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增长素的配方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94661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稻、小麦、药材及蔬菜种植用的增产配方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花、草、树木)两大类。可食用的农作物是人类基本食物的来源之一,“民以食为天”,食物的自给自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作物的增产增收,有赖于科学技术的投入。

水稻是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重要粮食作物,原产地是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可以作为饲料。

贵州位于我国亚热带西部,云贵高原斜坡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半部在全年湿润的东南季风区内。西半部处于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的东南季风向干湿明显的西南季风区的过渡地带。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境内中部隆起,向东、南、北三个方向逐渐降低,横恒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山脉纵横,河流交错蜿蜒,地形地貌甚为复杂,形成了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气候垂直变化特别明显。由于受地质、土壤及气候环境等影响,贵州农民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区传统种植水稻、小麦、蔬菜、药材等作物病害和旱涝天气频繁发生,许多农产品收成不高,农业基本上还是听天由命、靠天吃饭。虽然改用杂交水稻等良种良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种植产量,但是总的来说农业经济比较效益仍然很低,影响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现有农业增产技术中,用于促进农作物生长同时又具备多样功能的肥料及生长素很多,如:尿素、磷酸铵、硝酸铵、磷酸二氢钾、硝酸钾、硫酸钾以及锌、镁、钾、钙、铁、铜等等其它微量元素肥料,但大多生产工艺复杂、用量较大、普及面不宽、用法不精准规范、不够经济实用,甚至出现有毒有害物质混合使用、过量使用造成污染等情况。针对全国大多数地区农作物生长发育各时期所必需的的营养物质元素,以及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因为缺乏微量元素及相关营养而出现的倒伏、根腐病、叶枯病、真菌病害等问题,考虑到技术的科学性经济性广谱性有效性,利用微量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取到的生化作用,将钼酸铵及硼砂分别粉碎成微粉,再混合均匀;与此同时,将煤粉(含有多种有利植物生长的物质元素)进行脱油处理(防止混合物粘结和吸附、便于混合物长期保存),按照一定比例与上述混合物再混合均匀,从而生产出植物生长素。目前国际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微量元素肥料的开发利用水平还很低,加之由于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滞后,亟待加大推广应用力度。目前钼酸铵在工业上用量较大,钼酸铵在农业上的应用很窄、用量也极少,其用法用量不易准确掌握控制,将钼酸铵与硼砂等混合,组合成一定浓度和份量使用,采取拌种、浸根、叶面喷施等节约有效方法,作为农作物生长增产、抗病害抗真菌等具有广谱性的实用技术,该产品在贵州、湖南、山东等省区农户使用30多年来,均反映增产效果明显,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确系一项具有经济性效益性科学性极高的新型发明。该技术所具有的促进增产、增强抗多种病害及抗真菌、除虫功能可以填补当前农林业肥料市场领域的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植物增长素的配方及制备方法,利用一种植物增长素的配方及制备方法解决既促进农作物及经济植物的生长,同时又促进增产、增强抗多种病害及抗真菌、除虫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植物增长素的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它主要由钼酸铵12.5%~40%、以及硼砂60%~87.5%组成。

所述的一种植物增长素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

第一步:将钼酸铵及硼砂微粉按照上述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得到混合物;

第二步:再按照重量百分比另外称取重量比例为0.4%的干煤,在60℃~80℃的热水中进行浸泡洗涤(脱油)3~5次,每次1个小时,过滤干燥后粉碎成微粉,再与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物混合均匀,得到植物增长素;

优选的,一种植物增长素的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它主要由钼酸铵25%、以及硼砂75%组成。

利用本发明的配方,将制作所得的植物增长素喷施在水稻、小麦、玉米、蔬菜、太子参等植物表面,或拌种、浸根、根灌等,即可实现作物明显增产和多种病虫害防治。

本发明采用钼酸铵和硼砂作为主要材料生产的植物增长素,主要原因及机理是:

