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砂带打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77866发布日期:2020-12-29 14:1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砂带打磨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砂带打磨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诸如对于家用产品,追求着表面质量、美观度等。打磨作为金属表面处理的一种常用工艺,在日常的产品加工过程中应用极为普遍,有助于降低金属表面粗糙度,提升产品的档次。现有的打磨设备种类繁多,也有适用于各种特殊产品打磨的器械。

现有的砂带打磨机主要包括机架、砂带、主动带轮、从动带轮、电机以及用于调节砂带张紧的调节机构,现有的调节机构主要包括手动调节与机械调节两种。由于砂带的长度变化随打磨过程是一个动态渐进增长的过程,导致了砂带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砂带的张紧进行调节。而手动调节的方式操作繁琐、影响工人的加工效率;机械调节的方式需要设置额外的机械调节机构,这样就极大的增加了砂带打磨机的生产成本。且现有的砂带打磨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工人手动对磨损后的砂带进行更换,在更换砂带的过程中如果砂带打磨机意外启动或因误触碰而启动,就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影响工人的人生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砂带打磨机,该全自动砂带打磨机可实现对砂带张紧的自动调节与自动更换,且生产成本低不存在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全自动砂带打磨机,包括机架以及转动设置于机架的从动带轮,所述机架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位于从动带轮下方且朝向从动带轮往复滑动的滑座,所述滑座上设有第一驱动件以及被第一驱动件驱动的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套设有砂带,所述滑槽内滑移设置有在从动带轮与主动带轮两者之间往复运动的联动块,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联动块往复运动的驱动构件,所述滑座与联动块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机架的一侧设有用于固定砂带的张紧架,所述张紧架上设有将砂带逐个取出的取出装置,所述取出装置与机架之间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往复滑移的移动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驱动移动座移动的第三驱动件,所述移动座上设有在机架与张紧架两者之间往复滑移的夹爪,所述移动座上转动设置有与夹爪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杆以及驱动第二螺杆转动的第四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驱动件与主动带轮设置于滑座的方式再配合滑动设置的滑座,依靠第一驱动件、主动带轮与滑座三者的重力来对砂带的张紧实现自动调节,该种设置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人为去对砂带的张紧进行调节、也不需要设置额外的砂带张紧调节机构,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工人的工作量。

当需要对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上的砂轮进行更换时,通过驱动构件驱动联动块朝向主动带轮移动,通过可拆卸固定连接的方式将滑座与联动块进行固定连接,再通过驱动构件带动联动块与滑座一起朝向从动带轮移动,用于减少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两者之间的距离,就能对砂带实现更换。砂带一层层相互套接安装于张紧架,并通过张紧架实现对砂带的扩张抵紧。通过取出装置将张紧架上的砂带取出,通过夹爪接过取出装置上的砂带,在配合第三驱动件与第四驱动件对夹爪实现x轴与y轴上的移动,用于将夹爪上的砂带套设于从动带轮与主动带轮上;而在从动带轮与主动带轮上的废砂带也可以通过夹爪取出。套上新的砂带后,通过可拆卸固定连接的方式实现联动块与滑座两者之间的分离,使滑座在重力的作用下背对从动带轮移动,从而实现对砂带的自动张紧,提升砂带的更换效率;并实现砂带的自动更换。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出装置包括沿位于张紧架上的砂带径向滑移设置的连杆、驱动连杆往复滑移的第五驱动件、铰接于连杆的抵紧块、连接抵紧块与连杆使两者之间形成一开口的第一弹簧以及设置于连杆的承接杆,所述抵紧块背对连杆的一面设有磨砂层,当所述抵紧块朝向张紧架上的砂带滑移时,所述抵紧块背对开口的一端朝向张紧架,当所述抵紧块移动至对应于张紧架上的砂带外周壁时,所述磨砂层与砂带的外周壁相抵紧且承接杆位于砂带的内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五驱动件驱动抵紧块朝向张紧架上的砂带移动,通过将抵紧块的开口设置成背对张紧架的方式使得抵紧块在朝向砂带滑动时,抵紧块与砂带的外周壁相抵能驱动抵紧块朝向连杆一侧向内翻转,从而使抵紧块顺利的滑至位于张紧架上的砂带外周壁上。通过第五驱动件驱动连杆背对张紧架移动,通过磨砂层与砂带外周壁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抵紧块抵紧于砂带外周壁的抵紧力,使得背对张紧架移动的连杆能将张紧架上的最外层砂带带出,而带出的砂带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并悬挂在承接杆上,从而实现砂带的逐个取出操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出装置还包括沿竖直方向阻尼滑移设置于张紧架的活动座、转动设置于活动座的齿轮以及设置于张紧架且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的连杆与第五驱动件均设置于活动座,所述活动座上转动设置有随齿轮转动的棘轮,所述连杆上铰接有与棘轮配合用于驱动活动座带动连杆靠近砂带外周壁移动的棘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抵紧块朝向张紧架移动并移动至张紧架上的砂带外周壁的位置时,棘爪刚好与棘轮接触并驱动棘轮带动齿轮进行转动,使活动座带动抵紧块朝向张紧架上的砂带外周壁移动,从而确保张紧架上的砂带数量在减少时,抵紧块也能很好的抵紧于砂带的外周壁,从而对张紧架上的砂带实现稳定逐个取出。

