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床旋转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34460发布日期:2020-10-30 22:1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磨床旋转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磨床旋转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的磨床加工来看,零件往往通过磨床预设在两端的顶针进行定位。但是伴随着磨床的加工施力,对于一些较小的零件往往会发生自转,影响实际加工效果。目前缺少必要的限位结构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只能降低磨床的转速,或是额外增设多组夹具参与定位,实施起来十分不便。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磨床旋转定位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磨床旋转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磨床旋转定位装置,包括有承载环,其中:所述承载环内活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承载环和限位环均为圆环,所述承载环的直径大于限位环的直径,所述限位环上分布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穿设有调节定位组件,所述调节定位组件的端头与限位环相抵触接触。

进一步地,上述的磨床旋转定位装置,其中,所述定位孔为了螺纹孔,所述调节定位组件为螺杆,所述螺杆旋入螺纹孔内,所述螺杆的顶端与限位环相抵触接触。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磨床旋转定位装置,其中,所述螺杆的尾端设置有内六角嵌槽。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磨床旋转定位装置,其中,所述承载环和限位环的边缘均设置有圆弧倒角。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磨床旋转定位装置,其中,所述承载环的高度为1.5至3厘米,所述限位环的高度为1至3厘米。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磨床旋转定位装置,其中,所述承载环的厚度为0.1至0.3厘米,所述限位环的高度为0.1至0.3厘米。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承载环、限位环的相互配合,实现零件的端头定位,且承载环、限位环之间的配合间隙可调,适应不同的开槽需要。

2、调节定位组件可以与磨床上预设的限位杆配合,确保零件加工期间不出现异常自转,保证加工精度。

3、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使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磨床旋转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承载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磨床旋转定位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承载环2限位环

3定位孔4螺杆

5内六角嵌槽6磨床

7限位杆8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3的磨床旋转定位装置,包括有承载环1,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承载环1内活动设置有限位环2,用于实现待加工零件8的底部限位。具体来说,承载环1和限位环2均为圆环,承载环1的直径大于限位环2的直径。同时,考虑到承载环1、限位环2两者自身的适当定位,限位环2上分布有若干定位孔3,定位孔3内穿设有调节定位组件,调节定位组件的端头与限位环2相抵触接触。

结合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定位孔3为了螺纹孔,调节定位组件为螺杆4,螺杆4旋入螺纹孔内,螺杆4的顶端与限位环2相抵触接触。这样,限位环2与承载环1内壁之间的间距可以依据螺杆4旋入的多少进行控制,可满足不同零件8后续不同开槽深度的设置需要。同时,考虑到整个调节的便利,在螺杆4的尾端设置有内六角嵌槽5。

进一步来看,为了避免存在边缘锐利处划伤操作人员或是零件8,在承载环1和限位环2的边缘均设置有圆弧倒角。同时,考虑到实际加工期间能够承受相应的加工应力而不出现变形,本实用新型可采用高强度合金制备,且承载环1的高度为1.5至3厘米,限位环2的高度为1至3厘米。并且,承载环1的厚度为0.1至0.3厘米,限位环2的高度为0.1至0.3厘米。这样,可以满足常规零件8的连接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零件8插入本实用新型后,依托于磨床6自带的顶针对零件8的两端进行限位。同时,磨床6上加装一限位杆7。这样,限位杆7与调节定位组件相互抵触在一起。在磨床6运转后,调节定位组件始终受到限位杆7的扼制,不会让零件8出现自转,便于后续的稳定加工。

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拥有如下优点:

1、通过承载环、限位环的相互配合,实现零件的端头定位,且承载环、限位环之间的配合间隙可调,适应不同的开槽需要。

2、调节定位组件可以与磨床上预设的限位杆配合,确保零件加工期间不出现异常自转,保证加工精度。

3、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磨床旋转定位装置,包括有承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环内活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承载环和限位环均为圆环,所述承载环的直径大于限位环的直径,所述限位环上分布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穿设有调节定位组件,所述调节定位组件的端头与限位环相抵触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床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为了螺纹孔,所述调节定位组件为螺杆,所述螺杆旋入螺纹孔内,所述螺杆的顶端与限位环相抵触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床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尾端设置有内六角嵌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床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环和限位环的边缘均设置有圆弧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床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环的高度为1.5至3厘米,所述限位环的高度为1至3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床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环的厚度为0.1至0.3厘米,所述限位环的高度为0.1至0.3厘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床旋转定位装置,包括有承载环,承载环内活动设置有限位环,承载环和限位环均为圆环,承载环的直径大于限位环的直径,限位环上分布有若干定位孔,定位孔内穿设有调节定位组件,调节定位组件的端头与限位环相抵触接触。由此,通过承载环、限位环的相互配合,实现零件的端头定位,且承载环、限位环之间的配合间隙可调,适应不同的开槽需要。调节定位组件可以与磨床上预设的限位杆配合,确保零件加工期间不出现异常自转,保证加工精度。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吴稼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摩利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0.10.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