(1)钼是在土壤中含量很低的微量元素,一般含量为百万分之几,如我国黄土高原及沿黄河的黄土沉淀物发育的土壤普遍缺钼。钼元素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生物体中辅酶、酶的组成成分,供应不足时,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生理功能,且钼还是硝酸还原酶的成分。

a)钼能促进作物吸收土壤中的硅,使植株钢化,增强抗病害抗虫的效果。植物缺钼一般叶片失绿,失绿部位在叶脉间,先形成黄绿或橘黄色斑点,然后叶缘卷曲、凋萎以至于干死,植物成熟的叶片有的尖端有灰色,蓝色皱褶或坏死斑点,叶柄和叶脉干枯,缺钼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继而在新叶上出现.有时生长点死亡,花的发育受到抑制,子实不饱满。

b)有关研究表明,在过分贫瘠的土壤上施磷肥后,会因植物对钼的吸收而引起土壤缺钼,硫过量施用也会导致缺钼,土壤中活性铁、锰含量高,也会与钼产生拮抗,导致土壤缺钼。为了满足植物正常生长的需要,就要施含有钼元素的肥料。

c)钼酸铵溶于水、酸和碱中,用50—70℃(温度过高物质发生反应和变化)热水彻底溶解后施用,溶液呈碱性,故同时有杀病虫害及真菌的效果。

(2)硼砂是硼最重要的化合物。在国外常被列为稀有元素,在我国却有丰富的硼砂矿产资源。但是我国耕地70%以上缺硼。严重缺硼的土壤7亿多亩,轻度缺硼耕地近5亿亩。在这些耕地上种植作物,虽不太会产生明显的缺硼症状,但会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我国南方土壤由于成土母质中硼的含量较低,有效硼的缺乏更加严重。如贵州省缺硼面积在96.8%,四川省土壤缺硼90%以上,江西省有98.4%土壤缺硼,浙江省缺硼土壤占88%。我国1923年就肯定了硼是植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关硼在植物中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硼是植物体各部分的组成成分,影响细胞膜形成。

b)硼参与分生组织的细胞公化过程。植物缺硼时细胞分裂不良、长点坏死。

c)硼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和运转,加快植株生长发育,促进早熟。

d)硼对叶绿素的形成和稳定性有良好作用,缺硼时新叶白化,老叶早黄。

e)硼能抑制有害酚类化合物和木质素的生物合成,防止顶芽褐腐、心腐病。

f)硼对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起重要作用,促进花粉萌发,刺激花粉管伸长,对植物授精有特别影响,有利于种子形成,减少落花落果等作用。

g)硼能增加植物的抗逆性。硼能促进根内维管束发育,利于根瘤菌的繁殖,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抗病能力;硼在作物体内有控制水分的作用,增强胶体结合水分的能力;施硼能促进维生素c形成,维生素c的增加可提高作物抗逆性。据试验在轻度和中度缺硼条件下,施用硼肥增产效果为:油菜51.%,小麦14.6%,早稻9.4%,晚稻13.7%。

本发明利用硼砂、钼酸铵易溶于水等特性,用热水将硼砂、钼酸铵充分溶解后,溶液呈现碱性,可作杀虫剂,防治病虫害;此外混合入干煤粉(微粉),煤粉中含有铁、镁以及锰等元素,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也大多有利。再有,就是用材普通、易于采购,成本低,配方简单,制备过程简单,用量少(每亩用量5—10克,低肥土质最多每亩使用10余克),见效快,效果好。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使用本配方生产的植物增长素,可大大提高粮食等作物单位土壤面积产出能力,实现农产品的低成本投入、减少污染,对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增加种植户收益效果明显。采用该配方用作叶面喷肥,还可以减少土壤对肥料的固定,防止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的惠农惠民措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植物增长素的制作,先从市场上采购钼酸铵与硼砂,以及少量干煤粉备用。

配方一:按照钼酸铵与硼砂的重量比为40:60的比例称取钼酸铵400g、硼砂600g;

配方二:按照钼酸铵与硼砂的重量比为30:70的比例称取钼酸铵300g、硼砂700g;

配方三:按照钼酸铵与硼砂的重量比为25:75的比例称取钼酸铵250g、硼砂750g;

配方四:按照钼酸铵与硼砂的重量比为12.5:87.5的比例称取钼酸铵125g、硼砂875g。

分别称量完毕后,将已经称量的各种配方的钼酸铵及硼砂进行均匀混合以得到混合物。

再称取重量比为钼酸铵与硼砂总和的0.4%的干煤粉,在60℃~80℃的热水中进行浸泡洗涤3~5次,每次1个小时,以除去干煤粉中的煤油成分,过滤干燥粉碎后再与混合物混合,即可得到植物增长素。

加入干煤粉:一是将钼酸铵与硼砂白色混合物转变为黑色,此外干煤粉中含有铁、镁以及锰等金属元素,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益。

实施例2,2014年6月至10月,选择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高屯镇八舟各水江水稻田进行试验,供试品种为黎平香禾糯、中浙优8号。

