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磨床用薄壁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4221发布日期:2019-01-22 22:00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数控磨床用薄壁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磨床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数控磨床用薄壁夹具。



背景技术:

阀套是转向器的关键零件,阀套内孔加工是该零件的关键工序。目前采用磨削和珩磨二种工艺方案,达到内孔的最终精度。因阀套的壁厚比较薄。采用磨削工艺时,为了减少装夹变形,夹具是当前技术的难点。现有转向器阀套的装夹方式,采用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方式是采用液压薄膜卡盘夹紧阀套外圆,左端面定位,此种方式使阀套在装夹过程中产生变形,从而影响了零件的加工精度。另一种方式采用手动三爪或四爪卡盘通过胎具,夹紧阀套外圆,左端面定位,此种方式需手动校料,控制好夹紧力,减少装夹变形。此种方式装夹校料时间长,而且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极高,从而影响了零件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数控磨床用薄壁夹具,该薄壁夹具保证加工的精度,又降低成本,操作又方便,扩大了数控内圆磨床的应用范围。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数控磨床用薄壁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的腔体中固定内薄膜、外薄膜,所述内薄膜、外薄膜两者外圈端面之间通过套相间隔,内薄膜、外薄膜两者内孔通过推杆套支撑间隔;壳体的内孔中固定支承,支承端部伸入推杆套内孔中;壳体的内孔中还设置有推移部件,推移部件能够轴向移动且推移部件的作用端与内薄膜、推杆套的内端结合面处相配合;内薄膜、外薄膜两者设有呈圆周状布置的若干卡爪,其中内薄膜上的卡爪穿过推杆套上的表面开设的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移部件包括拉杆、设置于拉杆上并由拉杆带动的顶套、滑动设置于壳体的通孔内并由顶套带动的顶针,顶针的作用端与内薄膜、推杆套两者端面结合处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导柱,顶套的导向孔套设于导柱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套具有圆环部,顶针连接于圆环部上,圆环部的外圆周置于壳体的第一台阶孔中,壳体上对应于第一台阶孔的外侧设置第二台阶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薄膜、套及外薄膜通过第一螺钉紧固连接,内薄膜、套及外薄膜通过第四螺钉紧固连接于壳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薄膜及外薄膜左侧都设有呈圆周状布置的八个起平衡作用的凸台,右侧也设有呈圆周状布置的八个能安装卡爪的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零件的加工精度高;操作方便,节省辅助时间,提高工效;提高数控内圆磨床的实用性和应用广泛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中,包括导柱1、壳体2、第一台阶孔2-1、第二台阶孔2-2、内薄膜3、套4、第一螺钉5、第二螺钉6、卡爪7、推杆套8、支承9、试件10、第三螺钉11、外薄膜12、第四螺钉13、顶针14、顶套15、拉杆16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数控磨床用薄壁夹具,包括壳体2,壳体2的腔体中固定内薄膜3、外薄膜12,所述内薄膜3、外薄膜12两者外圈端面之间通过套4相间隔,内薄膜3、外薄膜12两者内孔通过推杆套8支撑间隔;壳体2的内孔中固定支承9,支承9端部伸入推杆套8内孔中;壳体2的内孔中还设置有推移部件,推移部件能够轴向移动且推移部件的作用端与内薄膜3、推杆套8的内端结合面处相配合;内薄膜3、外薄膜12两者设有呈圆周状布置的若干卡爪7,其中内薄膜3上的卡爪穿过推杆套8上的表面开设的孔。

推移部件包括拉杆16、设置于拉杆16上并由拉杆16带动的顶套15、滑动设置于壳体2的通孔内并由顶套15带动的顶针14,顶针14的作用端与内薄膜3、推杆套8两者端面结合处相配合。

壳体2上还设置有导柱1,顶套15的导向孔套设于导柱1上。

顶套15具有圆环部,顶针14连接于圆环部上,圆环部的外圆周置于壳体2的第一台阶孔2-1中,壳体2上对应于第一台阶孔2-1的外侧设置第二台阶孔2-2。

内薄膜3、套4及外薄膜12通过第一螺钉5紧固连接,内薄膜3、套4及外薄膜12通过第四螺钉13紧固连接于壳体2上。

内薄膜3及外薄膜12左侧都设有呈圆周状布置的八个起平衡作用的凸台,右侧也设有呈圆周状布置的八个能安装卡爪7的凸台。

本实用新型夹具装配时,先将推杆套8通过套4、第一螺钉5固定在外薄膜12与内薄膜3之间,再检测推杆套8的左端A面与内薄膜3的B面的高度差,然后磨削推杆套8的左端A面,使推杆套8的左端A面与内薄膜3的B面齐平。

本实用新型在装夹过程中,由于内薄膜3和外薄膜12上都装有八个卡爪7,所以试件10的前后外圆都是由八个支撑点组成的夹持面夹紧的。这种装夹方式,夹持点多,在保证加工安全的情况下,减少试件的装夹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由附图1可知,加工试件10时,在夹具油缸的作用下,拉杆16通过顶套15带动三个顶针14一起向右运动,此时顶套15沿着导柱1向右直线运动。向右运动过程中,顶针14的右端C面与推杆套8的左端A面及内薄膜3的B面接触后一起向右运动,顶开内薄膜3及外薄膜12,卡爪7张开,可方便上下料。工件夹紧时,先将试件10左端面靠在支承9上,再在夹具油缸的作用下,拉杆16通过顶套15带动三个顶针14一起向左运动,在顶针14的右端C面与推杆套8的左端A面及内薄膜3的B面脱开后,再在内外薄膜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内薄膜3上装有八个卡爪7组成的夹持面夹紧试件10的后端,外薄膜12上装有八个卡爪7组成的夹持面夹紧试件10的前端,从而达到外圆定心,端面定位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