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打磨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92820发布日期:2019-09-29 19:0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抛光打磨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抛光机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抛光打磨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钢材是人们日常生活与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在生产钢材时,需要将成型的钢材进行抛光,去掉钢材上的杂质和毛刺,方便后期的加工处理。抛光过程中,只能抛光一种规格的钢材或者难以根据每批材料的大小调整砂纸与操作台的距离,调节工序复杂。传统的进料装置中宽度是固定的,由于钢材的规格不同,不能根据传送的钢材规格进行调节,钢材在传送中易出现混乱,影响钢材抛光效果,降低工作效率。传统的抛光装置中,砂纸与辊筒难以安装准确,容易出现砂纸一部与辊筒贴合紧密,一部与辊筒之间有缝隙。钢材表面受到的力不均匀,影响了工件的抛光品质,同时,砂纸与辊筒绷紧的一部容易磨损,降低了砂纸的利用率,增加了砂纸的报废量。钢材抛光时,产生的钢屑越来越多,影响了现场工人的视线和身体健康。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抛光打磨生产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调节抛光装置高度,调节传送装置宽度,调节砂纸贴合度的抛光打磨生产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抛光打磨生产线,包括:进料装置、抛光装置、操作台、出料装置,所述抛光装置固定于所述操作台的上端,所述进料装置位于所述操作台的一端,所述出料装置位于所述操作台的另一端;

所述抛光装置设有抛光组件,所述抛光组件包括:抛光调节单元、上辊单元和下辊单元,所述抛光调节单元位于所述上辊单元和所述下滚筒之间,所述抛光调节单元与所述下辊单元固定相连,所述抛光调节单元与所述上辊单元转动相连;

所述进料装置包括:传送机构、宽度调节机构和底架机构,所述宽度调节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均固定于所述底架机构,所述宽度调节机构的一端位于所述传送机构和所述底架机构之间,所述宽度调节机构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传送机构远离所述底架机构的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抛光调节单元包括上下调节部件和左右调节部件,所述左右调节部件与所述上辊单元转动相连,所述上下调节部件与所述上辊单元螺纹相连。

优选的,所述上辊单元设有支架和上辊筒,所述上辊筒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的一端铰接,所述上辊筒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滑动相连,所述左右调节部件与所述支架转动相连,所述上下调节部件与所述支架螺纹相连。

优选的,所述上下调节部件设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支架螺纹相连,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与所述上辊筒转动相连。

优选的,所述左右调节部件包括:连接板、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推杆,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竖杆转动相连,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推杆铰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竖杆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竖杆与所述支架转动相连,所述第一竖杆与所述下辊单元固定相连,所述推杆、所述第一竖杆、所述第二竖杆三者不在同一平面。

优选的,所述宽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二丝杆、支撑板、支撑杆和滚筒,所述第二丝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架机构转动相连,所述支撑板套设于所述第二丝杆且与所述第二丝杆滑动相连,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相连,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滚筒且与所述滚筒转动相连,所述支撑板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支撑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丝杆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宽度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杆,所述第一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架机构固定相连,所述支撑板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且与所述第一杆滑动相连。

优选的,所述操作台包括上下调节机构和安装架,所述上下调节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抛光装置转动相连,所述上下调节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螺纹相连。

优选的,所述上下调节机构包括:螺杆、链轮和链条,所述链轮与所述螺杆固定相连,所述螺杆与所述抛光装置转动相连,所述螺杆与所述安装架螺纹相连,所述螺杆和所述链轮均为四个,四个所述链轮与所述链条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抛光装置还包括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位于所述抛光组件靠近出料装置的一侧,所述吸尘装置包括:吸尘口、吸尘腔和出尘口,所述吸尘腔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吸尘口和所述出尘口,所述吸尘口位于所述吸尘腔靠近所述操作台的一端,所述吸尘口的长度大于所述出尘口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抛光调节单元调整砂纸与上辊筒下辊筒的贴合度,提高了工作的抛光品质,提高了砂纸的利用率。通过调节宽度调节机构的第二丝杆便于根据工件规格大小调节工件传送通道的宽度,避免工件在传送中发生混乱,利于工件有序准确的送入机器中进行抛光,提高抛光效率和品质。通过旋转上下调节机构的螺杆,便于根据工件规格大小调整砂纸与工件的距离,防止出现抛光不到工件或者阻碍工件通过操作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去除保护罩)。

