从而底杆41和竖杆42的总长调节并固定,刷部43与收料框2的距离与零件适配。

如图2和图4所示,由于在更换收料框2时,下料轨道1上不断有零件下滑掉落,为了防止零件掉落于地面,下料轨道1靠近收料框2一侧端部转动连接有导料板11,导料板11连接有将其关合于下料轨道1端部的锁紧件,锁紧件包括转动连接于下料轨道1端部外壁的条形固定板12和连接于导料板11侧壁对应位置处的卡柱13,条形固定板12上开有与卡柱13相配的卡口121。更换收料框2时,转动导料板11使其关合于下料轨道1处,并转动条形固定板12,使其卡口121卡于卡柱13上,导料板11固定在关合于下料轨道1的状态,零件暂时堆积于下料轨道1底部;待空收料框2放置于下料轨道1下方后,将条形固定板12转离卡柱13,导料板11自然垂下,起到引导零件落入收料框2内的作用。

如图2所示,收料框2包括底板和竖直连接于底板周壁的四个侧板22,其中一个侧板22与底板铰接,且通过搭扣23固定于相邻侧板22,从而将铰接侧侧板22与相邻侧板22的搭扣23解锁,使得铰接侧侧板22自然垂下,便于将收料框2内的零件倾倒入下一道工序的进料口处。

工作过程:根据零件大小,调节底杆41和竖杆42的相对距离,并用螺栓44穿过条形槽411拧紧,从而底杆41和竖杆42的总长调节并固定,刷部43与收料框2的距离与零件适配。经成型机本体01冲压成型后的零件沿下料轨道1落入收料框2中,电机511驱动传送辊51转动,并带动传送带52移动,靠近收料框2一侧的传送带52与零件下料方向同向,疏导刷4随传送带52移动和转动,沿零件下料方向刷动收料框2上的零件,防止零件堆积在收料框2和下料轨道1的连通口处,使得零件均匀分散于收料框2内,维持了收料框2内的收集速度,并使得收料框2内容积被充分利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