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身消失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7673发布日期:2019-09-20 23:0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床身消失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身消失模。



背景技术:

消失模铸造(又称实型铸造)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石蜡或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现有的消失模铸造方法中的消失模为一个不可拆分开的整体结构,方法是将其放置在一个砂箱内打砂并开浇道,在浇筑液态铸铁时,被燃烧掉,由于在消失模的燃烧时从浇道口处朝着远离浇道口的方向慢慢的燃烧,所以消失模可能会对浇道造成堵塞,使得浇筑难以持续,尤其是诸如机床床身等结构较复杂的铸件,另一方面,消失模燃烧后的产物由于浇筑液态铸铁而不能从浇筑口排出,而只能混在铸造的产品内,造成铸造出的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的报废率高,泡沫燃烧掉对泡沫本申也是一种浪费,与当下的环保理念是相悖的。在铸造结构较复杂的铸件时,向砂箱内打砂时常并不能保证砂箱内除消失模外的所有空间内都填满了砂,而这些空间在浇注时也会被填充上融熔的铸铁,一方面导致铸造所用的铸铁量增加,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铸件的重量,使得整个铸件的质量不合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床身消失模,解决现有技术中床身在铸造中由于消失模燃烧而导致空气污染严重以及产品质量不稳定、报废率高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床身消失模,包括前立板、后立板、左立板、右立板和底板,所述的前立板、左立板、后立板与右立板首尾相接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支撑结构。

所述的底板的四边分别与前立板、左立板、后立板和右立板底端连接,所述的底板的下表面沿左右方向开有贯穿其两端的长槽,在长槽的右端设置有向下的矩形凸起,所述的凸起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底板上位于凸起的部位开有多个底通孔,所述的底板的后部靠近右端处开有多个油孔,所述的底板上自前向后平行的设置有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第三立板,在底板上自左向右设置有多个平行的第四立板,报述的第四立板与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第三立板垂直交叉,所述的第二立板与第三立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斜板,所述的第一斜板穿过第四立板并且所述的第一斜板的右端向下倾斜,所述的第四立板上位于第一斜板以上的部位开有第一方形通孔,位于底板中部相邻的两个第四立板上设置有第二斜板,所述的第二斜板的前端向下倾斜,所述的第二立板顶部设置有第三斜板,第三立板顶部设置有第四斜板,所述的第三斜板与第四斜板的右端向下倾斜,并且所述的第三斜板与第四斜板右端的上表面与第二斜板的上表面相接,所述的第三斜板的上部设置有前后两个第一斜立板,所述的第四斜板的上部设置有前后两个第二斜立板,左侧一个第一斜立板的顶端与第一立板的顶端连接,右侧一个第一斜立板的顶端与左侧一个第二斜立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右侧一个第二斜立板的顶端与后立板顶端的第三斜立板连接,所述的第一立板与前立板的顶端采用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的底板上方设置有第一水平板,所述的第一水平板的右端与右立板连接,在第一水平板的左侧开有贯穿其上下的第一腰形孔,第一水平板的右侧开有贯穿其上下的圆角矩形状的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一水平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水平板,所述的第二水平板的左侧开有圆孔,第二水平板的右侧开有矩形孔且所述的矩形孔前后方向的宽度小于圆孔的直径,所述的圆孔与矩形孔相接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二通孔的孔壁由竖直连接板与第一水平板上表面连接。

所述的前立板的前侧设置有左前倾斜板、右前倾斜板和前水平板,所述的前水平板的后端与前立板的前表面连接,所述的左前倾斜板的右端以及右前倾斜板的左端向下倾斜,并且所述的左前倾斜板的右端和右前倾斜板的左端分别与前水平板的左端和右端连接,所述的前水平板上开有圆角矩形状的漏水孔,所述的第二斜板的前端与前水平板连接,所述的前立板的前方设置有前连接板、左前连接板和右前连接板,所述的前连接板的底端从左向右分别与左前倾斜板、前水平板和右前倾斜板的前端相连,所述的左前连接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连接板的左端和左立板的前端连接,左前连接板的底端与左前倾斜板的左端连接,所述的右前连接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连接板的右端和右立板的前端连接,右前连接板的底端与右前倾斜板的右端连接。