试验方法,在试验区设一个处理,先将谷种浸泡+分蘖期喷施,再将处理试验田耕翻深度一致,耙平耙匀,各处理间筑田埂隔离,各处理能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排。试验田面积与对照田各20*33.3*3平方米,5块总面积为666平方米的大小作为对照和试验田。

试验时,苗移栽后不施用任何化肥,植物增长素用于水稻分蘖期(分枝)和扬花期叶面喷施。喷施前将一包重量为5g的植物增长素兑20-30kg、水温为50℃左右的温水,并均匀搅拌,浸泡6-7小时,待彻底溶解水成为淡黄色;为防止喷洒时药水蒸发而失去肥性,利于水稻吸收,因此需等太阳落山时候喷施,且7小时内不遇雨水,方可施肥。对于肥力较低的试验田,可以喷施植物增长素10-20克/亩为宜。

按照气候条件,试验于5月10播种,6月5日移栽,(移栽后18-20日对水稻进行喷施),9月24日收割,分处理单打单收,对照区为常规方式。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从表1可知,配方一:黎平香禾糯使用植物增长素亩产量248kg,比常规的亩产量211kg增产31kg,增长率为17.5%,中浙优8号使用植物增长素亩产量546kg,比常规的亩产量506kg增产40kg,增长率为7.9%。

配方二,黎平香禾糯使用植物增长素亩产量251kg,比常规的亩产量211kg增产40kg,增长率为18.9%,中浙优8号使用植物增长素亩产量551kg,比常规的亩产量506kg增产45kg,增长率为8.8%。

配方三,黎平香禾糯使用植物增长素亩产量262kg,比常规的亩产量211kg增产51kg,增长率为24.1%,中浙优8号使用植物增长素亩产量568kg,比常规的亩产量506kg增产62kg,增长率为12.2%。

配方四,黎平香禾糯使用植物增长素亩产量249kg,比常规的亩产量211kg增产38kg,增长率为18%,中浙优8号使用植物增长素亩产量553kg,比常规的亩产量506kg增产47kg,增长率为9.2%。

同时在整个试验期观察水稻生长过程,在使用植物增长素后见效明显,虽然水稻生长初期各种害虫和疾病随之而来,水稻生长受到影响,水稻长势并不是很好,但在8月水稻扬花期喷洒植物增长素后,效果转变明显,如:稻叶完整硕大、颜色较深、稻杆粗壮、稻谷无猫屎且稻谷饱满,基本未出现叶死现象,说明植物增长素在抗病毒、促进生长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实施例3,2014年6月至10月,在贵州省从江县往洞镇增冲村3村民小组农田,河边田(黑色沙土),面积为1亩,该试验田海拔高度为400米,气候属于低中山切割山温暖湿润清秋风区,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高、雾罩大,日照时数少。土壤为水稻土,地势平坦,灌溉条件好,肥力中等。

试验稻谷品种为川谷优918,供试肥料为植物增长素。

试验时,水稻苗移栽后不施用任何化肥,植物增长素用于水稻分蘖期(分枝)和扬花期叶面喷施。喷施前将一包重量为5g的植物增长素兑20-30kg水温为50℃的温水,并均匀搅拌,浸泡6-7小时,待水成为淡黄色;为防止喷洒时药水蒸发而失去肥性,水稻吸收,因此需等太阳落山,且7小时内无雨水,方可施肥。对于肥力较低的试验田,喷施植物增长素10-20克/亩为宜。

对试验田进行水稻产量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可知,使用植物增长素配方一在本试验田亩产400kg,比前一年使用其它常规肥料300kg增长了100kg,增长率为33.3%。

使用植物增长素配方二在本试验田亩产409kg,比前一年使用其它常规肥料300kg增长了109kg,增长率为36.3%。

使用植物增长素配方三在本试验田亩产414kg,比前一年使用其它常规肥料300kg增长了114kg,增长率为38%。

使用植物增长素配方一在本试验田亩产407kg,比前一年使用其它常规肥料300kg增长了107kg,增长率为35.6%。

观察水稻生长过程,在使用植物增长素后见效明显,虽然水稻生长初期各种害虫和疾病随之而来,水稻生长受到影响,水稻长势并不是很好,但在8月水稻扬花期喷洒植物增长素后,效果明显,如:稻叶完整硕大、颜色较深、稻杆粗壮、稻谷无猫屎且稻谷饱满,基本未出现叶死现象,说明植物增长素还有抗病毒、促进生长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实施例4,2015年在贵州麻江县下司镇摆仰村,中等河边田(黑色沙土),面积为1亩,该试验田海拔高度为400米,气候属于低中山切割山温暖湿润清秋风区,特点也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高、雾罩大,日照时数少。土壤为水稻土,地势平坦,灌溉条件一般,肥力中等。

