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晶体生长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宝石晶体生长装置用籽晶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籽晶夹具是蓝宝石长晶制造的过程中一种重要而且是必需的部件,籽晶从最开始长晶准备工序到最终的长晶结束退火阶段需要被很好地固定到籽晶夹具中,确保在制备过程中籽晶不会脱落掉入熔汤,最终顺利完成蓝宝石单晶的生长。目前常用的籽晶夹具多为捆绑式籽晶夹具,籽晶为长方体,在长方体一侧开有多个凹槽,籽晶半嵌于籽晶夹具的下端,用钨铼丝通过籽晶的凹槽以及籽晶夹具从而缠绕捆绑固定在一起。
这种捆绑式夹存在不足之处:其一,由于蓝宝石长晶是在长时间高温环境下进行,这样使捆绑籽晶的钨铼丝容易断裂,使籽晶脱落掉入熔体;其二,采用人工捆绑,捆绑的质量好坏不易控制;其三,当蓝宝石晶体后期生长的晶体过重时,籽晶也容易在缺口的地方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蓝宝石晶体生长装置用籽晶夹持机构,无需在籽晶上开设凹槽即可对其进行有效夹持。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蓝宝石晶体生长装置用籽晶夹持机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下部设有用于卡接籽晶的凹槽,所述籽晶与套筒相抵的上端面为光滑面,所述套筒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与凹槽连通的负压通孔,所述负压通孔的上端口外设有负压吸附组件;所述负压吸附组件包括加热套,所述加热套内装设有受热体积会变大的膨胀微球,所述加热套的底部设有与负压通孔所在区域面积配合的开口,侧部设有单向气阀,所述单向气阀只能由加热套内部向外部排出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外侧设有转动套。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通孔的直径为1-3mm。
进一步地,所述膨胀微球的外壳是由丙烯睛共聚物支撑,内部填充有易气化的液态碳氢化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为钼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负压吸附组件对籽晶进行夹持,夹持效果安全可靠,无需在籽晶上开设凹槽,避免晶体后期因生长过重容易在缺口的地方断裂情况的发生,保障了晶体生长的顺利进行。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蓝宝石晶体生长装置用籽晶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套筒,2-籽晶,3-转动套,4-负压通孔,5-负压吸附组件,501-加热套,502-膨胀微球,503-开口,504-单向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蓝宝石晶体生长装置用籽晶夹持机构,包括套筒1,套筒1的下部设有用于卡接籽晶2的凹槽,籽晶2与套筒1相抵的上端面为光滑面,套筒1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与凹槽连通的负压通孔4,负压通孔4的上端口外设有负压吸附组件5;负压吸附组件5包括加热套501,加热套501内装设有受热体积会变大的膨胀微球502,加热套501的底部设有与负压通孔4所在区域面积配合的开口503,侧部设有单向气阀504,单向气阀504只能由加热套501内部向外部排出气体。
其中,套筒1的外侧设有转动套3。
其中,负压通孔4的直径为1-3mm。
其中,膨胀微球501的外壳是由丙烯睛共聚物支撑,内部填充有易气化的液态碳氢化合物。
其中,套筒1为钼筒。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使用时,先将籽晶2光滑部插入套筒1的凹槽并保持紧密抵触,然后对负压吸附组件5的加热套501进行加热,膨胀微球502内部的液态碳氢化合物受热气化,加热套501内部“高压”气体从单向气阀504排出,而后加热套501受冷或自然冷却,负压通孔4下端口利用内部负压牢牢吸附籽晶2,实现对籽晶2的有效夹持,而后利用转动套3可进一步实现籽晶2的转动等工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