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遮挡异物自润滑功能的转炉托辊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69082发布日期:2020-03-10 08:2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遮挡异物自润滑功能的转炉托辊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转炉防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备遮挡异物自润滑功能的转炉托辊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有色冶炼行业中的冶炼转炉实际生产操作时,产生的堆积粗渣/块等杂物极易掉落炉体托辊与滚圈的工作面上,托辊与滚圈工作面进入杂物频繁碾压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剥皮、斑坑现象,如果任其发展被碾压部位剥皮、斑坑的深度及面积就会逐渐增大,数量增多,坑班、剥皮面会不均匀的布满滚圈、托辊表面,产生设备隐患,因应力不能释放,当受损部位应力集中到一定程度后极易引起裂纹扩散,最终可能引起托辊或滚圈断裂乃至报废,国内已有转炉滚圈或托辊裂断事例,影响使用寿命,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具备遮挡异物自润滑功能的转炉托辊防护装置,结构简单,具有双重功能,即把杂物挡住又润滑了滚圈托辊,彻底解决了因杂物进入托辊及滚圈工作面造成碾压引起的托辊、托圈表面应力过于集中,产生的剥皮及大面积斑坑可能引起的设备隐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备遮挡异物自润滑功能的转炉托辊防护装置,转炉的滚圈架在托辊上,托辊通过托辊架安装在固定座上,在托辊架侧面固定有自润滑遮挡装置,所述自润滑遮挡装置包括中间固定件、长螺杆和滑块,中间固定件一端设有开口,滑块置于开口内,长螺杆一端从中间固定件的另一端穿过与滑块固定,长螺杆的另一端设有调整螺母。自润滑遮挡装置通过中间固定件固定在托辊架上,且位于滚圈转入一侧,通过调整螺母使得滑块与滚圈相抵,如在调整螺母与中间固定件之间设置类似垫圈的结构。

作为优选,位于所述中间固定件内的长螺杆上套有弹簧,滑块与弹簧之间的长螺杆上设有螺母。通过螺母和调整螺母的位置调节,使得滑块与滚圈始终保持一定的压力。

作为优选,所述长螺杆的数量为一个或并排的多个。当长螺杆的数量为多个时,相应的其上的螺母、弹簧和调整螺母也为多个,设置多个长螺杆使得滑块更好的与滚圈接触,避免错位。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固定件为空心结构,中间固定件内设有可移动板,长螺杆穿过可移动板且可移动板位于螺母与弹簧之间。适用于多个长螺杆的情况,可移动板轮廓受中间固定件内壁限制,对长螺杆进行限位导向。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下方设有安装底座,固定座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安装底座上,安装底座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底座上安装有内端与固定座相抵的调整螺栓。用于调节托辊与滚圈的相对接触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滑块为石墨材质。石墨材质的滑块即保证了与辊面的严密性,也大大减轻了因摩擦引起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转炉托辊遮防护装置结构简单,考虑装置与辊面的严密性可能引起摩擦,在装置上增设新型石墨材料直接和转炉滚圈接触,具有双重功能,即把杂物挡住又润滑了滚圈托辊,减轻磨损,并且装置机构润滑材料石墨块与滚圈接触压力大小可调,彻底解决了因杂物进入托辊及滚圈工作面造成碾压引起的托辊、托圈表面应力过于集中,产生的剥皮及大面积斑坑可能引起的设备隐患,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自润滑遮挡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中:1、自润滑遮挡装置;1.1、中间固定件;1.2、长螺杆;1.3、滑块;1.4、调整螺母;1.5、可移动板;1.6、弹簧;1.7、螺母;100、滚圈;200、托辊;300、固定座;400、紧固螺栓;500、安装底座;600、地脚螺栓;700、调整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方式为:如图1所示,一种具备遮挡异物自润滑功能的转炉托辊防护装置,转炉的滚圈100架在托辊200上,托辊200通过托辊架安装在固定座300上,在托辊架侧面固定有自润滑遮挡装置1。其中,固定座300下方设有安装底座500,固定座300通过紧固螺栓400固定在安装底座500上,安装底座500通过地脚螺栓600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并且在安装底座500上安装有内端与固定座300相抵的调整螺栓700。

结合图2-3所示,自润滑遮挡装置1包括中间固定件1.1、若干长螺杆1.2(图中为并排的2个)和为石墨材质的滑块1.3,中间固定件1.1为一端设有开口的空心结构,滑块1.3置于开口处,长螺杆1.2一端从中间固定件1.1的另一端穿过与滑块1.3固定,长螺杆1.2的另一端设有调整螺母1.4。其中,中间固定件1.1内设有可移动板1.5,长螺杆1.2穿过可移动板1.5,可移动板1.5靠近滑块1.3一侧的长螺杆1.2上设有螺母1.7,另一侧的长螺杆1.2上套有弹簧1.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类似的产品上,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