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镀池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2881发布日期:2020-05-22 21:43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镀池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助镀辅助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助镀池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热镀锌生产线上,助镀池必不可少,其用途主要是盛装由氯化铵、氯化锌等化学原料组成的高温水溶液,承担热浸镀锌前工件的助镀工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助镀池内氯化锌等成分很容易沉降最终导致工件镀锌不均匀,因此助镀池中常加入曝气装置来预防氯化锌等成分的沉降。

曝气装置是一种通过鼓气装置向助镀池通入空气,以达到向助镀池充氧或者搅动液体的目的。曝气不仅可以使池内液体与空气接触充氧,而且在气体的搅动下,空气中氧气向液体中转移的速度加快,从而实现快速充氧的目的。曝气机转动时,表面的混合液不断地被抛向四周,形成水跃,其次也可以促使混合液连续的上下循环流动,液面被强烈搅动,进而使池内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曝气装置的好坏,不仅影响助镀液的处理效果,而且直接影响到处理场占地,投资及运行费用。

目前很多助镀厂为节省成本直接将通气软管绑到一根长限位杆上,将其一端接通气装置,另一端通过人工操作将长限位杆伸入助镀池底来实现简单的搅拌和曝气作业,但是由于曝气口与助镀液接触面积太小,仅能实现助镀液的局部曝气,不能达到充分搅拌和曝气的目的,既耗费人力,效率又低,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镀池曝气装置,实现了对助镀液在大范围内的搅拌和曝气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预防氯化锌等成分的沉降,提高了助镀液中各成分的分散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助镀池曝气装置,包括架设于助镀池内的支撑架、安装在助镀池内的风机,以及设置在所述风机上的软管,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设有至少两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在靠近转轴的一侧上开设有开孔,所述转轴插接在开孔内,两根所述连接杆之间设有内部具有空气通道且两端均密封设置的通气管,通气管上设有曝气组件,曝气组件浸没在助镀池的液面下,所述软管的一端连通于风机,软管的另一端与通气管连通,转轴上开设有外螺纹槽,开孔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槽适配的内螺纹,所述支撑架上端外壁上设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转轴的一端,每根连接杆在远离曝气组件的一端上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接有与所述转轴平行设置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连接于支撑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进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在外螺纹槽和内螺纹的作用下,两根连接杆沿着转轴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同时通气管和安装在通气管上的曝气组件随之沿着转轴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增大了对助镀液的搅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预防氯化锌等成分的沉降,提高了助镀液中各成分的分散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曝气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供气体流通的叶片,所述叶片内部中空并设有储气仓,所述叶片上开设有多个用于释放气体的曝气孔,所述储气仓的两端分别与通气管和曝气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以通过步进电机转动转轴,此时位于助镀液面下的叶片能够沿着转轴的长度方向左右移动,从而起到机械搅动的作用,由此增加助镀液的机械搅拌作用使得曝气组件和助镀液的接触面接增大,增强了助镀液的循环流动速率,提高了分散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气管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相邻两根所述连接杆上,所述通气管在远离软管的一端滑移连接有一矩状的插接杆,位于通气管内的所述插接杆一端设有与所述通气管内壁抵触的密封垫圈,所述插接杆的另一端固设有一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通气管同轴设置,并且从动轮在远离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轴承座连接在支撑架的内壁上,所述转轴的端部设有与转轴同轴设置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啮合,所述插接杆的长度长于所述连接杆单程移动的最大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进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在外螺纹槽和内螺纹的作用下,两根连接杆沿着转轴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此时主动轮随之转动,并带动从动轮反向转动,此时在矩状的插接杆的限位作用下,从动轮转动带动通气管转动,此时位于通气管上的叶片随之转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助镀液的搅拌作用,提高了分散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杆的长度等于所述连接杆单程移动的最大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时限定插接杆的长度,有助于减少插接杆的存在对曝气组件的正常曝气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上开设有的外螺纹槽为两条,且两条螺距相同、旋向相反,外螺纹槽的两端均采用过渡曲线槽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电机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转动,而支撑杆能够自动沿着转轴的长度方向来回滑移的效果(即往复丝杆的作用),十分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支撑架的两个相对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向杆与支撑架相互分离,方便了操作者更换导向杆或者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杆的两个端面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的圆孔,所述圆孔内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头部抵触在圆孔的外壁上,螺栓的尾部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连接是常见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操作者通过专用工具将螺栓从螺纹孔内旋出,即可实现导向杆与支撑架的相互分离,方便了操作者更换导向杆或者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软管上还连通有一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连通在通气管远离风机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管内的一部分空气直接从软管进入到靠近软的一侧通气管内,同时另一部分空气从软管进入到导气管内,然后再由通气管远离软管的一端进入到通气管内,此时通气管两端均有空气导入,因此可以有效增加通气管内的每一处喷射空气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曝气的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的高度高于助镀池的液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助镀液通过腰型孔浸没到空心箱体,影响齿轮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曝气组件设有多个,多个曝气组件间隔设置于通气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曝气孔与助镀液的接触面积,使得助镀液被充分搅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助镀液在大范围内的搅拌和曝气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预防氯化锌等成分的沉降,提高了助镀液中各成分的分散作用;

2、优化的,增大曝气孔与助镀液的接触面积,使得助镀液被充分搅拌。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助镀池曝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一种助镀池曝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沿图3中b-b方向剖切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图4中c的放大图。