图3为本发明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

1.进料装置,11.传送机构,12.宽度调节机构,13.底架机构,121.第二丝杆,122.支撑板,123.支撑杆,124.滚筒,125.第一杆,2.抛光装置,21.抛光组件,211.抛光调节单元,212.上辊单元,213.下辊单元,2111.上下调节部件,2112.左右调节部件,2121.支架,2122.上辊筒,21111.第一丝杆,21121.连接板,21122.第一竖杆,21123.第二竖杆,21124.推杆,3.操作台,31.上下调节机构,32.安装架,311.螺杆,312.链轮,313.链条,4.出料装置,5.吸尘装置,51.吸尘口,52.吸尘腔,53.出尘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5,一种抛光打磨生产线,包括:进料装置1、抛光装置2、操作台3、出料装置4,抛光装置2固定于操作台3的上端,进料装置1位于操作台3的一端,出料装置4位于操作台3的另一端;抛光装置2设有抛光组件21,抛光组件21包括:抛光调节单元211、上辊单元212和下辊单元213,抛光调节单元211位于上辊单元212和下滚筒124之间,抛光调节单元211与下辊单元213固定相连,抛光调节单元211与上辊单元212转动相连;进料装置1包括:传送机构11、宽度调节机构12和底架机构13,宽度调节机构12、传送机构11均固定于底架机构13,宽度调节机构12的一端位于传送机构11和底架机构13之间,宽度调节机构12的另一端位于传送机构11远离底架机构13的端面上。抛光组件21为两个,可以加快对工件的抛光和提高抛光品质,提高抛光效率。

抛光调节单元211包括上下调节部件2111和左右调节部件2112,左右调节部件2112与上辊单元212转动相连,上下调节部件2111与上辊单元212螺纹相连。抛光调节单元211设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与上辊单元212转动相连。

上辊单元212设有支架2121和上辊筒2122,支架2121的两端设有“u”形槽,上辊筒2122的两端分别收容于“u”形槽内,上辊筒2122的一端与支架2121的一端铰接,上辊筒2122的另一端与支架2121的另一端滑动相连,左右调节部件2112与支架2121转动相连,上下调节部件2111与支架2121螺纹相连,第一气缸与支架2121转动相连。下辊单元213设有下辊筒,第一气缸的设置可以调节上辊单元212与下辊单元213的距离,便于调节贴附在上辊筒、下辊筒上的砂纸的松紧。

上下调节部件2111设有第一丝杆21111,第一丝杆21111与支架2121螺纹相连,第一丝杆21111的一端与上辊筒2122转动相连。第一丝杆21111的另一端设有螺母,通过旋转螺母,与支架2121螺纹相连的螺杆311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即带动与第一丝杆21111转动相连的上辊筒2122沿“u”形槽上下移动。该设计利于调整上辊筒2122和下辊筒在水平面上保持平衡,防止上辊筒2122出现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况,利于提高砂纸与上辊筒2122、下辊筒的贴合度。

左右调节部件2112包括:连接板21121、第一竖杆21122、第二竖杆21123和推杆21124,连接板21121与第一竖杆21122转动相连,连接板21121与推杆21124铰接相连,连接板21121与第二竖杆21123固定相连,第二竖杆21123与支架2121转动相连,第一竖杆21122与下辊单元213固定相连,推杆21124、第一竖杆21122、第二竖杆21123三者不在同一平面。当推杆21124做推拉运动时,与连接板21121固定的第二竖杆21123绕着第一竖杆21122做左右摆动运动,即带动着与第二竖杆21123转动连接的支架2121左右摆动。该结构方便上辊筒2122和下辊筒在垂直平面上保持平衡,防止上辊筒2122出现偏左偏右的情况,进一步提高砂纸与上辊筒2122、下辊筒的贴合度。左右调节部件2112还包括与推杆21124相连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固定于下辊单元213上。左右调节部件2112还包括制动螺杆,制动螺杆位于第二竖杆21123靠近支架2121的一端,当旋转制动螺杆时,制动螺杆的一端抵住第二竖杆21123,确保支架2121与第二竖杆21123不再转动,从而避免影响上辊筒2122和下辊筒的平衡性。

