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气体组合活化的煤基活性炭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455207阅读:92来源:国知局
分阶段气体组合活化的煤基活性炭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分阶段气体组合活化的煤基活性炭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煤基活性炭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目前制备煤基活性炭,在活化过程中气体分子内扩散与化学反应存在的矛盾,导致微孔破坏及表面碳损失高的问题。方法:一、将弱粘结性煤破碎,筛分得到煤粒;二、进行前期中温炭化处理;三、进行空气氧化处理;四、进行高温炭化处理;五、水蒸气活化;六、CO2活化。本发明通过控制炭化温度和气氛,调控弱粘结性煤中无规则碳和微晶碳的消耗与转化,以控制炭化料中碳结构的有序程度;利用水蒸气和CO2与碳结构的反应特点,分阶段进行气体活化,最终得到微孔发达、中孔通达的活性炭,并提高成孔效率。本发明用于制备煤基活性炭。
【专利说明】分阶段气体组合活化的煤基活性炭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煤基活性炭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活性炭材料作为一种高性能吸附材料,广泛应用于能源、环保、化工等领域。气相 吸附用活性炭应具有极其发达的微孔结构,以强化气体分子的吸附;通达的中孔结构,以有 利于气体的扩散和输运,因此这两种孔结构的同时实现是活性炭制备工艺进步的关键。以 煤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具有原料来源广、种类多、价格低等优势,且煤的变质程度不同,分子 结构差异显著,能够定向制备特定孔结构的活性炭。弱粘结性煤的基本结构单元包括由几 个芳环、氢化芳环等组成的类石墨微晶碳,由链状脂肪族结构和氧桥等无规则碳联接。在炭 化过程中,微晶碳和无规则碳的转化、排列及消耗易受温度、气氛等条件影响,结构的调控 性较高,有利于定向制备微孔、中孔并存的活性炭。
[0003] 目前制备煤基活性炭主要采用气体活化法,是将原料煤经炭化过程后,采用活化 气体,在一定温度下与炭化料进行活化反应,最终形成发达的孔隙结构。由于炭化料中无规 则碳和微晶碳的无序性,导致活化过程气体内扩散控制与化学反应控制同时发生作用,内 部微孔、中孔得到充分发展时,表面也造成严重烧失,降低了得炭率。
[0004] 在本领域现阶段研究中,制备煤基活性炭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0005] (1)煤基活性炭生产过程中,炭化过程单以隔绝空气控制温度完成,无法定向控制 原煤中无规则碳和微晶碳的转化及消耗,即对炭化料中两种形态碳的含量、聚集程度和交 联状态缺乏有效控制;
[0006] (2)气体活化过程中,由于炭化料中无规则碳和微晶碳交联的无序性,活性炭内部 中孔很大程度上以扩宽微孔、烧穿孔壁的方式生成,使得初期生成的微孔结构遭到破坏;最 终以增加活化时间、提高烧失率才能得到中孔、微孔并存的活性炭;
[0007] (3)气体活化过程中,由于炭化料中两种碳结构的无序性,气体扩散控制、气体与 碳质间的反应控制往往同时发生作用,使得活性炭内部孔隙得到充分发展时,表面也造成 严重的碳损失,降低了得炭率,提高了生产成本;
[0008] (4)气体活化过程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活化气体,由于孔隙生成是由气体与碳结构 的反应特性决定的,即使控制不同的活化条件(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微孔、中孔的生成 过程均是相似的。因此采用单种活化气体不易引导特定孔隙结构的生成,很难大幅度调控 孔隙结构特征。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要解决目前制备煤基活性炭,在活化过程中气体分子内扩散与化学反应存 在的矛盾,导致微孔破坏及表面碳损失高的问题,提供分阶段气体组合活化的煤基活性炭 制备方法。
[0010] 分阶段气体组合活化的煤基活性炭制备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0011] 一、将弱粘结性煤破碎,筛分得到粒径为3mm?5mm的煤粒;
[0012] 二、将步骤一得到的煤粒在隔绝空气条件下,控制升温速率为8°C /min?15°C / min,升温至440°C?550°C,保持lh?3h进行前期中温炭化处理,得到炭化料;
[0013] 三、将步骤二得到的炭化料自然冷却至200°C?320°C,在空气流通的条件下,保 持6h?10h进行空气氧化处理;
[0014] 四、将步骤三空气氧化处理后的炭化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控制升温速率为 20°C /min?30°C /min,升温至650°C?850°C,保持0. 5h?2h进行高温炭化处理;
[0015] 五、将步骤四高温炭化处理后的炭化料,采用水蒸气作为活化剂,控制活化温度为 7401:?8501:,水蒸气活化至烧失率达到25%?35%,得到初期活化的活性炭 ;
[0016] 六、将步骤五得到的活性炭,采用C02作为活化剂,控制活化温度800°C?900°C, C02活化至烧失率达到50%?60%,完成分阶段气体组合活化的煤基活性炭制备方法。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8] 本发明通过控制炭化温度和气氛,调控弱粘结性煤中无规则碳和微晶碳的消耗与 转化,以控制炭化料中碳结构的有序程度;利用水蒸气和C0 2与碳结构的反应特点,分阶段 设置活化条件,即第一阶段以水蒸气为活化气体,强化扩散过程,在微晶结构间发展通达的 中孔;第二阶段以C0 2为活化气体,强化微晶刻蚀过程,在微晶结构内发展丰富的微孔。最 终得到微孔发达、中孔通达的活性炭,并提高成孔效率。
