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淬火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91516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淬火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淬火池,其包括水槽、设置在水槽底部的轴流泵、与水槽相连通的沉淀降温槽、与沉淀降温槽相连通的排水管以及一端通过水泵与排水管相连通的供水管;用轴流泵做功使池内的水实现流动,可将工件附近温度较高的水及时冲走,不断有温度较低的水对工件进行冲刷,可长时间使工件与温度较低的水接触,淬火效果好,工作效率高,同时在设置有沉淀降温槽,当池内水温较高或杂质较多时,可将淬火池内的水排放至沉淀降温槽内,由沉降降温槽进行沉淀和降温后再排入淬火池内进行二次利用。
【专利说明】
_种淬火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淬火池。
【背景技术】
[0002]淬火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以获得非扩散性转变组织,如马氏体、贝氏体或奥氏体等的热处理工艺。淬火冷是将加热后的工件进行快速冷却的过程,它对组织转变及获得所需性能至关重要。为实现金属工件的淬火冷却达到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同时又避免工件在冷却过程中开裂和变形,其中淬火冷却设备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现有的一些淬火池均匀普通水池,水池内的水缺乏流动性,在进行淬火工作时,放入工件后,工件会将周围的水迅速加热升温,淬火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的流动性好同时又能回收利用水的淬火池。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淬火池,其包括水槽、设置在水槽底部的轴流栗、与水槽相连通的沉淀降温槽、与沉淀降温槽相连通的排水管以及一端通过水栗与排水管相连通的供水管。
[0005]所述沉淀降温槽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以及第三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通过第一虹吸管相连通,第二沉淀池与第三沉淀池通过第二虹吸管相连通,在第一沉淀池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水口,第二沉淀池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第三沉淀池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以及第三排水口距离地面高度依次降低并且均与排水管相连通,所述水槽与第一沉淀池相连通。
[0006]所述第一虹吸管在第一沉淀池一端的端口高于在第二沉淀池的端口,所述第二虹吸管在第二沉淀池的端口高于在第三沉淀池的端口。
[0007]所述供水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水槽上方,在供水管上均匀设置有喷淋孔。
[0008]所述轴流栗设置有两个以上,多个所述轴流栗沿同一个方向依次设置在水槽内。
[0009]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采用轴流栗做功使池内的水实现流动,可将工件附近温度较高的水及时冲走,不断有温度较低的水对工件进行冲刷,可长时间使工件与温度较低的水接触,淬火效果好,工作效率高。同时由于轴流栗的特性,可以长期浸入水中运行,不易损坏,电机与水栗构成一体,现场安装方便快速,同时噪声低,在池底设置保持地面的环境。同时设置有沉淀降温槽,当池内水温较高或杂质较多时,可将淬火池内的水排放至沉淀降温槽内,由沉降降温槽进行沉淀和降温后再排入淬火池内进行二次利用。沉淀降温槽分为多个小沉淀池,相邻的沉淀池通过虹吸管相连通,当前一个沉淀池的水位高于后一个沉淀池时,虹吸管将前一个沉淀池内的水抽入后一个沉淀池,由于虹吸管浸入液面以下,可以有效防止沉淀池表面的浮游物浸入下一个沉淀池,同时增加了沉淀距离,有效降低水的流速,增加沉淀时间,保证沉淀效果,同时延长沉淀时间也有助于降温,保证二次利用时的淬火效果。在供水管上设置有喷淋孔,二次利用的水在进入淬火池内时经喷淋进入,也可以进一步对齐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00?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沉淀降温槽结构示意图。
[0012]在附图中,1-水槽、2-轴流栗、3-沉淀降温槽、301-第一沉淀池、302-第二沉淀池、303-第三沉淀池、304-第一导流槽、305-第二导流槽、306-第一排水口、307-第二排水口、308-第三排水口、309-清污门、4-排水管、5-水栗、6-供水管、7-喷淋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水槽1、设置在水槽底部的轴流栗2、与水槽I相连通的沉淀降温槽3、与沉淀降温槽3相连通的排水管4以及一端通过水栗5与排水管4相连通的供水管6。
[0014]所述沉淀降温槽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沉淀池301、第二沉淀池302、以及第三沉淀池303,所述第一沉淀池301与第二沉淀池302通过第一虹吸管304相连通,第二沉淀池302与第三沉淀池303通过第二虹吸管305相连通,在第一沉淀池301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水口 306,第二沉淀池302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 307,第三沉淀池303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排水口 308,所述第一排水口 306、第二排水口 307以及第三排水口 308距离地面高度依次降低并且均与排水管4相连通,所述水槽I与第一沉淀池301相连通。
[0015]所述第一虹吸管304在第一沉淀池301—端的端口高于在第二沉淀池302的端口,所述第二虹吸管305在第二沉淀池302的端口高于在第三沉淀池303的端口。
[0016]当需要更换水槽内的水时,打开水槽与沉淀降温槽之间的阀门,使水进入沉淀降温槽。水槽排出的水从第一沉淀池开始沉淀,当灌满第一沉淀池后流入第二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灌满后进入第三沉淀池。两个侧壁上的导流槽相对设置,增加水的流动距离,同时有效降低流速,增加沉淀时间,提高沉淀效率。由于最先进入第一沉淀池且在第一沉淀池的沉淀时间最长,所以第一沉淀池沉积的污泥最多,第二沉淀池次之,第三沉淀池沉积污泥最少,每个沉淀池侧壁上的排水口高度依次降低可以最大程度排出沉淀后可以二次利用的水,当需要将沉淀降温槽3内的沉淀后的水排出时,打开各个排水口上的阀门可以将水排入排水管4,然后通过水栗5将水打入水槽。在每一个沉淀池的下侧还都设置有清污门可以方便的将沉淀池内污泥排出。
[0017]所述供水管6的另一端设置在水槽I上方,在供水管6上均匀设置有喷淋孔7。
[0018]所述轴流栗2设置有两个以上,多个所述轴流栗2沿同一个方向依次设置在水槽I内。多个轴流栗沿同一个方向依次设置进一步增加水槽内水的流动性。
[001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淬火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水槽(I)、设置在水槽底部的轴流栗(2)、与水槽(I)相连通的沉淀降温槽(3)、与沉淀降温槽(3)相连通的排水管(4)以及一端通过水栗(5)与排水管(4)相连通的供水管(6); 所述沉淀降温槽(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沉淀池(301)、第二沉淀池(302)、以及第三沉淀池(303),所述第一沉淀池(301)与第二沉淀池(302)通过第一虹吸管(304)相连通,第二沉淀池(302)与第三沉淀池(303)通过第二虹吸管(305)相连通,在第一沉淀池(301)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水口(306),第二沉淀池(302)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307),第三沉淀池(303)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排水口(308),所述第一排水口(306)、第二排水口(307)以及第三排水口(308)距离地面高度依次降低并且均与排水管(4)相连通,所述水槽(I)与第一沉淀池(301)相连通; 所述第一虹吸管(304)在第一沉淀池(301)—端的端口高于在第二沉淀池(302)的端口,所述第二虹吸管(305)在第二沉淀池(302)的端口高于在第三沉淀池(303)的端口; 所述供水管(6)的另一端设置在水槽(I)上方,在供水管(6)上均匀设置有喷淋孔(7); 所述轴流栗(2)设置有两个以上,多个所述轴流栗(2)沿同一个方向依次设置在水槽(I)内。
【文档编号】C21D1/64GK205473887SQ201620306350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3日
【发明人】陈红卫
【申请人】河北志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