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备索氏体带钢的淬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7706发布日期:2020-04-14 20:44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备索氏体带钢的淬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淬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索氏体带钢的淬火装置,属于金属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索氏体是一种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混合物,相较于珠光体而言,其更为细腻且具有最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索氏体也叫索必体,常用符号s表示。在目前的金属加工行业中,索氏体的获得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其一,用正火加工获得索氏体。

其二,用等温转变加工获得索氏体。将钢加热到临界点温度以上,然后投入550~650℃的等温介质中,并让其等温分解为索氏体。

其三,将淬火钢在450~600℃进行回火加工获得索氏体。由回火得到的索氏体称为回火索氏体。回火索氏体中的碳化物分散度更大,且呈球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在上述的三种获得方式中,以第二种方式最为普遍。在第二种方式中,所选用的等温介质以铅或盐较为常见,考虑到实际的加工成本,又以铅作为等温介质最为普遍。尽管以铅作为等温介质、使用铅浴加工的方式能够完成索氏体加工且成本较低,但铅浴技术的环境污染大、职业危害程度高,对加工环境和人员健康的威胁巨大。

为了替代现有加工过程中的铅浴环节,目前很多的金属加工业内人士做出了各种尝试,但由于在索氏体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实现钢材料的快速冷却且还要保证钢材料不至于过度冷却,因此,目前业内所提出的各种方案、装置都很难完美地替代铅浴环节。

综上所述,如何摆脱现有设备与现有技术的桎梏,在保证索氏体钢材加工效果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全新的用于制备索氏体带钢的淬火装置,从而克服现有的铅浴技术中所存在的诸多缺陷,也就成为本领域内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制备索氏体带钢的淬火装置,设置于热处理生产线上带钢加热工位及带钢等温工位之间,包括装置外壳,还包括用于与带钢相接触、完成带钢淬火的淬火板件以及用于冷却所述淬火板件的冷却液箱,所述淬火板件及所述冷却液箱均设置于所述装置外壳内,所述淬火板件包括沿铅垂线方向对称设置的上淬火板及下淬火板,所述上淬火板及所述下淬火板二者之间的间隙大小与带钢的厚度相匹配,所述上淬火板及所述下淬火板二者均与所述冷却液箱相触接。

优选地,所述上淬火板及所述下淬火板二者之间的间隙大小与带钢的厚度相等,所述上淬火板与所述下淬火板二者的形状、尺寸一一匹配对应。

优选地,所述上淬火板及所述下淬火板二者的宽度均大于带钢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上淬火板及所述下淬火板二者均为石墨板。

优选地,包括两个冷却液箱,两个所述冷却液箱沿铅垂线方向对称设置,位于上方的所述冷却液箱与所述上淬火板的上端面相触接、用于完成对所述上淬火板的降温,位于下方的所述冷却液箱与所述下淬火板的下端面相触接、用于完成对所述下淬火板的降温。

优选地,所述冷却液箱承装有冷却液。

优选地,两个所述冷却液箱均管路连接到循环液池,所述循环液池内承装有冷却液,每个所述冷却液箱均分别管路连接有一个循环液泵,所述冷却液箱及所述循环液池内的冷却液在所述循环液泵的带动下循环流动。

优选地,所述冷却液为水。

优选地,每个所述冷却液箱均借助连接管与所述循环液池管路连接,所述连接管为金属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索氏体带钢的淬火装置,能够快速有效地将加热到临界点温度的钢材料冷却至400℃~500℃,从而完成索氏体加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索氏体带钢淬火过程的严格控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完全凭借人工经验控制淬火过程所带来的加工误差,有效地提高了加工精度、确保了淬火过程的规范性、保证了最终的索氏体带钢成品的良品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淬火装置还实现了对现有技术中铅浴设备的替代,提升了设备整体的环保性、降低了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降低了职业危害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适应性调整适用于对其他金属材料的淬火加工,设备兼容性强,十分便于加工企业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装置外壳;2、上淬火板;3、下淬火板;4、冷却液箱;5、连接管;6、循环液池;7、循环液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索氏体带钢的淬火装置,设置于热处理生产线上带钢加热工位及带钢等温工位之间,包括装置外壳1,还包括用于与带钢相接触、完成带钢淬火的淬火板件以及用于冷却所述淬火板件的冷却液箱4,所述淬火板件及所述冷却液箱4均设置于所述装置外壳1内。

所述淬火板件包括沿铅垂线方向对称设置的上淬火板2及下淬火板3,所述上淬火板2及所述下淬火板3二者之间的间隙大小与带钢的厚度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淬火板2及所述下淬火板3二者之间的间隙大小与带钢的厚度相等。

所述上淬火板2及所述下淬火板3二者均与所述冷却液箱4相触接。所述上淬火板2与所述下淬火板3二者的形状、尺寸一一匹配对应。为了保证加热后的带钢能够充分与所述淬火板件相触接、完成冷却淬火,所述上淬火板2及所述下淬火板3二者的宽度均大于带钢的宽度。

所述上淬火板2及所述下淬火板3二者的材质相同,考虑到淬火加工的需要,所述上淬火板2及所述下淬火板3应当优选为导热效果好的材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淬火板2及所述下淬火板3二者均为石墨板。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用于制备索氏体带钢的淬火装置中,包括两个冷却液箱4,所述冷却液箱4承装有冷却液,两个所述冷却液箱4沿铅垂线方向对称设置,位于上方的所述冷却液箱4与所述上淬火板2的上端面相触接、用于完成对所述上淬火板2的降温,位于下方的所述冷却液箱4与所述下淬火板3的下端面相触接、用于完成对所述下淬火板3的降温。

两个所述冷却液箱4均管路连接到循环液池6,所述循环液池6内承装有冷却液,每个所述冷却液箱4均分别管路连接有一个循环液泵7,所述冷却液箱4及所述循环液池6内的冷却液在所述循环液泵7的带动下循环流动。每个所述冷却液箱4均借助连接管5与所述循环液池6管路连接,所述连接管5为金属管。此处选择金属管作为连接管5

所述冷却液箱4及所述循环液池6内的所述冷却液可以为各种材料,仅需要满足冷却效果即可,考虑到实际的使用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优选为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索氏体带钢的淬火装置,能够快速有效地将加热到临界点温度的钢材料冷却至400℃~500℃,从而完成索氏体加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索氏体带钢淬火过程的严格控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完全凭借人工经验控制淬火过程所带来的加工误差,有效地提高了加工精度、确保了淬火过程的规范性、保证了最终的索氏体带钢成品的良品率。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淬火装置还实现了对现有技术中铅浴设备的替代,提升了设备整体的环保性、降低了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降低了职业危害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适应性调整适用于对其他金属材料的淬火加工,设备兼容性强,十分便于加工企业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