[0019] 具体优良效果如下:
[0020] (1)本发明提出煤基活性炭生产过程中,引导炭化料中无规则碳与微晶碳结构的 有序化,以及实现对炭化料进行分阶段气体活化,分步生成中孔、微孔的活性炭制备方法。
[0021] (2)炭化过程中,克服微晶碳与无规则碳的过度混杂交联。通过前期中温炭化过 程,增加石墨化度及微晶排列的有序性,使微晶碳一定程度聚集,完成这一过程,无规则碳 含量控制在30%?40%;对炭化料进行空气温和氧化处理,增加微晶碳间的氧桥,避免后续 炭化过程石墨化度进一步增加,且在微晶边缘形成含氧活性位,以利于活化气体刻蚀微晶 生成微孔;氧化完成后以较快的升温速率达到最终炭化温度,完成炭化过程后,使微晶碳排 列具有一定的有序性,其间以无规则碳联接;
[0022] (3)气体活化过程中,首先强化中孔结构生成过程,避免扩宽微孔过程的发生。 气体活化初期(烧失率低于35% ),采用扩散能力强、反应速率大的水蒸气为活化剂,控 制活化温度,以快速消耗微晶间的无规则碳,首先形成通达的中孔结构,中孔孔容不低于 0. 3cm3/g ;
[0023] (4)气体活化过程中,在中孔结构初步形成、孔结构扩散阻力较小的条件下,采 用C0 2为活化剂,增强对微晶碳的刻蚀能力,在微晶碳内部生成大量微孔,微孔孔容不低于 0. 3cm3/g,最终分阶段生成通达的中孔和丰富的微孔结构;由于初期形成的中孔孔隙降低 了气体扩散阻力,避免了因气体扩散控制造成的表面碳损失,使碳损失降低到6%以下。
[0024] 本发明用于制备煤基活性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实施例一制备的煤基活性炭在气体活化过程微孔容积-烧失率曲线图;图 2为中孔容积-烧失率曲线图;
[0026] 图3为对比实验一制备的煤基活性炭在水蒸气活化过程微孔容积-烧失率曲线 图;图4为中孔容积-烧失率曲线图;
[0027] 图5为对比实验二制备的煤基活性炭在C02活化过程微孔容积-烧失率曲线图; 图6为中孔容积-烧失率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之 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一:本实施方式分阶段气体组合活化的煤基活性炭制备方法,具体 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0030] 一、将弱粘结性煤破碎,筛分得到粒径为3mm?5mm的煤粒;
[0031] 二、将步骤一得到的煤粒在隔绝空气条件下,控制升温速率为8°C /min?15°C / min,升温至440°C?550°C,保持lh?3h进行前期中温炭化处理,得到炭化料;
[0032] 三、将步骤二得到的炭化料自然冷却至200°C?320°C,在空气流通的条件下,保 持6h?10h进行空气氧化处理;
[0033] 四、将步骤三空气氧化处理后的炭化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控制升温速率为 20°C /min?30°C /min,升温至650°C?850°C,保持0. 5h?2h进行高温炭化处理;
[0034] 五、将步骤四高温炭化处理后的炭化料,采用水蒸气作为活化剂,控制活化温度为 7401:?8501:,水蒸气活化至烧失率达到25%?35%,得到初期活化的活性炭;
[0035] 六、将步骤五得到的活性炭,采用C02作为活化剂,控制活化温度800°C?900°C, C02活化至烧失率达到50%?60%,完成分阶段气体组合活化的煤基活性炭制备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二:本实施方式与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升温速率为 10°C /min,升温至450°C,保持2h。其它与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三:本实施方式与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冷却至 280 °C,保持8h。其它与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四:本实施方式与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控制升温速 率为25°C /min,升温至750°C,保持lh。其它与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五:本实施方式与一不同的是:步骤五中控制活化温 度为750°C。其它与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六:本实施方式与一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控制活化温 度为850°C。其它与一相同。
[0041] 采用以下实施例和对比实验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42] 实施例一:
[0043] 本实施例分阶段气体组合活化的煤基活性炭制备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的:
[0044] 一、将弱粘结性煤破碎,筛分得到粒径为3mm?5mm的煤粒;
[0045] 二、将步骤一得到的煤粒在隔绝空气条件下,控制升温速率为1(TC /min,升温至 450°C,保持2h进行前期中温炭化处理,得到炭化料;
[0046] 三、将步骤二得到的炭化料自然冷却至280°C,在空气流通的条件下,保持8h进行 空气氧化处理;
[0047] 四、将步骤三空气氧化处理后的炭化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控制升温速率为 25°C /min,升温至750°C,保持lh进行高温炭化处理;