抛光装置2还包括电机,电机通过带传送机构11与上辊筒2122连接。

宽度调节机构12包括:第二丝杆121、支撑板122、支撑杆123和滚筒124,底架机构13为框架结构,第二丝杆121的两端分别与底架机构13的长部转动相连,支撑板122套设于第二丝杆121且与第二丝杆121滑动相连,支撑杆123的一端与支撑板122固定相连,支撑杆123的另一端插设于滚筒124且与滚筒124转动相连,支撑板122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板122分别位于第二丝杆121的两端。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底架机构13的长部与工件传送的方向相平行。

传送机构11包括:传送滚筒、传送杆和传送链轮,传送杆分别与底架机构13的长部转动相连,传送杆插设于传送滚筒中,传送链轮设于传送杆上;传送杆的数量与传送滚筒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传送杆间隔设置,传送杆与支撑杆123间隔设置;滚筒124位于传送滚筒的上方;传送机构11还包括设于底架机构13上的为传送链轮提供旋转动力的电机。第二丝杆121的一端设有拧动件,通过拧动件旋转第二丝杆121,套设在第二丝杆121的两个支撑板122相对移动或者背对移动,从而方便根据工件的规格调整进料装置1上进料通道的宽度的大小。

宽度调节机构12还包括第一杆125,第一杆125的两端分别与底架机构13的长部固定相连,支撑板122套设于第一杆125且与第一杆125滑动相连,第一杆125为一个以上。

出料装置4也设有底架机构13和传送机构11。

操作台3包括上下调节机构31和安装架32,安装架32呈框架结构,上下调节机构31的一端与抛光装置2转动相连,上下调节机构31的另一端与安装架32螺纹相连。

上下调节机构31包括:螺杆311、链轮312和链条313,链轮312与螺杆311固定相连,螺杆311与抛光装置2转动相连,螺杆311与安装架32螺纹相连,螺杆311和链轮312均为四个,四个链轮312与链条313相啮合。上下调节机构31还包括电机,电机通过链传动机构与螺杆311连接。上下调节机构31还包括与螺杆311螺纹连接的轴承,轴承与安装架32转动相连,轴承为两个,两个轴承分别位于链轮312的两侧。通过电机带动链轮312旋转可以方便的调整抛光装置2与操作台3的距离。

抛光装置2还包括吸尘装置5,吸尘装置5位于抛光组件21靠近出料装置4的一侧,吸尘装置5包括:吸尘口51、吸尘腔52和出尘口53,吸尘腔52的两端分别设有吸尘口51和出尘口53,吸尘口51位于吸尘腔52靠近操作台3的一端,吸尘口51的长度大于出尘口53的长度。吸尘腔52内设有风扇,吸尘口51的长度方向与工件的传送方向相垂直。吸尘口51的长度与砂纸的宽度相等,利于砂纸打磨工件时,吸尘口51能确保所有的钢屑被吸入吸尘腔52中,再通过出尘口53排出。保持了抛光环境的干净整洁,提高工件抛光的品质,有利于保护现场工人的身体健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第二丝杆12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间隔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抛光打磨生产线的工作原理为:

根据工件的规格大小拧动第二丝杆121,推动支撑板122向前或向后移动调整传送通道的宽度,使其适于工件的规格大小。避免工件传送中发生混乱,利于工件有序准确的送入机器中进行抛光,提高抛光效率和品质。

然后根据工件的规格大小打开操作台3上的电机,其中的一个链轮312开始转动,从而带动四个链轮312一起转动,此时与链轮312螺纹连接的螺杆311向上或向下移动,推动着抛光装置2上下移动,使其上面的砂纸刚好能抛光到工件,而不会出现抛光不到工件或者工件被下辊筒阻挡而过不去。当砂纸更换时或者贴合不紧时,旋转第一丝杆21111,上辊筒2122沿着高度方向上下移动,使其上辊筒2122对准下辊筒,防止上辊筒2122出现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况;打开左右调节部件2112的气缸,推杆21124推动着第二竖杆21123左右摆动,使其支架2121上的上辊筒2122对准下辊筒,防止上辊筒2122出现偏左偏右的情况。最后打开抛光调节单元211的第一气缸,使其砂纸与上辊筒2122下辊筒紧密贴合。防止砂纸与上辊筒2122下辊筒之间出现缝隙。提高工件的抛光品质,同时避免因为砂纸只有部分绷紧而出现磨损加快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