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锰微合金Q355结构钢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2200发布日期:2019-08-17 02:08阅读:1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锰微合金Q355结构钢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锰微合金q355结构钢及其制备工艺,属于钢材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低合金高强钢q355系列钢板强韧性、加工性及焊接性能良好,主要应用在工程机械、风电、造船和钢结构等领域。尽管近几年来已经对该钢种进行了合金减量降本,但由于近年来的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该钢板价格一降再降,导致该产品亏损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成本,占绝大部分的40mm以下规格q355已经将钢中的nb、v、ti等合金全部去掉,常规合金降本工作触底,成本无法再继续降低。同时减合金后由于钢失去了微合金化作用,目前合金减量后的钢板表面和中心组织差异大,时常出现用户进厂复检强度及冲击不合质量异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低锰微合金q355结构钢及其制备工艺,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锰微合金q355结构钢,化学元素组分百分含量为,c0.14~0.20%、si0.15~0.50%、mn0.75~1.0%、p≤0.020%、s≤0.020%、als0.015~0.035%、ti0.040~0.050%、n≤0.005%、o≤0.0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低锰微合金q355结构钢化学元素组分百分含量为,c0.16%、si0.40%、mn0.85%、p≤0.020%、s≤0.020%、als0.030%、ti0.045%、n≤0.005%、o≤0.0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厚规格钢材在薄规格钢材的基础上添加b,添加量为0.0015~0.0025%。

一种低锰微合金q355结构钢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包括炼钢工序和轧钢工序;其中炼钢工序的工艺为,kr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脱氧合金化→cas→精炼→lf炉精炼→连铸制钢坯;其中轧钢工序的工艺为,铸坯红送→加热→轧制→冷却→矫直→自然冷却。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炼钢工序中的cas过程早化渣,转炉底吹全程吹氩,不吹氮气;

在精炼过程中控制过程温度为1540-1580℃及出站温度为1550-1565℃,用铝充分脱氧后加入钛铁,最后加硼;

钢包出精炼位后的lf炉精炼的操作为,进行钙处理同时保证软吹氩时间大于20min;连铸机制钢坯时连铸控制过热度10~20℃,并且全程氩气保护浇铸。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轧钢工序中的加热步骤,装炉温度不低于650℃,加热温度1200~1250℃,加热时间7~11min/cm,钢坯出炉温度1050~1150℃。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轧钢工序的轧钢阶段包括粗轧和精轧。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粗轧阶段开轧温度采用高温低速大压下工艺,压下量为25~32mm;精轧阶段终轧温度820~830℃。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精轧完成后控制冷却,终冷温度在640~660℃,冷速4~6℃/s。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矫直过程中的矫直力为400~500吨。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钢板厚度在30mm以下时,终矫温度低于550℃。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有:

本发明对钢板的化学元素成分进行了设计,在制作工艺方面对炼钢的工艺参数、轧钢的工艺参数、水冷方式及参数进行了合理的优化设计,在大幅降低合金成本的同时,改善了q355系列组织,提高了q355结构钢的强度和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金相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低锰微合金q355结构钢以及该结构钢的制备工艺。本发明主要是设计了该结构钢的化学元素组分,并且设计合理的炼钢和轧钢的工艺参数,来得到具有良好性能的q355结构钢。

一种低锰微合金q355结构钢,化学元素组分百分含量为,c0.14~0.20%、si0.15~0.50%、mn0.75~1.0%、p≤0.020%、s≤0.020%、als0.015~0.035%、ti0.040~0.050%、n≤0.005%、o≤0.0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在上述化学元素组分百分含量的范围内,最优的化学元素组分的百分含量为,c0.16%、si0.40%、mn0.85%、p≤0.020%、s≤0.020%、als0.030%、ti0.045%、n≤0.007%、o≤0.0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厚规格钢材在薄规格钢材的基础上添加b,添加量为0.0015~0.0025%,b的最佳含量为0.0020%。厚规格钢材和薄规格钢材,按该领域的规定进行判定。

本发明设计化学元素组分的思路如下:

锰含量降低,增加钛,实现合金降成本,通过对调整后的成分优化工艺来提高其性能。c高些可以增加tic的含量,同时由于ti对n的固定,奥氏体中的n相对少些,也会增大c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由于tin/tic的作用奥氏体晶粒相对细小,故冷却时c扩散也不会形成尺寸较大的珠光体,对钢板的冲击及延伸影响不大,故c选择国标允许的上限。

si不超0.5%对钢板的冲击影响不大,但可提高强度,更重要的是si可以减少由于轧后冷却不均匀引起的变形,从而弥补3500线acc冷却不均与的问题。

锰对含钛微合金钢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奥氏体形变诱导tic析出的抑制作用,从而使更多细小的tic在随后的轧制及冷却过程中析出,沉淀强化效果更好。随着钢中锰质量分数的增高,tic的析出动力学曲线向右移动,析出过程被延缓。含锰钢中tic在奥氏体中的平衡固溶度积锰可以降低γ→α相变点温度,能提高转变后铁素体中碳质量分数,使更多的tic在铁素体中析出,该析出会占用大量的游离碳原子,使fe3c析出数量显著降低。考虑到mn在0.80%左右对冲击性能最好,同时考虑成本因素,现将mn控制到0.7~0.9%。

一种低锰微合金q355结构钢的制备工艺,从整体上主要包括炼钢工序和轧钢工序。

其中炼钢工序的工艺为,kr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脱氧合金化→cas→精炼→lf炉精炼→连铸制钢坯。

铁水100%进行kr脱硫处理,保证低s,目标0.003%以下。处理完成后加入脱氧剂和相应的合金,进行脱氧,并且使铁水的组分符合上述设计要求。

在炼钢工序中的cas的过程需要尽早化渣,转炉底吹全程吹氩,不吹氮气。

在精炼过程中控制好过程温度及出站温度,过程温度控制在1540-1580℃范围内,出站温度控制在1550-1565℃范围内。精炼过程中,用铝充氧后加入钛铁,最后加硼。

钢包出精炼位后的进行lf炉精炼,具体的的操作为,进行钙处理同时保证软吹氩时间大于20min;连铸机制钢坯时连铸控制过热度10~20℃,并且全程氩气保护浇铸。

在lf炉精炼后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vd/rh。

本发明制备方法中的轧钢工序的工艺为,铸坯红送→加热→轧制→冷却→矫直→自然冷却。在加热完成后一般有除鳞步骤,在加热出炉后尽快进除鳞箱,保证除鳞干净。

其中加热步骤中的装炉温度不低于650℃,加热温度为1200~1250℃,加热时间7~11min/cm,钢坯出炉温度1050~1150℃。

在连铸机轧制钢坯时连铸控制过热度10~20℃,并且全程氩气保护浇铸。

轧钢工序的轧钢阶段包括粗轧和精轧。其中,粗轧阶段开轧温度采用高温、低速、大压下工艺,加大道次变形量,道次压下量为25~32mm。

精轧阶段控制中间坯厚度按成品厚度3倍以上,为避免tic颗粒析出尺寸过大,开轧后连续轧制,严禁中间道次待温,精轧终轧温度820~830℃。

在精轧完成后控制冷却,采用acc技术,终冷温度在640~660℃,控制冷速为4~6℃/s。

在矫直过程中,控制矫直力为400~500吨。钢板厚度在30mm以下时,终矫温度低于550℃。整体的矫直道次为3道。

本发明制备工艺的设计思路如下:

本发明的制备工艺中,原料组分设计的tic的固溶温度范围为1190~1240℃左右,如果加热温度偏低,则tic不能完全溶解,将减少轧制后冷却过程tic的析出量,导致钢强度的下降。而加热温度过高,又会使原始奥氏体晶粒过分长大,造成最终铁素体晶粒的粗大。采用1200~1250℃,并配合1050~1150℃能够使tic充分溶解并且控制原始奥氏体晶粒大小合适,最终使钢材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的制备工艺中,轧钢阶段的开轧温度采用高温低速大压下工艺,加大道次变形量,道次压下量限制放到32mm,减少轧制道次,保证变形渗透,破碎中心不良组织,保证第一道次及转钢首道次的除鳞,再在由机前到机后最后带负荷一道除鳞,确保表面质量。轧制道次能够从10道次减少到8道次。

轧制及水冷温度设计中,在粗轧过程的高温段,低速大压下量,使部分钛以ti(cn)应变诱导析出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获得再结晶细晶强化的效果。低终轧温度和快速冷却,可以增加未再结晶区形核率,也推迟铁素体相变,同时还可有效抑制tic在低温轧制阶段和冷却过程中的析出,避免tic在不同温度析出导致粒子尺寸不一,控制钢板上冷床温度接近tic析出动力学曲线的鼻尖温度,使tic充分、均匀析出。