附图说明:1、支撑架;2、风机;3、软管;4、转轴;5、连接杆;8、通气管;9、曝气组件;10、外螺纹槽;11、内螺纹;12、步进电机;13、通孔;14、导向杆;15、叶片;17、曝气孔;18、插接杆;19、密封垫圈;20、从动轮;21、主动轮;22、螺栓;23、导气管;24、轴承座;25、橡胶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助镀池曝气装置,如图1所示,可架设在助镀池(图中未示出)中,可有效实现助镀液的充分搅拌,有效防止助镀液成分沉降。它包括架设于助镀池内的支撑架1、安装在助镀池内的风机2,以及安装在风机2上的塑料材质的软管3,软管3在靠近风机2的一端连接在风机2的出风(即空气)口上。其中,支撑架1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并且支撑架1的底部抵接在助镀池的池底,而支撑架1的上方突出在助镀池的液面上。

为了提高对助镀液的分散效果,如图1和图2所示,在支撑架1上转动连接有一根转轴4,转轴4位于助镀池的液面上,转轴4上轴承连接有两根竖直设置的连接杆5,每根连接杆5在靠近转轴4的一侧上开设有一个开孔(图中未标记),转轴4插接在上述开孔内。同时,两根连接杆5之间安装有一根内部具有空气通道且两端均密封设置的通气管8。同时,通气管8上设有曝气组件9,曝气组件9浸没在助镀池的液面下,软管3的一端连通于风机2,软管3的另一端与通气管8连通。同时,通气管8的中心部位安装有四个风扇形的曝气组件9,四个风扇形曝气组件9间隔设置于通气管8上,并且曝气组件9全部浸没在助镀池的液面下。

为了提高机械搅动强度,如图1和图2所示,曝气组件9上设有多个空心桨型的叶片15,上述空心桨型的叶片15上开设有多个圆形的曝气孔17,曝气孔17完全浸没的助镀池的液面下。此时,风机2内产生的风(即空气)可沿软管3进入到通气管8内,最后再经过曝气组件9释放到助镀液中,此时曝气组件9可随转轴4的转动而在助镀池中运动,间接对助镀液进行搅拌,实现了对助镀液的搅动,减少了预防氯化锌等成分的沉降,提高了助镀液中各成分的分散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助镀液的搅拌作用,如图2所示,在转轴4上开设有外螺纹槽10,同时转轴4上开设有的外螺纹槽10为两条,且两条螺距相同、旋向相反,外螺纹槽10的两端均采用过渡曲线槽连通,此时上述结构构成了一个往复丝杆。与此同时,上述开孔内设有一个内螺纹11,内螺纹11与外螺纹槽10适配。如图1和图2所示,在支撑架1的上端外壁上安装有一台步进电机12,其中,步进电机12的输出轴连接在转轴4的一端。此外,每根连接杆5在远离曝气组件9的一端上均设有通孔13(见图2),通孔13内插接有与转轴4平行设置的导向杆14,导向杆14的两端连接于支撑架1。由此操作者可以通过步进电机12转动转轴4,此时位于助镀液面下的叶片15能够沿着转轴4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从而起到机械搅动的作用,增大了对助镀液的搅拌,有效预防氯化锌等成分的沉降,提高了助镀液中各成分的分散作用。

为了提高分散的效率,如图3和图4所示,在通气管8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相邻两根连接杆5的下端,通气管8在远离软管3的一端滑移连接有一矩状的插接杆18,位于通气管8内的插接杆18一端设有密封垫圈19,密封垫圈19的外壁与通气管8内壁抵触。同时,插接杆18的另一端固设有一从动轮20,从动轮20与通气管8同轴设置,并且从动轮20在远离连接杆5的一端通过轴承座24连接在支撑架1的内壁上,转轴4的端部焊接有一个与转轴4同轴设置的主动轮21,主动轮21与从动轮20啮合。优选的,插接杆18的长度等于连接杆5单程移动的最大距离。由此步进电机12带动转轴4转动,两根连接杆5沿着转轴4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与此同时,转轴4带动主动轮21转动,使得从动轮20反向转动,此时在矩状的插接杆18的限位作用下,从动轮20转动带动通气管8转动,此时位于通气管8上的叶片15随之转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助镀液的搅拌作用,提高了分散的效率。

为了提高曝气的均匀度,如图2所示,软管3上还连通有一导气管23,上述导气管23的一端连通在软管3靠近风机2的一端,而导气管23的另一端连通在通气管8远离风机2的一端,并且上述导气管23从轴承座24的端部穿插到通气管8内并在软管3的外侧壁上一天成型有一个橡胶垫圈25,橡胶垫圈25位于通气管8内,并上述橡胶垫圈25的外壁与通气管8的内壁紧密抵触。由此,软管3内的一部分空气直接从软管3进入到靠近软的一侧通气管8内,同时另一部分空气从软管3进入到导气管23内,然后再由通气管8远离软管3的一端进入到通气管8内,此时通气管8两端均有空气导入,因此可以有效增加通气管8内的每一处喷射空气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曝气的均匀度。

为了方便操作者更换导向杆14或者连接杆5,如图1和图2所示,在导向杆14的两个端面均开设有螺纹孔(图中未示出),同时在上述支撑架1上开设有一个与螺纹孔相对应的圆孔(图中未示出),每个圆孔内均插接有一个螺栓22,同时螺栓22的头部抵触在圆孔的外壁上,螺栓22的尾部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当需要取出或者更换导向杆14或者连接杆5时,操作者只需通过专用工具(例如扳手)将螺栓22从螺纹孔内旋出,即可实现导向杆14与支撑架1的相互分离,方便了操作者更换导向杆14或者连接杆5。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