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轮毂的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3539阅读:15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轮毂的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局部增强轮毂的设计制造方法,它属于合金或车轮技术领域。
本发明之前,车轮的传统工艺是钢圈辐条式,环箍的结构为镶嵌式,并用铸铁制成,因此摩擦系数小,制动力低,容易生锈,行车不安全,加工时,因石墨粉尘造成环境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增强和改善环箍机械性能的车轮制造新工艺。
本发明的任务是通过下列措施来完成的一种摩托车车轮的制造工艺首先解决环箍的材料性能,环箍采用无机短纤维增强剂加入具有粘接剂的水溶性溶液中搅拌数分钟,在真空、压力下成型,制成环箍的预制件,然后烘干并放在高温炉内烧结,将预制件放入模腔内,把铝合金熔液浇入模腔内,施加一定的压力,使铝合金充型并完全渗透到预制件的空隙中去,在压力下凝固,将轮毂和环箍相连成一体,这时轮毂为铝合金,而环箍就成为具有无机短纤维的铝基复合材料,从而大大增强和改善了环箍的机械性能,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图1为车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环箍(2)的轴向剖面图。
本发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述一种摩托车车轮是由轮毂1、环箍2、鼓盖3组成,如附图1所示,摩托车车轮的制造工艺,首先制成环箍2的预制件,如附图2所示,其制备工艺为将增强剂无机短纤维粉碎到长径比为5~100,然后分散到具有粘接剂含量为3~20%的水溶性溶液中搅拌,在真空、压力下成型,制成体积含量5~25%的环箍2的预制件,预制件再经过分段烘干处理,在80℃~120℃阶段,把水份烘干,再在120℃~400℃保温,直到有机粘接剂烘掉,再将烘干后预制件在500℃~1000℃炉内绕结,使预制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以便能承受在液态挤压条件下不容易变形。其次,把烧结好的预制件放置在摩托车轮毂1模腔的环箍2部位,合好模具,把具有680℃~850℃铝合金熔液浇入模腔内,施加100~1000MPa/mm2压力,使铝合金充型并完全浸渗到环箍2的预制件中,在压力下凝固,由铝合金将轮毂1、环箍2相连成一体。这时轮毂1由铝合金制成,而环箍2具有无机短纤维的铝基复合材料制成。增强剂也可为无机晶须或无机颗粒或无机短纤维、无机晶须、无机颗粒混杂。粘接剂可为无机粘接剂或无机粘接剂与有机粘接剂混合。
本发明具有重量轻,制动力大,安全性好,经久耐磨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摩托车轮毂制造工艺。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轮毂(1)的制造工艺,车轮是由轮毂(1)、环箍(2)、鼓盖(3)组成,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首先,制成环箍(2)的预制件,预制件的制备工艺为将增强剂无机短纤维粉碎到长径比为5~100,然后分散到有粘接剂含量为3~20%的水熔液中搅拌,在真空、压力下成型,制成体积含量为5~25%的预制件,经80℃~120℃烘干,再在120℃~400℃保温,将烘干后的预制件在500℃~1000℃炉内烧结;其次,放置在摩托车轮毂(1)模腔的环箍(2)部位,合好模具,把具有680℃~850℃铝合金熔液浇入模腔内,在100~1000MPa/mm2的压力下,使铝合金充型并完全浸渗到预制件中,在压力下凝固,将轮毂(1)、环箍(2)相连在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轮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增强剂可为无机晶须或无机颗粒或无机短纤维、无机晶须、无机颗粒混杂;所说的粘接剂可为无机粘接剂或无机粘接剂与有机粘接剂混合。
全文摘要
摩托车轮毂的制造工艺,属于合金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解决环箍2的材料性能,采用无机短纤维增强剂加入有粘接剂的水熔液中,压力成型,制成环箍2的预制件,然后烘干、浇结,放入轮毂1的模腔内,把铝合金熔液浇入模腔内,施加一定的压力,使铝合金充型并完全渗透到预制件的空隙中去,凝固后将轮毂1和环箍2相连成一体。本发明具有重量轻,制动力大,安全性好,经久耐磨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摩托车轮毂制造工艺。
文档编号B22D19/02GK1128187SQ95111700
公开日1996年8月7日 申请日期1995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19日
发明者周耀民, 张国定, 费铸铭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