所述的后立板的后侧设置有左后倾斜板、右后倾斜板和后水平板,所述的后水平板的后端与后立板的后表面连接,所述的左后倾斜板的右端和右后倾斜板的左端均向下倾斜并且左后倾斜板的右端和右后倾斜板的左端分别与后水平板的左端和右端连接,所述的第二斜板的后端与后水平板的下部连接,所述的后立板的后侧设置有后连接板,所述的后连接板的下端从左向右分别与左后倾斜板、后水平板和右后倾斜板的后端连接,所述的左后倾斜板的左端设置有左后连接板,左后连接板的前端、后端和下端分别与左立板的后端、后连接板的左端和左后倾斜板的左端连接,所述的右后倾斜板的右端设置有右后连接板,所述的右后连接板的前端、后端和下端分别与右立板的后端、后连接板的右端和右后倾斜板的右端连接,所述的左后倾斜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左加强板,所述的左加强板的前端与后端分别与后立板的后表面和后连接板的前表面连接,所述的右后倾斜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右加强板,所述的右加强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后立板的后表面和后连接板的前表面连接。

所述的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单元和第二底板单元,所述的第一底板单元有右端开有形状与第二底板单元的形状相同的装配孔,所述的油孔开设在所述的第二底板单元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处均采用胶粘固定。

本申请的消失模可在多个砂箱内打砂形成完整的砂型,在消失模的各个空间内均可方便的填上砂,以形成完整的砂型,在浇筑液态的铸铁前,先将各个砂箱内的消失模挖出来,因此消失模不会在浇注过程中燃烧掉,避免了由于消失模的燃烧而造成的污染,另一方面,浇筑获得的床身内没有消失模燃烧后留下的残留物,铸造的产品质量更稳定,由于本申请挖出了消失模,液态铸铁在砂箱内的流动没有阻挡,本申请的浇筑成型率基本达到了100%,消失模的报废率极低,本实用新型中的底板由两部分构成,可在第二底板单元处单独打砂形成砂芯,方便将消失模从砂箱中挖出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铸造床身时消失模可较为方便的从砂箱内取出,浇注时没有消失模燃烧,铸造的环境污染降低,由于没有消失模的燃烧残留物或气体在床身内,床身的产品质量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示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4的C-C剖视图。

图7是图4的D-D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11是图1的E-E剖视图。

图12是图3的F-F剖视图。

图13是图12的H-H剖视图。

图14是图13的L-L剖视图。

图15是图12的I-I剖视图。

图16是图15的G-G剖视图。

其中:1、前立板;2、后立板;3、左立板;4、右立板;5、底板;6、长槽;7、凸起;8、通孔;9、油孔;10、第一立板;11、第二立板;12、第三立板;13、第四立板;14、第一斜板;15、第一方形通孔;16、第二斜板;17、第三斜板;18、第四斜板;19、第一斜立板;20、第二斜立板;21、第一连接板;22、第三斜立板;23、第二连接板;24、第一水平板;25、第一腰形孔;26、第一通孔;27、第二水平板;28、圆孔;29、矩形孔;30、竖直连接板;31、左前倾斜板;32、右前倾斜板;33、前水平板;34、漏水孔;35、前连接板;36、左前连接板;37、右前连接板;38、左后倾斜板;39、右后倾斜板;40、后水平板;41、后连接板;42、左后连接板;43、右后连接板;44、左加强板;45、右加强板;46、左前水平板;47、右前水平板;48、左前支撑板;49、右前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16所示的床身消失模,包括前立板1、后立板2、左立板3、右立板4和底板5,所述的前立板1、左立板3、后立板2与右立板4首尾相接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支撑结构,所述的前立板1的前表面与左立板3的前端面和右立板4的前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后立板2的后表面与左立板3的后端面和右立板4的后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前立板1、后立板2、左立板3、右立板4和底板5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所述的底板5的四边分别与前立板1、左立板3、后立板2和右立板4底端连接。

