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钝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9440发布日期:2019-02-10 22:38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温钝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温钝化装置。



背景技术:

钝化是将金属置于装有钝化液的钝化槽中进行处理、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能够减缓腐蚀的钝化膜的过程。现有技术中,常规的钝化槽多为敞口形式,通过在钝化槽底部设计蒸汽盘管和冷却水盘管来分别对钝化液进行加热和降温,钝化槽内还设计具有通气孔的通气管,以起到促进钝化液流动的效果,但是这样存在的缺陷是:由于钝化槽为敞口形式,钝化液不断挥发的同时还存在放热或吸热的过程,钝化液的稳定性极易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上依靠蒸汽盘管和冷却水盘管对钝化液进行加热和降温,钝化液的温度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金属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钝化液中进行处理都有可能导致钝化膜成型不完整,同时还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从而影响金属的钝化效果,钝化质量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恒温钝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恒温钝化装置,包括钝化槽和设于所述钝化槽上供钝化液进出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出水口的位置,所述钝化槽上设有相配合使用的槽盖,还包括设于所述钝化槽内对上部钝化液进行冷却或加热的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一端部连接有第一支管并藉由所述第一支管穿设所述钝化槽后连接冷风机,所述螺旋管的另一端部连接有第二支管并藉由所述第二支管穿设所述钝化槽后连接气体收集箱,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上分别设有控制气体流通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气体收集箱连接有用于反向排送气体的风机,所述第一支管上设有与其相连通的、位于螺旋管与第一支管连接处至所述第一阀门路径上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有控制气体流通的第三阀门,还包括控制器、设于所述钝化槽内用于伸入钝化液中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冷风机、风机、温度传感器以及各阀门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槽盖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钝化槽的开口上端面。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螺旋管横向布置于所述钝化槽内。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螺旋管两端部之间的纵向距离不低于所述钝化槽高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钝化槽的底部设有增加钝化液流动性的搅拌机构。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多个潜水搅拌机、以及对应于各潜水搅拌机分别设置的镂空防护罩。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体收集箱上设有用于排出气体的排气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在钝化槽的开口上端面特定设计相配合的槽盖,避免经由进水口通入的钝化液挥发的同时阻止其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为金属的钝化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数据来判断钝化液的温度,温度过高时,控制器通过控制冷风机以及相应阀门向螺旋管通入冷气来冷却钝化液、冷气吸收热量后存储至气体收集箱以待重复利用,温度过低时,控制器通过控制风机以及相应阀门将气体收集箱中的气体反向排送至螺旋管来加热钝化液、并最终经由排气管排出,由此可以保证钝化液达到恒温的效果,并且由于钝化槽内设计的螺旋管用于对上部钝化液进行冷却或加热,根据对流原理,钝化液能够形成自然对流效果,从而保证钝化液的温度分布均匀。这种装置能够真正有效的控制钝化液的温度,保证钝化膜成型的完整度,从而大大提升金属的钝化效果,保证钝化质量,同时还能避免资源浪费。

2)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将螺旋管两端部之间的纵向距离设计为不低于钝化槽高度的一半,延长了气体在螺旋管中的流通路径,从而增加能耗利用率,有利于提升钝化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钝化槽底部设计的潜水搅拌机能够在钝化液自然对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其流动性,进一步保证钝化液温度均匀,同时还能起到充分搅拌的作用,保证金属表面生成完整致密的钝化膜,进一步提升钝化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中,潜水搅拌机外部套设的镂空防护罩能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同时避免与金属的直接接触,保证钝化过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钝化槽;1a、进水口;1b、出水口;2、槽盖;3、螺旋管;4、第一支管;4a、第一阀门;5、冷风机;6、第二支管;6a、第二阀门;7、气体收集箱;8、风机;9、排气管;9a、第三阀门;10、温度传感器;11、潜水搅拌机;12、镂空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结合附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恒温钝化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包括钝化槽1和设于所述钝化槽1上供钝化液进出的进水口1a和出水口1b,所述进水口1a的位置高于所述出水口1b的位置,如图所示,所述钝化槽1上还设有相配合使用的槽盖2,并且所述槽盖2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钝化槽1的开口上端面。