以下为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低锰微合金q355结构钢,设计化学元素组分百分含量为,c0.15%、si0.29%、mn0.84%、p0.015%、s0.004%、als0.034%、ti0.04%、n0.002%、o0.00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按以下工艺进行炼钢,kr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脱氧合金化→cas→精炼→lf炉精炼→连铸制钢坯。

铁水100%进行kr脱硫处理,保证低s。处理完成后加入脱氧剂和相应的合金,进行脱氧,并且使铁水的组分符合上述设计要求。

在炼钢工序中的cas的过程尽早化渣,转炉底吹全程吹氩,不吹氮气。

在精炼过程中控制好过程温度及出站温度,过程温度控制为1540℃,出站温度控制为1550℃。精炼过程中,用铝充氧后加入钛铁。

钢包出精炼位后的进行lf炉精炼,具体的的操作为,进行钙处理同时保证软吹氩时间大于20min;连铸机制钢坯时连铸控制过热度10~20℃,并且全程氩气保护浇铸。

然后进行轧钢工序,钢板规格为:14*2800*10000mm*2。

控制装炉温度不低于650℃,加热温度控制在1200~1250℃之间,加热时间8min/cm出炉温度为1100℃。粗轧道次压下量为30mm,共轧制6个道次。中间坯厚度为55mm,精轧开始温度为900℃,精轧终轧温度为803℃。

使用acc技术冷却,acc开冷温度为750℃,终冷温度为640℃,控制冷速为4~6℃/s。

矫直过程中的矫直力为400~500吨,终矫温度为540℃。

经测试该钢板具有良好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以及延伸性能。

实施例2

低锰微合金q355结构钢,设计化学元素组分百分含量为,c0.14%、si0.50%、mn0.75%、p0.012%、s0.005%、als0.035%、ti0.05%、n0.003%、o0.00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按以下工艺进行炼钢,kr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脱氧合金化→cas→精炼→lf炉精炼→连铸制钢坯。

铁水100%进行kr脱硫处理,保证低s。处理完成后加入脱氧剂和相应的合金,进行脱氧,并且使铁水的组分符合上述设计要求。

在炼钢工序中的cas的过程尽早化渣,转炉底吹全程吹氩,不吹氮气。

在精炼过程中控制好过程温度及出站温度,过程温度控制为1560℃,出站温度控制为1565℃。精炼过程中,用铝充氧后加入钛铁。

钢包出精炼位后的进行lf炉精炼,具体的的操作为,进行钙处理同时保证软吹氩时间大于20min;连铸机制钢坯时连铸控制过热度10~20℃,并且全程氩气保护浇铸。

然后进行轧钢工序,钢板规格为:16*2300*10000mm*2。

控制装炉温度不低于650℃,加热温度控制在1200~1250℃之间,加热时间11min/cm出炉温度为1050℃。粗轧道次压下量为25mm,共轧制8个道次。中间坯厚度为65mm,精轧开始温度为956℃,精轧终轧温度为830℃。

使用acc技术冷却,acc开冷温度为750℃,终冷温度为660℃,控制冷速为4~6℃/s。

矫直过程中的矫直力为400~500吨,终矫温度为550℃。

经测试该钢板具有良好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以及延伸性能。

实施例3

低锰微合金q355结构钢,设计化学元素组分百分含量为,c0.16%、si0.40%、mn0.85%、p0.010%、s0.002%、als0.030%、ti0.045%、n0.002%、o0.00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按以下工艺进行炼钢,kr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脱氧合金化→cas→精炼→lf炉精炼→连铸制钢坯。

铁水100%进行kr脱硫处理,保证低s。处理完成后加入脱氧剂和相应的合金,进行脱氧,并且使铁水的组分符合上述设计要求。

在炼钢工序中的cas的过程尽早化渣,转炉底吹全程吹氩,不吹氮气。

在精炼过程中控制好过程温度及出站温度,过程温度控制为1580℃,出站温度控制为1560℃。精炼过程中,用铝充氧后加入钛铁。

钢包出精炼位后的进行lf炉精炼,具体的的操作为,进行钙处理同时保证软吹氩时间大于20min;连铸机制钢坯时连铸控制过热度10~20℃,并且全程氩气保护浇铸。

然后进行轧钢工序,钢板规格为:14*2500*10000mm*2。

控制装炉温度不低于650℃,加热温度控制在1200~1250℃之间,加热时间7min/cm出炉温度为1150℃。粗轧道次压下量为30mm,共轧制8个道次。中间坯厚度为60mm,精轧开始温度为925℃,精轧终轧温度为820℃。