所述的底板5的下表面沿左右方向开有贯穿其两端的长槽6,在长槽6的右端设置有向下的矩形凸起7,所述的凸起7的下表面与底板5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底板5上位于凸起7的部位开有多个底通孔8,所述的底板5的后部靠近右端处开有多个油孔9,所述的底板5上表面自前向后平行的设置有第一立板10、第二立板11和第三立板12,所述的第一立板10、第二立板11和第三立板12均与前立板1平行,在底板5上自左向右设置有多个平行的第四立板13,报述的第四立板13与第一立板10、第二立板11和第三立板12垂直交叉,所述的第二立板11与第三立板12之间设置有第一斜板14,所述的第一斜板1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二立板11和第三立板12相向的表面连接,所述的第一斜板14穿过第四立板13并且所述的第一斜板14的右端向下倾斜,所述的第四立板13上位于第一斜板14以上的部位开有第一方形通孔15,位于底板5中部相邻的两个第四立板13上设置有第二斜板16,所述的第二斜板16的前端向下倾斜,所述的第二立板11顶部设置有第三斜板17,第三立板12顶部设置有第四斜板18,所述的第三斜板17与第四斜板18的右端向下倾斜,并且所述的第三斜板17与第四斜板18右端的上表面与第二斜板16的上表面相接,所述的第三斜板17的上部设置有前后两个第一斜立板19,所述的第四斜板18的上部设置有前后两个第二斜立板20,左侧一个第一斜立板19的顶端与第一立板10的顶端连接,右侧一个第一斜立板19的顶端与左侧一个第二斜立板20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21,右侧一个第二斜立板20的顶端与后立板2顶端的第三斜立板22连接,所述的第一立板10与前立板1的顶端采用第二连接板23连接,所述的底板5上方设置有第一水平板24,所述的第一水平板24的右端与右立板4连接,在第一水平板24的左侧开有贯穿其上下的第一腰形孔25,第一水平板24的右侧开有贯穿其上下的圆角矩形状的第一通孔26,所述的第一水平板2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水平板27,所述的第二水平板27的左侧开有圆孔28,第二水平板27的右侧开有矩形孔29且所述的矩形孔29前后方向的宽度小于圆孔28的直径,所述的圆孔28与矩形孔29相接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二通孔的孔壁由竖直连接板30与第一水平板24上表面连接。

所述的前立板1的前侧设置有左前倾斜板31、右前倾斜板32和前水平板33,所述的前水平板33的后端与前立板1的前表面连接,所述的左前倾斜板31的右端以及右前倾斜板32的左端向下倾斜,并且所述的左前倾斜板31的右端和右前倾斜板32的左端分别与前水平板33的左端和右端连接,所述的左前倾斜板31与右前倾斜板32的后端分别与前立板1前表面的左部与右部连接,所述的前水平板33上开有圆角矩形状的漏水孔34,所述的第二斜板16的前端与前水平板33连接,所述的前立板1的前方设置有前连接板35、左前连接板36和右前连接板37,所述的前连接板35的底端从左向右分别与左前倾斜板31、前水平板33和右前倾斜板32的前端相连,所述的左前连接板36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连接板35的左端和左立板3的前端连接,左前连接板36的底端与左前倾斜板31的左端连接,所述的右前连接板37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连接板35的右端和右立板4的前端连接,右前连接板37的底端与右前倾斜板32的右端连接。

所述的后立板2的后侧设置有左后倾斜板38、右后倾斜板39和后水平板40,所述的后水平板40的后端与后立板2的后表面连接,所述的左后倾斜板38的右端和右后倾斜板39的左端均向下倾斜并且左后倾斜板38的右端和右后倾斜板39的左端分别与后水平板40的左端和右端连接,所述的第二斜板16的后端与后水平板40的下部连接,所述的后立板2的后侧设置有后连接板41,所述的后连接板41的下端从左向右分别与左后倾斜板38、后水平板40和右后倾斜板39的后端连接,所述的左后倾斜板38的左端设置有左后连接板42,左后连接板42的前端、后端和下端分别与左立板3的后端、后连接板41的左端和左后倾斜板38的左端连接,所述的右后倾斜板39的右端设置有右后连接板43,所述的右后连接板43的前端、后端和下端分别与右立板4的后端、后连接板41的右端和右后倾斜板39的右端连接,所述的左后倾斜板38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左加强板44,所述的左加强板44的前端与后端分别与后立板2的后表面和后连接板41的前表面连接,所述的右后倾斜板39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右加强板45,所述的右加强板45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后立板2的后表面和后连接板41的前表面连接。