所述装置还包括横向布置于所述钝化槽1内对上部钝化液进行冷却或加热的螺旋管3,所述螺旋管3两端部之间的纵向距离不低于所述钝化槽1高度的一半。如图所示,所述螺旋管3的一端部连接有第一支管4并藉由所述第一支管4穿设所述钝化槽1后连接冷风机5,所述第一支管4上设有控制气体流通的第一阀门4a;所述螺旋管3的另一端部连接有第二支管6并藉由所述第二支管6穿设所述钝化槽1后连接气体收集箱7,所述第二支管6上设有控制气体流通的第二阀门6a,并且所述气体收集箱7上还设有用于排出气体的排气口。

所述气体收集箱7还连接有用于反向排送气体的风机8,所述第一支管4上设有与其相连通的、位于螺旋管3与第一支管4连接处至所述第一阀门4a路径上的排气管9,所述排气管9上设有控制气体流通的第三阀门9a。

其次,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器、设于所述钝化槽1内用于伸入钝化液中的温度传感器10,所述冷风机5、风机8、温度传感器10以及各阀门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此外,所述钝化槽1的底部还设有增加钝化液流动性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三个等距分布的潜水搅拌机11、以及对应于各潜水搅拌机11分别设置的镂空防护罩12。

本实施例具体工作时,钝化液经由进水口1a通入钝化槽1直至没过螺旋管3,并保证温度传感器10的下部能够伸入钝化液中,钝化槽1开口上端面的槽盖2能够有效避免钝化液挥发、同时阻止其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保证钝化液的稳定性。接着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10所检测的数据来判断钝化液的温度,当钝化液的温度过高时,控制器向冷风机5发送启动指令、同时打开第一阀门4a和第二阀门6a,冷气沿着第一支管4通入螺旋管3中,为了提高冷气的利用率,可在通入冷气后关闭第一阀门4a和第二阀门6a使得冷气在螺旋管3中静置一定时间,待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钝化液的温度不再继续降低时,再通过控制器打开第一阀门4a和第二阀门6a,继续向螺旋管3中送入冷气,使用过的冷气则沿着第二支管6存储至气体收集箱7中以待重复利用,从而达到冷却钝化液的目的;当钝化液的温度过低时,控制器向风机8发送启动指令、同时打开第二阀门6a和第三阀门9a(此时第一阀门4a处于关闭状态),气体收集箱7中的气体被反向排送至螺旋管3中加热钝化液,同样的,为了提高气体的利用率,可在通入气体后关闭第二阀门6a和第三阀门9a使得气体在螺旋管3中静置一定时间,待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钝化液的温度不再继续升高时,再通过控制器打开第二阀门6a和第三阀门9a,继续向螺旋管3中送入气体,使用过的气体则依次沿着第一支管4和排气管9排出,由此可以保证钝化液达到恒温的效果。由于螺旋管3两端部之间的纵向距离不低于钝化槽1高度的一半,延长了气体在螺旋管3中的流通路径,从而增加能耗利用率,提升了钝化效果。

此外,上部钝化液在进行冷却或加热时,根据对流原理,钝化槽1内的钝化液能够形成自然对流效果,在此基础上,借助潜水搅拌机11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增加钝化液的流动性,保证钝化液的温度分布均匀,另一方面还能起到充分搅拌的作用,保证金属表面生成完整致密的钝化膜,提升钝化效果,而潜水搅拌机11外部套设的镂空防护罩12则具有一定保护作用,避免与金属直接接触,保证钝化过程的稳定性。这种装置能够真正有效的控制钝化液的温度,保证钝化膜成型的完整度,从而大大提升金属的钝化效果,保证钝化质量,同时还能避免资源浪费。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