进一步设置为:包括设置于所述滑座的第一磁块、设置于联动块且与第一磁块吸附并实现滑座与联动块两者之间联动的第二磁块以及设置于机架用于实现滑座与联动块两者分离的阻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动块带动第二磁铁朝向滑座移动,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两者之间的相互吸附作用力实现联动块与滑座两者之间的联动,当联动块带动滑座朝向从动带轮移动时,移动中的滑座抵触于阻挡块上,从而实现了联动块与滑座两者之间的分离。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机架且与联动块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杆以及驱动第一螺杆转动的第二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一螺杆正反转动,从而带动联动块在滑槽内实现往复滑移。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滑移设有朝向砂带外周壁往复运动且供工件放置的放置座,当所述联动块带动滑座朝向阻挡块一侧运动时,所述联动块与放置座之间设有带动放置座背对砂带移动的联动构件,所述机架与放置座之间设有用于复位放置座的复位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座的设置使得待加工工件可放置于放置座上进行打磨操作,使操作更加便捷。当联动块带动滑座朝向阻挡块一侧运动时,通过联动构件带动放置座远离砂带,增大砂带与放置座之间的距离,使砂带的取出更换操作更加便捷。联动块朝向滑座移动且停在不与滑座构成的联动的位置时,放置座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朝向砂带移动,将放置座复位至初始位置。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构件包括铰接于放置座的第一联臂、铰接于第一联臂的第二联臂、设置于第二联臂的腰形孔以及设置于机架位于第一联臂与第二联臂两者一侧的挡板,所述联动块上设有滑移设置于腰形孔的联轴,当所述联动块朝向主动带轮移动时,所述联轴滑移设置于腰形孔使联动块与第二联臂不构成联动,当所述联动块带动滑座朝向阻挡块一侧运动时,所述联轴与腰形孔壁相抵使联动块与第二联臂构成联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联动块朝向滑座移动时,通过腰形孔的设置使得朝向滑座移动的联动块不与第二联臂构成联动;当联动块带动滑座朝向阻挡块一侧运动时,通过联轴与腰形孔壁相抵的方式再配合挡板对第一联臂与第二连臂的限位从而构成联动,通过第一联臂与第二联臂带动放置座背对砂带移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座朝向机架的一面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活动设置有铁块,所述机架朝向铁块的一面且位于铁块移动路径的正下方设有供铁块的进入的定位槽,当所述铁块位于定位槽内时,所述铁块也同时位于放置槽内用于限制放置座移动,当所述铁块位于定位槽内时,所述放置座位于靠近砂带的位置,所述放置座上放置有驱动铁块移动进放置槽的第三磁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放置座朝向砂带移动时,移动中的放置座带动铁块一起朝向砂带移动,当铁块移动至定位槽上方时,铁块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定位槽并同时位于放置槽内,对移动中的放置座进行定位,确保放置座的稳定性。当要实现放置座移动时,只需要在放置座上方放置第三磁块,通过第三磁块的磁力吸附铁块,使铁块脱离定位槽进入放置槽,来实现放置座的移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可实现对砂带张紧的自动调节,并使砂带实现自动更换,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工人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中取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取出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c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中取出装置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7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部放大图;

图9为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图;

图11为图10中b部放大图;

图12为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13为实施例中联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从动带轮;3、滑座;4、第一驱动件;5、主动带轮;6、砂带;7、联动块;8、驱动构件;81、第一螺杆;82、第二驱动件;9、第一磁块;10、第二磁块;11、阻挡块;12、放置座;13、联动构件;131、第一联臂;132、第二联臂;133、腰形孔;134、挡板;135、联轴;14、复位弹簧;15、放置槽;16、铁块;17、定位槽;18、第三磁块;19、滑槽;20、张紧架;21、取出装置;211、连杆;212、第五驱动件;213、抵紧块;214、第一弹簧;215、承接杆;216、活动座;217、齿轮;218、齿条;219、棘轮;220、棘爪;22、固定座;23、移动座;24、第三驱动件;25、夹爪;26、第二螺杆;27、第四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至图13,一种全自动砂带打磨机,包括机架1以及转动设置于机架1的从动带轮2,机架1上开设有竖直设置的滑槽19,滑槽19内滑移设置有位于从动带轮2正下方且朝向从动带轮2往复滑动的滑座3,滑座3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件4以及被第一驱动件4驱动的主动带轮5,主动带轮5与从动带轮2之间套设有砂带6。第一驱动件4为电机,主动带轮5固定设置于电机输出轴。