试验稻谷品种为杂交水稻,供试肥料为植物增长素。

试验时,苗移栽后不施用任何化肥,植物增长素用于水稻分蘖期(分枝)和扬花期叶面喷施。喷施前将一包重量为5g的植物增长素兑20-30kg水温为50℃的温水,并均匀搅拌,浸泡6-7小时,待水成为淡黄色,为防止喷洒时药水蒸发而失去肥性,水稻吸收,因此需等太阳落山,且7小时内无雨水,方可施肥,对于肥力较低的试验田,喷施植物增长素10-20克/亩为宜。(以下请参照修改)

最后的产量对比如表3所示

表3

由表3可知,使用植物增长素配方一在本试验田亩产1403kg,比前一年使用其它常规肥料1300kg增长了103kg,增长率为7.9%。

使用植物增长素配方二在本试验田亩产1409kg,比前一年使用其它常规肥料1300kg增长了109kg,增长率为8.3%。

使用植物增长素配方三在本试验田亩产1472kg,比前一年使用其它常规肥料1300kg增长了172kg,增长率为13.2%。

使用植物增长素配方一在本试验田亩产1407kg,比前一年使用其它常规肥料1300kg增长了107kg,增长率为8.2%。

可以看出增产效果明显,在现有的土壤水平下,增施植物增长素对水稻影响很大。

观察水稻生长过程,在使用植物增长素后见效明显,虽然水稻生长初期各种害虫和疾病随之而来,水稻生长受到影响,水稻长势并不是很好,但在8月水稻扬花期喷洒植物增长素后,效果明显,如:稻叶完整硕大、颜色较深、稻杆粗壮、稻谷无猫屎且稻谷饱满,基本未出现叶死现象,说明植物增长素还有抗病毒、促进生长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实施例5,凯里市凯棠乡,种植品种为太子参,试验种植面积为1亩,对照种植面积也为1亩。

对照种植采用常规的早播+拌种种植方式,试验种植采用早播+拌种+喷施模式,喷施植物增长素配方产品,喷施时间为太子参高度分别为2cm,10-15cm时,倒苗前分三次进行,喷施前将一包重量为5g的植物增长素兑20-30kg水温为50——60℃的温水,并均匀搅拌,浸泡6-7小时,待水成为淡黄色,为防止喷洒时药水蒸发而失去肥性,更好被太子参吸收,因此需等太阳落山,且7小时内无雨水,方可施肥,对于肥力较低的试验田,喷施植物增长素10-20克/亩为宜。

实验结果为:喷施植物增长素(按照配方三计算)的每1平方米产太子参2.8斤,未施植物增长素的每1平方米产太子参1.6斤,以种植面积444.4平方米计算,使用植物增长素喷施技术的亩产达到622公斤,对比增长271.4公斤,而常规的种植亩产仅为350.6公斤,增产75%以上。对比其最后产量如表4所示。

表4

在整个喷施的太子参上均未发现病虫害,但在未喷施的太子参上随即出现病虫害。

实施例6,凯里市凯棠乡,种植品种为太子参,试验种植面积为1亩,对照种植面积也为1亩,均为原坡地。

对照种植采用常规的早播+拌种种植方式,试验种植采用早播+拌种+喷施模式,喷施植物增长素配方产品,喷施时间为太子参高度分别为2cm,10-15cm时,倒苗前分三次进行,喷施前将一包重量为5g的植物增长素兑20-30kg水温为50℃的温水,并均匀搅拌,浸泡6-7小时,待水成为淡黄色,为防止喷洒时药水蒸发而失去肥性,更好被太子参吸收,因此需等太阳落山,且7小时内无雨水,方可施肥,对于肥力较低的试验田,喷施植物增长素10-20克/亩为宜。

实验结果为:喷施植物增长素(按照配方三进行喷施)的每1平方米产太子参0.67公斤,未施植物增长素的每1平方米产太子参0.15公斤,以种植面积444.4平方米计算,使用植物增长素喷施技术的亩产达到300公斤,对比增长233.5公斤,而常规的种植亩产仅为67公斤,增产242%以上,且在整个喷施的太子参上均未发现病虫害,但在未喷施的太子参上随即出现病虫害。

通过上述实验说明,本发明的配方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同时具有防治作物多种病虫害的功能。尤其是使用本发明的配方三,对于作物的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防治病虫害更有显著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