所述的底板5包括第一底板单元和第二底板单元,所述的第一底板单元有右端开有形状与第二底板单元的形状相同的装配孔,所述的油孔9开设在所述的第二底板单元上。本实用新型中在左前倾斜板31和右前倾斜板32的下方分别设置有左前水平板46和右前水平板47,所述的左前水平板46与右前水平板47的顶部分别设直有左前支撑板48和右前支撑板49,所述的左前支撑板48和右前支撑板49的顶部分别可用于与左前倾斜板31和右前倾斜板32的上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左前支撑板48和右前支撑板49分别与左前倾斜板31和右前倾斜板32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的左前水平板46与左前倾斜板31的右部连接,右前水平板47与右前倾斜板32的左部粘接在一起,所述的左前倾斜板31和右前倾斜板32为在使用时可与左前支撑板48和右前支撑板49相接,左前倾斜板31和右前倾斜板32在不使用的状态下为相互独立的板材。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处优先的均采用胶粘固定。

用本实用新型铸造床身的方法具体的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床身消失模上刷涂料,确保涂料覆盖床身消失模全部的表面,以床身消失模的上表面为基准面,在其上部采用泡沫板填平,确保床身的上表面没有下凹的部分,用于对床身消失模提供支撑,防止在后续打砂过程中床身消失模被压塌。

步骤2,取一个第一砂箱放在水平操作面上,将步骤1填充泡沫板后的床身消失模倒放在第一砂箱内,使消失模的上表面与水平操作面相贴合,并使床身消失模的四周与第一砂箱的内表面相隔一定的间隙,以方便后续打砂。

步骤3,制作油孔9处的砂芯,取下第二底板单元,在第二底板单元下方和侧面有孔的部位采用泡沫板封堵住,并从第二底板单元的位置向床身消失模内打砂,打砂至砂的顶部与底板5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步骤4,取出步骤3中的砂芯,去除步骤3中封堵孔的泡沫板,在砂芯上包裹塑料模后放回原来的位置,将第二底板单元放置在第一底板单元上的装配孔处,向砂箱内其余部分以及床身消失模内打砂至砂的上表面与底板5上长槽6的底部持平。

步骤5,取一个第二砂箱放置在第一砂箱上,并向第二砂箱内打砂。

步骤6,将第一砂箱和第二砂箱整体上下翻转,使第二砂箱位于操作面上,第一砂箱位于第二砂箱的上方。

步骤7,将步骤1中填充的泡沫板挖出,在本步骤中如在挖出消失模过程中挖到了砂,在被挖掉砂的位置补砂。

步骤8,制作消失模前部的砂芯;取下左前倾斜板31和右前倾斜板32,在左前水平板46和右前水平板47上打砂至位于左前倾斜板31和右前倾斜板32的下表面位置处。

步骤9,取一个第三砂箱放置在第二砂箱上,将下左前倾斜板31和右前倾斜板32放置在步骤8中的砂芯上,并向第三砂箱内打砂。

步骤10,开箱,将第一砂箱、第二砂箱和第三砂箱内的消失模挖出,

步骤7,在第一砂箱、第二砂箱和第三砂箱内去除消失模后形成的砂型内粉刷涂料;

步骤8,在第三砂箱上开浇道,并且将第二砂箱、第一砂箱和第三砂箱自下而上按步骤5中的方向上下叠置,在放置三个砂箱时,将步骤3和步骤8中的砂芯放置在挖出床身消失模前其所在的位置。

步骤9,从浇道向砂型内浇注熔融的铸铁,并冷却,本步骤系现有技术,非本实用新型的改进。

步骤10,出砂,将铸造完成后的床身从砂箱内取出。

以上说明书中未做特别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既能实现。而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