位于机架1的一侧设有用于固定砂带6的张紧架20,将砂带6逐层依次套设在张紧架20上,通过张紧架20的扩张力实现砂带6之间的相互抵紧。张紧架20上设有将砂带6逐个取出的取出装置21,取出装置21与机架1之间设有固定座22,固定座22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往复滑移的移动座23,固定座22上设有驱动移动座23移动的第三驱动件24,第三驱动件24为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设置于固定座22、活塞杆与移动座23固定连接。移动座23上设有在机架1与张紧架20两者之间往复滑移的夹爪25,移动座23上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与夹爪25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杆26以及驱动第二螺杆26转动的第四驱动件27,第四驱动件27为电机,电机固定设置于移动座23且输出轴与第二螺杆26固定连接。

取出装置21包括沿位于张紧架20上的砂带6径向滑移设置的连杆211、驱动连杆211往复滑移的第五驱动件212、铰接于连杆211的抵紧块213、连接抵紧块213与连杆211使两者之间形成一开口的第一弹簧214以及固定设置于连杆211的承接杆215。第一弹簧214的一端与抵紧块2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杆211固定连接,抵紧块213背对连杆211的一面设有磨砂层,磨砂层具体可为粘接固定于抵紧块213的砂纸。当抵紧块213朝向张紧架20上的砂带6滑移时,抵紧块213背对开口的一端朝向张紧架20;当抵紧块213移动至对应于张紧架20上的砂带6外周壁时,磨砂层与砂带6的外周壁相抵紧且承接杆215位于砂带6的内圈。

取出装置21还包括沿竖直方向阻尼滑移设置于张紧架20的活动座216、转动设置于活动座216的齿轮217以及固定设置于张紧架20且与齿轮217啮合的齿条218。连杆211滑移设置于活动座216,第五驱动件212为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设置于活动座216、活塞杆与连杆211固定连接,活动座216上转动设置有与齿轮217固定连接的棘轮219,连杆211上铰接有与棘轮219配合用于驱动活动座216带动连杆211靠近砂带6外周壁移动的棘爪220。

滑槽19内滑移设置有在从动带轮2与主动带轮5两者之间往复运动的联动块7,机架1上设有驱动联动块7往复运动的驱动构件8,滑座3与联动块7两者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驱动构件8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机架1且与联动块7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杆81以及驱动第一螺杆81转动的第二驱动件82。第一螺杆81的轴向与滑槽19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螺杆81穿过联动块7与之螺纹连接;第二驱动件82为电机,电机固定设置于机架1且输出轴与第一螺杆81固定连接。

滑座3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磁块9、联动块7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磁块9相互吸附并实现滑座3与联动块7两者之间联动的第二磁块10,机架1上位于滑座3的上方固定设置有阻挡块11,当滑座3向上移动时,滑座3可与阻挡块11相抵用于限制滑座3向上移动。

机架1上滑移设有朝向砂带6外周壁往复运动且供工件放置的放置座12,当联动块7带动滑座3朝向阻挡块11一侧运动时,联动块7与放置座12之间设有带动放置座12背对砂带6移动的联动构件13,机架1与放置座12之间设有用于复位放置座12的复位弹簧14,复位弹簧14的一端与机架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放置座12固定连接。

联动构件13包括铰接于放置座12的第一联臂131、铰接于第一联臂131的第二联臂132、开设置于第二联臂132的腰形孔133以及固定设置于机架1位于第一联臂131与第二联臂132两者一侧的挡板134,联动块7上固定设有滑移设置于腰形孔133的联轴135,当联动块7朝向主动带轮5移动时,联轴135滑移设置于腰形孔133使联动块7与第二联臂132不构成联动,当联动块7带动滑座3朝向阻挡块11一侧运动时,所述联轴135与腰形孔133壁相抵使联动块7与第二联臂132构成联动。

放置座12朝向机架1的一面开设有放置槽15,放置槽15内活动设置有铁块16,机架1朝向铁块16的一面且位于铁块16移动路径的正下方开设有供铁块16进入的定位槽17,当铁块16位于定位槽17内时,铁块16也同时位于放置槽15用于限制放置座12移动,当铁块16位于定位槽17内时,所述放置座12位于靠近砂带6的位置,放置座12上放置有驱动铁块16移动进放置槽15的第三磁块18,当铁块16位于放置槽15内时,铁块16位于定位槽17上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