[0048] 五、将步骤四高温炭化处理后的炭化料,采用水蒸气作为活化剂,控制活化温度为 750°C,水蒸气活化至烧失率达到28%,得到初期活化的活性炭;
[0049] 六、将步骤五得到的活性炭,采用C02作为活化剂,控制活化温度850°C,C0 2活化至 烧失率达到60%,完成分阶段气体组合活化的煤基活性炭制备方法。
[0050]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所述的弱粘结性煤为大同烟煤。
[0051] 本实施例制备的煤基活性炭在气体活化过程微孔容积-烧失率曲线图,如图1所 示;中孔容积-烧失率曲线图,如图2所示;由图可以看出,气体活化过程中,水蒸气活化至 烧失率达到28%,在这一过程,活性炭中孔容积显著增加,达到活化初期形成通达中孔结构 的目的,有利于降低后续活化过程气体扩散阻力,避免因气体扩散控制造成的表面碳损失; 后续C0 2活化至烧失率达到60%,在这一过程,增强了对微晶碳的刻蚀,生成大量微孔结构, 微孔容积快速增加,且中孔容积增加缓慢,说明有效避免了微孔扩宽、破坏的现象,提高了 微孔成孔效率。
[0052] 对比实验一:
[0053] 本对比实验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
[0054] 无步骤二和步骤三;
[0055] 步骤四中控制升温速率为10°C /min,升温至750°C ;
[0056] 步骤五和步骤六均采用水蒸气作为活化剂,控制活化温度为750°C。
[0057] 本对比实验制备的煤基活性炭在水蒸气活化过程微孔容积-烧失率曲线图,如图 3所示;中孔容积-烧失率曲线图,如图4所示;由图可以看出,仅采用水蒸气作为活化气 体,活化初期,即烧失率低于32%时,活性炭微孔、中孔容积均明显增加,但由于炭化过程微 晶碳的聚集程度及与无规则碳的交联状态缺乏有效控制,中孔结构的发展不及实施例一充 分。烧失率在32%?60%的活化过程中,微孔、中孔容积均在增加过程后出现了明显的降 低,说明出现了微孔扩宽、破坏,以及中孔塌陷的现象,降低了成孔效率。
[0058] 对比实验二:
[0059] 本对比实验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
[0060] 无步骤二和步骤三;
[0061] 步骤四中控制升温速率为10°C /min,升温至750°C ;
[0062] 步骤五和步骤六均采用C02作为活化剂,控制活化温度为850°C。
[0063] 本对比实验制备的煤基活性炭在C02活化过程微孔容积-烧失率曲线图,如图5所 示;中孔容积-烧失率曲线图,如图6所示;由图可以看出,仅采用C0 2作为活化气体,活化 过程微孔容积持续增加,而中孔结构未得到发展,仅得到微孔活性炭。
【权利要求】
1. 分阶段气体组合活化的煤基活性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的: 一、 将弱粘结性煤破碎,筛分得到粒径为3mm?5mm的煤粒; 二、 将步骤一得到的煤粒在隔绝空气条件下,控制升温速率为8°C /min?15°C /min,升 温至440°C?550°C,保持lh?3h进行前期中温炭化处理,得到炭化料; 三、 将步骤二得到的炭化料自然冷却至200°C?320°C,在空气流通的条件下,保持 6h?10h进行空气氧化处理; 四、 将步骤三空气氧化处理后的炭化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控制升温速率为20°C / min?30°C /min,升温至650°C?850°C,保持0. 5h?2h进行高温炭化处理; 五、 将步骤四高温炭化处理后的炭化料,采用水蒸气作为活化剂,控制活化温度为 7401:?8501:,水蒸气活化至烧失率达到25%?35%,得到初期活化的活性炭 ; 六、 将步骤五得到的活性炭,采用C02作为活化剂,控制活化温度800°C?900°C,C02活 化至烧失率达到50%?60%,完成分阶段气体组合活化的煤基活性炭制备方法。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阶段气体组合活化的煤基活性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二中升温速率为l〇°C /min,升温至450°C,保持2h。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阶段气体组合活化的煤基活性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三中冷却至280°C,保持8h。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阶段气体组合活化的煤基活性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四中控制升温速率为25°C /min,升温至750°C,保持lh。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阶段气体组合活化的煤基活性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五中控制活化温度为750°C。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阶段气体组合活化的煤基活性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六中控制活化温度为850°C。
【文档编号】C01B31/10GK104192838SQ201410455380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9日
【发明者】高继慧, 朱玉雯, 孙飞, 刘冬冬, 吴少华, 秦裕琨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