使用acc技术冷却,acc开冷温度为760℃,终冷温度为640℃,控制冷速为4~6℃/s。

矫直过程中的矫直力为400~500吨,终矫温度为550℃。

经测试该钢板具有良好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以及延伸性能。

实施例4

低锰微合金q355结构钢,设计化学元素组分百分含量为,c0.18%、si0.30%、mn0.95%、p0.020%、s0.002%、als0.025%、ti0.042%、n0.004%、o0.003%、b0.002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按以下工艺进行炼钢,kr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脱氧合金化→cas→精炼→lf炉精炼→连铸制钢坯。

铁水100%进行kr脱硫处理,保证低s。处理完成后加入脱氧剂和相应的合金,进行脱氧,并且使铁水的组分符合上述设计要求。

在炼钢工序中的cas的过程尽早化渣,转炉底吹全程吹氩,不吹氮气。

在精炼过程中控制好过程温度及出站温度,过程温度控制为1568℃,出站温度控制为1559℃。精炼过程中,用铝充氧后加入钛铁。

钢包出精炼位后的进行lf炉精炼,具体的的操作为,进行钙处理同时保证软吹氩时间大于20min;连铸机制钢坯时连铸控制过热度10~20℃,并且全程氩气保护浇铸。

然后进行轧钢工序,钢板规格为:60*2600*12000mm*2,该钢板为厚钢板,加入了b。

控制装炉温度不低于650℃,加热温度控制在1200~1250℃之间,加热时间9min/cm出炉温度为1140℃。粗轧道次压下量为32mm,共轧制8个道次。中间坯厚度为63mm,精轧开始温度为956℃,精轧终轧温度为830℃。

使用acc技术冷却,acc开冷温度为760℃,终冷温度为640℃,控制冷速为4~6℃/s。

矫直过程中的矫直力为400~500吨,终矫温度为550℃。

经测试该钢板具有良好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以及延伸性能。

实施例5

低锰微合金q355结构钢,设计化学元素组分百分含量为,c0.20%、si0.15%、mn1.0%、p0.020%、s0.002%、als0.015%、ti0.045%、n0.005%、o0.003%、b0.002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按以下工艺进行炼钢,kr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脱氧合金化→cas→精炼→lf炉精炼→连铸制钢坯。

铁水100%进行kr脱硫处理,保证低s。处理完成后加入脱氧剂和相应的合金,进行脱氧,并且使铁水的组分符合上述设计要求。

在炼钢工序中的cas的过程尽早化渣,转炉底吹全程吹氩,不吹氮气。

在精炼过程中控制好过程温度及出站温度,过程温度控制为1563℃,出站温度控制为1551℃。精炼过程中,用铝充氧后加入钛铁。

钢包出精炼位后的进行lf炉精炼,具体的的操作为,进行钙处理同时保证软吹氩时间大于20min;连铸机制钢坯时连铸控制过热度10~20℃,并且全程氩气保护浇铸。

然后进行轧钢工序,钢板规格为:60*2600*12000mm*2,该钢板为厚钢板,加入了b。

控制装炉温度不低于650℃,加热温度控制在1200~1250℃之间,加热时间9min/cm出炉温度为1145℃。粗轧道次压下量为32mm,共轧制8个道次。中间坯厚度为63mm,精轧开始温度为958℃,精轧终轧温度为830℃。

使用acc技术冷却,acc开冷温度为750℃,终冷温度为650℃,控制冷速为4~6℃/s。

矫直过程中的矫直力为400~500吨,终矫温度为550℃。

经测试该钢板具有良好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以及延伸性能。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钢板的屈服强度富裕量在40mpa以上,延伸率富余量也基本都在5以上,冲击均值大部分在150j以上。

经检测钢板的金相组织,各厚度规格组织都基本相同,表面至中心都为细晶粒的多边形铁素体+块状珠光体,无带状组织,也无明显的mns夹杂物,组织比较理想。图1为钢板的金相组织图,图中的晶粒较细。

本发明对钢板的化学元素成分、加热方式及参数、轧制方式及参数、水冷方式及参数进行了合理的优化设计,在大幅降低合金成本的同时,改善了q355系列组织。

本发明的低锰微合金q355较普通q355强度、延伸、冷弯、冲击都要好的多;组织晶粒度细2级左右;各向异性好。各试样宽度、冷弯直径冷弯检验均合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