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钨合金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95290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钨合金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难熔金属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耐高温的钨合金材料。
【背景技术】
[0002]钨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我国的储量和消费量稳居世界首位,然而钨制品的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却被国外公司所垄断,特别是应用于高温环境的钨发热体、支撑件等,主要依靠进口,国内仿制的产品因热稳定性差,易变形,寿命短,应用受限。钨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和我国钨资源大国身份不符。随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于各种高端烧结炉、电子源、离子源等高新设备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钨发热体和钨支撑件作为该类设备的关键零部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器件的应用,钨发热体失效的方式多为结构变形,从而导致炉温温差增大,产品质量下降,从而需要更换新的发热体或者新高温炉.本申请专利即通过添加高温稳定相,制备一种新的高温耐热鹤合金材料,从而改善鹤发热体或支撑部件性能,使其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主要提出了一种耐高温钨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
[0004]I材料成分含有质量百分比为0.02% -0.8%的ZrO2,余量为金属钨。
[0005]2氧化锆可以直接钨金属粉末掺杂,也可以采用金属盐类如硝酸锆,乙酸锆等与钨酸盐类或钨金属粉末掺杂。
[0006]3掺杂均匀的粉末经过常规的钨材制备工艺加工制备成丝材或带材。
[0007]本发明的特点:
[0008]本发明的技术思路是通过添加弥散强化的高温稳定相ZrO2,从而使在高温环境中对位错进行钉扎,从而提高材料的抗热蠕变性能,因此本发明所提出的钨合金材料体系具有更好地耐热性能,可以用于高温环境中的发热体部件或支撑件。具有工作寿命长,易制备等特点。适宜于工业生产,应用前景广阔。
[0009]直径为0.4mm的掺ZrO2钨丝和纯钨丝抗拉强度与温度关系示于图1中。800-1800°C范围内,掺Zr02@丝的抗拉强度高于纯钨丝。
【附图说明】
[0010]图1.掺ZrO2钨丝和纯钨丝抗拉强度与温度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1:
[0012]配置含0.02%氧化锆的混合粉末,即取2000目的氧化锆粉末2克与平均尺寸2微米的9.998千克钨金属粉末混合,混料采用V型混料机,混料时间20小时,混料时转筒速度40转/分钟,并且每间隔3小时,停0.5小时。
[0013]将混料均匀的钨锆粉末,在190MPa的压力下进行冷等静压压制成直径17毫米的棒坯,将棒抂在中频感应烧结炉内,烧结至2500°C,保温12小时,后经过开坯、203旋锻、202旋锻、201旋锻后,在经过多道次拉拔火轧制,加工制成各种丝状或带状。
[0014]实施2:
[0015]配置含0.1 %氧化锆的混合粉末,即取2000目的氧化锆粉末10克与平均尺寸5微米的9.99千克钨金属粉末混合,混料采用V型混料机,混料时间20小时,混料时转筒速度40转/分钟,并且每间隔3小时,停0.5小时。
[0016]将混料均匀的钨锆粉末,在190MPa的压力下进行冷等静压压制成直径17毫米的棒坯,将棒抂在中频感应烧结炉内,烧结至2500°C,保温12小时,后经过开坯、203旋锻、202旋锻、201旋锻后,在经过多道次拉拔火轧制,加工制成各种丝状或带状。
[0017]实施例3
[0018]配置含0.8%氧化锆的混合粉末,即取2000目的氧化锆粉末80克与平均尺寸3微米的9.92千克钨金属粉末混合,混料采用V型混料机,混料时间20小时,混料时转筒速度40转/分钟,并且每间隔3小时,停0.5小时。
[0019]将混料均匀的钨锆粉末,在190MPa的压力下进行冷等静压压制成直径17毫米的棒坯,将棒抂在中频感应烧结炉内,烧结至2500°C,保温12小时,后经过开坯、203旋锻、202旋锻、201旋锻后,在经过多道次拉拔火轧制,加工制成各种丝状或带状。
【主权项】
1.一种耐高温钨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 含有质量百分比为0.02% -0.8%的ZrO2,余量为金属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钨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 该材料原料由氧化锆直接钨金属粉末掺杂,或者采用含锆的金属盐类与钨酸盐类或钨金属粉末惨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钨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含锆的金属盐为硝酸锆或乙酸锆。
【专利摘要】一种耐高温钨合金材料属于难熔金属材料领域。其特征在于:含有质量百分比为0.02%-0.8%的ZrO2,余量为金属钨。该材料原料由氧化锆直接钨金属粉末掺杂,或者采用含锆的金属盐类与钨酸盐类或钨金属粉末掺杂。本发明通过添加弥散强化的高温稳定相ZrO2,从而使在高温环境中对位错进行钉扎,从而提高材料的抗热蠕变性能,因此本发明所提出的钨合金材料体系具有更好地耐热性能,可以用于高温环境中的发热体部件或支撑件。具有工作寿命长,易制备等特点。适宜于工业生产,应用前景广阔。
【IPC分类】C22C27-04
【公开号】CN104611618
【申请号】CN201510004011
【发明人】聂祚仁, 杨建参, 李岩, 刘震
【申请人】北京工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